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解析(整理9篇)
时间:2024-03-29
时间:2024-03-29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必须注意的问题。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对自己要一分二。
(2)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1)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倡导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2)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诚实守信,就会得到银行的支持,就会得到实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带来诸多的不便。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也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能用今天的成熟嘲笑前人的幼稚,也不能因现实条件的限制而妄自菲薄。
(2)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并非没有客观标准,坚持真理,走历史必然之路,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则是正确的原则。
1.联系具有普遍性,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等于主观臆造的联系。
5.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的局部。
7.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与国际关系有关的常考观点(以“一带一路”中,中国如何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为例)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抓住战略机遇,以经济和科技为战略重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推进国际民主化、多极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事物。
5.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7、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
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10、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11、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必修二的政治考试内容大都来自课本知识,所以想考好政治,就要多看书,背熟书上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2)三种重要类型的主权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
(3)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4)主权国家享有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各自的内涵。
(5)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组织。
(7)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8)国际组织的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9)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10)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11)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各项原则。
(12)联合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13)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及内容。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4)国家合作与摩擦的原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5)如何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这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6)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8)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
1、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2、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3、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4、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一、五个性质及其职能(职权)
(1)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其职权是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4)我国各级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5)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二、“十个基础”
(1)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2)专政的基础是民主。
(3)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与标志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4)公民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力,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5)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6)民主集中制下的集中以民主为基础。
(7)党执政的基础(前提)是科学执政。
(8)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是民族平等。
(9)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10)国家合作的基础是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成反比)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商品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6.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7.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9.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相同的。(两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1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13.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动成果分配)
14.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1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1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17.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18.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上一篇:继电保护的整定值范例(12篇)
下一篇:林业年终工作总结(4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