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题培训范例(3篇)

时间:2024-07-10

教师教育专题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的涵义及意义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所任职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全体教师为对象,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服务于学校和教师,与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的一种继续教育活动。校本培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学校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校本培训注重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教学中的经常性问题,根据学校和教师现实问题,自主确立校本培训的目标,选取适合需要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使校本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校本培训是在教师任职学校进行培训,便于学校管理,使其具有在职性和在校性,避免了教师因外出培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培训,节省了培训费用。再次,校本培训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培训成果直接应用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能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可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校本培训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教育的普遍性,也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发展目标决定了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组织能力,具有较强专业的知识、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教学开发和创新能力。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校本培训内容主要由教学能力培训和教育管理能力两方面组成。其中,教学能力培训包含教学基本功、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等内容;教育管理能力包含心理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方法等培训内容。

三、校本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既可以在学校的层面上进行,也可以在部门或教研组中进行,培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报告讲座式

报告讲座式主要以专题报告、讲座的方式进行,它侧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系统性、共同性和前瞻性问题,是校本培训最常见的形式。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在培训时间上根据培训内容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二小时的专题报告或是延续一个月的心理培训专题讲座。在培训师资上,有来源于国内理论界的权威专家或学者,企业的资深管理者或技师,学校的领导或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研究讨论式

研究讨论式通常以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以部门或专业教研组为单位,以平时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或教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让参与者集中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研讨,是校本培训中最常用、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在研究讨论式培训中,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提前确定研究讨论的主题,使参与者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就某个专题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展开研究和讨论,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

(三)资源共享式

资源共享式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培训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效果好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的特点。在资源共享式培训中,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开展:一是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校内骨干教师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起到传、帮、带作用;二是轮流选派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学习,使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能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三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专业操作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式

课题研究式是利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进行培训的方式。学校组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申报校级、市级、省级、部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以项目为载体对校本问题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应用推广,使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不断完善,将教学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五)独立自学式

独立自学式是由教师个体根据学校要求开展自主学习的方式。在教师独立自学式培训中,学校要让教师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要求教师制定出较为严密、完善的自学计划,积极为教师自学提供条件,采用学校统一定时与教师自定时两种形式结合,使教师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资源开展学习,在学习结束时对教师自学结果做科学、公正的评价,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对校本培训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重要作用,树立全员培训的观念,组建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和教师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全面切实可行的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内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将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年终评比等挂钩,依托网络平台为每个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个体校本培训档案以及各类获奖情况,以制度来保证培训顺利进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教育专题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难以有效地达成预期目标的核心原因在于没能真正落实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本理念。要有效达成教师专业化培训目标,就要在院本培训、校本培训理念实践的同时,采用研训一体策略、叙事化研究开发策略和参与式反思建构策略,发展师本研修理念。

一、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实践中,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1999-2002年),新课程培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至今)等等,主要开展的都是学科专业培训。从培训主体角度看,主要采用院校培训模式、研培结合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和远程教育模式[1]。从培训观念角度看,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贴近基础教育,提高培训实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就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中小学教师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快步登上信息化平台;全程评价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培训是政府、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的共同责任等观念[2]已得到更新与构建。从培训组织模式角度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协同组合培训、巡回流动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各种组织模式也普遍得到应用。但是,由于“自上而下”领导机制、培训组织、策划思维和操作习惯长期作用,培训策划与实施操作中,往往忽视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研修的客观实际和主观需要,没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因此,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培训流于形式、培非所需训非所用、教师负担加重等问题一直有待于有效解决。

二、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理念发展

所谓中小学教师的师本研修就是基于中小学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成长计划,在教师自己的现实教育教学场景中,为教师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专业支持和引导保障,实现专业知识经验与智慧积累和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小学教师可以基于教师权利政策保障进行自主性进修学习,可以基于校本培训和校本制度实践实施合作性研训学习,可以基于教师个人问题解决开展探究性行动学习,其目标直接指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认为,教师教育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中,以已建构的培训观念的指引下,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培训模式,也不管是采用哪一种组织模式,都必须引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本位(即师本研修)的自主性进修学习、合作性研训学习、探究性行动学习,用师本研修理念来创新、完善和发展有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做好院本和校本教师培训的期间,必须在“院本培训”、“校本培训”理念上发展“师本研修”理念。

(一)开展师本研修是院本教师培训和校本教师培训发展的必然。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研科研模式更趋开放、多元和走向融合。教师教育培训中心下移,从以培训机构专家为中心的院本模式,发展到以中小学发展为中心的校本模式,进而向中小学教师实践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师本模式发展。教学科研回归一线,从传统教研科研,发展到校本教研科研,进而向师本行动研究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也在教研训一体化多元开放并融合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学教师在在积极参加院本培训,主动参与校本培训的同时,更要开发利用师本研修资源。

