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6篇)

时间:2024-07-29

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篇1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包扎法;二次断脐护理;脐炎

对于围产儿来说脐炎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指的是脐炎所出现的炎症反应的总称,一般情况下多是因为脐部护理不当或者是院内感染引起的[1]。在新生儿的断脐端侵入由厌氧菌主要组成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脐部出现炎性反应,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的发生,对于新生儿带来一定的生命安全威胁[2]。所以,针对新生儿应做好脐部护理,对新生儿脐炎进行有效的预防。本文针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分别采取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常规脐部护理法及二次断脐护理法进行脐部护理,对不同护理方式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进行对比,详细见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正常分娩的新生儿300例,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均高于8分,体重均高于250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新生儿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100例。甲组男56例,女44例;80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乙组男58例,女42例;82例足月儿,18例早产儿。丙组男55例,女45例;79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三组新生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A组新生儿采用脐带卷包扎脐部护理法,此法又称为包扎法。新生儿出生后的24h后,每天上午便可以洗澡,进行脐部护理。主要不采用对脐部进行消毒,使用镊子将脐部轻轻提起,使用棉签蘸取少量的安而碘,对新生儿脐部的血迹以及分泌物等进行擦拭[3]。在进行擦拭的过程中,应该以脐带的根部为中心进行螺旋式擦拭,逐渐向四周擦拭,切忌来回的乱擦,避免皮肤上的细菌进入新生儿的脐根部。消毒的范围包括脐带的残端、肚脐窝、脐带的周围直径5cm以内的皮肤。在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对于脐带根部对于的消毒液进行清除,使脐部尽量处于干燥的状态。另外的消毒的过程中,应对脐部的状态进行观察,确定其是否存在红肿、脓性分泌物或潮湿等相关的脐炎症状。当消毒完毕后,应将长60cm,宽10cm的棉布条脐带卷拆开,于新生儿的脐部覆盖上消毒纱布,然后采用脐带卷于新生儿腹部饶一周,粘好。在缠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紧,也不可过松[4]。

1.2.2常规脐部护理法B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脐部护理法。断脐,当新生儿出生后,采用5%聚维酮碘对其脐部肌肤进行消毒,采用气门芯对其脐带根部进行结扎,并于距离结扎部位大概1.0cm的距离将脐带剪断,并将残留的血液挤尽,对于脐带断面采用5%碘伏进行消毒,采用无菌纱布对残端进行覆盖[5]。每次沐浴后采用5%碘伏对新生儿脐部的肌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脐根、脐周以及残端,24h后将脐部完全暴露[6]。

1.2.3二次断脐护理法C组新生儿采用二次断脐护理法。本组断脐方法同上组,只是每次沐浴后采用75%乙醇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消毒,24h后将脐部皮肤完全暴露出来,48h后按照新生儿的脐带干股程度对其进行二次断脐,需要注意的是气门芯一定要远离脐带根部的受压部位,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将牵引线上提,当其与腹壁呈30°左右的角时,以顺时针将脐带的残端减除,并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为其贴上脐贴,24h后将脐部暴露出来[7]。

1.3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其中分别包括护理人员、家属评价两种,在新生儿住院的期间由护理人员对其脐带、脐窝及其他脐周皮肤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出院后,由家属按照护理人员所指导的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并通过复诊或电话等方式告知,由本院人员进行整理后记录,从而进行综合的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对比三组新生儿采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效果。其中C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最短、出血情况最少,并且脐炎发生的例数也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脐部属于病原菌微生物可以侵入的一个特殊的门户,另外脐带的残端、新生儿的血管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如果护理不够恰当的话,便较为容易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败血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据相关研究显示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便会有66.9%以上的存在脐部感染,脐部可以说是厌氧菌最好发生的一个部位。所以对于新生儿给予适当的脐部护理方法,可明显预防新生儿发生脐炎[8-10]。

