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6篇)
时间:2024-09-15
时间:2024-09-15
[关键词]史论教学问题与对策教学方式与方法
[作者简介]许素洁(1960-),女,黑龙江海伦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设计基础、设计理论教学与研究。(广东深圳518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51-02
一、基础史论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
基础史论课在许多院校中属于枯燥、晦涩难懂的课程,学生常常觉得乏味无趣,其问题究竟何在?对其问题的研究意义何在?当代研究认知科学实践的专家普莱斯顿·D.费德恩与研究主动学习的教育家罗伯特·M.沃格尔的著作《教学方法》一书中,也以历史课教学的问题为典型案例,讨论了当今教育中的困惑与问题,足见史论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1.传统的讲授方式已很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与需求。在信息获得困难的时代,知识的教授与传递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价值,而在当今知识与信息可以轻易获得的时代,教育的价值更主要的是能促进学生深层思考,为受教育者个体创造个人学习难以获得的教学环境和能力培养,促进心智成长。但我国现行的基础史论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仍主要呈现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师中心状态,大量的历史信息一次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没有知识背景的状态下被动地接受传达,缺乏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思想体系的学习,大量的知识没有变成自己思考系统中的一部分,很快忘记不足为奇。
2.时代对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今飞速变化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的日益膨胀,以传统的传授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已无法承载。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急需改进,带有强烈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色彩的行为主义传统教学方式必须向信息时代的需求转变。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的瞬息变化和信息量的庞大,以及随着高技术革命与高度的信息化,社会在日益加剧其国际化进程。生存在这样时代的人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对高速变化的社会现实的应对能力和对大量信息的接受与处理能力,否则将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当代教育认知理论的思想与主张
认知科学的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在个体认知结构的整体性上学习主动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主动、能动地,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建构意义,即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比起传统的重视知识记识,建构主义更重视发现、分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学习的影响效应;在这样的理念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发生学习,并帮助学生学会通过主动观察构建自己认知结构,帮助每位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与特性、需求、性格特征等,设定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情境。认知科学非常强调学习的动机,内在兴趣是引发学习和主动建构意义的关键所在。与传统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相比,更重视培养个人积极主动的能动性思维,重视个体思维结构的自主建立与发展。
费格恩和沃格尔以教育方法为核心对当代教育认知理论与传统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性质作了精辟的阐释。两者的主张在性质上截然不同,在教授方式上必然有重大差异性。前者是以知识传授性教学方式来“提供学生学习”,后者是以学生主动建构自己认知方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学习”;前者通过提供学习,使学生逐步积累知识,后者则注重将学习建立在学生个体思维系统建立的整体性框架之上,使学生自主、主动地通过学习建构自己的理解;前者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影响,后者则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认知理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当代教育方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基础史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探索
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交织融合的教学方式。在通常的教学改革中都将问题理解为改革是将教授为中心“提供教学”的传统式理论教学,变为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引发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因此,学生为中心展开自主学习也是当下的时髦话题。但自主学习的含义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学习,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进入思维主动、自主积极的思考状态,建构意义才更具有效果。教师必须是教学的领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做一定的讲授与引导是非常必要而不可忽视的。传统的填鸭式方式显然已经严重过时,需要寻求教师教与学生学最佳效果的平衡点,应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地交织融合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带到思维碰撞与活跃的互动状态。互动是参与的最佳方式,是促进思考与建构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数学;兴趣学习;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数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怎样才能把握课改教学中有利的资源合理利用,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将教材中的资源穿成一条带有故事情节的主线,以乐乐和同学们交朋友为引子,带学生参观上海为由,让学生在游乐场中找到了许多的角,在参观雄伟壮丽的杨埔大桥时进一步发现了其中有斜拉式的钢索和柱子及地面构成了不同的角,并设置了一组有关各类角分类的题,让学生把这些不同的角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并以直角作为标准进行判断。把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从中抽象出锐角和钝角。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合理地开发了教材资源。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一概念时,我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自主探索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小朋友们,瞧,春天来了,花红了,草绿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让我们唱着歌一起去郊游吧!(课件出示风景画,放伴奏音乐)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郊游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在草地上坐好。聪聪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让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好吃的?”(课件出示水果图片)小朋友们,聪聪帮你们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食品,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高兴了,可聪聪不高兴了,因为这么多东西它不知道怎么去分。你们能帮帮他吗?(能)(多媒体出示糖果图片)
提出要求:
①把15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②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怎么分?
