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例(3篇)

时间:2024-05-03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石雕产业现状发展

检索:.cn

湖南怀化地处山区,自古出产石材,石材作为一种具有构筑和装饰双重功效的天然建筑材料,一直以来备受人们青睐,故石雕在这一地区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能工巧匠留给了我们许多石雕历史文物,更重要的是通过石雕作品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怀化石雕工艺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不断的发展,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民间工艺因现代化的加工和开采设备而得以发扬光大,石雕艺术品种类和档次都有前所未有的发展,初步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趋向。

一、怀化石雕产业现状

(一)石雕产品加工类型呈精细型与大型化两极发展

目前怀化石雕产品加工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工艺礼品,包括砚屏、砚台、笔床、墨几、镇纸、笔筒、厅堂供桌上的座屏等,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紫玉神雕工艺厂厂长胡万云,以及怀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明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拥有省工艺美术行业“雕塑大师”称号的胡扬为代表的芷江石雕工艺从业人员组群,主要就是从事此类高端工艺礼品、纪念品设计制作工作。另一类是加工建筑、园林中的石材石雕装饰构件,包括石桥、石亭、石坊、石狮、石栏杆、园林石材家具、碑刻、石雕文化墙等。从事石雕工作40多年的芷江石雕名人蒲长生师傅和麻阳石雕巧匠罗克忠都是这一类石雕加工的能工巧匠。从事建筑园林石雕加工经营的工厂在怀化有很多家,怀化天宇石雕工艺厂、怀化明山石雕工艺厂、怀化兴龙石雕工艺厂、怀化辉煌石雕工艺厂、天基艺雕等都是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石雕厂家。在部分园林景观公司中,石雕加工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如怀化市艺翔城市园林雕塑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怀化市天工雕塑院等。除此之外部分石雕工匠处于一种个体工作状态。

(二)部分石雕产品原材料对外依赖性强

怀化市出产原石主要以麻石和青石为主,怀化中方县铁坡乡、活水乡都有大量麻石资源,芷江县也产出麻石、油绿带青的青石,这些都是优质的建筑装饰雕刻及石雕原材料,运输成本低且加工方便。

目前工艺礼品石雕类多是采用“紫袍玉带石”作为原料,它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以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平行延伸,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似条条玉带。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硬度3~4.5度,色彩鲜艳,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玉带同时具有天然油脂和独特光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玉石原料。石材原产地明山因开采历史较长而资源已近枯竭,致使邻近的贵州铜仁地区出产的紫袍玉带石成为了目前芷江紫袍玉带石雕工艺品的主要原石来源。近年来原石价格不断攀升,外地采购运输成本的增加也直接提高了芷江石雕工艺品的成本,如若本地区没有可以替代的石材原料,生产的直接受制性及被动性势必影响到行业发展。

(三)后续人才缺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断代

石雕这门传承千年的技艺,在最近几年却遭遇着最为严重的传承问题。石雕技艺的传授基本属于师傅带徒弟这一方式,漫长的学艺时间、工资低、劳动强度大、恶劣的工作环境及社会从业认识等问题都影响年轻人对这一职业的认知与选择。国家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湖南承人的资助力度提高到每人每年一万元,但毕竟受惠人数有限不足以影响整个行业。数据显示现在怀化30岁以下从事石雕工艺的人数非常之少,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后续人才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二、怀化石雕发展的思路

石雕产业要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制约怀化石雕产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市场、产品知名度、专业人才等问题均至关重要,纵观全国其他石雕产业发展较好的县、市经验,结合怀化地区石雕产业现状特点,谋划发展思路如下:

(一)科学合理规划

目前怀化石雕行业的发展只是一种顺应市场需求的自然发展,急需一个科学合理的中远期行业发展规划及政府相应的支持。以下借鉴国内其他石雕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县市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1.福建惠安:惠安县政府为推动雕艺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石雕石材项目准入规定》,规划雕艺产业园,成立石、木、玉雕作品版权登记服务中心,联办“企业精英人才学历提升班”举办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博览会不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展会招到一批客商、经销商,吸引潜在消费者,开展专家论坛,邀请一批专家、学者、大师、行业领军人物,展开交流研讨,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信息和创意思想,促进文化艺术转化为市场价值;更好地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惠安“世界雕艺之乡”的品牌。