本文研究显示,常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出血、脐炎的情况相对较多,因为其使用5%碘伏为新生儿进行消毒,虽然碘的杀菌效果较好,可对细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在保湿方面的效果也较强,对于脐部干燥有不利影响,较容易引起脐部出血,使新生儿发生初步感染[11-12]。二次断脐护理组中则只有1例新生儿出现脐炎,且是因家属护理不当所引起的,另外该组采用75%乙醇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乙醇较为容易挥发,利于脐部的干燥,同时结合二次断脐可有效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降低了脐部出血、脐炎的发生率。包扎法脐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包扎法脐炎高发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首先脐带卷比较容易被裹进尿不湿里面,当其被尿不湿浸湿后,脐窝便会处于一个相对较为潮湿的环境中,对于细菌来说,较容易繁殖;其次采用包扎法对于脐带的脱落、干枯都不利,同时皮肤难以保持干燥通气较容易滋生厌氧菌,所以脐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最后采用包扎法,难以对新生儿脐部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一旦发生脐炎不能及时发现,另外在更换脐带方面也较为繁琐,不利于护理人员的操作[13]。

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时,母体和胎儿之间供给营养及排泄的一个通道,当胎儿出生后需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断脐,一般情况下24h后胎儿脐带便会基本干枯,3~7d后便会自然脱落[14]。当脐带脱落后会留下一个创面,较容易出现感染后发生脐炎,所以应针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仔细的护理。无论使用哪一种护理防方法,都应该使其脐部保持干燥与清洁。尤其应该及时为其更换尿布,避免对脐部造成污染。另外还应每日为新生儿洗澡,为其及时的更换贴身的衣物,有汗液或排泄物后也应及时进行衣物的更换。若脐部不慎被污染,则应立即采取消毒措施,进行护理。另外在护理时若发现脐炎症状,则在做好脐部护理的前提下,还应向医生报告,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15]。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二次断脐护理,可对新生儿的脐部状况有明显改善,另外还降低了脐带脱落的时间,减少了脐炎、脐部出血发生的记录,避免的脐部感染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玉华.康脐宝与传统新生儿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24-3525.

[2]蒋黎雯.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比较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7):127.

[3]孙文芳,陈军霞.健婴宝-胎毒清在我院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2):366-367.

[4]马力凤,戴红芳,瞿伟莉,等.中药敷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2,10(26):2410-2411.

[5]李琳燕.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J].当代医学,2013,15(18):123-124.

[6]海燕,耿庆红,郭瑞霞,等.不同消毒方式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646-647.

[7]瞿永凤,杨素芹.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30-1231.

[8]喻丹,粟红梅.早期家庭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24,135.

[9]谭小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3):560.

[10]郑瑞莺.不同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53-3355.

[11]吕桂英,杨美萍.新生儿脐带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9):133.

[12]王慧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285.

[13]张桂萍.青霉素粉剂治疗新生儿脐炎[J].中国民间疗法,2000,8(12):45.

[14]吴小麦,范志红,罗建新,等.新生儿二次断脐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72-173.

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篇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0