(二)开展师本研修是院本教师培训和校本教师培训有效的基础。由于较理想的教师专业研修应该是在教师集体的分工协作与交流碰撞中进行的,有效的教师学科专业发展活动应该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开展的。教学专业水平,只有基于教学改进、基于校本研修活动参与、基于教师群体的良好参与,在一种合作的氛围、互助的关系、分享的习惯、共进的文化中,才能不断地升华。在院本培训和校本培训的组织情境中,没有中小学学科教师的主观参与和合作,任何研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而院本培训、校本培训的目标实现有赖于中小学教师的介入、师本研修的介入。

(三)开展师本研修是院本教师培训和校本教师培训发展的延伸。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给教师个体学习成长创建量身定制的渠道,师本研修突破了传统培训、校本培训和传统教研、校本教研忽视教师个体专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研修潜能的开发利用的弊端,能够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模式的因人制宜和按需支持。在研修目的上,可以克服“应付应付”的倾向;在研修内容上,可以克服“理论理论”的问题;在研修形式上,可以克服“走走过场”的现象;在研修主体上,可以克服“教师缺位”的局面;在研修主题上,可以克服“知识本位”的困境;在研修场景上,可以克服时空的局限,有效完成教师自身、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专业对话与成长。因而,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化解工学矛盾。

三、教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师本策略

教师教育机构和各中小学践行师本研修理念,要根据成人教育学理论,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在院本或校本培训的策划与组织中,从培训实际条件和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发展需要满足出发,整合“院本”、“校本”和“师本”要求,除充分使用培训政策,链接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等外,在开发利用教师的自主性进修学习、合作性研训学习、探究性行动学习资源时,还应采用“研修一体”、“叙事化研究”和“参与式反思”等策略,落实参与式培训的实践与应用。

(一)研修一体策略。师本学科专业研修的“研修一体”策略,不是指教师教育机构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学、培训和科研一体化)策略,也不是指中小学校本培训中的“研训一体化”(培训和教研一体化)策略,而是指教师的专业学习进修与教学教研科研的专业实践修习的一体化,即要通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问题的有效解决来构建培训的具体实施。其效用在于:1、将院本培训或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日常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使教师培训学习日常化。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实践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反思内化来帮助教师积累和发展专业技能和能力素养。引导培训不再是过度面向理论,而是面向“第一线”存在的林林总总的问题,关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技术如何转化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2、将院本培训或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使教师培训学习终身化,体现了教师专业研修的终身特点和长期性。在职业生涯中,进行现场的课堂研修、按需选择的理论学习和观摩、问题有效解决的行动研究,不断满足研修需要,实现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素养的累积性发展。

(二)叙事化研究开发策略。根据舒尔曼的观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性质的是学科教学知识,它是一种可教性的学科知识,它包含在各学科中,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主动建构与生成的,很难简单地进行传授[3]。卞金祥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追溯》一文中指出,学科教学知识并不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包括道德情感在内的多种知识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合金”,其性质不同于融合前的任何一种知识(见《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第4期)。而叙事化研究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真实再现、描述、诠释和积累实践经验为主要特征,是“科学”与“人文”两极之间的一个中间道路,是呈现乃至穿透经验的语言方式或理论方式。在教师所做的研究中,主要包括教学叙事研究、教学课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录象分析、课堂教学观摩与反思、研究等。因此,我们认为,在院本培训和校本培训中,开发叙事化研究最能借助感性的方式,让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之下分享、传递和生成学科教学专业经验和智慧,落实学科教学知识研习。在培训课程与教学的建构过程中,以教师教学的叙事化研究作为学科教学知识传递与生成的起点、链接点、生长点,把培训对象也作为工具资源,在事件、事实的互动交流中对学科教学现象和教学专业经验进行整体性探究,通过课例研讨和行动研究等对话交流,获得意义建构和解释性理解,形成理论,发展学科教学知识。

