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题研究(6篇)

时间:2024-09-24

教学专题研究篇1

【关键词】微专题;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多、时间紧、无作业、地位低,学生们刚刚接触化学课程的学习,面对茫茫的知识点往往找不到切入点,也很难构建起成熟的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和思维体系。“微专题”强调围绕主干知识的一个中心词,设置立足于学情、考情,选择一些针对性强、切口小、角度新的微型专题,可以有效帮助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小问题、真问题和实问题。利用“微专题”设置教学内容,是既满足三维教学目标,又切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应用“微专题”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应用“微专题”有助于及时解决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置“微专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某一个具体的化学问题。教师在吃透教材和课程目标后,根据学生能力、知识水平等基本情况对症下药,采取随堂“微专题”的形式进行“穿插练习”或“集中练习”,做好化学复习的查漏补缺。虽然“微专题”的主题是确定的,但其形式可以是多变的,可以是题型专题,也可以是知识点专题,还可以是练习中的易错题专题。依据以上几点总结出学习热点,设计类似“化学用语”、“离子的检验”等微专题,根据教学需要,每节课进行一个“微专题”教学,分别解决不同的教学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2.应用“微专题”有助于学生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微专题”设计的原则是把握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寻求找到一条主线把零散繁琐的化学知识串起,把各个知识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学习技能的“迁移”,避免了学习的“碎片化”。因此,通过选择高频考点作为“知识节点”,围绕节点横向联系,设置有效、典型的“微专题”,把零碎的化学知识化整为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例如在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基本操作的学习中已经了解、接触了装置气密性检查的知识,随着所学仪器知识的增加,接触到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日趋多样,所用装置越来越复杂,因而有必要进行一次“装置气密性检查”微专题学习。

3.应用“微专题”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化学专业发展。“微专题”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确立并构建的,“微专题”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化学教师发现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通过对学生实时学习状况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改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交流,确保知识的有效传授。此外,“微专题”的设计过程也是教师二次学习的过程,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向结合,不仅拓宽了教师自身的知识面,也促进了其专业化方面的成长。

二、“微专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为依据,确定学习对象。课程标准既是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初中化学“微专题”应以学生学习过程中较难理解、接收的知识为重点。例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学生必做的8个实验活动,围绕这一课程标准,形成“8个学生必做实验”这一微专题,针对每一个实验逐一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能力;酸碱盐部分所涉及性质杂、反应多,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教师可依据该知识点,设计“离子专题”、“溶解性表专题”等微专题;铁、铜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中涉及面广、反应现象复杂的物质,可进行“铁、铜专题”学习。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的不同,导致每位学生对同一“微专题”的接受吸收程度不同。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情,“微专题”的选择应以中档题为主,难度过大,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而且解题耗时太长,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难度太小时,无法引起学生对专题学习的兴趣和重视。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师生有效互动。教无定法,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模式是否成功。在“微专题”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增加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尤其增加学生说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提高学生参与率。例如针对“微专题”中例题的讲解,教师可安排学生先尝试讨论解题并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某些例题展开讲解,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做好教学反思。对“微专题”内容的及时巩固是决定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每结束一个“微专题”的教学,教师应当留两三道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微型专题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并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利用让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上黑板演练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并且依据答题效果的好坏来检验整个班级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师的课后反思提供帮助。

总之,传统化学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连接并构建完整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利用“微专题”进行有效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化学教学方法的不足。针对初中化学学习内容多、时间紧、无作业、地位低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微专题”教学,从教学大纲、学生反馈的问题、批改作业时发现的知识薄弱点出发,设置“微专题”,把过去的“基础回顾”与“随堂训练”有机地引入教学活动,改变以往授课过程的枯燥乏味和低效低下,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突破口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并矫正自己知识的盲点和病灶,帮助学生解决实在的问题,纠正错误,建立并巩固化学思维系统和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真正有效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惠富.巧用“微型”专题,提高化学复习实效[J].中学教学参考,2014(7):102-103

[2]施振伟.浅谈“微专题”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11):34

教学专题研究篇2

关键词:语文专题语文研究性学习《专题》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围绕“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核心,苏教版语文教材设置了10个专题。从选材上看,这10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课外知识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传承我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语文教师进行研究究性教学提供了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专题的教学与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于课内,成于课外,针对《专题》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专门的课外延伸,并把课外所得更好地应用到学习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做好指导员