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分水果,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有的学生说,可以每盘放1个,然后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水果分完为止,有的学生说,可以每盘放2个,这样可以分得更快些;有的学生说,一下就能看出每盘放几个正好分完,这样分得更快……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很快掌握了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课件、情景图、游戏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对创设的问题情境,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引导学生独立对新知进行自主探索。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发给每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个,要求同学们通过撕拼、折叠、度量等方法独自操作,独立思考。从而证明自己的猜想。
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探索遇到障碍或无法解决时,产生合作探究的愿望,进而实行群体合作。在合作探究交流合作中,个人可以得到启发,促进思维创造性的发展。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一方面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划出了一条明显的意识形态界线,另一方面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本身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又在不断地擦除着这种界线。贯通式教学的宗旨,便是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打破现当代文学的人为界线,使二者本身的内在一致性得到有效展示。
1现当代文学贯通教学的基础前提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长期自立门户,这种从政治角度分家”的做法对整体的新文学学科发展极为不便。所以贯通教学所做的首先是政治破壁工作。现代、当代文学存在着的政治参与的一致性。表面上看,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存在着极大差异,一个属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学,一个属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学,二者发生背景、发展历程、文学本质有着不同界定,但它们共处世纪百年之间,共同担负着民族兴亡的千秋大任,构成文学宏观整体上的同声。无论从政治革命还是文化启蒙亦或是市场经济的历史维度审视现代和当代文学,都不可能超越时代赋予的文学政治参与话语范畴,无法脱离二者政治参与共同性这一基本平台。
除具有政治参与的一致性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艺术还具有自己最本质的内在相通性——审美精神的一致性。后者更为强势的地方,是文学的审美品质具备作为价值向度应有的稳定性,它不以外部因素为转移。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如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文体范式、创作方法上相融相通,自在地呈现为一个整体。
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属于大框架内同一思想道德和审美体系,二者都是与旧文化决裂的产物且都具备现代审美特质。如果说现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是一次深刻质变”,那么当代文学”相对于现代文学”却只构成一种量变”关系,这构成了后二者贯通教学的基础前提。
2现当代文学贯通教学的思路方法
2.1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贯通
长期以来现当代文学教学基本是援引专业权威的观点,普遍重视外部研究”,追求理论高度”。这种过于学理化的教学思路日益强化着近乎僵化的教学模式,也日益误导着学生以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可以像社会政治学一样无须借助于文本审美就能完成。从事现当代文学教学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从本质主义思想价值角度讲授分析作品总难免从宏大问题”到宏大问题,主题无非是批判国民劣根性”暴露封建社会罪恶”、揭露资本主义腐朽”、歌颂社会主义优越”;人物形象意义不外乎个人奋斗无法成功”,个人只有融入社会解放中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等。现代文学史上之六强鲁、郭、茅、巴、老、曹”和当代文学史上梁斌、柳青、杨沫、王蒙等人血肉丰满的经典在教学讲授中经过思想价值的过滤,内容主题变得干涩空洞,人物审美价值被思想价值遮蔽,写作艺术性弱势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某种意义上与其说这是文学审美教学,还不如说是文学思想解剖。
那么如何实现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贯通呢?笔者认为要尽可能地摆脱传统的抓本质”价值分析法的影响,有意识地规避在教学中将作品的艺术视为可有可无的手段,以其内容与社会政治主旋律的关系一锤定音的习惯性做法,自觉地从审美层面对作品的内容及语言、结构、手法等艺术技巧多加关注评价,在保留足够的直观的、感性的、个人体悟审美成分的艺术平台上来言说作品思想意义”。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贯通式教学与传统本质论”教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分析作家作品不因内容的写什么”而淡化怎样写”的形式因素。比如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诗句,传统评论从内容思想价值上将之定性为小资没落意识的表现。其实正如当代研究家所发现的,若从文学内在审美性角度而言,该诗更多地展露的还是伤感和梦幻的青春情绪,而这种诗的意绪也并不是小资独有。
将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视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作家作品的独创性,现当代文学教学操作成规就具备了多种可能性,文学自身的审美本质就有充分挖掘的可能。毕竟,文学外部和文学内部有着太多的无法打通”的地方。只有从文学内部着手才便于化解由意识形态思想价值造成的对审美价值评判的牵制。
2.2历史与现实贯通
