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安全培训(6篇)
时间:2024-09-22
时间:2024-09-22
信息人才教育培养途径
1.学历教育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自2001年教育部批准信息安全专业以来,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安全类相关本科专业。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文《关于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通知》,旨在全面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水平,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事实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理论和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网络空间及其安全问题。二是网络空间安全已经形成了若干相互关联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是本学科多年来公认的三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另外,还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安全。三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研究或信息安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基础。高校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历教育毕业生是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2.安全竞赛
信息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解企业对于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高校师生参加网络安全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查不足、补短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高校可与网络安全相关度高、需求迫切的企业建立长期对口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单位内训
高校毕业生毕业进入企事业单位后,需要快速融入企业,掌握本岗位所需各种技能,很多单位针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组织单位内训。目前,很多单位采用在线授课和面授方式组织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培训。通过短期面授的方式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快速提升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企业内部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信息网络安全实践环境,这些在线教育的平台除了可以提供面向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实验之外,还紧跟国内外最新的安全技术发展与典型的安全热点事件,通过适当的简化与还原,为单位内训提供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实践环境。
4.持续教育
信息安全持续教育是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解决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国内与信息安全行业相关的培训机构也逐年增多,通过培训机构的持续教育提高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国内现有的信息安全认证培训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体系,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长足发展,为国家信息安全的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开展面向信息安全认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持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信息安全认证相关人员的执业水平,加快了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保障了信息安全认证人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培养所需条件
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培养需要体系化教材、专业化师资和系统化实践环境。
1.体系化教材
体系化优秀教材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的关键,但是,这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原因有二:其一,网络空间安全的涉及面非常广,至少包括密码学、数学、计算机、操作系统、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数据库等多门学科,因此,其知识体系庞杂、难以梳理;其二,网络空间安全的实践性很强,技术发展更新非常快,对环境和师资要求也很高。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优秀体系化教材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教材编写方案,邀请高水平学者加入教材编委会,明确分工、层层把关,做好教材的编纂、评审和发行工作。此外,还可以开发视频教学资源,推动传统书本教材向多媒体互动式教材转化提升,可加强入门性、普及性培训教材和相关科普读物的编写。
2.专业化师资
信息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化师资队伍。新设立的网络安全学院需要大量的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以提高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针对一些高校网络安全方面教师缺乏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高等院校网络安全专业教师开展在职培训。鼓励与国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提高在全球配置网络安全人才资源能力。支持高等院校大力引进国外网络安全领域高端人才,重点支持网络安全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进修。积极创造条件,聘请经验丰富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专家、民间特殊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鼓励高等院校有计划地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教师到网信企业、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进行科研合作或挂职。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承担国家网络安全科研项目,吸引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网络安全教师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
3.系统化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最新的仿真实践环境中去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实际能力,需要结合课程设计逼真的网络攻防环境,搭建基于网络对抗的仿真模拟演练平台,进行系统化实践才能为社会提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公安院校
一、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意义
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是外警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档案管理规律,结合外警培训工作特点,科学地管理外警培训档案,对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强国际合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有助于规范教学管理
外警培训学员的学籍档案是外警培训档案的重要子集。学籍档案包括学员信息、考勤情况、考核成绩、心得体会等内容。做好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把学员的培训表现全部记录在案,作为了解学员情况,约束学员行为,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过程,做好培训总结的重要原始依据。这对规范教学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2]。
