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母婴的护理(6篇)
时间:2024-09-21
时间:2024-09-2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81-01
为了解婴儿睡眠状况对产妇压力的影响,笔者于2011年8月——2012年3月对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例产妇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产妇压力状况,并探讨婴儿睡眠因素对其造成压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8月——2012年3月,选择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复查的产后5-10周产妇300例。年龄22-38岁,平均(28.00±3.25)岁。
1.2方法①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妇及婴儿一般资料问卷。②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妇及婴儿睡眠情况问卷,调查出院后母婴的睡眠状况。分别调查母亲和婴儿的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婴儿夜间需要、母亲和婴儿睡眠节律是否协调等问题以及母亲自评睡眠质量情况。③采用洪氏产褥期压力量表(HPSS)测量产妇的压力状况[2]。发出350份调查表,实际收回310份调查问卷,88.6%的回收率,这其中300份调查问卷为有效,96.8%的有效率。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产妇的压力情况及母婴睡眠状况,采用t检验分析母婴睡眠对产妇压力的影响。
2结果
2.1母婴的睡眠情况由母婴的睡眠情况可知产妇夜间睡眠时间
2.2产褥期妇女压力情况产褥期妇女压力总分为(131.09±27.57)分,除以总的条目数(61)后得产褥期妇女压力均分为(2.16±0.37)分,即其压力的总体水平介于“很少担心”和“有时担心”之间。
2.3母婴睡眠情况与产妇压力的关系由母婴睡眠情况与产妇压力的关系的结果可知,产妇睡眠良好大于6小时其所受到的压力也比较低,反之则压力较大。
3讨论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心理压力比较重,其会导致人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对其生活等有比较大的影响[3]。文中资料显示,产妇的压力指标为(2.16±0.37)分,即其压力的总体水平介于“很少担心”和“有时担心”之间。
3.1正常的睡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产妇因分娩身体状态不良,此时需要睡眠来恢复体力,相关文献[1-4]显示产妇的睡眠质量不良会导致其出现压力。本文资料显示由母婴睡眠情况与产妇压力的关系的结果可知,产妇睡眠良好大于6小时其所受到的压力也比较低,反之则压力较大。
3.2产妇的睡眠异常与压力密切相关产妇的睡眠与压力Rychnovsky认为[5],产妇的睡眠紊乱和自评睡眠质量差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关系密切。本调查结果显示,33.3%的产妇睡眠时间在6h以下,自评睡眠质量差的产妇占37.3%。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的产妇,其压力低于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下者;自评夜间睡眠质量好的产妇,压力低于睡眠质量差的产妇,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产妇的睡眠异常与压力关系密切。
4体会
上述研究资料显示,睡眠质量差会对产妇有很的压力,而影响产妇睡眠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夜晚的哭闹,故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方面的宣教,让其了解如何解决新生儿夜晚哭闹的问题。通过了解其的各项规律情况以让产妇可以得到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更好地投入到生活中。另外,产妇家属也应起到关键作用,辅助产妇做好各项照顾工作,让产妇多进行休养。
参考文献
[1]SharronSK,MartinsonIM,DavidA.PostpartumdepressionandrelatedpsychsocialvariablesinHongKongChinesewomen:findingsfromaprospectivestudy.ResearchinNursing&Health,2005,28:27-38
[2]GoodmanJH,Tyer-ViolaL.Detection,treatment,andreferralofperinataldepressionandanxietybyobstetricalproviders[J].JWomen′sHealth(Larchmt),2010,19(3):477-490.
[3]HungCH.Predictorsofpostpartumwomen′shealthstatus[J].JournalofNursingScholarship,2004,36(4):345-351.
