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范例(3篇)

时间:2024-07-30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范文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1混凝土碾压技术

所谓混凝土碾压技术是指利用混凝土混合物进行工程浇筑的技术,它具有性能优、效益高、成本低等特点。因此要强化砂石骨料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的应用,以确保砂石骨料的性能及质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总体质量;另外,要注意混凝土添加剂应用的合理性,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性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增加土质的强度和工程的质量以保证工程的稳定运行。

1.2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合理划分坝体的工作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坝体的施工工作量进行细致分析,按面积相等的原则,确定工作量的大小和流水作业的方向。宽度设计中一定要比碾压机压实的最小宽度要大;根据施工内容来划分工序,具体按施工面积的大小、施工强度及铺料方式等不同工序进行;完成流水作业后,依据实际情况测出水电施工工序的时间和数目,然后再进行平料和卸料等工作;最后根据施工中建筑土料的作业时间,保证土料的质量,避免土料热量的散失,提高施工效率。

1.3坝面硬化技术

1)强化路基施工的硬化。在施工过程中用推土机进行碾压,将坝面压实,同时专业施工技术人员要对路面进行系统测量,根据情况进行土方的回填工作;完成之后开挖路槽,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奠定重要的基础。2)保证泥结石路面施工的有序进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根据事先计算好的数据先铺设碎石。一般情况下,碎石的铺设厚度要大于20cm,碎石铺完之后用土料把碎石缝填平,通常是10cm左右的土层,最后在土层上边进行洒水、人工整平等工作。3)强化砼道缘的技术施工。在技术施工过程中,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尺寸进行砼模具的制作,然后用搅拌机进行拌和,最后采用人工平整的方式进行收面。在施工中要严格检查和验证所使用的材料,经检验合格才能够允许这些材料在本工程中使用。

1.4强化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

导流围堰技术是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要优化导流设计的方案。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加强设计思路与整个水电工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然后通过围堰来解决导流的问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为了防止施工地被水流冲击,这就需要通过围堰的技术来围护基坑,还要设置相应的疏通管道,把水流引入下水道,即施工导流技术;再次,强化导流工程的重要性。在大型的水利枢纽施工中,施工导流工程对河床水流进行控制的重要作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航运、灌溉、发电、防洪等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与导流工程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施工导流工程决定着枢纽建筑物施工条件,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必然受到工程建设进度快慢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水电施工的导流和围堰技术,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水电水利施工工程的有序运行,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升。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所谓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

2.1施工测量的控制

工程由设计转化为实体的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的好坏及准确度的高低对工程的综合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工序及工程计量的正确性都有紧密的关联,进而决定着投资控制的有效性。故施工测量质量控制是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要素之一。

2.2材料、半成品的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所需的材料具有数量大、品种多、涉及部门繁多复杂等特点,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场的原材料,对材质证明进行严格检查,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试验,做好检验记录。

2.3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配合比、技术水平、模板、运输及振捣设备、质量保证体系等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对混凝土的分缝的位置、分段长度、钢筋连接的位置、施工缝的处理方法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形成相应的技术文件和施工方案。

2.3.1浇筑前检查

1)基础面:研究开挖断面测量资料;由监理和设计方共同确认开挖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建基面;要保证岩基或混凝土上的混凝土浇筑面清洁等,以满足设计要求。2)钢筋:钢筋不能有剥落层、结垢及锈蚀,灰浆、泥浆、油渍或其他损坏或局部弯曲都不能存在;钢筋的弯曲、规格、焊接或搭接要必须满足规范及图纸要求;布筋的规格、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及其安装偏差要满足规范及图纸要求;钢筋的支撑方式必须经过批准,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3)模板:依据施工荷载条件、结构物的形状审定模板图纸,在加工车间或施工现场对模板的制作误差进行再次检查,检查结果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表面应平整、完整,无固结灰浆及其他异物,涂上模板油后模板要有足够的密封性;复核现场定位的准确程度,检查模板支撑的坚固性,确保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变形,模板与基础面的接缝要保证不漏浆。

2.3.2原材料、运输和浇筑

1)原材料: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骨料、钢材、水、止水材料、掺合料等,所有材料都应有使用说明、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并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混凝土的塌落度应符合相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若没有相关规定应尽可能采用小的塌落度;因施工要求必须在混凝土中掺用碱水、调稠等外加剂及其他胶凝材料掺合时,掺量和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之规定,且要进行试验检测。2)混凝土运输:运输混凝土时要避免发生漏浆、严重泌水、分离或过多降低塌落度;在运输设备上设置标志来确保区分运输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料斗、吊斗、搅拌运输罐等应洗干净后使用;拌和物的运输时间不超过允许的时间,超过规定运输时间限制的混凝土不能入仓;混凝土入仓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m时要采用缓降措施。3)混凝土浇筑:卸料高度不能超过规定距离,卸料要分开、均匀摊铺;振捣时要避免发生漏振、过振及欠振;振捣、下料和平仓时不能损坏浇筑仓内的止水片、埋件及各种仪器;在覆盖上一层混凝土之前采用合理的措施排除振捣中泌出的多余水量;泵送混凝土浇筑时要严格控制其塌落度;浇筑应保持连续性,若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照施工缝处理。

3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才会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应有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技术和管理要相互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且二者的交互使用才会使工程发挥应有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100-01

1、水利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管理不善,群众集体观念差

近几年来,有些单位和部门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生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

1.2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隋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1.3自力更生精神不强,伸手向上要思想严重