(二)有助于编写培训教材
档案在每一个业务领域中都可发挥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成为业务活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我国外警培训工作启动时间短,各公安院校在外警培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特别是针对不同国家进行的外警培训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外警培训档案,从国别、警种、培训效果、满意度、建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培训课程内容的不足,不断地修正已有的专业教材,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
通过总结、开发外警培训档案,采取多种编研开发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警培训档案的宣传作用。可以将编辑外警培训内容宣传小册子、重要领导来访、优秀学员风采、历届培训缩影等专题编研成果作为培训教材发放给新学员;或者开设本校外警培训历程专题展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制作培训成果MV、媒体报道汇集等,给学员放映,让学员对外警培训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有选择性地利用培训档案,提供给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公安院校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宣传作用。
(四)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
外警培训是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国内外警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3]。培训期间,国内外学员交流警务经验、技能、案例,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有利于提升全球警务服务水平。培训教育结束后,学校要形成学员通信录及信息跟踪档案,加强高校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维系学员与高校之间的感情纽带,有益于双方的边境警务合作,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安全[4]。同时,从归国学员中跟踪调查,了解掌握学习到的培训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对培训学习的建议等,作为修正培训课程内容、确保课程教育更加符合实际工作和提升培训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参考。
二、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真实、准确、有利用价值,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归档原则
外警培训不同于一般学历教育,其中一个方面是学习时间上的不同。一般而言,外警培训大都以短期培训为主,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而且每次外警培训均有培训主题,例如,广西警察学院开办的越南高级执法官员研修班、越南出入境官员管理培训班、加纳高级警官研修班等。因此,可以把外警培训档案视为专门档案,如科研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等。这就决定了外警培训档案归档时间不必严格遵循一年一归档、在次年6月底向学校档案部门移交的规定,而应该在每期外警培训结束后,尽快及时整理归档。
(二)公开与保密原则
某种程度上,外警培训档案不仅仅是对外警学员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记录,其内容还可能涉及警务秘密、个人隐私等。所以,在外警培训档案信息化和公开利用时,必须注意相关内容的保密,只能公开法律或相关规定允许范围内的内容,对法律和相关规定不允许公开的内容,必须做到严格保密。查阅外警培训档案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或授予一定的查阅权限,在利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未经许可单位和人员的保密。
(三)学员参与原则
外警学员是外警培训的对象,也是外警培训档案的主要来源。他们在整个外警培训过程中形成的培训笔记、培训心得、培训总结,对公安院校教学和管理提出的意见、建议等,对提高公安院校外警培训水平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外警培训学员参与建立培训档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外警培训档案建立之初和在整个建档过程中,积极参与立档工作,使外警培训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和有价值。
三、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
开展外警培训的公安院校应建立健全外警培训学员档案管理数据库和外警培训教学档案管理数据库。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必须要明确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建立的时间。外警培训档案的建立是从每一期外警培训列入计划并获得批准时开始,也就是要加强整个外警培训过程中对文件的前端控制及全程管理。二是明确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硬件要求。要按照“三铁九防”的原则,配齐配全外警培训档案的设施设备,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实体和信息安全。三是明确外警培训档案建立的相关制度。包括立卷归档制度,确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此外,还包括档案保管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确保外警培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二)外警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外警学员所在培训部门的工作负责人担任第一责任人,由该学员的带班队长担任档案收集的直接责任人。在培训期结束时,带班队长把学校各部门对本次外警培训的教学、管理、评价意见等材料,以及该期外警培训的各种审批、汇报、总结等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在档案数据库中如实记录,必要时还可添加备注说明,之后由培训部门的工作负责人移交给学院档案管理部门。
(三)外警培训学员档案的移交
外警培训档案中的学员个人档案,是在外警培训学员自入学时建立起来的,在今后两国的公安业务中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在保密前提下,根据需要,外警培训学员毕业时,个人培训档案也可移交给其国家警察机关或相关部门。
四、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使外警培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外警培训档案工作作为开展外警培训公安院校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同其他档案工作一样,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统计、编辑和研究等八个环节。因此,在建立外警培训档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从这八个环节入手,建立一系列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制度化,从而保证其管理的规范化。
(二)提高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人员素质
提高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业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保障。外警培训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主要集中在学校的培训部门,因此,外警培训部门的档案管理业务人员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必须对所有涉及外警培训档案材料的经办人员进行相关的档案知识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好、领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强调建立外警培训档案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保障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全面真实
确保外警培训档案的全面真实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灵魂。外警培训档案的内容,一方面是公安院校开展外警培训工作的真实反映;另一方面,通过对档案的共享和利用,可以提高公安院校外警培训的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这就要求外警培训档案既要全面具体又要真实可靠。全面真实,具体指外警培训档案反映的内容要全,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归档范围进行收集。归档材料应客观反映学校开展外警培训的真实情况,决不允许弄虚作假。档案中既包括学校在外警培训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好的一面,也要包括不足和存在问题、甚至出现错误的一面。