从胎盘娩出至生殖器官完全恢复正常的一段时间被称为产褥期,一般约6~8周。段时期是产妇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母亲的心理状态、休养环境、饮食以及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了解和利用程度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产褥期保健中将发挥主导作用。我院对2010年1月~12月进行产后访视的173例产妇实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找出产褥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正确的疏导和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1方法
口头宣教,现场指导,图文教育。
2内容
2.1心理特点
2.1.1情绪不稳定:因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使情绪很不稳定,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
2.1.2忌口心理:这种心理在大多数产妇尤为多见,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在加上产妇营养卫生知识的缺乏。饮食过于简单,她们只吃小米稀饭和几种单一的食物和蔬菜,其他食物都要忌口,这就造成产妇食欲不振,微量元素缺乏,乳量不足。
2.1.3依赖心理:产妇由于分娩时体力消耗过大,加之切口疼痛,阴道出血等因素,产后比较疲劳,体质虚弱。有的人生活不能自理,整天躺在床上,对照顾新生儿也不感兴趣,多依赖家人。
2.1.4惧怕母乳喂养:初产妇对初次哺乳时疼痛产生惧怕心理,以致不敢哺乳。有的产妇担心喂奶影响体形美而不哺乳。
2.1.5失望心理:主要是对婴儿性别不理想造成的,害怕丈夫、公婆嫌弃,思想压力较大。有的产妇分娩后全家人的心思多转移至孩子身上,产妇感到冷落,心理失衡。
2.2心理护理
2.2.1尽早消除产妇的不良心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医护人员要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和语言与产妇谈心,对分娩期带来的痛苦表示理解并给予安慰。丈夫要拿出较多的精力来照顾产妇,并注意观察产妇身体变化、饮食、营养、睡眠等状况,使产妇分娩后处于最佳心理状况。
2.2.2针对产妇的忌口心理,要宣传产后营养的重要性,产后第一天可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后,饮食以富于营养、保持足够热量为原则,可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要有适量新鲜蔬菜,膳食中要补充维生素和铁剂,多吃高蛋白和汤汁食物,少量多餐。
2.2.3正确指导产妇的休息和锻炼,一般顺产妇于产后6-8小时就可以坐起吃饭、喝水,24小时就可以下床适当运动。剖宫产者可在第3日开始下床活动。早期活动有利于子宫复原,恶露排出,大小便通畅,并可防止盆腔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2.4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营养好,温度适中、清洁无菌,含有抗体,婴儿吮吸可促进宫缩,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危害。还可以节约人工喂养的费用,增进母子感情,降低婴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2.2.5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纠正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消除产妇的自卑和失落感。家人要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和语言与产妇交流,使产妇心情愉快。不良情绪可影响产妇的切心愈合及乳汁分泌、子宫复原不良。
2.3健康指导
2.3.1生活指导:产妇怀孕临产前,身心都非常疲惫,加之心理和情绪因素,十分需要充分休息和睡眠,以贮存精力等待分勉。要为产妇提供一个整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床单被褥清洁、整齐、干燥,保证产妇的身心舒适。
2.3.2指导会阴护理:产妇分娩后,子宫腔内有较大创面,宫颈口松弛,阴道粘膜有擦伤,因此做好会阴护理,预防感染十分重要。由于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痔静脉血液回流,加之分娩时用力,常易诱发或加重痔疮。对有肿痛症状者应做湿热敷或50%硫酸镁热敷。分娩7~l0天后亦可热水坐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产后由于恶露产生,阴道分泌物增多,以及会阴切口伤口等,易并发产褥期泌尿和生殖系统的感染,应指导产妇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液进行会阴冲洗。休息时采取伤口对侧侧卧位,并适当行物理疗法以促进伤口愈合。
2.3.3哺乳指导:产妇最初哺乳时间为3~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哺乳时间。指导产妇待婴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吮另一。若发现肿胀,皲裂,每次喂奶后用乳汁涂抹,并让产妇增加哺乳次数。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可将多余乳汁挤出,以促进乳汁分泌。
2.3.4新生儿保健指导:观察新生儿皮肤,了解有无黄疸。告知产妇有利于退黄的措施。了解新生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状况,称体重、量身长,评估是否符合生长发育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给予合理喂养指导。
2.3.5产后检查:产后检查能及时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和哺乳情况。嘱产妇产后42日携带婴儿去医院做产后检查以及婴儿健康检查,便于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关键词】产褥期抑郁症心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9.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56-02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在分娩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该病八十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此病给产妇带来一系列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我院对15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例,年龄20-38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1例,其中生女孩2例,生育畸形儿3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3例,夫妻关系不融洽4例。
2抑郁症的诱因
2.1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变化很大,特别是孕妇体内雌孕激素增加明显。皮质内激素、甲状腺激素也有不同程度增高,产褥期,这些激素迅速下降,导致孕妇体内内分泌组织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组织活动障碍而诱发精神抑郁综合征。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从而加重抑郁症状,产妇自身健康状况对产妇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