有些地方无论是建水库、电站、渠道,还是堤防加固甚至管理都依靠上级拨款,无钱不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按照中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以群众自办为主,国家只能在器材方面给予适应支持。现在群众存在着一种偏向,国家不投资,水利没人搞,纯粹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水利建设及管理。

1.4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1.5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差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1.6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2、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努力实现施工合同条件中确定的施工质量要求,必须做到事前主动控制、事中积极检查、事后严肃把关的积极的预防措施。

2.1事前主动控制是项目法人在施工企业未进场开工前要做好的工作

2.1.1根据工程规模、性质、等级、特点选择施工质量信誉好,有相应施工资质的企业(含分包企业)。要严格考察其法律资格、技术能力、类似施工经验、机械设备及劳动力条件、财务运行状况等。经过筛选后按有关规定规范运作,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和批准确定施工企业,把好施工企业的准入关,并按规定选择好工程监理单位,全部实行合同管理。

2.1.2适时按规定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及时向施工企业衔接和协调好有关具体工作事项。

2.1.3确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并明确灾害性外界环境因素(指不可预见的)对工期影响的处理办法,不应盲目追求完工期限。

2.1.4配备组合好了解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善于管理,专业配套,人员数量、资格与其承担的工程质量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员(质监方、监理方、业主方)。中途尽量不要更换,使其相对稳定,促使增强责任和周全考虑质量方面的问题。

2.1.5合理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施工企业熟悉图纸和施工场地,精心组织做好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工作,精心审查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设计。

2.1.6严格审查确定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保证活动),审查和确定其划分的单位、分部、单元工程项目。完善其质量检验、测试和计量技术手段和措施。

2.1.7确定采用何种规范版本评判施工质量的标准,明确检测质量的手段、方法。

2.1.8确定违规的整改期限和造成不同档次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罚措施。

2.2事中积极检查,即在施工过程中对照施工规范、规定的检查。施工过程也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应用保证施工质量的各项检查手段、措施和方法去努力实现目标。

2.2.1严格检查施工企业有无建筑违法、违规行为。如:工程不得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辅助工程只允许一级分包、分包单位相应资质是否符合规定并是否得到项目法人的同意等。

2.2.2检查施工企业在投标文件中所承诺的各种机具设备、组织结构、项目经理、各项施工技术保证措施是否按时到位,技术工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2.3严格检查所有机械设备、原材料、构件的品级和质量,包括按合同要求和规定的质量标准订货、加工、采购、包装、运输、检验、堆放、储存、保管、出仓等。可采用抽样检查或全数检查的方法。对于不符合品级、质量要求的,一律拒收,直接退货或就地做好封存标记。

2.2.4对照水利行业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强化工序控制检查,做到认真复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在本道工序实施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如:图形的平面几何尺寸、轴线、高度、拱度、垂度、钢筋的规格、数量、布置、模板支撑的变形和位移等。要善于发现质量波动、变异或事故征兆,以便及时调整和处理。

2.2.5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施工图纸,并衔接好相应的工作关系。跟踪参与重要设备和原材料的质量保证单认证、抽样原材料送检、试块试验的标定校验等。

2.2.6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施工企业承诺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对“三检制”的执行情况,以及“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提交的质量技术档案记录、施工质量技术控制情况、质量统计分析资料、质量统计分析资料、质量控制图表进行审核与检查。

2.3事后严格把关

2.3.1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如:沉降观察、几何尺寸复测等。

2.3.2严格按照质量评判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认证。

2.3.3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进行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

2.3.4在一定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试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竣工验收。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范文篇3

1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工程设计施工不规范。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1.2水利施工单位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述。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1.3施工管理单位技术资质不具备。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管理范围窄、级别低、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1.4部门监控措施检测手段落后。有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2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2.1项目法人行为亟待规范。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就项目法人方面讲:(1)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同工期,影响工程质量。(2)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不够落实。(3)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有问题、压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4)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2.2设计水平不高,质量“先天不足”。(1)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仓促上马。(2)设计人员水平低,设计因素考虑不周,结构布局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设计人员不的要熟悉规范,未执行强制性标准。(3)设计质量不高,图纸粗糙,施工时随意变更图纸。(4)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1)监理队伍少,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不强。(2)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理法“兼理”。(3)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4质量监督缺乏力度,作用难发挥。(1)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法不力,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2)无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3)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人力有限,工作难以深入到位。(4)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监督起来力不从心。(5)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

2.5施工不按规范,出现“豆腐渣”工程。(1)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2)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3)施工不按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不健全,质量把关不严谨。

3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要对水利工程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及时消除质量隐患3.1要认真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人、机、料、法、环等五大因素。这里不再一赘

3.2要抓好设计环节。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设计科学的生产流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3要抓好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施工质量监控分为前期、施工中和后期质量监控三部分。前期质量监控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严格考查施工企业的技术资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系统,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活动,完善其质量检使验和计量技术及手段。对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审核,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后期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真组织工程的联动试车或试运行;二是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三是实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务。

3.4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工程投资是确保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投资应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单项工程单独记账,避免投资被挤占或挪用。要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要按合同要求、工程进度和质量分期付款。凡是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进度未按要求和违反合同条款的,可以拒付款。要对各项分部工程采用分项招标,预算总价大包干的办法进行承包,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

结束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就现在的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客观条件,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水平。与其说工程质量不高,不如说管理水平太低。就水利行业的整体水平而言,只要能善用人、机、料,就能够达到当前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栗涛,闫宇振,余梁蜀.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2]朱守奇.水泥黏土砂浆在小型水库涵洞加固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