(四)科学利用是外警培训档案管理的落脚点
科学利用外警培训档案,是做好外警培训档案工作的落脚点。科学利用档案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现代化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效利用“互联网+”理念,建立外警培训档案数据管理网络,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使校内校外有对外警培训档案需求的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全面、真实地了解学校开展外警培训的情况,从而提高档案利用速度和效率。
五、外警培训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四化”的构建
外警培训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外警培训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一)外警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一类是把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中,以计算机作为存储介质存储档案信息;另一类是在档案建立时,制作电子文件,将文字、图表、声像录入计算机。档案数字化具有减轻档案库房压力、检索便捷、维护方便等优势,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每期外警培训,其档案在建立之初就应当重视数字化工作,选择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涉密内容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泄密问题。
(二)外警培训档案的网络化
档案网络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高对外警培训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安院校外警培训档案建设的网络化,目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信息共享网络,实现外警培训档案在特定范围内的动态性、即时性、开放性。一种是校内网络化: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子系统接入到校内档案管理大系统,形成校内统一的网络。另一种是公安院校之间的网络化:为了使公安院校能够快捷简便地了解到兄弟院校开展外警培训的情况和经验,可以尝试建立一定范围联网的外警培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但必须对其中需要保密的内容设置访问权限,或分级设置访问权限。
(三)外警培训档案的标准化
外警培训档案的标准化是指档案管理方式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在不同公安院校之间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首先,是外警培训档案信息内容的标准化,即要求培训部门收集归档的外警教学信息、外警学员管理信息的内容、格式基本一致。其次,是档案的分类、保管方法等档案整理流程的标准化,即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等环节的统一标准。最后,档案信息传输方式的标准化,即公安院校之间可以尝试使用共同的信息传输标准,通过标准化处理,实现院校之间档案信息的共享。
(四)外警培训档案的专业化
这主要是指外警培训档案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一是制定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做好每期外警培训档案管理工作的统筹和规划;三是组织协调参与外警培训工作的部门,及时沟通联络,做好纽带工作,保证材料的全面、客观;四是收集整理每期外警培训档案,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五是对接学校档案部门,将整理好的外警培训档案移交。由此可见,外警培训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高的工作,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工作。综上所述,应通过科学管理、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外警培训档案,有效约束学员行为、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这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公安院校外警培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友谊,服务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黄夏基,杨保乐.高校留学生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利用探析[J].档案时空,2013(12):29-30.
[2]王燕,董承伟.完善中国外警培训工作体系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3):116-119.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解决对策;会计师;工作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有效推进了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还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有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也有会计信息化系统自身的缺陷。本文将简单介绍会计信息化系统,浅析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并针对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可以对优化会计信息化系统有所帮助。
1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系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制单、记账、算账、报表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系统。会计信息化处理信息数据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机,能够使数据处理代码化,计算速度非常快,并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促使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电磁化。
2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一共有四种,分别是来自人为因素的风险、软件系统不完善、计算机存储系统存在故障风险、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造成的安全威胁。来自人为因素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技能水平有限,部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存在缺失,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不规范。软件系统不完善是因为软件技术水平落后、保密性能差,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计算机存储系统存在故障风险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工作未能完全落实,网络环境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造成安全威胁,说明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之前首先要净化网络环境。
3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的措施
3.1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制度
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为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充分的保障和重要依据与导向,引导会计师明确自己的责任,灵活运用电子计算机,并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其次,要注重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充分发挥现代会计的作用,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3.2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