以当下的现实想象激活过去的历史,让历史在当今现实中得到精神的复活是现当代文学贯通教学的思路之二。现代文学近百年来已逐步积淀下来,成为某种常识,或某种普遍性的思维与审美的方式,并在现实的文学/文化生活中起作用的规范性力量。”①尤其是现代文学传统中相对稳定的核心部分”,长期以来已形成某种共识,对当代文学规范影响力很大。如白话语言传统、现代人思想情感的文学表达范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等均已经深入渗透到当代文学之中,影响和制约着当代文学。当代文学虽没有像现代文学一样建立起一个公认的基本稳定的新的文学传统,却也在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下形成了现实社会的另种文化向度。它开放的时间长度正日益超过已经成为历史的现代文学时间长度。现代文学提供了政治激进主义”的传统,当代文学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当代文学对政治激进主义”的解构和轻慢,构成了对现代文学另类方式的接受”。这种借反传统”继承传统的姿态,并没有中断现代与当代的关系,反使二者在碰撞中擦出的火花更为激烈。现代文学史是过去的历史,当代文学史相对比较贴近当今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当下言说历史,使历史变得生动起来。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历史其内容无可人为地更改刷新,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在中小学初次接触这些内容时会感到新鲜刺激兴奋度较高,到了大学如果以同一种按部就班的形式重复教学,学习兴趣就会走向压抑和厌倦。针对此种情况,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营造一种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关系,选择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理论资源尤其是前沿性新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评价现代文学,使现代、当代文学不断相遇碰撞、打散融合,结成某种新传统。
转贴于
2.3作家艺术个性的贯通
作家艺术个性的审美相通性造就文学审美的相通性。作家尤其像巴金、老舍、沈从文、钱钟书、曹禺、艾青、穆旦这样一些跨时代的作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相似的先锋亢奋与彷徨迷惘,他们独特的审美经验和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造就的艺术世界往往构成一个时期的文学主体并随着岁月而沉淀为文学传统。
文学创作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贯通教学离不开研究作家的艺术个性。很长时期现当代文学教学评介作家沿用的是社会分析法,在这一方法模式下,作家的政治立场成为根本性的价值前提,这种方式的根深蒂固难免造成作家艺术性的文学史缺席。如评价庐隐、徐志摩等非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作品,如果主要侧重于文学本身的艺术规律来分析其主题、语言、结构和技巧,就不至于夸大题材的决定作用以至无视作家独特艺术视景为中国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审美感觉与意识形态评价有时候并不同向甚至是反向的。从中学到大学我们所受的教育让我们对郭沫若的浪漫诗篇始终怀着高山仰止般的敬畏,然而沈从文从审美角度却发现郭沫若用英雄夸大样子,有时使人发笑,这在郁达夫作品上,用小人物卑微神气出现,却使人忧郁起来了。鲁迅使人忧郁,是客观地写到中国小都市的一切;郁达夫只会写他本身,但那却是我们青年人自己。”②现当代文学史主要由作家的创作和文学思潮构成。贯通式教学要遵循文学的学科规则,选取最能体现时代审美趋向和最有精神创造特色的作家作品作为贯通载体,而不是像一元化政治话语时期一样,以最具政治影响力的意识形态文学资源作为唯一的文学资源。
2.4整体与细节贯通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题发言辩论式教学
1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的价值
我国法学教学改革探讨了很多年,但是,在教学中还没有完全脱离讲授式的课堂模式。尤其,大陆法系的教学更重视理论培养,倾向培养学生理论批判思维和科研能力。课堂中,主要讲述各家各派的观点、理论研究的方法等等。理论学习显得枯燥无味,比较适合坐的下来、愿意理论思考的学生,而我们当代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理论研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一个学生无法接受却又必须记住教授的演讲内容来应付考试,他是在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下,痛苦地磨练记忆力”。①
当代的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从他们发展来看,更多要去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所以,真正探索一套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非常重要。
2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的分析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由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和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事实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组织案例教学,选择教学案例是关键“实践证明,案例的选择、确定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法正确运用的前提。在运用案例时,一定要避免那种“故事会式”的做法。”②关于选择的案例要具备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可讨论性。www..cOm
(1)真实性,案例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前提,如果这个案例是虚拟的,或者不可能发生,会降低学生的兴趣。(2)新颖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兴趣的有效手段。(3)最重要的是案例的可讨论性。选择案例要难易适中,既要照顾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要考虑是否存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留有学生思考、探求的空间。