脐带作为胎儿的附属物,是胎儿从母亲体内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泄废物的主要通道,其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一端连着胎儿腹壁脐轮[1]。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在断脐之后,残留的脐带会逐渐的硬化、干枯,进而1周左右脱落。在临床上,脐带夹断脐法和气门芯套断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断脐法[2,3]。脐带结扎的方法将直接影响新生儿脐带残端的脱落时间,若脱落时间延长便增加了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的几率,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4]。为此,本文作者对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采取不同的脐带结扎方法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其中500例为顺产,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6±4.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3.7)周,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g以上,脐带直径0.8~1.9cm,平均直径(0.83±0.3)cm;500例为剖宫产,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5±3.5)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4.3)周,新生儿的体重均在2500g以上,脐带直径0.7~1.8cm,平均直径(0.88±0.2)cm。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双重结扎断脐法:①将直径3mm的气门芯2个分别套于丝线内作牵引,放于脐包内用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新生儿出生后由专业的助产士应用双重气门芯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根部及周围用75%酒精消毒,在距脐轮0.5cm和1cm处的脐带用气门芯分别套扎第1道,第2道,在距脐轮2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端血液,用碘伏消毒断面,并用纱布包扎脐部。②24h后进行沐浴,并于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部残端和脐轮处,脐部暴露不用包扎。③每天检查脐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观察脐带脱落时间。对照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应用传统的脐夹结扎脐带法,常规进行消毒新生儿脐周,使用脐带夹慢慢用力加紧并关闭,注意距离脐根0.5~1.0cm处,将脐带断离,并使用碘伏消毒脐带的残端,再使用无菌的纱布将开口处置于脐带夹的下方,进行覆盖脐带夹的切除口处,最后使用脐绑带进行包扎,待24h后剪掉脐带,放云南白药止血、包扎。

1.3护理干预①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24h内检查脐带卷清洁情况,观察有无渗血的情况。在48h后将脐带卷取下,暴露脐部,有利于干燥。②每日洗澡后,使用0.5%的碘伏进行脐部消毒,密切观察脐带残端有无血肿情况和干燥程度。③为新生儿勤换尿布,注意不可将尿布把脐部覆盖,避免尿液将其浸湿,引起感染,如果被尿液污染,应立即消毒。如果新生儿脐部根部部分脱落,有少量的分泌物,应使用碘伏进行消毒,由内而外,将分泌物擦净,保持其干燥。④观察并记录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红肿情况、渗出和异位情况。⑤未脱落者出院后电话进行回访或复诊。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残端渗血、感染、脱落时间,结扎0.5h后由助产士检查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情况,护理人员24h内每2小时检查1次。每日洗澡时均要检查脐部情况,并记录。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0.60%、感染率7.60%,对照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率6.00%、感染率4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感染情况比较[n(%)]

组别例数脐部渗血感染

观察组5003(0.60)a38(7.60)a

对照组50030(6.00)215(43.00)

χ28.95443.572

P

注:两组比较,a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5.67±2.35)d较对照组(9.89±3.84)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新生儿脐部脱落时间比较(x-±s,d)

组别例数脱落时间

观察组5005.67±2.35a

对照组5009.89±3.84

t-6.844

P

注:两组比较,aP

3讨论

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篇3

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来我院妇产科病区出生、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研究新生儿出生后,行气门芯断脐的两种方法进行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有无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的差异及结扎后脐带残端24小时、48小时的干燥程度的效果比较。

结果:对新生儿出生后用二个气门芯进行断脐的方法在脐带脱落时间、72小时后行二次断脐时出血情况、出生后脐带出血安全系数及24小时、48小时脐带残端干燥程度等数据研究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新生儿出生后使用两个气门芯断脐方法,能更好地护理新生儿脐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25-02

脐带是供胎儿与母体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而新生儿出生断脐后,脐带残端却成为病原微生物侵袭新生命的危险通道。因此,脐带残端脱落、愈合越早,新生儿脐部感染机会就越小[1]。目前,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方式有多种,如棉线结扎法,气门芯结扎法,脐带夹结扎法[2]。较常用的有气门芯法及脐带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气门芯结扎,但就气门芯结扎方法在临床也有不同的两种操作,第一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一个气门芯套住脐带根部进行结扎,第二种是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用两个气门芯并列套住脐带根部进行结扎[3]。研究随后的出血情况及其安全系数、24小时48小时后脐带残端干燥程度,72小时后实行二次断脐时是否出血、及脐带残端自然脱落情况有非常大的不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600例阿氏评分为8—10分的正常足月新生儿600例(包括顺产和剖腹产)。所选两组新生儿体重情况见下表1。