规避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风险,利用电子计算机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师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要注重提高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由于中国的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法定执业领域相对狭窄,执业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不能统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所以要加强对会计师的培训管理,对会计师的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引导和控制,制定合理的培训工作流程,会计师培训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来排列依次是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会计培训部门、主管人员、财会工作人员等采取各种方法与技术对所有会计师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培训内容。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分为三大步骤,即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是指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培训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效果。设定培训目标是会计师专业培训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明确培训目标,才能确定培训的方向、内容、形式和方法,使培训成果的评价有一个明确的基准。培训目标可分为会计专业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和态度转变三大类,目标所指向或预期的培训成果可以分为认知成果、技能成果、情感成果和绩效成果。培训计划是指导和规范培训活动的行动指南,完整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对象,建立培训组织,选择培训形式与方法,确定培训地点、场地和设施,预算培训经费,确定培训师,选择培训课程教材,确定培训时间和进度。培训计划的实施就是把培训计划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关键环节,主要工作是保证培训课程的正常进行,做好培训器材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保管等,而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根据目标、标准和会计师的特点来矫正培训方法和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训师要和全体会计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得真实反映,把握专业会计师的培训目标,保证明确的方向性。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是整个会计师培训系统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所谓培训效果就是会计师在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状况、工作态度转变状态、工作效率与绩效的提高程度、组织绩效的改进程度。通过专业培训,可以有效加强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确保财务资源的安全,有利于建立一支信誉度良好、质量出色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引导会计师灵活运用电子计算机并注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以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3.3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
会计工作人员在维护软件的时候应注意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是纠错性维护,如果发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有潜在的错误就要立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及时解决问题。第二步是适应性维护,也就是为软件系统编制自动升级程序,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第三步是完善性维护,也就是改善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系统功能。第四步是预防性维护,要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动态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利用密码、数字签名手段验证访问者身份,并时常更换密码,定期卸载不常用的软件,为电脑杀毒,避免会计信息化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蚀。会计师应注意所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功能、业务以及结构体系,不能任意修改或者删除软件系统的子程序或者语句标号。
3.4做好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维护工作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主要硬件设备包括电脑主机、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维护电子计算机硬件时首先要维护UPS,避免出现意外断电导致网络瘫痪,然后检验电子计算机的所有部件,切断电脑的电源,拔掉主机的所有外接线,检查精密零件是否完好无损,再用棉布或者柔软的刷子轻轻擦除主机内部的灰尘,接着用吸尘器清除微尘以保证计算机的清洁程度,然后检查电脑主机的内部零件组成是否存在松动现象,如果有就要立即修复,再给电脑通电并开机,检查电子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维护电脑显示屏时需要用优质的洗涤剂来清洗屏幕,从而保持显示屏的清晰度,而且要注意保持散热系统的畅通以维持电子计算机的适当温度,办公室的湿度必须控制在45%~55%,温度应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其次要对电脑的硬盘、磁盘、存储器进行相应地维护,使用专业的仪器来监测磁盘附近的环境,检查服务器、监测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及时更换质量有问题的设备,并建立完备的电子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维护档案,在每次进行维护后,记录下维护的详细情况,并对维护记录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工作提供专业知识与经验。
3.5净化网络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除了要维护电子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还要检查并清理磁盘碎片,定期删除不需要的数据文件,调整虚拟内存,为电脑安装防毒软件和木马查杀工具,防止黑客、蚜虫和木马病毒的入侵,并设置防火墙,安装入侵检测软件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攻击。另外,会计师在运行会计信息化系统时应注意不能随便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能使用盗版软件,要定期检测电子计算机的软盘与硬盘,还应及时对相关软件进行升级。
4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系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制单、记账、算账、报表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利用的现代记账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的风险、软件系统不完善、计算机存储系统存在故障风险、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化系统造成安全威胁等。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制度,并监督该制度的执行;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会计师的培训管理工作;维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软件,提高软件自动适应网络变化的能力,避免会计信息化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蚀;做好电子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对电脑主机和内部精密零件进行相应的维护,以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夏风宝.TP公司会计信息化系统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04).
[2]杨甲凡.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构建会计信息化系统[J].现代经济信息,2010(20).
