猜一猜教学设计(整理3篇)

时间:2024-03-28

猜一猜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7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讲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一种花真奇怪,到了冬天开起来。

每年不留花种子,年年花开飘世界。

学生猜出的谜底是(雪花)。

过渡:老师看你们对猜谜语挺感兴趣,谁能告诉老师猜谜语有什么好处?等学生说完后,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猜一猜。”

板书课题:9猜一猜

同学们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最聪明,最先能猜到谜语的谜底,而且能摸到猜谜语的规律,今后能猜出更多的谜语。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这是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

(二)借助拼音,读好课文。

1、借助拼音读谜语,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2、自己借助拼音读谜语,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小伙伴互读,听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确了。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三)理解句子,猜出谜语。

1、教师范读,学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3、理解句子,猜出谜语。

1)再读课文,找出谁见它怎么样?把“谁”用“—”线画出来。

教师板书:云儿

小树

禾苗

花儿

2)云儿见它怎样?小树见它怎样?禾苗见它怎样?花儿见它怎样?

教师板书:让路

招手

弯腰

点头

3)看图,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它是谁?猜出谜底。谜底是风。

4)让学生把“它”换成“风”读一读。

5)看图说一说:风来了,云儿,小树,禾苗,花儿会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想象:云儿、小树、禾苗、花儿被风吹时的样子。

4、指导学生看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试背2)同桌互背3)齐背4)指名背诵

(四)扩展竟猜谜语活动,比比谁猜的谜底多。

第二课时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头和点”字。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的生字,读不准的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相互正音。

3、抽读生字卡片。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

(二)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了解字义。

1、认识新笔画“横钩”和3种偏旁“二字头”、“四点”底、“宝盖儿”。

2、自学本课生字,分析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讲座交流。

4、请小老师讲一讲。

云:上下结构,上面是二字头,下面是撇折点,也可以用熟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用“去”字去掉“土”字,换成“二字头”就是“云”字。组词:白云乌云。

它: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下面是撇、竖弯钩。组词:它的,它们。

手:独体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笔顺是(),还可以用熟字换一笔的方法记忆,“毛”字的“竖弯钩”换成竖钩,就是“手”字,组词:左手,右手,手中。

点:上中下结构,上边一竖一小横,中间一个“口”,下面四点底()。组词:点头,指点、标点。

(三)正确地书写生字。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生字整体及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红,教师巡视学生书写的生字笔顺是否正确。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重点笔画的位置,自己试着每个字独立写一遍。(写在书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的困难。

3、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4、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个字。

头:第一笔点写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第二笔点写在第一笔下面偏左边一些,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起笔在上半格竖中线右边,撇尖与横起笔对齐;第五笔是点,点的收笔处与撇尖高低差不多。

点: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竖的中间起笔写,不要太长。田字格的中心点要在“口”字中央。下面四点底的四点都是点,要摆开,第一笔点向左方向点出去,中间两笔相同,分别写在竖中线两边,第四笔点稍用力,点得稍大一点,稍向右一点。

5、学生照教师范字进行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优秀作业进步作业。

(四)集体背诵全文。

猜一猜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73—7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事件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转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其中猜测转转盘的结果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抛图钉实验进一步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实验是由摸出一个球来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进一步探讨复杂的摸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猜测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验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规律,突出实验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聪明活泼、勤奋好学,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进行过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摸球实验、转转盘实验,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研究可能性问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性问题,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比较容易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可能性试验的具体试验,感受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列举出事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摸球”、“抛图钉”、“摸球”等活动的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到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猜想、实验、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些。

教学难点: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用具:

转盘、记录表、图钉、红球、白球、黄球、纸盒。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天天到田里捡兔子。同学们想想这个农民还能捡到兔子吗?

刚才同学们猜测时用到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猜一猜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转盘游戏

(1)仔细看第一个转盘,看清楚了吗?转!猜一猜让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向哪种颜色?谁来猜?

(2)如果继续玩下去,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好玩吗?那我们再来玩一玩第二个转盘。转!转动转盘然后让转盘停止后指针可能会指向哪几种颜色?为什么?这次呢?

(4)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下面有个更难的你们还想不想玩?这个转盘分了几种颜色?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为什么?转动转盘验证学生猜测。

(5)猜对的请举手。你们真厉害!我刚才听到你们都猜的蓝色,你为什么这样猜呢?