1.引导学生选择“专题”中的相关研究内容。十个“专题”的内容应该说内容丰富多彩,“专题”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新颖性原则。不能重复教材内容,要在原“专题”深度和广度上动脑筋。二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三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能力研究,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方式。对于《专题》“研究”,学生往往怀着仰视、不敢涉足的心态,自己的研究能否超越教材?怎么去研究?常觉“斗大西瓜无从下口”,眼见远方灯塔却不知路在何方。此时教师要指点迷津,告知学生如何根据各《专题》不同特点查阅文献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分析研究资料,如何表述成果,等等。如在对《汉字》专题进行指导时,针对出现的网络新词(如“打酱油、宅女、宅男”等),可让学生借助网络对汉字开展拓展研究,研究课题就可定为“网络新词研究”,可研究为什么出现网络新词,网络新词含义,对网络新词看法,等等。

二、做好服务员

在《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教师的服务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服务,二是技术层面的服务。

物质层面的服务较简单,只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所遇到的物质设备、资金等问题就行。技术层面的服务主要指教师根据学生品德、心理、个性等不同,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保证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如研究“长城”专题时,可能涉及对长城价值的认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感情,对秦始皇的评价,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

三、做好监督员

初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特点,在研究活动中,往往开始热情高,后来热情逐渐消退,尤其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一蹶不振,因此学生的《专题》研究方案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有序、有效地推进。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做什么,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等等,都需教师督促。如《荷》专题确定了“荷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课题,拟定怎样的研究方案、每一步的实施时间、最后的总结报告等,教师都要检查。只有严格督促,才能保证研究的有序、有效。当然,在督促管理中,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也有其自身特点。它往往是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的全程跟踪管理为主。

四、做好保管员

一项专题研究活动,凝聚了学生许多心血,积累了学生许多智慧。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以供展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卡片、笔记、黑板报、手抄报等都行。如在教学《荷》这一专题时,我要求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出好一期以“荷”为刊名的手抄报,搜集关于荷的名句的资料,把这些材料在班上展览,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学会补充和完善。展示后,把一切都保存下来,作为学生美好的记忆,为后来研究者提供范本,并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积累经验。保管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和开题申报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表,搜集的文献资料、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者的心得体会,等等。

在《专题》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尝试,它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不仅要教好语文专题,更要发挥专题知识的延伸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题时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教学专题研究篇3

关键词:专业数学教师;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数学教育开展较早,但是并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较为单一,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专业数学教师是直接为学生传道授业的工作者,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间接提升我国数学的整体水平。

一、专业数学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制定的制度过于普通化,真正可以推动数学教师专业进步的措施可执行性不强。尽管学校在推动数学教师专业上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但是很少根据相关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很多制度上存在着不够细化的问题。另外,学校对数学教师的评估方式和奖罚制度过于简单,无法真正调动数学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大多数学校制定的制度很难落实到个人。尽管学校相应部门会对制度进行监管,但是整体力度很低,从而造成教师无所谓心态,间接阻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解决对策

1.重视自我学习

专业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教师的一种自觉,教师要有着极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必须坚持热爱所进行的数学教育活动,通过长期不断地自主学习,提升数学教学整体水平。专业数学教师在自我学习过程中,不要为了追求片面的教学成绩而学习,要积累相关的经验,重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融会贯通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完善相关制度

学校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引导数学教师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学校应当推行更加完善的制度,确保每一位数学教师能够完成一整轮的数学教育课程,这能够促进专业数学教师知识面更加广泛。同时,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数学教研组,根据教师的基本情况,确切制定好针对性的专业方案。另外,学校要加大对数学教师的监管力度,明确奖罚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本校专业教师培训课程编写工作,应当由资质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执行,通过编写针对性极强的题目,来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

本文根据相关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为新环境下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数学教育基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专题研究篇4

关键词:导游专业课题说明教学关注点教学模式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2010年底,我作为第二核心成员参与了由我校许蓉老师主持的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规划课题《扬州地方导游英语项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2010148)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就是基于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紧紧围绕扬州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出符合他们实际的导游项目课程。

