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6篇)

时间:2024-07-10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大豆;病害;防治

大豆生长发育对光照比较敏感,积温和生育日数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因此,品种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变化的协调同步,是实现大豆高产的前提。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应性较强、丰产性好且稳定的品种。如何对大豆田病虫草进行有效的、经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大豆根腐病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叶柄茎部缢缩,叶片下重,但不脱落。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0.3%~0.4%拌种。

2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只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剽病抹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甲托500倍液喷雾。

3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奠,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g拌土10kg,8月10目前后,撒于四月。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m2用100mL。浸蘸20cm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4大豆蚜虫

蚜虫分有翅膀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虫,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多集中在豆株顶梢和嫩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生长迟缓,早期落升,分枝和结莫减少。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10%一遍净每亩20g。

5大豆造桥虫

大豆造桥虫种类较多,以银纹夜蛾为多。幼虫为害豆叶。食害嫩尖、花器和幼荚,可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造桥虫每年可发生多代,尤其以7月上中旬到8月中旬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内产卵,卵多散产在豆株上部叶背面。幼虫幼龄时仅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孔状。龄幼虫食害上部嫩叶成孔洞,多在夜间为害。防治方法: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溪氰菊酯油2000倍液,每亩40kg喷雾。

6豆天蛾

豆天蛾俗名豆虫(丈母虫),以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篚结荚.影响产量。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胃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初孵化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1龄~2龄为害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龄~4龄食量大增即转株为害,这时是防治适期,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食量的90%。6~8月份,雨水协调,有利于豆天蛾发生,大豆植株生长茂密,低洼肥沃的大豆团,豆天媛成虫产卵多,危害重。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kg喷雾。

7大豆根蛆的防治

大豆根蛆又交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对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kg,用0.7kg药,兑水4kg,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m2喷药液40kg。

8主要杂草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2

(黑龙江省逊克县齐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164400)旱田两大作物大豆玉米轮作倒茬会出现障碍,从而出现重迎茬问题,而大豆重迎茬对产量、品质有着直接影响。1大豆重迎茬的影响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国际上通常有三种观点,一是营养偏耗的观点,认为大豆重迎茬减产是因为大豆单一作物连年种植使土壤养分吸收的单一性,致使养分偏耗造成减产;二是毒素毒害的观点,认为大豆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分泌有毒物质对根系的毒害造成减产;三是病虫害积累对大豆的危害造成减产。1.1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迎茬危害程度与重茬年限、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有直接关系。重茬年限越长,危害越重。通过试验研究,从土类上看,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减产幅度小于土质瘠薄、偏碱性土壤;从土壤有机质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减产幅度小,反之则大;从地势上看,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平地和二洼地减产幅度小,而岗坡地减产幅度大。重迎茬大豆均较正茬大豆减产,减产幅度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增大。1.2重迎茬影响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生产积累据调查,正茬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迎茬、重茬一年、重茬2年、重茬3年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而重茬大豆又低于迎茬大豆。1.3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迎茬大豆的产量构成因子均较正茬大豆呈下降趋势,重茬年限增力n,降低产量严重。重迎茬大豆百粒重下降,病粒率、虫食率增加,商品质量显著降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3年以上的长期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明显减少。2减缓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技术措施根据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和机理,可以知道,凡是能有效防治根部病虫害危害,改善土壤环境,健身调控的技术,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因此,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是一个综合的措施,它与高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只是强调了根部病虫害防治,这一点在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上是十分重要的。2.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的迎茬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在当前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把重茬和迎茬区别开来,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因此,土壤瘠薄的岗坡地和孢囊线虫病、菌核病、根蛆严重的地块,不能种植重迎茬大豆。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坚持“宁迎勿重”的原则,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种植重迎茬大豆,重茬也只能重一年。对于那些开发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虽可适当重茬,但也不可重茬年限过多。2.2选用抗病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重茬大豆田病虫发生严重,选择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非常重要,因此选择适合北林区大豆熟期,以抗大豆根腐病为主,兼抗大豆根潜蝇及孢囊线虫病的高产品种;另外还应做好不同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以减轻重迎茬危害。