2.浙江东阳:东阳市政府整合木雕企业修建“东阳中国木雕城”,集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集中的抱团发展东阳木雕,目前东阳中国木雕城名气蜚声全国,吸引了大批的福建、广东的古典家具制造厂商到东阳木雕城设点。由此进一步确定了东阳木雕在全国木雕行业的领先地位。随后东阳依托木雕产业及中国木雕城的影响开办了另一大规模的石雕城,全面打造全国雕刻之乡。

3.山东嘉祥:每年举办中国嘉祥国际石雕艺术节推广石雕工艺,它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校企联合,即与中央美院合作办厂。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先后被命名为“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中国雕塑学会石雕艺术创作基地”、“中央美院教学实践基地”、“中国传媒大学教学科研基地”、“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嘉祥石雕”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厂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石雕企业。

以上几个全国有影响的石雕工艺之乡的产业发展特点是规模大、雕艺企业多、从业人员多、当地政府重视雕刻产业发展,大力宣传扩大知名度,每年都有与石雕相关的展会或赛事。藉此经验,怀化石雕产业发展首先应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主持下,借鉴其他石雕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结合地方特点,编制怀化石雕产业中长期规划;加大对石雕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建立怀化石雕网站,为石雕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改善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发掘新材质

怀化及周边地区有特点有开发价值的石雕原材料有:

沅江石:怀化地处武陵山区,河流溪水纵横,河床溪沟蕴藏一些带有地域特征的奇石,如洪江出产一种沅江石,因其石质带红,加工打磨后表面光滑手感温润,被爱石之人取名为“洪江碧玉”常被掏石之人带到广东石雕工艺厂,根据石材特点加工雕琢成把玩件后成为雅士相赠的礼品。价格一般在1000~2000元之间。

石:怀化辰溪、沅陵与湘西泸溪部分区域出产石,矿藏量丰富,是工艺礼品石雕的优质原材料。

辰砂:又称辰州砂床、朱砂石、丹砂、丹栗、赤丹,主要出自怀化市沅陵县冉家岩洞。在湖南的凤凰县、新晃县、麻阳县、吉首县等地都有分布,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彩石。常与石英、黄铁矿、辉锑矿共存。辰砂属于辉闪矿类,当晶体较大时因透明程度差而呈黑红色,粉末为鲜红色,是石雕工艺品加工的优质原材料。

墨晶石:又名楚石、紫石、墨玉,出自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娄底市新化县一带。该石质地细腻,黑色而脂润,纯净无暇,通体黝黑,极具光泽,磨光后黑如漆,格外晶莹,又被称为“黑玛瑙”。以墨晶石雕制印章、墨砚、玩具等已有300多年历史,用墨晶石雕刻制品古朴典雅,既似玉雕的晶莹细腻,又含石雕的粗犷豪放,别具一格。

(三)开发新方向

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及文化性,传统吉庆图纹石雕新产品运用于室内建筑装饰,使石雕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相结合的探索,无疑是值得室内设计师及石雕从业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如地面装饰石雕、墙面装饰石雕点缀构件、玄关风水吉祥装饰石雕等,其工艺难度不大,制作时间短,工价适中,产品价格不会太高,顾客也因其材质自然、题材吉庆、形式独特、价格适宜而易于接受。就室内建筑装饰市场而言,不论是接受的程度还是市场需求量,估计都要大于单纯的工艺礼品。(从本人近年完成的几套高端居室空间实例效果分析,此发展方向完全是可行的,不论装饰效果还是业主接受程度都很理想,具体石雕处理形式、题材及用材另写文阐述)。

(四)加强对现存石雕文物的保护整理

明清两代是石雕运用于建筑的鼎盛时期,怀化市明清古建筑集中分布于洪江、黔城及芷江。目前亟待保护的有:始建于宋代的芷江文庙、芷江县大垅乡政府院内的一组“二十四孝”图石刻及一批楹柱、柱础等及洪江古商城“太平宫”石雕门楼等。乡土建筑石雕精品的保护刻不容缓。

