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技术要点(6篇)

时间:2024-07-12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玉米;产量;增产技术;发展趋势

1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得到较好地推广应用,开展模式化栽培研究有利于由单项适用技术推广向技术集成与模式化栽培综合研究进展,促使研究水平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大大增强了农业技术措施的准确性和应变决策能力,使很多高产地区玉米栽培技术走向系统化、指标化和规范化。玉米栽培增产技术发展到综合玉米环境和栽培措施三个子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提高土地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问题提出具有共性和区域性特点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通过进行示范和验证,不断修正和完善,并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向以耐密、抗逆、高产品种与机械化为载体的简化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方向发展。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玉米栽培增产的基本趋势由提高单株生产力到改善株型增大群体和保绿延长光合与灌浆时间来增大群体生产量,向提高群体整齐度、花后物质高效生产与转移方向发展,同时对群体的抗倒抗病和适应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发展进程

2.1起步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50~60年代,以总结丰产经验、推广新技术为主开展了氮肥和磷肥品种肥效的研究,以及氮肥的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施用方法的研究,明确了氮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明确了氮肥、磷肥与土壤条件、施肥技术的关系,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技术措施。

2.2全面实施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玉米生物学和生理学,并以此作为推动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该时期钾肥和磷肥的施用研究更为深入,玉米生产上施肥技术更趋科学化,研究了玉米叶片的生长发育规律、叶片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以便实现有效的促与控;研究了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明确了春玉米的主要营养器官间有2次峰谷的消长,而夏玉米有3次峰谷的消长,各类器官间干物质消长有其内在联系,在物质分流上提出了促控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行了有关玉米籽粒灌浆进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明确了灌浆进程,指出了栽培措施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延长籽粒的有效灌浆期、影响籽粒充实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水分以及籽粒败育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了玉米“源”“库”及”流”方面的研究工作,众多学者明确了库是高产和超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籽粒“库”的增加速率远远小于“源”的增加速率,适当减少“源”的增加幅度、提高“源”的效率、促进“库”的发育形成是高产的关键;提出了以扩“库”限“源”增效为主体的玉米高产核心理论,开展钾肥在提高玉米产量和抗逆性方面的研究,研究了玉米的需肥规律、耐肥性以及氮、磷、钾化肥的肥效、适宜用量与比例问题,同时,为配合复合肥料的发展进行复合肥料肥效及品种的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不同类型土壤磷肥的肥效问题;各玉米产区都针对本区特点研究了玉米高产施肥及经济合理施肥的问题,广泛开展了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相关研究,明确了硫、镁、锌、锰、铜和硼等肥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对玉米的增产作用。这一时期开始在玉米生产中普遍施用锌肥。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技术;结合;江苏滨海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机结构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其生产环节的分工更加明显,农艺对农业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如何更好地适应农艺的要求,已成为农机改革的重要课题[1-4]。滨海县实行传统的一年两作,即前茬稻子后茬麦子和前茬玉米后茬麦子的耕作模式,秋季收获玉米后要适时播种小麦,这就给玉米机收、秸秆处理及玉米播种等机械环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现就滨海县玉米、小麦一年两作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问题作一些探讨。

1滨海县气候特点

滨海县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常年年平均气温14.1℃,降水量949.5mm,日照时数2236.3h,全年无霜期216.6d。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滨海县农业适宜于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耕作模式。但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玉米市场行情看好,滨海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9年达1.22万hm2,2010年已达1.45万hm2规模。玉米收获逐步向机械收获推进,同时先进的玉米作业机械装备也为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持。

2滨海县玉米收获趋势

滨海县玉米传统种植模式依靠精耕细作,收获作业依靠人工摘穗,且劳动强度也大,造成收获时间长,往往延误冬小麦最佳播种期,摘穗后的玉米秸秆除少量过腹还田外,大量秸秆被焚烧,既污染空气,也使宝贵的有机质资源浪费严重。而机械化玉米收获既可以基本满足农艺方面的要求,也基本符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规范,值得广泛推广运用。滨海县玉米机械化收获主要采用的是河南洛阳生产的东方红牌自走式玉米联收机。该机械的优点:一是投入适当(7.85万元/台);二是能够基本满足滨海农艺要求(主要是该机型割道中心距适应滨海县玉米种植行距);三是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在玉米收获期偏晚的情况下,果穗下垂率较高时果穗丢失严重。因此,使用该机收获玉米时间不宜过晚,或选用早熟品种。