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肌张力、喉反射、呼吸、肤色、心率)为8-10分、分娩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选取满足一下条件的新生儿作为两种不同方法比较的基本条件:①产妇无严重内、外科疾病及妊娠并发症;②宫内妊娠37~41周;③胎儿无宫内感染;④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

1.2方法。

1.2.1观察组。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脐带停止博动后,将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无菌区上,房间温度在25-28℃,用止血钳套带丝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2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随后再并列套一个气门芯,剪断气门芯上的丝线,以防止在护理新生儿时拉伤脐部。常规处理后,覆盖消毒纱布并包扎健婴宝胎毒清结扎包。待次日沐浴后取去纱布,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用脐带结扎包进行包扎。到72小时后(可在新生儿沐浴后做完新生儿疾病筛查时)行二次断脐。备一消毒断脐包,包内有:剪刀1把、止血钳1把、纱布1块、棉球3个、棉签3根。另备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1个、云南白药、75%酒精或碘伏等。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脐带,用止血钳剔去气门芯,提起脐带残端,沿脐轮上缘剪去脐带残端,用明胶海绵条或云南白药敷在脐带断端处,纱布覆盖,外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嘱家属尽量让新生儿安静,防止因新生儿哭闹用力,引起脐部残端结痂处再次出血。保持脐部干燥。于剪后0.5h、2h观察脐部渗血情况,如出血较多,局部应用凝血酶原粉再常规包扎,以后每天消毒。包扎24~48小时后拆除。以后每日沐浴后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部至脐部残端处长成正常皮肤。

1.2.2对照组。操作方法是:第一次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1~2min,脐带停止博动后,将新生儿放于辐射台无菌区上,房间温度在25-28℃,用止血钳套带丝线气门芯距脐根0.5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方2cm处剪断脐带,将带线气门芯滑至脐根处结扎,注意不可套住皮肤。剪断气门芯上的丝线,以防止在护理新生儿时拉伤脐部。常规处理后覆盖消毒纱布并包扎健婴宝胎毒清结扎包。待沐浴后取去纱布。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随后同观察组一样进行常规新生儿脐部护理及二次断脐。

1.3结果。通过对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脐部出血情况,工作人员观察并记录脐部出血安全系数,二次断脐时的出血情况,72小时脐带脱落情况。5天后脐带脱落情况,24小时48小时后脐带残端干燥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方法结果优于对照组的结果,更适用临床工作,两组情况见表2。

2护理

2.1新生儿沐浴的室温为26—28度,关闭门窗,水温37-40度,房间湿度60-80%,注意给新生儿保暖。

2.2每日给新生儿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肚脐,保持干燥。

2.3在加强护理工作的同时,指导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护理脐部是预防脐部感染的重要环节。重点是观察脐窝是否有分泌物,脐轮周围有无发红,换尿裤时婴儿的内衣不要置于尿裤内,尿裤要向外翻下,切忌盖在脐窝上,且爽身粉等不要洒在脐窝内,注意保持脐部干燥清洁[4]。

3讨论

3.1脐带大小因人而异,当脐带大时,与皮肤相连处的脐轮则大,产生的脐孔伤口则大,愈合就会慢。同时,当脐带在干洁过程无收缩或干洁程度欠佳时,则容易引起脐部出血,而且脐带高蛋白胶质组织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如果脐部伤口大,愈合慢,极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用脐带夹、棉线或气门芯在距脐根0.5cm处结扎脐带残端后,需脐带自然脱水硬痂后才自然脱落,所需时间在6~10天以上,胶质脐带则需更长时间,个别还会有新生肉芽出现。在住院期间,大部分新生儿脐带都不能自然脱落,出院在家中脐带与脐周皮肤形成凹陷有渗液或异味,护理时还会牵扯脐带残端引起出血、脱脐,易引起家长们的担忧而抱来就诊[6]。