我作为扬州市导游专业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在课题组主要承担导游专业项目课程与扬州旅游资源整合的任务。鉴于此,我将所教的专业课《导游基础知识》整合成了八个项目主题,共计32个子项目,将每一个项目都和扬州地方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始终面向行业,坚持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教师在教中做,在做中教,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性。在项目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考取导游证,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课题的研究和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真的有这样现成的教材给我们使用吗?我们如何更好地把握学情?我们的目标该如何确立?怎样使用教法与学法?评价体系如何更加合理、人性化?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下面我将自己的看法归结为以下几点。

二、基于课题谈教学关注点

1.关注教材――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

教材的优点往往是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理念陈旧、远离行业。鉴于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对导游专业教材整合的方法主要基于三条原则:保留基本框架、删除陈旧内容、拓展实训技能。这些经整合以后的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能考取导游证,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关注学生――依据学生实际,对学情进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关注学生真的很重要,对学生越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取得越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应该更加体现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情对教师教好课显得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我觉得中职学生的总体学情主要有四个方面:

知识方面:学生具备零散认识,但缺乏系统理论;

技能方面:学生具备初步技能,但缺乏练习机会;

方法方面: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缺乏合作交流;

能力方面:学生能够查找信息,但缺乏处理能力。

也许正是基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我才更好地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到极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3.关注目标――依据课改理念,对目标进行设计。

作为一名从传统教学转型为课改理念支撑下的“双师型”教师,我经过大量行业人才需求信息的采集与能力分析,已基本明确了导游专业适应职场需求的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在设计目标时,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实施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环环相扣,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打破专业理论课枯燥乏味的情况,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和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创业意识与能力。

4.关注教法学法――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教法与学法。

应根据行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围绕导游人员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学生学情分析,制定教法与学法。我在项目教学法的框架下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教师通过设置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制作精美有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以故事形式的讲授让学生对专业文化产生兴趣。针对教法,本课时的主要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观看视频、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5.关注评价――依据成果展示,设立多维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设计评价机制缺失,使得课堂比较沉闷,老师“一言堂”;而好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师生得以共同发展。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包括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表。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完成任务进行自评,然后进行小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评价时,师生共同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同时评判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结语

我在课题研究的支撑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旨在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教学模式。在此我把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教学专题研究篇5

关键词:会计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的资源缺乏

(1)实践课程缺乏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实践并不重视,导致教育体系中设立的实践课程偏少,其学时大大少于理论课程,一般一个学年才会设立一个实践课程。同时实践课程的学分也很低,一般为1-2分,然而理论课程的学分能高达4分。并且设立的实践课程内容单一,大部分都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像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科目的实践课程容易被忽略。

(2)实践教师团队缺乏

一般高校不会专门成立实践教师团队,通常选用教授理论课的老师对实践课程进行监督指导。但是教授理论课的老师并不能分出大量时间在实践教学上,并且在实践教学上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同时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精力去亲身实践,很容易让已有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但如果能成立专属的实践教师团队,他们将专注于实践教学,会有大量精力及时间去设计让学生真正受益的实践方式,教学水平也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3)实践技术缺乏

许多高校都没有引入比较高端的实践技术,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大多停留在手工帐核算实验或者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这些简单的实践技术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实际,不能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会计环境。学生在这种不明晰的会计环境下进行实践,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本身的积极性都不会有提高。

2.实践与理论脱节

实践教学在高校中由于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实践课程中都不会精益求精,大多都抱着合格万岁的心态。老师仅是将实践课程的程序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重结果不重过程,让实践教学虚有其表。但由于实践课程过少,加上现有实践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配对,形成了实践与理论“两极分化”的局势。

3.实践与社会脱轨

目前的实践教学局限于基础数据的处理,在已有的实践课程中,大多数给出的业务信息都是现成的,并且都是简单基础的业务,不能反映实务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但在社会实际中,会计人员第一手拿到的不会有现成的信息,只有一张一张的单据,并且经常会发生突发状况,不会像实践中设立的基础业务那样一成不变。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所谓“实践出真知”,讲的就是在实践中能悟出精髓。会计实践也如此,在会计实践中,学生能快速发现自己没有理解的地方,也能将理解了的知识再次进行巩固,实践是一种对自身所学知识进行快速审阅的方法。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的,联合实际,学生也能探索出有些会计处理方法的原因,这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有助于培养管理型人才