2.3合理耕作大豆重迎茬,尤其是连年重茬,导致土壤紧实板结,缺少合理团粒结构,肥力下降。在大豆重迎茬地块坚持进行合理的土壤耕作,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并可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大力推广应用深松耕法,深埋虫卵、病源菌和草籽,改变病虫及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防止病虫害蔓延。避免原垄耕种。2.4增施农肥,合理应用化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地块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15吨以上。瘠薄的岗坡地每公顷施用20吨以上。可采用秸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一是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将作物秸杆用机械粉碎,施少量氮肥或喷洒酵素水剂,结合秋整地翻人土壤;二是运用发酵剂、酵素,或加入畜禽粪等按照一定比例,制造优质秸秆肥还田。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肥料品种。根据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磷酸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与单元素化肥相配合,根据土壤化验结果,采用叶喷或拌种的方法,适量补充微肥。

2.5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密植,适时早播由于重迎茬地块病虫害加重、土壤环境恶化,容易造成死苗、病株、弱苗等现象。因此对于重迎茬地块,改进种植方式,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时早播,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一般重茬比正茬大豆增加播量8%—10%,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应用窄行密植技术。适时早播、浅播,充分利用积温创建高产。2.6加强重迎茬大豆根部病害防治近些年地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块。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大豆种衣剂,防治大豆根蛆和孢囊线虫以及根腐病。在选用种衣剂时一定注意有效成分的含量,克百威含量高的防孢囊线虫、根蛆及其它地下虫效果好;多菌灵含量高的防根腐病效果好。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

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针对几种病害做以下分析:

1大豆孢囊线虫病

大豆孢囊病,俗称“火龙秧子”。

主要症状:在大豆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花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

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危害: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严重时可造成大豆在生长前期即干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菌种子传播,越冬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75;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75~90公斤,或5%涕灭感颗粒剂每公顷40~60公斤。药同种肥一同下地。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

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

2大豆根腐病

症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病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

药剂拌种:用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宁南霉素水剂)按种子量的1%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还可用“大豆微复药肥”拌种包装苗期喷施植物复合营养液;用火龙敌在大豆苗期叶面喷施可生根壮苗,间隔7~10天连喷2~3次。40%多菌灵+50%福美双,可使病指下降20%以上,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1.5%剂量拌种。

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精耕细作,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

3大豆菌核病

3.1为害症状

为害植株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3.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消灭初侵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

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

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

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

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约30克~60克,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公斤也有良好效果,但在发病后喷洒植株表面效果较差。

4大豆灰斑病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4

夏季若遇天气干旱无法播种时,要及时浇水造墒,使土壤墒情适宜再整地播种;播种后,要及时开好田间排水沟,使沟渠相通,排灌顺畅,降雨畦面无积水,防止烂种;若天气持续干旱播后仍需浇水适期出苗,防止豆芽脱水造成炕芽。抗旱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影响耕种出苗。

二、招防夏大豆倒伏

大豆生育后期的倒伏,影响大豆产量、品质,并不利于收获。

1.倒伏的原因。①品种不对路。有的大豆品种植株较高,茎秆较细,适合于中低水肥的土地,属于耐瘠品种。这样的品种到高水肥地容易旺长造成倒伏。②密度过大。植株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细弱,高而不壮,容易造成倒伏。③根系不良。贴茬播种的大豆,中耕灭茬不好,大豆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④植株旺长。蹲苗不够,土壤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旺长而倒伏。⑤风雨侵袭。夏大豆分枝期及开花期连阴寡照多雨,植株徒长,或后期遇暴风雨侵袭,也会造成倒伏。

2.防止的对策。①选种优种。应根据地力选用适当的品种,中高肥以上的土地应选用茎秆粗壮,植株稍矮,抗倒耐肥的品种。②密度适宜。播量要适中,出苗后及时手间苗,造成密度合理的群体。③灭茬中耕。贴茬播种的大豆第一次中耕要结合灭茬深锄,分枝期有旺长趋势的大豆要深锄伤一部分表层细根,促进根系下扎。高肥土地苗期要根据苗情蹲苗,中耕时可结合培土。④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己,根据苗情和天气,合理施肥灌水。⑤适时打顶。适时打顶尖,也可起矮化壮秆防倒作用。⑥喷调节剂。对旺长的大豆,在初花期喷三碘苯甲酸(在大豆的开花期喷施浓度为100毫升仟克的三碘苯甲酸溶液,间隔5―7天再用200毫升/千克的三苯碘甲酸溶液。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为50千克)、亚硫酸氢钠(在初花期和盛花期667平方米用15%至17%的亚硫酸氢钠溶液50千克各喷1次)、多效唑(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每667平方米喷施i重00-200毫升/千克的多效唑溶液20-30千克)等生长调节剂,除能控制徒长防止倒伏外,还有增产效果。