2.2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分娩时的剧痛,怕不能顺利分娩等,以及对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等的担忧。另外,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对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物知之甚少,对产妇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
2.3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不会和人交流,遇事敏感,爱面子不易向人倾诉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2.4经济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差,担心今后的经济状况、小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等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
2.5社会因素如今社会竞争太激烈,知识更新太快,怕耽误了学习,跟不上时代,以后就职困难等,更怕被社会所淘汰。看到或接触死胎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更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还有产后家属的冷漠,夫妻关系不融洽,家庭不和睦,家里老人对婴儿性别的不正确期盼等都是产后发生抑郁的不利因素。
3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3.1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分娩的疲劳、产后会阴伤口的疼痛、剖宫产术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睡眠不足、照顾婴儿经验少、乳汁分泌少、尿潴留等均可使产妇情绪低下,严重影响产妇的睡眠和休息。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产妇,详细了解情绪波动原因,诱导产妇疏泄情感,为产妇提供心理和生活护理,尽量给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产褥期是产妇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怒,尤其是敏感的话题,都应该尽量避免。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治疗和护理的时间要尽可能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保障产妇的睡眠和休息。
3.2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为了更好的护理产褥期抑郁症产妇,我们不仅要加强产妇的护理,为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相应的指导,而且要对抑郁症的产妇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其能够提高处理生活难题的自信心,从而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争取其家人的理解与配合,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3帮助产妇角色的转换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讲授一些简单实用的育儿知识,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主动与产妇交流,关心她们,鼓励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倾听她们的感受,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溢奶等新生儿的生理现象。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适度宣泄抑郁情绪,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3.4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妇产科护士的整体素质、专业护理水平和人际沟通技能。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产妇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过程中态度语言要亲切,温和,友善,表达出自己的关怀,使其处于一个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减少产科并发症给产妇带来的心理负担。
3.5做好出院指导出院时做好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告知本病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加强自身调节,保持良好心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劳逸结合,按时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早融入社会,防止复发。
[关键词]产褥期;护理指导;产妇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2(c)-0124-02
Influenceofpostnatalcareguidanceonmaternalhealth
QIUBoZHULeiZHOUJiayan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People'sHospitalofGuangmingNewDistrictinShenzhenCityofGuangdongProvince5181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ostnatalcareandguidanceonmaternalhealth.MethodsTwohundredcasesofprimiparaweredividedintoexperimentalandcontrolgroup,10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notgivenspecialcareandguidancemeasures,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postnatalcareandguidance,theincidenceofdifferentdiseases,infantcareandbreastfeedingskillssituation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incidenceofthediseaseindifferentcircumstances,theskillsofbabycareandbreast-feeding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propercareandguidanceofthepuerperiumcanpromotematernalphysicalrehabilitation.