3玉米机械化收获农艺配套技术要点

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农机农艺不融合、种植模式与农机装备不配套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为此积极探讨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一是玉米品种应选择硬粒型、矮秆、抗倒、生育期短的中早熟品种,夏玉米一般不超过93d。二是玉米播种行距与机械收获行距相对一致。玉米播种行距应为60cm等行或60cm+40cm的宽窄行。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及时施用穗肥和花粒肥。施肥比例为4∶1∶4∶1最好,施肥方法为深施。在灌浆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中耕除草、培土壅根,另外,控制草害、减轻病虫害、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能力等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三是在选择玉米播种机型方面,新绛机械厂生产的垂直圆盘式开沟器精量播种机能够满足滨海县农艺要求。但也存在一个缺陷,即株距可调范围比较小。四是适期收获。玉米完全成熟,及玉米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为玉米机械化收获最佳适期。另外,玉米机械摘穗后要求秸秆保持直立或按收获前进方向铺放,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

4结语

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逐渐成为滨海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价格优势。在滨海地区玉米比小麦价格高。二是产量优势。玉米产量一般可达9t/hm2,而小麦产量5.25t/hm2,高水肥田玉米可达12t/hm2以上,小麦最高产量达8.7t/hm2。三是市场优势。滨海地区养殖规模大,年需饲料1000t,其中75%是玉米。四是残留物再利用优势。玉米秸秆可用于青贮、作奶牛饲草,青饲料可售2250元/hm2左右。五是成本优势。玉米种植作业环节播种、中耕管理、收获、还田及肥料、种子总成本约合2625元/hm2,投入产出比1.0∶(4.2~4.6)。六是政策优势。地方党委政府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农机推广的中心工作,财政上对购买玉米生产机械进行补贴,免费为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应注意,玉米应等行距种植,以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要根据玉米生产过程的农机农艺要求,研制推广系列化、标准化机具。小麦、玉米生产作业机械要相互配套,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研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培育生育期短、耐密植、灌浆快、抗倒的玉米品种。

5参考文献

[1]刘爱荣.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与分析[J].农机科技推广,2007(12):42-43.

[2]周桂莲,王广来.浅谈我国主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现状[J].农业机械,2010(3):97-98.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蒙城县;玉米机收;做法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5-135-02

蒙城县是皖北农业大县,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近10万hm2。为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蒙城县紧紧围绕着“6.67万hm2吨粮田建设”和“玉米振兴计划”,以提升玉米机收水平为突破口,坚持补贴政策扶持、示范推广带动、机播机收结合、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思路,使玉米机收水平明显提升。全县玉米联合收割机突破了1000台,仅2012年新增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就达512台,较2011年增长了130%,为玉米机收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玉米机收面积达4万hm2,较2011年增加了1.33万hm2,玉米机收率提高到46%。主要做法如下:

1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玉米机收提供了组织保障。我县成立了玉米振兴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切实加强对玉米机收的组织领导。二是科学制定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县政府办转发了《蒙城县2012年玉米生产机械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12年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建立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沿高速公路、省道两侧严控玉米秸秆焚烧。三是完善机制,落实责任。我县玉米振兴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与相关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积极推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于高速公路、省道两侧实行秸秆还田的给予10元/667m2的补助,县农机部门与承担作业的机手签订了作业协议,并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

2补贴资金倾斜,机具数量增加

在制定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时,明确把玉米生产机械作为重点进行补贴,尤其是向玉米联合收割机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发展玉米机械化的需求。2012年我县投入到玉米收获机械上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90.3万元,占全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37.8%,补贴机具479台,占全年补贴机具的22%,投入到大中型玉米板茬播种机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2.4万元,补贴机具272台,推动了玉米生产机械总量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农民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

3广泛深入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我县加大了玉米机收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夏秋两季专门制作了玉米机播专题电视节目,在县电视台服务农家栏目多次播放。通过流动字幕敬告农民实行玉米标准化种植,提倡适宜行距和板茬播种,以利于后期机械化收获;召开两次玉米板茬直播现场会,县政府领导及各乡镇领导、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机大户参加,引导规范玉米机播行距,为玉米机收创造条件。秋季,积极与各个玉米联合收割机厂家联系,并帮助协调联系春玉米地块,先后有10个厂家20个产品在蒙城进行了6场次作业演示,吸引着近1000名农机手观看。玉米收割前,我县专门召开大规模的玉米机收现场会,各类玉米收获机械集中进行演示,参加人员既有县领导,也有各乡镇分管领导,还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一步加深了对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的直观认识。印发宣传资料万余份、办专题展板4块、悬挂横幅38条、利用科技下乡的农机指导员发放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明白纸等途径,形成了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舆论氛围。