(五)校企合作提升艺术水平

充分利用高校及专业学会平台,在石雕产品设计上走创新之路,同时提升石雕产品文化内涵,加强与国内及本地区各艺术院校合作,吸引培养石雕专业人才。怀化学院成立了“五溪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实验中心”,其中的民间雕刻工艺室主要就武陵山区民间石雕及木雕进行调查收集、研究整理保护及开发工作,计划聘请民间石雕及木雕艺人到学校进行石雕和木雕的创作,对一些有兴趣及潜质的学生进行石雕木雕工艺及技法的传授训练,石雕艺人也可以与实验中心广泛联系,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优秀的石雕工艺大师走入高校讲述传授石雕工艺,吸引有美术设计基础的大学生了解并喜爱这门传统工艺,推动石雕艺术水平的提升。同时鼓励石雕企业选派从业人员进入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六)组织举办及参加节会活动

如条件成熟可以在芷江举办“明山石雕”艺术节,通过石雕艺术节的举办,集中宣传推介怀化石雕,扩大怀化石雕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怀化石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挥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组织石雕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石雕赛事及展会,主动走出去,交流扩大怀化石雕的知名度。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篇2

然而市场虽然异常火热,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鉴于此,主办方组织召开了“中国当代雕刻艺术研讨会”,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评委20余人共同探讨中国当代石雕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试图在纷繁迷乱之中,寻找一条中国当代石雕艺术的崛起之路。由于此次会议在福州召开,与会专家更多的以福州寿山石为例,正契合当前寿山石的收藏热潮,为收藏爱好者提诸多借鉴意义。

市场在壮大,艺术在倒退

研讨会刚刚开始,山花奖评委、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陈辉首先从艺术史的角度,阐述了中西方雕刻艺术的变化,即西方雕刻艺术从古希腊时期发展至今,是从具象到抽象,而中国雕刻艺术,从秦汉的雄浑粗犷至明清的精细繁复,则是从抽象逐渐具象的过程,东西方雕刻艺术的发展方向完全相反。西方雕刻从最初仅仅将石材视为载体,逐步体会石质之美感,认为石头有自己的语言,可以与人产生交流,而中国传统艺术原本提倡天人合一,但是到了当代雕刻艺术,却因过于追求具象,注重繁复的表现,却忽视了石材的自然表达。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苏富比纽约中国书画部主任龚继遂则直言不讳,直接指出从抽象到具象是中国当代雕刻艺术的倒退,对当前国内雕刻水平极不满意,认为是在大量耗损珍贵石材,并指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创造要依靠资源整合,即收藏者、文人、工艺师三方合作,仅局限于工艺美术大师的圈子中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是由收藏者、文人、工匠三方合作产生的,即收藏者提出要求、提供资源,文人设计“样式”,工匠负责具体操作。而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缺乏创造力,工艺师对“样式”依赖性太高,脱离“样式”即无法创作,这也是当前雕刻表现形式越发具象的根源所在,工艺师因缺乏思想和创造力,只能依靠复制拷贝,制作他们所看得见的,“写实主义”因此堂而皇之地成为他们的“样式”来源。

龚教授还以寿山石雕刻为例,指出当前寿山石收藏重材质不重工艺同样是历史的倒退,寿山石目前的现状与和田玉的境遇如出一辙,乾隆一朝制玉超过宋元两代,消耗大量原材料,原本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下演变为“玉不琢才成器”,寿山石前些年同样大量开采,同时充斥大量拙劣的雕刻,因此当前更不能以不成熟的工艺浪费材质,一定要整合资源进行有效设计,追求艺术美感,并且艺术要大于材质才有出路,才是“绿色、环保、节约、人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很浮躁,创作需沉静