[Keywords]Puerperium;Careguidance;Maternalhealth;Influence
产褥期是指胎儿娩出后,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需要6~8周。由于分娩时,产妇会消耗大量能量,同时也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产褥期是妇女相对较虚弱的阶段,产妇会感到疲劳,易出虚汗,而且肠胃功能也经常趋于紊乱,产妇在这个阶段的免疫力较为低下,若饮食或生活习惯不好,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产妇容易患病,而且还会影响婴儿的哺乳和生长发育。因此,产褥期的护理指导直接关系到产妇身体健康与否、母乳喂养成功与否以及产妇康复的发生[1-2]。本院注重在产妇中宣传产褥期保健、膳食营养、康复、个人卫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本院正常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137例,剖宫产63例。年龄22~3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52例,初中及以下48例,全部为初产妇。均无严重内科及产科合并症,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产褥期检查,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并给予基本健康知识教育,未给予特别的护理指导。实验组,首先与产妇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其明确产后护理指导的目标,并由护士协助实现。按照指导计划,在产后前3d分别给予产妇及其家属在母乳喂养、自我护理能力、产后健身操及必要的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指导,在产妇出院前,由主管护士全面评价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指导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再教育。产妇出院后,建立家庭访视制度,分别在产妇出院后1、3、6周,由相对固定的人员进行预约上门服务,给予产褥期保健卫生、新生儿护理、膳食营养、母乳喂养、母婴常见病预防、产后健康检查和性生活等方面的护理指导,同时指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锻炼,并注意观察产妇心理及情绪变化[3]。
1.3产后护理指导
1.3.1产褥期保健及卫生让产妇知道产褥期也应适当锻炼,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指导产妇做产后康复操,以恢复身材;注意个人卫生,保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及产后会阴盆底肌的松弛。另外,在性生活方面,应指导产妇及其丈夫,要在42d的产后检查生殖器官已恢复正常后再行性生活,还要告知哺乳期即使不来月经,也要避孕。
1.3.2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教会父母如何去护理婴儿,包括如何拥抱婴儿、如何为婴儿沐浴游泳;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护理的常识,教会初为人母的产妇母乳喂养的技能,除了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如何判断婴儿的正确含接和有效的吸吮、如何进行护理和防止奶胀等一般知识以外,还要教会产妇识别婴儿觅食的信号、如何增加乳汁的分泌等知识。
1.3.3产褥期营养膳食产妇在产褥期的饮食,在产后2d内指导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2d之后,即可吃正常饮食。为促进母乳分泌,根据产后特点、哺乳期需要以及产妇的口味,指导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汤汁的食物。配餐的原则,应以荤素搭配、粗细兼用、广而食之为宜,忌食辛辣、油炸、油腻饮食。
1.3.4产妇常见病预防产妇在产褥期容易出现尿潴留、胀痛、产褥感染、便秘等;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这些疾病出现的原因,并和产妇及家人讨论制定可行性的预防措施,如制定在饮食上适合初产妇的营养配餐、个人卫生方面的措施等。
1.3.5产后心理护理首先要教会产妇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以促进体形的恢复和后遗症的预防;其次要建议发挥家庭,尤其是丈夫的支持作用,用理解和怜惜的心态对待产妇的情绪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不同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产妇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产后护理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生,见表1。
2.2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能比较
实验组的产妇在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能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产后护理指导能有效帮助产妇掌握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技能,见表2。
3讨论
3.1重视产后护理指导及产后访视指导
现在很多产妇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对婴儿的护理技能、哺乳技能的掌握也相对较差。通过以上实验表明,产后护理的指导能有效降低初产妇的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产妇对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技能掌握程度。因此,可以考虑根据产妇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产妇的需要,适当加大产后护理指导的服务范围对母婴的健康有积极作用。另外,产褥期的产妇由于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产妇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产后定期访视不仅可以帮助产妇巩固以前的护理指导知识,还能帮助产妇及时排解遇到的各种闲难,促进产褥期护理质量的提高[4-5]。因此,产后定期访视制度能帮助产妇得到及时的帮助,对产褥期妇女预防疾病、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3.2注意产妇的膳食
由于产妇分娩时消耗大量能量、流失很多营养物质,为了促进身体恢复,也为了分泌乳汁,产妇的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另外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从中医上讲,产后饮食不宜凉,一些凉性的瓜果蔬菜应避免食用。食用少量葱、姜、胡椒等性偏温的调味料虽有利于余血、血瘀排出,但不能过食辛辣食物,否则会导致产妇口干、便秘。另外,产妇可以吃温性的水果和蔬菜,如水果中的苹果、橙子、香蕉;蔬菜中的青菜、芥菜、红萝卜等,保持饮食均衡、合理。3.3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产后抑郁症在产褥期妇女中较为常见,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婴儿的发育,也会影响家庭、婚姻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6-7]。预防产后抑郁症首先要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其家人尤其是丈夫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认真倾听产妇的倾诉,帮助产妇及时调整一些不良心态,消除其烦闷情绪。其次,要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由于疲劳和周身的疼痛,产妇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家人应尽量给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打扰[8]。总之,应尽量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金玉.产后护理指导对产妇健康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1(35):39-41.