一、以统一全局认识为出发点,着力更新传统观念,实现“三个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部分民警甚至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为此,该局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会议、培训、考察等途径,自上而下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切实把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主要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党委班子的思想认识。局党委班子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经常在党委会、办公会等重大会议上专题讨论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调研活动,在思想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向科技要警力,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力推进。
二是统一中层领导的思想认识。为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开展,局党委响亮地提出了“不会计算机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的民警将会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要求中层领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
三是统一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县局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全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项工作”
一是狠抓基础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缺少硬件,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源。因此,该局大力加强了对基础硬件的建设,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新购电脑60台,下发到基层科所队。目前,该局百名民警的计算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
二是狠抓信息采集录入。信息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该局按照“准确采集,录入规范”的原则,狠抓各单位在新刑侦综合系统、网络执法与监督系统的录入,落实信息录入责任,确保做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与此同时,oa办公系统也广泛的在全局民警中使用,除了发文和收发电子邮件外,还不少民警开始通过oa撰写工作日志。
三是狠抓系统软件研发。为了迅速构建信息化软件平台,该局隆古派出所、环城派出所通过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研发出“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了责任区民警人口管理、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困扰公安多年的人口管理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以开展全警培训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应用能力,做到“三个增强”
推进信息化,应用是灵魂,也是动力。为了提高全体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该局以“三基”建设为契机,按照“五会”的要求,大力加强民警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实现了“三个增强”:
一是因势利导,增强民警学习的自觉性。
该局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实战应用考核、组织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培训融入日常警务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该局还规定将计算机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的评先评优挂钩,引导和促使全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学电脑用电脑,切实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是因地制宜,增强民警学习的便捷性。为了便于民警学习,县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将白天用于培训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中心,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夜晚19时至21日对民警开放,以发挥信息化培训中心的最大效益。
三是因材施教,增强民警操作的熟练性。信息办根据市局信息化考核细则和信息化实际操作应用,组织专人编写了《信息化建设操作详解》、《oa办公系统应用手册》等教材,通过媒体教学指导民警学习操作。通过此举极大的提高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操作技能。在4月17日的市局抽考中,该局民警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截止目前,该局已经完成了10期的培训工作,实现了民警的全员培训。接下来,该局将针对民警的计算机水平再举办几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
四、以完善警务保障为支撑点,规范日常工作制度,落实“三个保障”
信息化建设旨在促进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工作管理水平,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建设或停滞不前,功能弱化;或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该局主要落实了“三个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政委、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武景成经常深入培训现场察看、询问、指导工作。所有党委成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事必想,逢会必讲,下基层必问,主动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沟通,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建设进程的平稳推进。
二是跟踪督导,落实制度保障。为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县局从信息采集、录入、维护、使用、管理等环节入手,制定出台相应的制度,并通过加强日常应用情况的跟踪检查督导,强势推进,强行入轨,督促广大民警共同维护好,运用好平台。
三是强化维护,落实技术保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诸如系统冲突、网络不畅等技术性瓶颈,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建立了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体系,通过网上释疑解惑,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展铺平了道路。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突破口,是新形势下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是解决警力不足,提升警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县公安局自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统一全局认识为出发点,着力更新传统观念,实现“三个统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部分民警甚至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为此,该局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会议、培训、考察等途径,自上而下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切实把全体民警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主要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党委班子的思想认识。局党委班子始终把信息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经常在党委会、办公会等重大会议上专题讨论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了大量的理论调研活动,在思想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向科技要警力,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力推进。
二是统一中层领导的思想认识。为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开展,局党委响亮地提出了“不会计算机的领导将会失去指挥权,不会计算机的民警将会失去工作岗位”的口号,要求中层领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