西冷印社副社长、篆刻家童衍方认为,艺术的繁与简其实殊途同归,但是当代寿山石雕刻的确过于繁复,没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含蓄、内敛的神韵,目前有部分艺术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朝简约的风格发展,这是一种进步,行业也需要多一些这样的领头羊,如京剧的梅兰芳、程砚秋,有代表人物,可以促进行业的推广。当前社会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但艺术的成就往往诞生于至简至静没有功利性的创作过程,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要摆正艺术与金钱的关系。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庄南鸭教授则提出大美术概念,指出艺术史以工艺美术为起源,中国当代雕刻不能脱离其他艺术门类,各个门类需要相互学习,汲取营养,但是不能依靠模仿,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寿山石也好,和田玉也好,这些门类的雕刻创作都有很多通病,比如玉器的山子,都是“愚公”在“移山”,作者缺乏变化,只会简单复制,“旅行团”式的布局、不成比例的搭配更是司空见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令人扼腕叹息。艺术创作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精彩的题材创意、精彩的艺术效果,都需要有精彩的技术作为支撑,不能忽略基础学习。

与会的几位艺术家从自身创作的经历,也阐述了当代雕刻艺术的发展方向。其中中国传统艺术家陈达认为,寿山石雕需要往文人艺术的方向发展,可拓展思路,但不能盲目追捧流行。木雕艺术家江晓认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风格,在创作过程中要转换身份,从材料的掌控者变成材质的对话者,感受材质的生命力,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竹刻艺术家黄宏疆进一步肯定了寿山石雕因势造形的技术,认为目前此技术的运用远远超过古人,与其他收藏门类相比更为纯熟,但是今后原材料会非常匮乏,下一代工艺师会在材质方面接受更大的挑战,过于依赖材质并不利于艺术创作的发展。同时黄宏疆还表示,寿山石雕行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是从业者真正喜欢寿山石,要有“爱石入骨髓”的境界才有希望。

行业门槛过低,价值标准缺失

针对寿山石雕刻行业的现状,与会者都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认为目前寿山石行业发展迅速,利润率高,吸引了大量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加入到这个行业,行业门槛太低,正确理念的推广有很大阻力。福州市美协副主席程俊华亳不客气地评价这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时代”,大部分从业者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谋生,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本无法作深入研究,需要业界领军人物来为寿山石的文化积淀做出贡献。

资深美术评论员何光锐认为目前很多艺术创作有很多误区,比如盲目创新,过分西化。中国古代技艺中饱含深刻的内涵,追求材质温润就可以反映出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而当代不少从业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太过肤浅,妄加批判,而收藏者不了解价值标准,无法有效约束从业者,致使市场愈发混乱。目前中国整个工艺美术都处于“民窑”时代,这种现状就是当前中国工艺美术缺乏价值评定体系造成的。但是从业者要有清醒地意识,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消费成熟之后,市场的格局会发生改变。

推广落后,软实力尚需提升

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秘书长奥岩在对寿山石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寿山石雕的推广意识不强,目前还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圈子,建议结合相关领域共同发展。福建省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姚春茂进一步补充:寿山石行业不仅推广意识不强,现有的推广方向和手段也都存在偏差,以北京的寿山石拍卖为例,优质寿山石藏品大部分被福州买家购回,外地藏家对寿山石的了解不深。寿山石行业应当学习和田玉的推广工作,和田玉雕大师的作品敢于在拍卖会中无底价起拍,这等魄力值得称道,寿山石雕大师的作品也敢于无底价起拍的

时候,对于寿山石市场或者艺术家本人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成功。对此姚春茂无不遗憾地表示,金融机构很有介入艺术品市场的欲望,只是苦于缺乏人才进展缓慢,而寿山石的人才更为匮乏,艺看到这种现状感觉很可悲,艺术离不开文化的修养,从业者还需要多加学习,珍惜现有资源。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徐东树教授认为,虽然目前寿山石市场非常火热,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有真正走出福州,根本原因在于业界的思维与眼光的局限,行业目前还停留在个人主义时代,缺乏心胸,缺少合作。艺术家需要跨界思考,与不同领域的精英进行“头脑风暴”,感受不同的艺术门类带来的新思维。此外,徐东树表示,中国的工艺美术行业需要“大设计”的概念,不仅设计产品,还要设计理念、品牌。