[2]易灵敏,何小玲,董海鹏.探讨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8,19(7):314-315.
[3]金丽华.431例产后访视护理指导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27):321-322.
[4]邱福清.产后上门访视对产妇的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0):35-36.
[5]夏静.护理指导在产后康复中的促进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752-1753.
[6]严娟.社区产后随访与护理指导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3):8-9.
[7]陈耐珍.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40-141.
【关键词】产褥期;生理;心理;康复治疗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在此期间,产妇心理、生理都处于脆弱阶段,需要很好地调适恢复,如产后保健服务欠缺,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影响正常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产后康复对于母儿的健康和妇女产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康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1、产褥期生理变化
1.1生殖系统的变化
①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随着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宫内膜再生,子宫体复旧,子宫约在产后6周恢复至未孕大小,产后哺乳者子宫底下降较不哺乳者快。
②恶露:产后经阴道排出的液体称恶露。最初3d为恶露血性,持续3~4d后颜色渐淡转为浆液性恶露,血性恶露的时间过长表示子宫复旧不良。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d,以后逐渐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3周干净。正常恶露持续4~6周,子宫复旧不良,或子宫内有胎盘或胎膜残留时,出血多而且持续时间长。如恶露有异味常提示有感染的可能。
1.2的变化分娩后开始有乳汁分泌,吸吮刺激是乳汁不断分泌的关键。乳汁的质和量与产妇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营养充足、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都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有利因素。
2、产褥期心理变化
在产褥期,各种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都较易影响产妇的心情,如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恐惧;对抚养婴儿的责任感到紧张;对自己失去魅力的恐慌;以及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产后康复情况等的担忧、焦虑。特别是孩子的外貌及性别不理想而产生的失望或自责,都会影响产妇的情绪,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在我国,有21.5%~61.1%的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抑郁症,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导致产妇自杀。
3、产褥期康复治疗
3.1促进心理适应对产妇的心理做正确的评估,帮助产妇完成心理、社会的适应。产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孕激素迅速下降,致脑内儿茶酚胺减少,影响高级脑活动而易诱发抑郁,当心理压力增加、身体疲倦过度时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此,一定要让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关心、体贴产妇,给予生活上的照顾,生理、心理及情感方面的支持,使产妇精神放松,心情舒畅,既可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又有利于降低产妇焦虑、抑郁的发生。
3.2改善休息环境产妇休息、哺乳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居室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夏季保持室内温度为22℃~24℃。冬季保持室内温度为20℃~22℃。每日开窗通风,可先将产妇和婴儿送到另一间屋子,然后通风,每次30min,上、下午各一次,新鲜空气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健康。产妇白天休息宜半坐卧,同时用手轻轻揉按腹部子宫部位,每日2~3次,可促使恶露、淤血排出,还可避免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帮助子宫复旧。
3.3重视护理
产后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有利于产妇恢复和新生儿健康,的护理不可疏忽。产褥期的体积和重量增加,应穿着合身舒适的棉质胸罩,以防下垂并保证乳腺管通畅。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毛巾清洁,忌用皂碱或酒精擦洗,以防皲裂。初产妇易发生皲裂,哺前湿热敷3-5分种,如出现皴裂时用儿童鱼肝油涂擦。为促进乳汁分泌,可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通过电极对产妇内部进行低频脉冲刺激,模拟较强的婴儿吸吮,反射性地促进泌乳素及催乳素的分泌,同时改善微循环,使乳腺管通畅,改善肿胀、乳汁瘀积情况,使产妇自愿放弃人工喂养,起到支持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
3.4指导运动保健
产后早期运动和形体训练对产妇形体恢复有很大影响。阴道自然分娩者应于产后6~12后起床稍微活动,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并开始做产后保健操。如:脚踩踏板运动、交替踢腿运动、并腿伸展运动、仰卧起坐运动、缩肛训练等。科学合理的产后早期运动和形体训练,不仅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预防痔疮、张力性尿失禁、膀胱膨出、腰骶痛等产后并发症,还可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防止哺乳后下垂,特别是早期形体训练,对促进产妇形体的恢复,预防产后肥胖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能满足现代女美的心理需要。
4、产褥期保健新模式
我国传统的产褥期是在家大吃静养,俗称“坐月子”。出院后的产妇通过产后访视及产后42d门诊检查来实现产褥期保健。调查显示,我国的平均产后检查次数少,访视率低,产后出血、感染、贫血发生率较高,农村的产褥期疾病发生率更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与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新的产褥期保健模式应是全面化、连续化的院外延伸服务。现代医院可开设“月子中心”,产妇在康复中心接受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治疗,或医院把多种形式的母婴保健服务延伸到家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和人文关怀强度,指导产褥期妇女学会自我护理、自我观察,重视产后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产妇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短信、网上交流等方式,寻求母婴保健专家的帮助和保健服务指导。
总之,建立产褥期保健新模式,科学地“坐月子”,才能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有效地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85.