(三)参与式反思建构策略。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参与是方法,更是理念;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教育是一种参与式的反思性的主体实践,参与式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有效模式[4]。如上文所述,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培训首要条件是要基于教师的介入,主要途径是开发叙事化的研究,构建方式是参与式反思的运用,其载体是参与式培训。因为只有通过培训主体创设叙事化研究交流和问题解决的培训课程教学情景,引导教师参与式培训的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角色扮演,填表,画图,访谈,座谈,观察,辩论,排序,打分,小讲座以及其他根据培训课程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和活动中,表现、体验、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才能分析其背后隐含的学科教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验证假设,周而复如,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这里的参与式反思建构策略的运用,指的是无论采用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中的哪一种反思,都可以借助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研训一体方式中形成的叙事化研究成果,如通过教育教学反思札记(教学博客、教学日志、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等)的写作,运用微格教学法等形式来进行培训课程教学活动,落实教师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对自身的课堂教学理念、行为进行自觉的再认识,找准存在的问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原理进行因果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不断发展学科教学知识,让教师摆脱匠气,生成悟性,使我们的专业教学常教常新,螺旋式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刘丽俐,潘海燕,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1(18)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8-30)

教师教育专题培训范文篇3

[关键词]专业体育教师培训水平策略

[作者简介]牛海明(1965-),男,河南西华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河南周口46600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85-02

伴随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也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体育教师专业化不仅仅是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学生对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体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有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本文从专业化视野对体育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进行研究。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

体育教师是庞大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课程的进行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学生专业体育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示范正确的体育动作,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因动作不当引起的教学事故。所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经常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学历结构。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学历,学历结构是体育教师结构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有较高的学历可能代表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高。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开始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育教师专业化强调其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要加强专业训练,经常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分析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掌握教学发展规律。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范围,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3.教育专业素质。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一般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师的专业道德三个方面。体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融会贯通体育专业知识,合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教导学生。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教学前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后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且使用自己的教师技能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题。体育教师还应该拥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二、定位绩效培训目标策略的实践

1.专业能力。专业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专业能力,帮助体育教师实现高水平教学的愿望,帮助学校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2.教学水准。专业培训成功的直接表现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准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培训,帮助体育教师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订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体育教育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3.专业技能。专业培训的课程内容是提高专业技能。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学会先进的专业技能,并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师可以掌握准确优美的体育示范运动,减少学生运动过程中因准备活动不足而出现的问题;了解全面锻炼学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设计优质培训课程策略的实践

培训的载体和中介就是课程,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目标的关键也是课程。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应该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根据实际需要,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研究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聘用经验丰富的培训讲师,制订详细、专业的课程计划;并对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反馈调查,反思培训的不足,然后进一步改善。

针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特殊性,可以某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这一问题分析相关知识,进行大量研究,探讨解决办法,然后根据这一问题的解决模式,提供借鉴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或者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培训机构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提高培训课程的科学性,让课程内容更加适合体育教师,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

总之,培训机构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过程,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量,增加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体育教师培训成功。

四、创新开发培训模式的实践

1.多地区共同研讨模式。培训机构把多个地区的体育教师组织到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增进教师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各自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培训机构派遣专人进行分析总结,融汇在一起,形成内容丰富的内部流通书籍,并且每个参加的教师都发一份,让他们可以在日后翻阅。这样有利于提高与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

2.专家创新理念模式。培训机构可以集中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先进的专业体育知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体育教学。经过培训,他们可以改变旧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进步。专家在培训过程中,对思想陈旧、顽固的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逐步适应培训内容,改变自己旧有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慢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网络资源共享模式。网络在资源交流共享方面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构建一个网络平台,提供大量有关体育教育的信息。体育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沟通,共享自己所有的资源,互相帮助提高教学专业水平。这个网络平台还可以宣传体育专业知识,改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片面认识,让人们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重视人文、层次分明的培训管理策略的实践

教育管理机构在培训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如果培训机构只是单纯注重培训的有效性,不顾及受训体育教师的感受,不重视教师的心理情绪,那么培训的结果注定是不乐观的。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只有体育教师乐于接受培训,培训的内容才能被吸收。如果在培训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体育教师就会产生厌恶培训的心理,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培训机构应该详细划分培训师的责任范围和培训项目,建立清晰的管理层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这种细致的层次划分可以提高培训机构的效率,提高培训师的专业化程度,让培训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培训项目上,规范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有利于体育教师。

六、反馈、整理培训效果策略的实践

1.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该对受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培训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水平。在反馈中,可以调查学员的各项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能否合理利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解决培训前所遇到的教学难题。培训机构要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培训水准,增强培训的效果。

2.整理培训成果。培训机构应该整理培训成果,这样既能给以后的培训提供成功借鉴,还能在培训后赠送给受训体育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培训机构的贴心服务。培训机构可以在总结培训成果时,展示其他受训体育教师的成功例子,这样既增加了培训效果的可信性,也为机构进行了宣传。受训的体育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多阅读培训成果,总结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解决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七、结论

体育教师培训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也是提升其专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经过培训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机构应采取正确的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为社会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雁飞.从培训透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