龚继遂教授则站在文化产业与宏观市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他认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首先需要艺术家群体的支撑,即具名创作、限量发行;在设计上追求审美、收藏、兼具实用功能,并且审美能够融入生活之中,超越器物本身的实用性;同时一件作品还要具备普适性及永恒性,有第二市场,能够被其他人接受并流传后世。在具备以上条件之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还要有市场推广的规划,仅以工艺品的方式营销太过落后,应当引入画廊制度、建设完善的销售体系以及建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业界应当形成行业共识,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市场建设成为有设计、有推广、有品牌的崭新境界中。

模式创新,完善艺术市场

玉石雕刻技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区域经济;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周丹丹(1990-),女,河南平顶山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职业教育;杨如安(1965-),男,四川巴中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项目“‘产城教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证研究”(编号:MJZXZD1409),主持人:杨如安。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35-05

为满足当代信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当前,我国各区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树立、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创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业已取得进展。但正如学者周桂瑾和俞林指出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十多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旧薄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缓解就业压力有效手段的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无法满足差异性人才培养需求。”[1]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多数学校已建立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创业实训培养机会。同时,外部区域经济环境的活跃也为当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养分与土壤。与此相较,广大西部民族区域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经费投入等问题。本文以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12-2015届毕业生为例,通过对保山学院所处地域、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因素的探究,以期对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以小见大“的方法模式考量。

一、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概述

(一)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数据统计

2008年,保山学院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结合云南珠宝产业、文化产业状况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向云南省教育厅申请建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为专科层次。招生至今,该专业现有6个教学班共188名专科生。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21人、19人、32人、50人、68人、60人、6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专业市场吸引力增强。目前,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数呈平稳态势,年均60人,招生数额已呈常态化,生源较为充足。

(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数据统计

截至2015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已培养四届毕业生,从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数据来看,历年就业率达100%。其中,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人数分别为20人、17人、29人、48人,各占年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95%、90%、91%、96%;四届毕业生的创业人数分别为6人、9人、15人、20人,创业率分别达到33%、47%、50%、40%。剩余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每届人数仅为1-2人。从图1可以看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对于从事玉雕领域工作的意愿强烈,这一点在大多数学生的创业选择上体现更为明显,四届创业人数占各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总数比例持续增加,增长率呈正值,显示了学生创业队伍规模持续性的扩大。

(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区域分布

从四届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来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并满足了地区就业市场需求――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保山本地就业。据调查,四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玉石雕行业或销售工作的学生留在保山当地从业的人数比例达78%,其余就业范围均位于临近保山附近的龙陵、腾冲、大理、丽江以及云南的省会昆明,流向省外的学生不足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通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四届毕业生创业区域分布的数据汇总,90%的专业毕业生选择留在保山当地进行创业,选择云南省会的昆明作为创业地点的人数占6%,前往腾冲创业的人数仅为4%。

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

近几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该专业既注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又服务于当地经济与文化产业,并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四个一致性。