三、招防病虫害

1、防治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片是煽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汰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千克左右。

2、大豆细菌性病害(包括斑点病和斑疹病,又叫叶烧病)。叶片、叶柄、茎及种荚上均可发病,以叶片为主。细菌性斑点病在叶片上初形成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的小斑,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斑点,大小3-9毫米,病斑中间于枯呈黑色,边缘有黄色晕环。夏季低温多雨时斑点病发展很快,天气干旱高温时,病害停止发展;而斑疹病则在高温下发展快,所以在我国北方大豆产区为害重。连作大豆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合理轮作,病田与小麦、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的菌。采用无病种子,并用50-1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液浸种30-60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重病田可试用100单位的井冈霉素对水喷雾防治。

3、防治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大豆插1垄,每7-8米插1根。

4、防治蚜虫占大豆蚜虫俗称腻虫。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此虫6丹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一般应在7月上旬进行防治最为适宜。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或每667平方米用10%溴氟菊酯乳油15-20毫升,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

四、招防大豆贪青晚熟

贪青晚熟是指大豆到了该成熟时仍然青枝绿叶,生长旺盛,籽粒尚未饱满,但不是秕荚秕粒。

1、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施用氮素化肥过多或追肥时间过晚,造成大豆植株旺长,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豇豆;网式平棚

豇豆又名豆角、长豆角等,属长荚豇豆类蝶形花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豇豆比较耐热,产量高,故在海南已成为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豆类蔬菜,是夏秋季海南的主要淡季蔬菜之一,在冬春季又是北运大陆及销往港澳地区的一种大宗蔬菜商品。

豇豆作为海南省冬季瓜菜的重要种植作物之一,需求量大,收购价格更可观,最高价格可达10元/kg左右,最低也要2元/kg左右,所以农民种植豇豆的积极性非常高。可是,在种植豇豆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病虫害非常严重,特别是蓟马和美洲斑潜蝇,这是在豇豆上最常见最顽固的两种害虫,其防治难度非常大,造成豇豆严重减产,轻者达20%~30%,严重可达到50%~80%。为了获得丰产丰收,就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导致用药量增大,施用频次增加,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成本,另一方面也成为生产无公害食品很大的威胁。

设施栽培是近几年在海南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产业,其在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用于西瓜、甜瓜和特种蔬菜种植。我们针对设施大棚防虫的特点,将其用于豇豆栽培。但种植西瓜甜瓜的棚不太适合豇豆种植,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全防虫网覆盖的水泥立柱平棚(简称网式平棚)用于豇豆栽培。网式平棚能起到防虫的作用,减少将近一半的打药次数,在冬季还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植株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生长快,长势良好,产品产量高,品质好。现将网式平棚栽培豇豆的技术介绍如下。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秋季栽培的品种,目前普遍栽培且农民反应较好的品种有海亚特、泰利・宝马、超纯2号、卡拉奇、明丰四季高产豆等等。

栽培模式

采用设施简易平棚栽培,以水泥作立柱,跨度4m,间距2m,前后开间3m,中间开间3m,防虫网选择40目。

整地施肥

采用双行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40m。豇豆根系较深,较耐干旱,不耐涝,所以起垄时要尽量高。结合整地每667m2施有机肥1000kg、磷肥50kg、三元复合肥50kg作基肥。

播种

播种时间为11月份左右。一般都是采用穴播,每穴1粒~2粒,穴距10cm~15cm,播种不可深,否则会影响出苗率与整齐性,以覆土层1cm~2cm为好。播种后沟灌一次发芽出苗水。