三是统一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县局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全力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三项工作”
一是狠抓基础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缺少硬件,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源。因此,该局大力加强了对基础硬件的建设,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新购电脑60台,下发到基层科所队。目前,该局百名民警的计算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
二是狠抓信息采集录入。信息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该局按照“准确采集,录入规范”的原则,狠抓各单位在新刑侦综合系统、网络执法与监督系统的录入,落实信息录入责任,确保做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与此同时,oa办公系统也广泛的在全局民警中使用,除了发文和收发电子邮件外,还不少民警开始通过oa撰写工作日志。
三是狠抓系统软件研发。为了迅速构建信息化软件平台,该局隆古派出所、环城派出所通过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研发出“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了责任区民警人口管理、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突破了困扰公安多年的人口管理瓶颈,走出了一条具有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以开展全警培训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应用能力,做到“三个增强”
推进信息化,应用是灵魂,也是动力。为了提高全体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该局以“三基”建设为契机,按照“五会”的要求,大力加强民警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训练。主要实现了“三个增强”:
一是因势利导,增强民警学习的自觉性。
该局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实战应用考核、组织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培训融入日常警务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该局还规定将计算机考核结果直接与年终的评先评优挂钩,引导和促使全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去学电脑用电脑,切实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是因地制宜,增强民警学习的便捷性。为了便于民警学习,县局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将白天用于培训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中心,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夜晚19时至21日对民警开放,以发挥信息化培训中心的最大效益。
三是因材施教,增强民警操作的熟练性。信息办根据市局信息化考核细则和信息化实际操作应用,组织专人编写了《信息化建设操作详解》、《oa办公系统应用手册》等教材,通过媒体教学指导民警学习操作。通过此举极大的提高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操作技能。在4月17日的市局抽考中,该局民警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截止目前,该局已经完成了10期的培训工作,实现了民警的全员培训。接下来,该局将针对民警的计算机水平再举办几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
四、以完善警务保障为支撑点,规范日常工作制度,落实“三个保障”
信息化建设旨在促进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工作管理水平,没有强有力的保障,信息化建设或停滞不前,功能弱化;或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该局主要落实了“三个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局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政委、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武景成经常深入培训现场察看、询问、指导工作。所有党委成员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遇事必想,逢会必讲,下基层必问,主动与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沟通,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建设进程的平稳推进。
关键词:信息安全人才培养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保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引发了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浪潮。信息安全事关国家、社会和军队的安全稳定和兴衰成败,而军队信息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军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信息安全学科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知识体系庞大,需要的基础知识也很多。因此,军队院校应当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增加信息安全相关专业和课程。根据信息安全人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
一、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重视对信息安全的学习。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一个事关军队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全局性问题。现代战争主动权的掌握,主要是看谁掌握的信息多,谁驾驭信息的能力强。信息是现代战斗力的基础,未来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信息对抗中占有优势。如果信息系统被破坏,军事信息被截获或篡改,整个军事体系将陷入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军队将丧失战斗力。
二、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安全学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基地实习,毕业设计来加强实践教学。学员到实验中心做网络安全实验,加深学员对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功能和基本工作过程的理解与掌握,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员能轻松接触到专业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路由与交换、网络漏洞与防护课程中设置大量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高级网络技术和具备维护网络安全的技能。开设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理论与防御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对网络安全中的某一个方面能够开展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学员可以去基地学习,有机会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这对培养学生在其中体会自己未来的职业和角色,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要培养创新意识
信息安全学科教学中采用案例的授课方式,学员对这类实用性强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培养学员的自主创新意识。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提供各种相关专业研究课题,引导学员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创新性探索研究。在兴趣的推动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各种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学习小组,并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研究课题,通过组织小组成员间的学习讨论以及创新型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各类信息安全大赛团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强化人才实战训练
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组织开展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基础训练,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在模拟或实际环境中的网络攻、防对抗训练和联合训练,使学员积累实际经验,促进人才成长。信息网络防护训练是提高网络防护人员实战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对网络防护人员丰富工作阅历、积累实际经验具有积极意义。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组织开展网络防护基础训练,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对抗训练和联合训练。