[2]戴钟英,蒋式时.重视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精神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21.
[3]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60.
产后访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哺乳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产妇提供全面、连续的、主动的健康指导,促进母子健康。对近两年来建立围产保健册并接受3次(出院2~3天、14天、28天)正规上门访视的482例产妇的随访调查统计,85%的产妇在母乳喂养、婴儿健康问题、常见病的处理及预防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常见问题
产妇方面:①问题:母乳不足、胀奶、皲裂;②便秘及痔疮;③不良习惯;④腹部及会阴伤口护理不当;⑤产后焦虑抑郁。
婴儿方面:①新生儿黄疸;②红臀;③皮肤湿疹;④脐部感染;⑤眼部分泌物过多。
指导对策
对于访视中出现的较为普遍问题印制了关于母乳喂养、婴儿保健、产褥期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宣传材料,在建立围产保健册时发放到她们手中并定期举办母婴保健知识讲座,使产妇及家属对产褥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减少由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产褥期疾病。
针对产妇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进一步指导哺乳的技巧和方法及护理的方法,及时纠正凹陷;出现奶胀时及时热敷按摩,加强吸吮,帮助吸出多余的奶汁,指导正确的挤奶方式;母乳不足除加强吸吮并给予饮食指导外还要多给产妇鼓励和支持,保持心情舒畅,让产妇明白下奶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勤吸吮,奶量会逐步增加并充分满足婴儿的需求,必要时辅以中药催奶,每次哺乳后挤一滴奶液涂抹在上以防皲裂;②主动讲解产妇的合理营养搭配,重视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取,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每次便后温水清洗。痔疮外涂痔疮软膏,严重者及时就医。③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护理切口,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切口轻微疼痛及牵拉感都属正常,如疼痛难忍及影响行动应就医。④指导产妇进行心理情绪的自我调控,积极主动的与家人沟通交流,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为产妇和婴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使产妇尽快适应婴儿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⑤指导演示如何做好婴儿护理,如婴儿沐浴,婴儿抚触以增进母婴感情。
针对婴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及判断黄疸的程度:如黄疸的面积、是否进行性加重、婴儿精神状态、吃奶量等。如何使黄疸减轻:加强喂养、多喂葡萄糖水、若疑为母乳性黄疸则可建议产妇暂停母乳喂养3天或隔次喂母乳,若黄疽不断加深且精神状况不佳、嗜睡则应嘱其就诊。②告知产妇婴儿的衣服、被褥、尿布应用专用婴儿洗涤用品,在太阳下晒干。婴儿大便后应做好臀部护理并适当使用护臀霜,特别是婴儿腹泻时。若发生红臀,更要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给予鞣酸软膏外涂。使用棉质尿布。③湿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原因是过敏,特别是对母乳成分的过敏,应帮助产妇找出原因,进行饮食指导及婴儿皮肤护理的指导,并告知婴儿房间应阳光充足,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④解释婴儿特别是经产道分娩儿易发生眼部感染的原因,注意提醒家属应将婴儿用品单独放置并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正确进行眼部护理及滴眼药水的注意事项。⑤告知脐部护理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辨别脐部感染的征象以及脐带脱落的时间。
下一篇:体育课程教学案例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