4建立示范基地,增强辐射能力

我县注重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新模式。先后在全县3个土地流转超66.67hm2的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玉米机收示范基地,从种到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指导,在全县5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20个示范点,安排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全县示范田面积333.33hm2,示范田都实现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尤其是示范田全部采用板茬直播或精确穴播,行距控制在60cm,带动了全县玉米精确穴播机械发展至近万台,实现了农机农艺结合,示范田建设带动了县域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5典型示范带动,推广增产技术

玉米推迟收获是一项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增产增效措施,据测算,推迟10d收获,可增产50kg/667m2左右。由于晚收,玉米成熟度高,籽粒含水率低,也有利于玉米籽粒收获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玉米籽粒收获机的利用率。同时,玉米晚收必然导致小麦晚播。小麦适时晚播可减少冬前耗水耗肥,提高御寒抗冻的能力,有利于小麦安全生产和增产。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推广玉米迟收增产技术与推广玉米籽粒收获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小麦玉米两用机的利用率。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积极购置玉米收获机、大中型拖拉机、深松机具、旋播施肥复式作业机械等,充实先进的农机装备,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在“三秋”农机化生产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6开展技术培训,确保示范效果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一增四改;应用;山东临清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8-0060-01

近年来,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在玉米栽培中得到重点推广,已在玉米生产中广泛应用。推广以来,有效提高了玉米单产水平,对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生产实践中,全面科学理解“一增四改”技术的核心内容,根据天气、地力、作物品种特性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合理运用该技术的各项促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该技术的增产作用。

1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的基本内容

“一增”即合理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根据品种特性、当地生产水平,适当增加品种的种植密度,如提高7500~15000株/hm2,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在增加肥料用量,改善配套技术措施的条件下,栽植密度增加7500株/hm2,玉米产量可增加750kg/hm2。

“一改“即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耐密植型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另外具备小雄穗、坚茎秆、开叶距、低穗位和发达的根系等耐密植的形态特征,在栽植密度超过7.5万株/hm2的条件下,植株不倒伏,无空秆,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耐阴雨雾照能力、较大的密度适应范围和较好的施肥响应能力[1]。

“二改”即改套种为平播。平播即小麦收割后不经过整地,在麦茬田直接免耕播种玉米。玉米套种限制了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群体的整齐度,特别是共生期间由于小麦的遮光、争水、争肥,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影响玉米苗期生长,限制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平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密度和产量。

“三改”即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玉米粗放施肥,肥料用量不合理,造成养分流失,生产成本高,生产中改为配方施肥。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特性、目标产量确定肥料比例、种类;二是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促进玉米吸收养分,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采用在需要时期集中、开沟深施,科学管理;四是水肥耦合,以肥调水[2]。

“四改”即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利用机械进行玉米种植,不仅可以解放劳动力,使农民有时间从事其他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玉米“一增四改”技术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具体应用

玉米“一增四改”栽培技术是在玉米生产中总结出来的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表面上看是几个互相独立的技术单元,但是这几项技术之间是互相影响,彼此联系的。

2.1密度问题

在这几项技术要素中,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一增四改”技术的核心和关键。玉米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决定的,在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即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3-4]。但玉米种植密度不可无限制增加,必须结合地力水平、品种特性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密度过低,单位面积果穗数少,产量不会高;密度过高,穗数增加,但玉米个体发育会受到抑制,穗粒数和千粒重会降低,同样无法实现增产。同时,密度过高时,空秆、倒伏状况会明显增多。大量试验结果显示,密度增加,会造成玉米植株高度增加,基部节间伸长,穗位升高,但茎粗、气生根、外皮厚度下降,而这些变化均会使玉米倒伏风险加大。玉米倒伏会造成玉米减产15%~25%,玉米倒伏数量每增加1%,产量会减少105kg/hm2。因此,合理密植,协调好玉米个体和群体发育的关系,对玉米高产至关重要。在临清市,根据地力水平和其他各种情况,建议种植密度控制在6.0万~7.5万株/hm2[5-6]。同时,为了防止倒伏现象发生,在玉米6~8叶时用玉米健壮素喷雾,可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增加茎秆粗度和韧性,对预防倒伏效果明显,可以在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