基础训练是网络防护训练的初级阶段,目的是使网络防护人员了解网络防护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掌握网络防护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战法,并培养在严酷战争环境中完成网络防护任务所需要的军政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更高一级训练打下基础。对抗训练是在模拟的或实际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网络攻、防对抗的训练,是提高网络防护人员实战能力的主要手段。目的是培养和提高网络防护人员在近似实战的对抗环境中,正确运用各种安全防护技术和方法的能力,计划、决策、指挥和情况处置能力,根据敌情、我情正确运用防护战法并进行战法创新的能力以及各类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联合训练是担任网络防护任务的部队参加联合战役演习,在联合战役演习想定的基础上演练网络防护的组织与实施。这是在网络防护基础训练和对抗训练之上的高级训练形式,可以全面锻炼和综合检验部队网络防护作战能力。通过联合训练,培养网络防护作战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在联合战役中根据战役目的、作战对象、作战地区、作战背景和作战样式实施网络防护作战指挥;进行网络防护作战与其它作战行动之间的协调;组织网络防护作战力量与其它专业力量之间配合以及部队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实施网络防护作战的综合能力。
3.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煤矿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32-01
引言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煤矿生产是安全问题易发工种,是事故指数较高的工作类型。安全培训作为预防突发事件、降低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必须要落实到工作实践,才能有效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近年来,由于安全培训管理重视不足、培训模式落后、培训渠道单一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不计其数,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加强并引进创新培训措施――多媒体教学,便于帮助煤矿员工更好地掌握安全自救及他救技能,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概述
多媒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标志。多媒体一计算机为终端,通过网络渠道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信息容量大、信息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影像、图片等多种形式[1]。教学过程直观清晰、教学氛围轻松、教学资源丰富,且生动有趣,有效规避了繁杂的教学程序。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连接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拓展信息容量。应用于煤矿安全知识培训中,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了避免培训枯燥乏味,还可以通过视屏教学加强培训氛围,进而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多媒体是多种信息化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快速经济发展时代,多媒体教学将逐渐成为未来教学发展趋势。
二、多媒体教学在煤矿员工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多媒体是多功能媒体教学的简称,是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平台为基础,建立的便捷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和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拓展培训资源的扩充。未来,多媒体将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占据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地位。目前,多媒体应用于煤矿安全的培训尝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多媒体教学在煤矿员工培训中的应用特点
1、优化培训环境
首先,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教学,完美的替代了传统板面教学,既环保又清洁。并且,煤矿员工整体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纯文字性培训模式不适用于全员参与。因此,多媒体教学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摆脱了繁琐的程序和复杂的理论束缚,进一步优化了煤矿员工的受教育环境。
2、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包括文字、画面、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常用Word、PPT,结合课件及远程教学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工种、不同学历层次的工作人员[2]。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直接与网络对接,实现线上资源共享,能够用最简单的文字和画面效果,诠释最全面、最科学的安全知识。
3、活跃教学气氛
传统教学以黑板为背景,以教师为核心。多媒体教学以信息化支撑,以全部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囊括了不同形式的煤矿安全知识点和形象生动的图文资料。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边听边看演示,有助于提高学员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煤矿员工培训中的应用优势
1、有效提高训练强度
煤矿员工所需掌握的安全知识直接和煤矿生产安全息息相关,加强安全培训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多媒体教学以一对多形式开展,教师作为引导者,可量化控制学员的学习内容。由于多媒体教学易操作,文字、图片等内容之间衔接紧密,且相关知识可随堂训练,有利于提高学员高效吸收和消化。多媒体具有反复观看功能,相对于板面教学能够帮助学员强化记忆,不仅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还能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2、强化提升创新意识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煤矿员工工作环境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在生产和管理中必须要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妥善的提供解决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多媒体教学可搜集的资源非常广泛,培训中往往无法面面俱到,但是针对知识点和相关安全内容都会涉及,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现,容易激发员工自主探索和相互学习愿望。安全培训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需要全员参与,并积极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价值。
3、突破完善培训局限
传统培训以理论为主,培训内容相对固定单一。随着技术的革新,煤矿开采及生产等工作中容易滋生安全问题的潜在因素越来越多,需要员工掌握的安全知识也越来越多,单纯的理论培训已经满足不了国家规定的安全管理要求。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多渠道获取资源、多方位培训讲解、多功能传播平台,甚至可以将课件知识点与手机等新媒体对接,不仅便捷便利,还能促进学员时刻学习,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员安全意识[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在煤矿员工安全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发挥重要实践价值。煤矿开采属于高投入、高回报性工作,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每一位煤矿员工都要以“安全生产”为己任,才能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培训管理,并参与多样化课程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培训的高效吸收。因此,多媒体教学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落实强化,并广泛吸收引进创新培训资源和措施,进而为煤矿产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恒.浅谈多媒体教学在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2年06期.
下一篇:教学论的概念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