合理施肥水

豇豆从播种到结荚前以控水为主,尽量较长时间蹲苗,不可过湿而影响后期开花结荚。在结第一批豆荚前,以不干不浇为原则,尽量减少灌水。豆角坐住后,土壤经常保持湿润,要充足供应肥水。及时中耕,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50kg、钾肥25kg。当第一批豆荚坐住后,及时追一次肥,以满足开花结荚的需要,保持植株健壮的生长势,以后一般每摘2次~3次豆荚追一次肥。追肥主要为冲施肥和复合肥,冲施肥随水灌入,复合肥撒施。进入采收盛期,更要加大追肥量。

支架引蔓

当中耕施肥回土后,应及时地在灌清水之前搭完支架,用竹竿搭成人字架,架与架相距3m~4m,在架上部横搭竹竿,搭好的人字架的竹竿在离地面25cm~30cm处用尼龙绳连接起来,在离地面120cm左右处用尼龙绳再连接,然后每隔10cm~15cm用一根引蔓绳将尼龙绳上下连接。

采收

播后60天左右开始采摘,采摘期将近3个月,正好赶在春节前后,价格很好。豇豆每个花序有2~5对花,通常是结1对荚,在肥水充足,植株健壮的情况下,1个花序前后可结2~3对荚。所以采收豆荚时,要注意保护花序,不能连花柄一起摘下或弄伤花序。采摘时,在豆荚基部1cm~2cm处折断即可。一般隔1天采收一次豆荚。

病虫害防治

豇豆茎基腐病

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湿度大时危害更严重。主要为害幼苗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并慢慢往根部扩展,后期茎基部缢缩,呈褐色,湿度大时腐烂,并着生一层白色菌丝。防治方法:①实行水旱轮作,高畦或深沟灌水,控制灌水,降低湿度并及时清除病株,②当田间零星发现病株时,用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商品名,铜高尚)500~600倍液与54.5%恶霉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苗迎春)700~800倍液混配喷茎基部,病害严重时可进行灌根,防治1次~2次。

豇豆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豆荚。豇豆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病初叶片正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包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到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叶片变形早落。防治方法:①降低种植密度,保持通气透光:②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次~3次,也可用25%苯醚甲环唑乳油(商品名:妙翠)1500~2D00倍液,或86%十三吗啉油剂1500~2000倍液进行轮换防治。

豇豆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背面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当病害严重时,白粉布满全叶,叶正面也有,引起大量黄叶落叶。防治方法:使用25%乙嘧酚水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5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奥尔)600~800倍液;或5%氟硅唑(商品名百奋)1000~15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轮换防治。

蓟马

蓟马是豇豆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也是最顽固的害虫之一,防治难度大,可以危害豇豆整个生育期,如果防治不及时不到位,将造成豇豆减产20%~30%,严重可达70%~80%,甚至颗粒无收。豇豆开花前蓟马主要危害其心部,造成豇豆卷叶,严重时死心,生长点停止生长i豇豆开花后,主要危害花和豆荚,造成豆荚畸形,豆荚表面有铁锈斑,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蓟马不易防治,建议使用2种-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喷雾防治,或酌情加大浓度。20%啶虫咪可溶性液剂(商品名:阿达克5号)1000~1500倍液,20%丁硫・马乳油(商品名:威甲)800~1000倍液,24.5%阿维柴乳油800~1000倍液,30%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美洲斑潜蝇

农民俗称“地图虫”,“鬼画符”,是豇豆上重要的害虫之一,是一种防治难度大的害虫。该害虫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光合作用减弱,严重时提早落叶,造成豆角减产20%~30%,甚至达到80%~90%。防治方法:30%灭胺・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00~900倍液,35%吡虫啉・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天存)700~900倍液,1.8%阿维・高氯乳油(商品名:斑潜亡)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建议早上喷药,防治效果较佳。

青虫和钻心虫

为害豆荚和叶片,温度高时,易发生,严重时将大部分豆荚咬光,失去商品价值。防治方法:选择“治花不治荚”的原则,与其他害虫一起防治。0.5%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商品名:卡诺夫)1000~15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商品名:天赐)1000~1500倍液,1.8%阿维・高氯乳油(商品名:斑潜亡)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6

【关键词】大豆病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病毒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病虫害,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一、大豆根腐病

1.田间症状

大豆根腐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引起的,主要以镰刀菌和丝核菌为主,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越冬,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片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荚少、粒小,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尖镰孢菌嗜管专化型和直喙镰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是土壤习居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以休眠菌丝或菌核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春季低温及低洼地或连续降雨(多湿),根、茎基部伤口多易发病。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慢及重茬、耕作粗放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2)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的。