案例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普遍适用于国内外各大法学院系的教学,“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③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案例教学,适用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因为案例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分析能力。
2.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学生对教师事先拟定的题目,进行自由发言或有准备的发言。这里的讨论不是对案例的讨论,而是对理论问题的讨论。讨论教学,不强调对抗性和区别性,可以支持他人观点,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④
讨论教学的优势在于,使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可以相互启发,从多个视角看待问题,比如,拾得遗失物能否请求报酬,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
2.3主题发言法
由教师指定一个主题,由几个学生做主题发言,然后由其他学生作评论的教学方法。指定的主题,主要是基本概念和理论。概念讲授既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民法法系或潘德克吞法学就是由概念架构起来的理论体系,民法概念既多又难理解。
主题发言的优势在于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他能够把一个理论或概念,清晰地讲述给他人,能够提出问题或者能够回答别人的问题,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最高的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⑤而教师也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着眼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⑥
主题发言教学法,不足在于参与的人数少,学生发言水平有高有低,有时不能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
2.4辩论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把学生分为法官、控方、辩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几组,根据不同的角色,模拟司法审判活动,使学生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情景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知识。
角色型的辩论,适用于一些有争议的法学理论,如遗失物的拾得人能否请求报酬;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还是诺成合同等。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课堂上的学术理论“辩论”不同于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式的辩论,主要是带着问题,以批判的态度对所阅读、查找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⑦
辩论式教学法,优势在于对抗性对话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从自己角色角度思考问题,“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质问、辩论会出现高潮,形成热烈的气氛,刺激学生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产生极大的兴趣”。但辩论式教学,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容易倾注在辩题和辩论本身,旁观的学生也关注“热闹”程度,而忽视专业思考。
3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的适用
民法学教育,难处在于法学理论、规则建立在专业概念之上。所以,老师和学生难以交流和沟通,因为没有“语言”不同。即使我们找一些案例、真实的案件和媒体焦点事件,如“大学生落水事件”中打捞渔船的责任,运用法学理论分析问题时,会使用不作为的概念作为工具,主要分析不作为义务的来源。学生对不作为义务不熟悉,就无法开展讨论和分析。
因此,对民法教学内容分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民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概念、法学原理、法律规定的适用三个主要方面。结合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分析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
3.1法律概念的教学
法律概念是民法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法概念既多又复杂,重要的的概念就有上百个,而且很多概念很抽象,如有限责任、行为能力、责任能力、对抗要件、无因性等,讲授很辛苦,又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让学生先思考,自己查找资料分析概念,老师再起到引导作用,尤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效果还是不错的。
3.2法学理论的教学
法学理论存在多层次的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制度法理等。对一些制度法理,如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由学生讨论,为什么路买货物风险由买方承担,便于理解这项法律规定的立法理由和法律适用;再如,离婚后的配偶能否作为保险合同的受益人,由学生辩论,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立场。
3.3法律规定的适用
对法律规定的理解和具体适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用具体案例和法律规定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法律规定解决法律问题,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教学对高年级学生比较适用。
通过以上分析,对具体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评价标准,列出下表:
注释
①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比较法研究,1994(2):138.