(一)培养目标与市场目标的一致性

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一个地域及社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保山地区的南红玉石文化市场为例,其立足于当地南红矿产的丰富资源,通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聚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玉石从业者形成推动保山市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南红玉石文化产业市场,作为提升保山自身文化自信和凸显民族文化特质的助推器,蕴含多方面市场目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从设立之初就力求培养目标与当地玉石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具有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本地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框架作为拟定培养方案的基准,以玉石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给予该专业学生创业基础技艺与创业素质的双重修养,最终达成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内部教师与外聘教师培养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创业能力的良好培养取决于是否具备一只实践经验充足的教师队伍,这是由传统玉雕工艺技术的特质所决定。因此,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在师资团队组建时,建立专业教师引进制度,一方面,对于外聘人才偏重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实践经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且外聘教师的校外经营者身份与校内执教者身份兼具,利于教师将自身市场创业实践、经营管理经验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养分。另一方面,校内教师作为宝玉石课程讲授者,既需善于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观与创业意识,也要给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客观场所与社会实践机会和就业创业指导。总体上,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都要意识到玉雕技艺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与玉石本身,还需延伸至实践操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完备自身专业教学的职业技能,丰富与市场挂钩的现实从业经验,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新的理论,具备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环境与作坊环境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建立以来立足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利用高职教育平台发展传承创新民间玉雕技艺的人才培养方式,创立与市场作坊环境相一致的新型工作室环境,利用典型项目引领开展教学。项目要求与市场要求一致,大量开设案例式教学和实操课程,使学生在习得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领会与掌握工艺与创意、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的融会贯通。课程方面,所有专业课程由一位校内教师和一位外聘教师共同完成;建立工作室负责制,由工作室聘用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以地区人文历史的优秀资源作为专业寓教的内容来培养适于当地经济与人文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职业熏陶与学生创业激情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四届毕业生的创业情况,不仅展示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性,培养过程中职业熏陶也起到重要作用。专业教师祝立业(现为珠宝学院院长)发觉该专业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很高,便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侧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达与表现,雕刻不聚以同法,抓大放小,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乐于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玉雕设计能力与雕刻技术,形成了具备良好创新性和个人追求成就感的氛围,形成自身创业的价值观和信仰。通过分享教师自身的创业经历与经验,指点学生在创业初期的困难与疑惑,并提供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市场环境的实践机会。定期邀请创业毕业生或同行分享他们如何从事创业活动和管理企业的经验,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因素分析

民族地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师、外部资源环境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个人成长特质,个人所在学院、所在企业、所在社区的创业环境作为其创业过程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在了解他们创业的过程、方法、需求的基础上,体味他们创业的艰辛与困境,感受他们创业的收获与成长,综合分析他们创业的特质,从而为其他民族地区高职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一)个人成长特质

从事创业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作为自身成长特质影响了每个人的创业能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是否基于对学生自身内驱力的良好考虑。

1.年龄。图2显示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年龄分布,其中22岁-24岁年龄范围内的创业者最多,这表明,大部分从事创业活动的毕业生年龄与其接受教育的年限呈正相关,多数创业者通过高职阶段专业能力培训具备了基本的创业能力。

2.性别。图3左侧描述了2015年9月前已经毕业的四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创业毕业生的性别比例。总的来说,男性的创业比例高于女生,图3右侧则描述了现阶段玉雕专业在校生的创业意愿,相似地,男生相较于女生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

3.家庭收入水平。按照被调查学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分布情况,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收入层次:低收入家庭人均500元-1500元,中等收入家庭人均1500元-3000元和高收入家庭人均3000元以上。图4表明,处于低收入群体的创业人数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这一结果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中高收入创业者或企业所有者最多,低收入创业者或所有者最低的阶梯式分布有明显差别,体现了西南地区职校毕业生创业群体的独特特征。

4.城乡居住地。城乡二元结构并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受教育机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城乡居住地成为影响毕业生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5,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往届创业毕业生中农村人口所占比例h远高于城市人口。

(二)创业潜能与素质养成特质

1.富于创新意识、良好的增长潜力。身为创业者除了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自立精神、闯荡社会的勇气,更为核心的竞争力是富于创新能力,例如,当下玉雕市场已形成山水、花鸟、人物(观音、佛像)、仿古、走兽几类固定风格,仅按照固有模型雕刻只能算低级玉雕人,如何根据玉石的颜色、材质、形状设计出形象新颖、构图美观、大方同时融入自身雕刻特点的作品,才是玉雕师追求的境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设立之初就认识到玉雕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侧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达与表现,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乐于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玉雕设计能力与雕刻技术。在销售模式方面,创业学生们建立线上和线下互补的销售模式,建立完善的顾客系统及售后服务,一些创业学生的作品很受市场欢迎,作品雕件做出来后,拍照发到淘宝,一般顾客若预定,第二天就可以发货。