2.2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是“一增四改”技术成功的保障。种植密度的增加,对肥水管理有更高的要求。玉米每形成100kg籽粒产量,需要吸收纯N2.5~4.0kg、P2O51.1~1.4kg、K2O3.2~5.5kg。当前,农家肥用量大幅度减少,作物产量所需养分大部分需要靠施用化学肥料获得。因此,在肥料投入上,要改变传统的追施单一氮肥模式,增加P、K肥用量,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科学施肥,配方施肥,在施肥用量、使用时期、施肥方式上满足玉米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近年来,控释肥、长效缓释肥开始出现,这类肥料养分释放期长,肥效稳定,可结合机播作业实现种肥同播,作为种肥使用,既节省工时劳力,也可满足玉米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但作业时一定要注意2点:肥料种类一定不要使用含氮量高的速效肥料,同时种肥之间要保留一定距离,防止烧种现象发生。在满足作物肥料需求的同时,要结合天气情况,遇旱浇水,水肥结合,才能让“一增四改”技术发挥出最大增产潜力,实现玉米生产的增产增收。

2.3平播和机械化作业

平播和机械化作业可最大程度地增加玉米生育期间的日照时数,减少人工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3参考文献

[1]吴兴明.果蔬型玉米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2003(4):15.

[2]李从锋,赵明,刘鹏,等.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演变对密度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3(12):2421-2429.

[3]钱春荣,于洋,宫秀杰,等.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J].作物学报,2012(11):2069-2077.

[4]姚全胜,陈运长,任泽付.丰甜一号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长江蔬菜,2003(9):24.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金沙县玉米栽培技术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1-0178-01

经济制度改革带动了农业发展。最近几年,随着各个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我国的第一大农作物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玉米是金沙县第一大农作物,近些年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量不断提升,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减少和市场供求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1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型和经济型作物,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十分落后,玉米产量和品质不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玉米产量进一步得到提升。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区,玉米栽培过程中自然要与北方地区栽培技术性区别,但确保稳产,获得高产是共同追求的目标。玉米种植必须朝着市场经济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拓展范围。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都会对玉米生产产生不小影响。就目前金沙县玉米种植实际来看,玉米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效益,很多研究结果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玉米产量和品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玉米栽培技术得以提升的同时,也逐渐建立了容纳各个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全新技术体系。此外,先进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还要注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2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2.1选种栽培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是保证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的起始点,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玉米最后的产量和品质,每一种玉米品种对环境都有其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降水量和气候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抗病性能强,产量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在坚持高标准和严格要求基础上,挑选出合适中的玉米品种,科学选种之后还要做好播种栽培工作。玉米适应性好,可以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但为了保证获得高产和稳产,就需要我们科学选择种植地,一般选择土壤排灌能力较高,立地条件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者沙壤土种植最为适宜。

2.2做好科学化精细整地工作

玉米适应性好,根系发达,在整个生育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十分大,其发达的根系能够更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为了保证玉米正常的生长,促进根系更好吸收养分,需要我们按照精细化整地要求,切实做好整地工作。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全面整地,整地深入维持在20~30cm之间,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如果整地太浅的话,会导致玉米扎根不深,后期很容易引发倒伏现象。整地还要结合施肥,施入充足底肥,结合田间缺肥情况,一般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施入复合肥50公斤,磷肥和钾肥各10公斤。玉米种植后要最进一步做好相应处理工作,为玉米健康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2.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良好的种植地和土质对玉米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外界环境中很多因素也是影响玉米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播种之前,最好事先对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温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播种过早或者过晚对出全苗造成严重危害。地区之间气候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各个环境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掌握科学的播种时间。在播种过程中还要注意玉米的定植密度,通常情况,每亩定植玉米幼苗3500~4000株之间。考虑到定植密度最终是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所以定植密度综合考虑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播种深度综合确定。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株距可以维持在5cm左右,立地条件不佳的株距可以维持在8cm左右,通过科学定植为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育条件。

3玉米栽培技术展望

近些年,经过众多农业生产实践证明,积极应用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是对于改善玉米生长状况,增加玉米产量和品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农业部门重点工作之一。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能够结合玉米的生长特性为玉米健康生长创建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选择种植地,科学播种能够在很大程度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是适应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技术不断应用的成果。近些年,我们积极研究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研究农业机械,不断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劳作强度,此外,还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玉米产量和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给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玉米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适应时展的需求,对保证我国粮食产量和品质安全有着巨大意义。在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玉米栽培技术研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以免对玉米产量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78―01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在每一个位置种植两粒玉米种子,但是这两粒玉米种子必须要在一个穗轴里面,这就是玉米双株种植技术的主要形式。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玉米的种植环境,保障种子的成活率,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对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玉米的需求以及促进玉米种植业的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需要在玉米选种、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以便更好地保证技术应用和玉米产量的提高。