②王宗廷.论法学案例教学法.理工高教研究,2002.8:112.
③段志平.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5.
④马特.论讨论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5).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英语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满足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需求,包括专业外语学院在内的大学英语教育是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途径。虽然《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大学生专注于考证、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将来求职获得敲门砖,却忽视了学习英语的本源。此外,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呆板化、教学内容非实用化、教学主体非专注化等问题,也造成了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随着世界经济日愈全球化,跨国企业及国际贸易的极速发展和各国间的政治、文化交流的常态化,社会对英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各类英语证书、却没有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大学生,将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这就促使我国高校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能效,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听”、“说”、“读”、“写”等实际英语能力的非应试型大学生,使其能够适应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需求。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以前国内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讲解、辅以提问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1、自主式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我管理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对学习过程整体把握的能力。自主式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能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结合自身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并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充分运用和发展自己的学习技能,具主观能动性、自我独立性、相对性。
欧美国家对自主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开展得较早,并构建了完备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自主性学习概念由Holec等人提出,Dicksinson认为自主性语言学习者是高度激励型的,且自主学习导致更好、更加有效的工作,而Candy对终身自主学习的理论及实践进行论述,Ponton对自主学习的因素进行了途径分析,尝试支持假设的因果模型的预测结果。
我国对学习者自主的研究开展的较晚,且主要集中在其文化适宜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促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自主能力的调查等方面。王艳采用调查的方式,研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行为和成效,发现坚持不懈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并定有明确目标的学生通常明显感到进步,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也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学习者的毅力、是否努力坚持明确的目标、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都是影响自主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李牧春对当前我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针对大学生在课堂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自主性学习的策略,如主客体身份转换、小组合作学习、互联网学习工具的运用等。
2、网络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死板,以教师课堂板书授课为主,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很低,难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应用程度逐渐提高,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逐渐向基于网络交互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
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理念的实践,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可以使一刀切的教育为个体化、因材施教的教学,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多种交流互动。网络交互学习英语系统通过采用情景化的网络学习平台,采用图像、声音形象化传递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并方便的利用电影、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傅玲芳等进行了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及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因此,网络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建构主义教与学的最佳环境,是未来教育模式的主流。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不同专家和著作对教学方法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常见的表述有:(1)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2)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而孙宏安认为,教学方法是由条件出发实现教学目的中介,具有多样性,是教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学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方法包括:交际教学法、3T教学法、折中教学法等。
1、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认为“所有语言运用目的都是为了交际”,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交际型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交际法具有语言运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是通过运用学会的、交际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发生转变等特征。而交际法在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新的特点,如语言的传递性、流利性和准确性在交际教学法中尤为重要,掌握翻译技巧对提升阅读与写作技能非常重要。
2、3T教学法
3T是Text-reconstruction,Task-based,Teamworksystem的简称,3T教学模式是小组学习法、任务型语言学习、语篇重建活动等教学环节的有机整体,以培养听、说、写语言能力为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小组学习法是以任务为依托的,学习者在时间紧迫的任务情境中可能会忽略语言的结构形式,且倾向于过分地依赖交际策略,可能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但以语篇重建活动为任务依托教学的核心,可缓解此问题。语篇重建活动就是以课文语篇为依托,让学习者运用课文所提供的词项等语言材料,按照课文语篇模式重新组织或加以发展的语言活动。3T模式下的语篇重建活动克服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的背诵、默写、听写、简答等重建方式的缺点,使学生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中,通过整合语言内容和形式、及对语篇进行个人加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3、折中教学法
早在1929年,英国中学教师协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就提到了“折中教学法”。折中主义外语教学主张在外语教学中采取折中主义的立场,权衡各种理论、方法、途径,吸取其优点,是外语教学在主导的语言学理论、教学途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折中。折中教学法遵循因目的而异、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因课型而异、因阶段而异的原则。例如,听说课可采用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3T教学法等,对于翻译课,可以采用图式教学法、推理教学法、语境教学法等。小说类课文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而思辨类课文可采用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教学。因此,采用折中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不少学者、尤其是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独到之处的英语教学方法,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因此,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在提高英语教学方面取得实效,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基于与校外英语培训比较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BrueeJoyee,Marshaweil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1979.