2.创新及创造性发展能力特质――以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同玉石雕刻毕业生作为创业主体的动机不同,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以2012届毕业生和泉的“学院玉坊”为例,该店铺目前共容纳8名玉石雕刻技术人员,其中4名成员均毕业于保山学院玉雕专业,同时也有来自艺术系美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据创业者和泉介绍,公司近三年的发展目标是打造设计团队、雕刻团队、销售团队。和泉青睐于本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培养的这批人才不仅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且思想新颖有特点,能够雕刻出不同于市场普通式样的玉石作品,同时自身企业完全有能力容纳更多雕刻人才的加入。据调查,当地玉石市场多数创业学生在经营过程中都会经历从个别经营到团队合作的过程,在招聘合伙人的过程中,集体倾向于应届或往届学院毕业的玉石及艺术类学生,认为当地的玉石市场能够充分容纳这些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社区环境特质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良好的社区创业环境,究其原因,所有的创业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政治经济体系中,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离不开社区环境背景下特定社区文化的影响。

1.学校创业文化环境。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玉石创业不在少数,不仅得益于当地政府为响应“玉回云南”的政策号召所营造的松创业环境,鼓励创业者追求创新与个人成就,落实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等;同时,当地玉石集散市场聚集的年轻创业店铺较为密集,吸纳了多数该专业毕业生,继而对创业形成较好的社会认同感;其次,以和泉为代表的成功创业案例给无论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专业毕业生或是在校就读的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模范作用,激励后继者也同样为追求个人的成就而去努力掌握玉雕技能、持续精进技艺最终选择创业。

2.市场创业文化环境。珠宝学院四届创业毕业生立足当地玉石市场进行创业,且积极响应政府建设“珠宝之都”的政策号召,通过和泉创办的学院玉坊总店动员,联合保山市四县一区的大学生创业者(包括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正携手共建适于保山大学毕业生创业发展的民间组织――“保山市大学生创业联盟商会”。该创业者联盟试图分别成立隆阳区创业组、腾冲县创业组、昌宁县创业组、施甸县创业组、龙陵县创业组,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网络、微信平台,帮助成员创业项目推广宣传,方便成员交流创业经验,收集优秀创业者的创业故事,激励初创者,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帮助有志青年创业。

四、启示与借鉴

(一)民族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产教结合

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市场创业就业人才需求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为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做出了有效尝试,可见,创设与地方人文资源相符合的高校特色专业,培育适于民族区域产业发展的当地技能型创新型创业大学生过程中,通过“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使得地方高校人才培育通过实施产教结合,实现高校技能型创业型毕业生的能力培养。

(二)民族地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实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3]。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于发展玉雕人才的高职教育体系,其本身就承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使命。该专业致力培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需要从三个层面深度推进:产业层面要鼓励产业资本进入宝玉石加工人才教育市场,为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宝玉石专业教育视为地区玉石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要把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教育提升到城市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为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机制保障。学校人才培养层面:需进一步深化玉石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围绕报玉石鉴定与加工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有效机制。

(三)政府要给予当地服务型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支撑与保障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稳定成长、地区职业教育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中央财政项目400万资金支持。2014年成功申报云南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预期获得资金支持150万。同年,学院投资4000万建设15000平方米的珠宝大楼,大楼集实验实训、营销、学术交流为一体,将为玉雕专业教学与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介于工艺的特殊性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在培养环节仍亟需大量经费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实训等场所的硬件设施与机械设备的更新维护,政府相应机构应继续制定培养支持政策,增加经费投入以适应培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任务的需要。另外,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大力营造全社会的创业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继而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四)注重发掘学生自身创业潜能,培养创业实践性人才

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明确培养对象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个人特征与特色,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人格、生理、心理与社会背景方面的差异,依此为前提,尽可能多地考虑专业人才在创业能力塑造中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的发挥。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专业技能的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实践与空间,工作室制度超越了普通课堂仅仅传递知识的概念,而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创作、相互影响作用,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学生独立自主、和谐、能动性的人格发展、同时获得全面地专业知识全面与独立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他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发觉学生自身创业潜能,使专业人才具备专业技能与创业实践能力双重素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桂瑾,俞林.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6(1):58.

[2]魏明,郝理想.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模式演进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1):11-13.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