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反应能力,这是一个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身知识的“移动教科书”,而是能掌管大局,理智应对的管理型人才,这就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实践,学能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度,加强自己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将会有明显提升,为成为管理型人才打下基础。

3.有助于快速融入社会

会计学子从高校到融入社会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社会环境与高校不同。在高校里,学生面临的所有业务和交易,都出现在教科书上,有现成信息有步骤有答案,还可以向老师咨询。但一旦迈入社会,就会面临“信息需要自己提取、问题需要自己解决”的境况,很多学生会一时难以适应。但在高校里的实践可以缩短融入社会的时间,因为有效的实践体系将会模拟会计实际环境,可以让学生提早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

三、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1.提高实践课程学分及比重

目前,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调整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应调增实践课程的平均分以及调增实践课程的数量,让学生及教师逐渐地了解到会计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摒弃以前那种随意的心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去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运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设立ERP沙盘模拟教学

ERP沙盘模拟是一种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可以说高度还原了真实的会计环境。ERP沙盘包括了6张沙盘盘面,代表六个竞争企业。每张盘面上都分设了基本的职能中心,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人设需要分配工作。ERP沙盘模拟了持续经营的实际过程,学生可以从市场分析,制定策略,财务处理等各方面领悟到会计处理方法是如何渗透到每个程序中的,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提供稳定有效的实习岗位

目前高校对会计学这个专业还是会定期提供实习岗位,但是大多数提供的实习岗位要么就位于学校内,仅是提供一个电算化的模拟软件,要么就是在学校以外的实习基地。这些都不能模拟真实客观的会计环境,并且不能长期稳定地提供实习岗位。高校可以寻求信誉较好的企业,同他们签订定期的实习协议,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要求后达成一致,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有效的实习岗位,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教学专题研究篇6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教学观念

一、会计专业概述

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又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研究对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企事业,机关单位和其它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

在发展中国家,会计专业一直是十分热门的一个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剧增,于此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好的会计人才对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如何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中,但是目前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完善中。

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的学生刚进入企业时,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比较滞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是不能到达要求,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困扰。其实造成这种企业需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相矛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用一下几点来归纳。

(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大部分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采用讲授的形式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对知识的接受完全靠老师的讲授,双方之间严重缺乏互动,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是知识教学的大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教师对知识传授的不足往往产生矛盾,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长期下去,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情绪低落,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课堂学习形同虚设。

(二)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延续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应用性理论教学而忽略基础性理论教育;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却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却忽略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方式根本不足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认识,不能培养出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编制分录和编制报表,但在实际工作中碰到课堂上未教授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变的问题时就会缺乏独立分析思考及创新问题,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说到底这种方法没能使学生掌握积极主动处理事务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是我国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在课程设置中偏重了专业课程而忽略基础教育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会计专业的课时分配比较多,而经济管理及信息使用等辅助课程分配的很少,内容比较固定,这些课程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窄,很难适应新时期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

三、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式

正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会计教学水平,会计教学亟待实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会计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会计课程设计局限性太大必须打破这种局限性才能拓宽学科的视野,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会计学是一种很重要的商业语言和工具,它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这种专业性是为经济社会生活提供服务的,必须从多个方面(社会、经济、文化)中认识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大人文科学的比重,科学分配文科、商学与会计学科课时。课时分配之后,还要加快教材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内容不能过于陈旧,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能滞后,另外还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具有会计专业鲜明的特点。

另外,实践教学活动也必须大力推广。实践教学的加强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改进其实验教学;第二,增加学生会计实习实践,培养学生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第三,进行网络化实践教学,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会计教育的改革

学生是接受会计教育的主体与对象,培出优秀的会计人才是会计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向,能时刻提醒学生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职业规划、职业环境认识、就业现状、职业素质要求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且让这些明确的目的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这种思想能使学生变得消极。兴趣能让学生鼓起干劲学起东西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还要适当的制造一些学习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比较安逸,生活学习都比较松散,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三)对教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者必先收到教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出学生素质的一个参照,即是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具体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老师的思想素质是指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有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的立身之本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知识素质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理论知识;心理素质要求教师精神饱满,心胸广阔,诙谐幽默善于应变调节课堂气氛,使教书育人不在是死板的流程。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述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财务管理

[2]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9(9)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