1玉米双株技术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

1.1双株技术的优点

玉米双株的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玉米栽培的局限性,不仅提升了玉米植株之间的紧密性,还提升了种子的出苗率;有效改善了玉米植株的生长环境,种子的实际存活率,也得到了大幅增加,从而使玉米有效增产。其次,玉米双株栽培减少了相应的种植时间和工序,降低了玉米种植的劳动量,直接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增加农民实际收入。最后,玉米双株种植技术简单、不复杂,短时间内就能进行种植,因为,双株种植技术没有强制性的操作规范,应用过程非常简单,方便掌握。

1.2双株技术注意事项

双株技术在一些环节上,要给与足够重视。第一,玉米种子的选取,使用玉米双株技术进行玉米栽培时,玉米种子要选取耐密性好、纯净度高、种子含水量低,并且正规、合格的种子。第二、种子的处理过程。玉米种子在进行种植之前,可以使用种子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包衣剂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因为包衣剂可以影响到种子实际防护效果。第三,玉米播种方法。在进行播种操作时,播种深度要保持一致,在进行覆盖工作时,要先将覆盖的土壤处理均匀,再进行覆盖,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如有需要就要进行适当的踩压。第四,施肥管理。在施肥工作开始之前,要先了解玉米种子的所处环境,种子品种特性等相关信息,在开展施肥工作,保证施肥量的科学和合理,进而提升玉米产量。

2玉米双株技术应用

2.1种子选择和处理

要结合当地玉米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对玉米双株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是玉米种子的选择。一定要选用耐密性良好的种子,纯净度高,水份含量底的种子,良好的选种可以使玉米收获量增长三到五成左右。其次,播种过程和移栽工作。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前,使用种子包衣剂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种子发芽测试,要是种子的出芽率保证在九成半以上就能够进行种植了。同时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其中的残、破玉米种子,每穴保证四粒种子,并且种子还要集中在穴内统一各区域内。

2.2移栽

在进行移栽工作时,要保证玉米植株的距离,在出苗二十天左右进行移栽。使用宽窄行栽培方式进行移栽,保证行宽在750mm,窄行550mm,植株距离在400-450mm之间,每100m2留苗750-765株,共计375-383穴。保证每穴都是双苗,平均100m2多增加150株左右。随着行距的增大,增加了通风度和采光度,保证玉米成长。

2.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期间,要及时进行查苗,一但发现缺苗。可以使用带土移栽的方法进行补苗。在补苗工作结束以后,要进行洒水,施肥,通常情况,重复两次操作即可。在定苗过程中,双株玉米植株保证同样大小,在预期保留株数上增加5%左右。苗期成长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两次中耕和一次浅耕。如果玉米种植区域没有灌溉条件,就要在施肥过程中,增加肥量,保证生长期的用肥量。并且还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虽然玉米双株种植可以降低虫害,但是还是可能会发生虫害,若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玉米产量,所以要技术喷洒农药,保证玉米生长。

玉米穗期管理。在对玉米苗期进行检查时,一定要去除小株,残株和弱株,从而提升玉米质量,促进玉米生长。进入到穗期以后,要进行两次中耕,在进入到玉米拔节期的时候,再进行一次深中耕,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当生长到小喇叭口期以后,要进行一次中耕,耕地深度保护适宜,不宜过深。进入到大喇叭口时,要使用喷洒农药措施,控制玉米苗的生长高度,防治玉米倒伏或者是折断。在进入玉米穗期后,应该对玉米进行再次施肥,通常两次施肥就可以,主要以氮肥为主。而在这个时期,主要的虫灾以玉米螟虫为主,病害主要是纹枯病,然后按照虫灾、病害的种类,选取适宜的农药进行喷洒。

在玉米进入花期以后,要对玉米进行补肥,还要再进行一次中耕,达到除草的目的。而花期的病害主要以虫害为主,根据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2.4收获期

玉米收获期,选取适当的时间对玉米进行收获,可以提升玉米实际产量,并保证玉米质量。要是种植的玉米品种是早熟类型的,收获时间一般是在授粉完成后的四十五天左右,要是选择的是中晚熟品种的玉米,最佳收获时间在授粉后的五十天左右。

3总结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