3.2使用气门芯结扎脐带根部,一方面使脐带动静脉、胶质组织缩细,加速血管收缩、胶质干洁;另一方面,在脐带干洁的过程中使脐轮内收、脐孔缩细、变窄,利于伤口愈合。因气门芯内收使脐轮(脐根部)直径缩小、脐残端容易干燥脐部愈合快、脐感染机会少[7]。

3.3在常规结扎脐带30小时后进行新生儿二次断脐,由于剪去脐带残端组织,脐部干燥,使脐孔闭合时间提前,避免了潜在的院外感染,方便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3.4由于二次断脐48小时后基本上脐部不需包扎,减少护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纱布等用物,而且使用气门芯经济,每条气门芯价格极低,一条气门芯可分成许多只来结扎脐用,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3.5对住院新生儿观察和出院新生儿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方法断脐后脐孔恢复良好、美观,无1例发生继发感染,家长满意率100%。

4结论

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有脐带出血、脐部发炎,造成脐带结痂脱落愈合时间延迟,严重者可合并全身感染,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观察组的操作方法是安全可靠的结扎方法,关键操作是使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可达到操作简单、日常护理方便、二次断脐不出血、脐带脱落早、新生儿安全等效果。在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等待其自然脱落,可减少脐部并发症[8]。对照组新生儿此法结扎脐带后于24~48h后行脐带残端剪除,消毒,止血再包扎固定24h,虽然也能促使脐部创面早期愈合,但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感染及护理安全问题。

为实现减少脐部出血和避免脐部感染,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新生儿于出生后用2个气门芯结扎脐带,实行标准护理,等待其自然脱落。结果显示:操作简单,出血情况明显减少,几乎无感染,随访愈合好[9]。符合病理生理发展规律,不必采取脐带残端修剪[10]。本次两种方法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方法更适用于临床,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断端的愈合,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缩短脐带结痂脱落时间,防止出血,有利于新生儿脐部观察及护理。对促进新生儿身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菊区.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11,17(4):252

[2]夏海鸥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6974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6297

[4]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08(3):137-143

[5]刘亚红,冯海云,罗静.新生儿脐部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1,12(5):94-98

[6]梁秋霞.不同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01(8):40-42胡传军;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1,06(7):121-122

[7]李文平;新生儿脐部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08(2):29-32

[8]李娟,王庆红,吴红,等.2005年中国城市产科新生儿出生状况调查.中国当代儿科杂志[J].2012,14(1):7-10

[9]陈红.暴露脐根部断脐对新生儿脐带水肿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0-14

[10]王俊青,李莉苹,李波,商存平.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01(5):93-95

[11]党利梅.两种新生儿脐带残端护理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4):151-152

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篇4

关键词:新生儿;足月;窒息;产科

新生儿窒息主要指婴儿在产前、产时或者产后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胎儿缺氧从而在娩出的过程中出现循环、呼吸障碍或者出现宫内窘迫的情况,造成出生后1min内无法进行自主式呼吸或者不能建立有规律的呼吸,其主要表现为酸中毒、高碳血症以及低氧血症等[1],是新生儿中较常见的症状,也是造成伤残与死亡的关键原因。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和孕产期的保健效果有极大的关联[2]。本次主要分析本院76例足月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降低本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几率,现将内容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76例足月新生儿,其中51例轻度窒息,25例重度窒息;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分娩41例,胎头吸引手术助产11例。纳入标准:排除各种类型的畸形胎儿,且本次76例新生儿均为足月的新生儿。

1.2方法对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基于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此次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作为代表因素进行统计。且每项指标的因素为:①脐带因素主要指新生儿脐带缠绕,表现为脐带过长、过短或者脱垂;②宫缩因素则是指过强过频繁宫缩或者高张性不协调的宫缩;③妊娠合并症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④羊水量异常,主要为羊水过少与羊水过多;⑤胎盘异常则包括胎盘早剥与前置胎盘;⑥产程异常:指第二产程被延长与滞产;⑦其他因素:指除却胎儿畸形之外未出现较明显的产科原因,