[4]DickinsonL.Autonomyandmotivationaliteraturereview[J].System,1995,2:165C174.
[5]王艳.自主学习中的行为与成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34-37.
[6]李牧春.大学英语课堂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76-177.
[7]蔡向凡.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70-74.
[8]金国臣.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60-64.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法高级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浸入式”教学法及其原则
“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不仅在教学课堂中使用,而且在平时活动中也要得到很好的应用。而浸入式教学法实现了向自觉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得学生能在更为地道的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在运用浸入式教学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一)全英语教学原则
由于母语的正负迁移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语言习惯、意义、方法及形式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全英语浸泡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目的语输入频率和机会。而目的语的输入是把第二语言尽可能地转化为内在输出的过程,这一转化的完成标志着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以英语作为载体进行教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全英语氛围,其中涉及一些常见的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等等,让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英语就会和母语一样运用自如。
(二)互动原则
正如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所说,人的学习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成长为其中一员。实践证明,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能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效果要比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老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或审判者要好的多。在整个互动过程中,老师讲解和学生提问交叉进行。除了教师的参与性,还应当注意教师此过程中的鼓励作用,经常鼓励学生能极大地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和紧张情绪,完全转变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那么学生们就会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并在学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中国到底适不适用呢?进一步讲,这种模式可不可以应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中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二、高级英语教学现状
(一)受教材制约
高级英语的特色在于题材经典,用词地道,文化背景充实。但目前本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所选择的版本仍然是老版的(张汉熙,1995年出版,迄今已经重复印刷了30多次),并无与时俱进的东西,这就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能真正体会高级英语中的奥妙。可是,目前又很难找到和国内学生水平相匹配的教材。
(二)受语境环境制约
语言是一种工具,是基于环境变化和交流需要的产物。和新加坡、印度等国不同,我国是非英语国家,官方语言只有汉语,即便是在我国最发达的城市,课堂上也很难做到用目的语交流,课堂之外使用频率更是不多。换言之,除了在高级英语课堂短短的45分钟之外,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英语环境。
(三)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制约
即使是对高年级学生也很难为其提供全英语语境。由于受到之前学习理论的影响,还是注重语法讲解和语句分析,往往学生无法读懂一个长句子,再谈理解或交流就毫无意义了。目前的高级英语课堂往往是汉英交替使用,教学媒体主要是英语板书和ppt课件。以全英语授课,即“全部浸入”(totalimmersion)教学方法的实现,将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浸入式教学对高级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讲解为重点的传统守旧教学法阶段;从本世纪80年代后开始出现以交际法理论原则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模式阶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交际法原则提出的合作教学理论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模式以及在由上而下的阅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语篇分析教学法阶段(丁小蕾,2008)。综合高级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每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设计都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针对以上讨论的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把高级英语教学开展得更好更扎实。
(一
)保证良好的师资
首先是拥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学队伍。应该组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适时举办一些研讨会,及时分享教学体验,处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引进教师和鼓励有过出国经历并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高级英语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自学和在浸入式教学实践中提高英语授课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辅材料
高级英语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范围。目前不适合在一些诗歌散文课程开展浸入式教学,应考虑一些通用性、可比性强的课文,如高级英语第一册lesson5inauguraladdress。此外,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选择难度适中、语言规范的教辅材料,上课时再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在教学上做出调整。对于教辅材料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规定,可以给出课文的翻译、句型分析、解释和课后答案等等,用于课下预习和复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杜绝学生懒惰的现象,进一步提高高级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swain,m.threefunctionsofoutputinsecondlanguagelearning[c].ing.cook&b.seidlhofer(eds.),principles&practiceinappliedlinguistics.oup,1995,125-144.
[2]熊寅谷.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3.
[3]丁小蕾.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