(6)想不想也玩一玩。猜这次可能向哪种颜色?再来玩一玩,好不好?你来猜。

你为什么两次都猜粉色呢?那黄色面积怎样?可能性就会……

(7)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多次转动转盘的结果,判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活动二:抛图钉

(1)、老师手里有一样东西,你们的桌子上也有,猜一猜是什么?(图钉)如果老师向上抛落到桌面上,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2)出现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

(3)、想不想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那我们该怎么办?(亲自抛一抛)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做抛图钉实验。

出示活动要求:

A、先独立活动,每张桌子上有10枚图钉,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图钉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C、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D、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及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认真记录。

“抛图钉”数据统计表

序号

学生A

学生B

学生C

学生D

合计(次)

(4)刚才我们用数据统计了图钉落地情况,同学们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大家交流一下。

(5)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学生罗列出实验的结果,感受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活动三:摸球游戏

(1)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有2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放了1个白球,2个黄球。第二个盒子里放了1个白球,2个黄球,3个红球。不管你到哪个盒子里摸,只能摸一次,摸到白球就有粘贴。你想到哪个盒子里摸?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想到哪个盒子里摸?为什么?(请若干名同学到前面来摸。)

(3)如果在第一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几种结果?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4)你们都想到第一个盒子里摸,谁愿意到第二个盒子里摸?猜一猜他摸到的可能是什么?

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小?

(5)可能性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数量)

(6)在一个盒子里面有2个白球,2个黄球,任意摸两个,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摸到哪一种结果的可能性大?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学生猜测,摸球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可能性与我们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看“你知道吗”,让学生读一读,讨论一下:明天要带伞吗?为什么?

四、应用拓展,总结全课

(1)商场抽奖听过吗?那个中奖的可能性大不大?比在这摸的可能性大还是小?那你想跟周围摸奖的人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会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2)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存在可能性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习中的有心人,不但从课本中学到知识,而且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猜一猜

面积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有关

数量多少

猜一猜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推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推理,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人物图片、游乐项目价格表、盒子和西红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铃声响过,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没有回来。(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师:上课了,还有两名同学没有回来,他们是谁?(学生回答)我们来猜猜他们谁先回来,谁后回来怎么样?

学生积极踊跃地猜测,可能会有以下想法:

男生先回来;女生先回来;不敢猜……

师:你为什么说他(她)先回来?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我看到他们回来了。先回来的是男生,大家再猜猜先回来的是谁,后回来的是谁?

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这时的回答非常的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接着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猜一猜的游戏?(指名参加)老师这里有三本书,分别是数学书、语文书和写字书,我把书分别交给这三名同学,请大家通过他们说的话猜一猜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书?

生1:我拿的是语文书。

生2: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生3:我拿的不知道是什么书。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指名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我发现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前两天,我遇到了小刚、小芳、小红和小强四个好朋友,他们四个人住在同一栋四层的楼房里。(出示挂图)

师:我问他们,你们都住在那一层啊?他们小声商量了一会儿说:“刘老

师,平时总是您出题考我们,今天我也出题考考您。

出示:小刚住在小芳的楼上;小红住在小芳的楼下;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下。(如果在教师说的过程中有学生插话,教师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师:大家想一想这四个小朋友各住在哪一层?

引导学生主动的用人物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帮助思考。指名让学生板演说明,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并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过程。

三、解决问题

师:小东、小平和小芳一起去游乐园,他们约好每人花20元钱,各自选

择游乐项目。出示游乐项目价格表及注意事项:小东最喜欢玩过山车,小平最喜欢玩激流勇进,小芳不敢玩过山车。

师:他们可以玩哪几项呢?大家能帮他们选择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研究,先完成小东的选择。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再独立完成小平和小芳的选择。

四、参与推理的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我这里的盒子里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想

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很好奇)你们可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只回答“是”或“不是”。谁猜对了,我就把这个好吃的送给他。

生1:是圆的吗?(是)

生2:是绿色的吗?(不是)

生3:是水果吗?(也是蔬菜)

生4:是西红柿吗?

师: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因为西红柿是圆的,红颜色,既是蔬菜又能当水果吃。所以我猜是西红柿。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