1.3统计学方法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对本次胎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的产科原因,见表1。

由表1可知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为脐带因素、宫缩因素以及妊娠合并症,此三者的占比分别为25%、21.1%以及11.8%,总计为44例,在全部新生儿中的占比为57.9%。此外,产科原因中,产程异常的有5例,占比为6.6%;胎膜早破的有7例,占比为9.2%;胎盘异常的有8例,占比为10.5%;羊水量异常的有7例,占比为9.2%;此外,其他因素有5例,占比为6.6%。因此,脐带因素、宫缩因素以及妊娠综合征与其他多种因素的对比具有差异性,P

2.2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本次总计有68例新生儿出现胎儿窘迫,胎心改变的新生儿有37例,且羊水污染的新生儿有38例,见表2。

2.3本次新生儿死亡的情况本次总计2例新生儿出现窒息死亡,且均为重度窒息的新生儿,2例患儿均死于脑出血,1例新生儿出生前其母体合并重症ICP,另外1例则合并重度的子痫前期。

3讨论

综合讨论本次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可从4个方面分析,①胎儿的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密切;②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中,其中脐带极其突出。由于脐带的受压以及牵拉,会使胎血的循环受到阻碍,且胎儿在子宫内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急性缺氧缺血[3],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③由于分娩的过程是出现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重要时期。产妇临产后出现异常宫缩,特别是高张性的宫缩,造成宫腔内的压力较高,从而影响了胎盘的气体交换与血循环,引起胎儿在宫内缺氧[4];④妊娠期合并症。特别是造成胎盘功能较低下的疾病,例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均会造成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围产儿死亡。

根据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可综合得出预防的相关措施。①产程管理的规范。特别是宫缩素的规范使用,对异常宫缩进行防治,特别是高张性宫缩的出现,可有效防止胎儿窘迫情况的发生;②由于脐带因素是造成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当下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技术也相应得到了发展,产妇产前对脐带绕颈的情况进行诊断常能够明确诊断,除此之外,产前诊断还能将脐血流的阻力以及脐带绕颈的周数,同时胎心的监护也有异常的发现,对此可将此类的检查归为常规,有利于将高危性的脐带绕颈更好的筛查出来,且能够为脐带绕颈时选取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5];③孕期保健的加强。加强孕期的保健能够及早发现并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例如在妊娠期高血压中的预防和治疗中,对妊娠期并高血压进行正确的筛查,能够正确及时地处理产前与过去出血性的疾病,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的窘迫之间的关系密切,因而对胎儿窘迫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诊断同时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娟.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63):128.

[2]李萍,丁慧芸.正常足月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J].医药前沿,2016,6(5):145-146.

[3]杨静.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医药与保健,2015,09(2):96-97,98.

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篇5

【关键词】新生儿;科学护理;新生儿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2;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0-02

新生儿是指自母体娩出至生后28天内的小儿,这个阶段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婴儿出生后开始适应外界环境,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各器官形体和功能不够完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不足及本身合成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体侵犯,若护理不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将会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于此阶段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护理,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186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态,未出现残疾。其中,男95例,年龄4―22d,女91例,年龄5~25d。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多,肌肉活动能力小等原因,易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从而出现体温低下,因此,自母体分娩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温暖柔软的棉被中包裹,室温>24℃,湿度50%-60%;早产儿室温24℃-26℃,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面积,以免丢失热量。新生儿由于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伤寒综合征,同时,气温过低,也会导致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发展为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娩出母体后就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护理,以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热量。

3抚触护理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地对新生儿进行抚触,通过抚触者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抚触是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可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室温在26℃~28℃下抚触,婴儿疲劳、烦躁时,不宜抚触。