3.2药剂防治:(1)播种前采用35%多克福悬浮剂(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防效达70-80%。(2)苗期使用3%育苗灵(恶•甲水剂)300倍液或15%绿家宝(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苗带浇灌防治,亩用药液65―70公斤。(3)苗期喷洒植物动力2003、云大120、神水多多收(植物生长调节剂)加ABT生根粉(根旺、生根宝、生根王等)。

二、大豆孢囊线虫病

1.田间症状

大豆孢囊线虫病俗称“火龙种子”。在大豆各生长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田间表现大片黄黄绿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被害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缩短,叶子变黄,叶柄及茎顶部也呈淡黄色,整株叶片自下向上枯黄似火烧状,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严重地块大面积枯黄。根系细而乱,支根少、毛根多,不结根瘤,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孢囊外露,根液外渗,引发次生土传病害或根腐。

2.侵染源及发病条件

孢囊线虫是由线虫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养活或没有根瘤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折色或黄白色突起的小颗粒,大小约0.5毫米,即孢囊,内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数幼虫以孢囊在土壤里和寄主根茬内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以上,以2龄幼虫寻幼根根尖侵入,还以含线虫的土混杂于种子内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侵染来源。越冬线虫在大豆开花前后侵入大豆根内,7月间形成第二代进行再传染。大豆连作重迎茬,土壤中孢囊累积量大,发病重;沙质土、盐碱土,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发病重。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措施: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或6年以上轮作。

3.2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或增施有机肥和绿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进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长,可减轻孢囊线虫的危害,增加大豆产量。

3.3选种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

3.4药剂防治措施:(1)采用35%多•克•福悬浮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防效70%。(2)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3-4公斤或5%甲拌磷颗粒剂6-8公斤,随底肥或种肥沟施,防效80-90%。

三、大豆菌核病

1.田间症状

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叶片染病自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严重者整株枯死。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大豆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土壤,为土传病害。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弹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再侵染通过病健部接触菌丝传播。流行条件:土壤持水量27%至饱和水,大气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15-30℃。一般土壤菌源量大的连作地或栽培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花始盛期)用药:

3.1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粉1500倍液;

3.240%菌核净(50%复方菌核净)可湿粉1000倍液;

3.3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

亩用药液量30―45公斤均匀喷雾。

四、大豆灰斑病

1.田间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的小圆斑,后扩展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至红褐色状如溥纸的蛙眼斑,大小2-5毫米,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中间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为大豆短胖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我国有11个生理小种。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发病,幼苗子叶呈半圆型褐色凹陷病斑,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再侵染邻近的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向全田扩展。重迎茬或邻作为大豆,7-8月份多雨高湿(RH>80%)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易于病害流行。

3.防治方法

3.1播前用35%多•克•福悬浮剂按药种比1:60-80包衣,防止种子带菌。

3.2大豆盛花期至结荚初期,田间病株率>50%,病叶率>20%喷药防治: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600倍液,隔10天一次,二次用药,50%扑海因悬浮剂(异菌脲)1000倍液,一次用药,亩喷液量30公斤。

五、大豆病毒病

1.田间症状

大豆病毒病又称大豆花叶病,轻花叶型,叶片生长正常,呈现轻微淡黄绿相间的斑驳;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斑驳,皱缩严重,叶脉变褐弯曲,叶肉呈泡状凸起,叶缘下卷,植株矮化。

2.侵染源和发病条件

病原物称大豆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只系统侵染大豆、蚕豆、豌豆。种子带毒田间形成病苗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田间再侵染以大豆蚜和豆蚜的有翅蚜形态非持久性传毒。生产上使用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传毒昆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晚时,易流行。

3.防治方法

3.1生产上要求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5%以下。

3.2有翅蚜迁飞前使用50%抗蚜威可湿粉1500倍、10%吡虫啉可湿粉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田间均匀喷雾,亩用药液30-45公斤。

3.3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粉或10%病毒王可湿粉500倍液,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亩用药液30-45公斤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战勇;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的生物学检测、株系鉴定及大豆抗性的遗传与基因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凌以禄;大豆病害(续)[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年04期.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