4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和血管相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该处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是病原菌轻易滋生的部位。若护理不当则引起致病菌侵入,轻者引起脐炎,重则致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患儿生命。其护理主要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排泄物污染。每日用消毒棉签蘸2%的碘伏消毒1-3次,从脐根部呈螺旋状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回根部,若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周围皮肤发红、渗血,发现有肉芽组织、红肿、臭味,应加强脐部护理,可用双氧水、龙胆子、2%的碘酊外涂,若渗血量多时,应从新消毒结扎。

5皮肤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在身体表面,尤其在皮肤皱褶处有一层油性的胎脂,胎脂有保温和防止感染的作用,清除时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轻轻擦去,再用煮沸过的温水(36~37℃)为婴儿洗浴,在脐带脱落后体温稳定的新生儿可全身浸入浴盆中洗浴,每日1次,减少皮肤菌群聚集,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1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集落生长,由於污染、护理不当,可出现脓性物质,脐周软组织发红而发生脐炎(omphalitis),脐带残端应保持干燥、清洁,脱落后可用碘伏涂抹、暴露、干燥、防止感染。每次更换尿布时都应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涂摸少量油膏,防止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对已发生皮肤湿烂、尿布疹者应加强护理,局部保持干燥、洁净,并用氧气吹患处或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6喂养护理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吸吮母乳,吞咽和吸吮功能良好者可给予配方奶喂养,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和新生儿耐受情况计算,由小量逐渐递增,因母乳是婴儿最好、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低,母乳是最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是任何乳类、食品不能取代的,母乳喂养还可加快母亲子宫复原,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如果对新生儿的喂养不当,则可能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等,从而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当新生儿出现频繁的呕吐现象时,临床医生要考虑其是否出现咽下综合征或者是消化道畸形症等,并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治疗,以保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喂养完毕将婴儿抱直,轻拍其背,减少溢乳。两次喂奶之间,可喂点温开水。有些婴儿奶后常有溢奶现象,这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位片刻,卧位时应侧卧,以防发生新生儿吸人性肺炎。

7疾病预防

由于新生儿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肺炎、破伤风、细菌性败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临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出现疾病的概率。新生儿由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从而致细菌侵入血液中,引起细菌性败血症,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的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此种疾病的概率对于肺炎,医护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居住室保持经常通风,减少探视,与婴儿接触时,应先洗手,以避免将细菌带给新生儿,导致其出现感染。对于破伤风,在接生的过程中,医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实行无菌操作,将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的概率降到最低。

8总结

经过精心的护理照顾,除3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肺炎,需要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他新生儿都正常出院。结果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如果能对新生儿实行有效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5):68-68.

[2]实用新生儿护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吴景梅,康芸.新生儿抚触方法及应用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89-91.

新生儿脐带出血的处理措施篇6

[关键词]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

[中图分类号]R714.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19-02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唯一通道。若脐带发生异常(包括脐带过短、缠绕、打结及脱垂等),可使胎儿血供受限或受阻,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住院分娩2894例,脐带异常204例,包括脐带绕颈1、2、3周,脐带过短,脐带扭转,打结等,将同期分娩无脐带异常的20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均为20-31岁间,平均25.7岁,孕周≥37周-≤42周,全部为初产妇,出生时新生儿体重≥2500g-≤4000g,同时排除高危妊娠,如妊高征、妊娠合并贫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及其它产科及内科疾病。从而可以减少对新生儿评分的干扰,增加其可比性。

1.2脐带异常的观察:胎头娩出即开始观察有无脐带绕颈及其周数,脐带打结、扭转等情况。待胎盘娩出后,将脐带平铺台上,使其自然伸展,测量长度。脐带

1.3新生儿窒息的诊断:采用Apgar评分标准。出生1min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

1.4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新生儿评分的比较(见表1)。

2.2脐带异常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见表2。

3讨论

3.1脐带异常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资料显示:

脐带异常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8%,与对照组相比,P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