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树木的内容(6篇)
时间:2024-10-20
时间:2024-10-20
关键词:安溪县;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45-03
1引言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我国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溪县古树名木数量较多,以榕树(Ficusmicrocarp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荔枝(Litchichinensis)为主,树种达35种。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东经117°34′~118°18′,北纬24°51′~25°26′,东西长74km,南北宽63km,面积3057.28km2,是泉州市地域最大的县份。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18℃,平均降水量1800mm,无霜期260d。全县林地2205.8km2,有林地20116km2,森林覆盖率67.2%。
2历次调查方法及结果
2.1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踏查与访问相结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树种名称、用GPS定位地理坐标,每木测量树高、胸围、冠幅,考察古树名木生长地形地势、土壤、生态植被、自然环境,了解古树名木生长历史及有关人文资料,了解权属、管护责任人和保护管理现状等,对古树名木进行全景拍摄。填写《古树名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为每株古树名木建立电子档案。
2.2调查结果
1997年县林业局组织资源站及乡镇林业站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调查,确认古树名木26株,以安政综[1997]452号文《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和实施名木古树挂牌保护的通知》,予以挂牌保护。1999年县林业局组织资源站及乡镇林业站对全县古树名木再次进行调查,确认新增古树名木125株,以安政综[1999]综414号文《关于实施名木古树挂牌保护的通知》,予以挂牌保护。2006年,根据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古树名木第2批挂牌保护工作的通知》(闽林[2004]政函102号)要求,县林业局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普查确认建档第二批古树名木164株,以安政综[2006]103号文《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对第二批164株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的通知》,予以公布并实施挂牌保护。2010年6月,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组织乡镇林业站按照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2001年全绿字[2001]15号《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对全县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此次普查又新确认古树名木49株和9个古树群,以安政综[2010]107号文《安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对第3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的通知》,予以公布并实施挂牌保护。目前全县现有古树名木453株,其中古树群9个89株。
3安溪县古树名木的特点
(1)安溪县有国家一级古树名木27株,国家二级古树名木24株,国家三级古树名木402株;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银杏(Ginkgobiloba)、香樟、刺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红椿(Toonasureni)5种64株,省重点保护油杉(Keteleeriafortunei)、胸径80cm以上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2种56株。按古树名木生长的具置看,生长在单位庭院的古树名木2株,生长在寺院的古树名木1株,其余都生长在山坡、路旁、村旁、水旁、公园、荒山、地头,占古树名木总量的99.5%。从古树名木生长状态分布看,安溪县古树名木呈散生分布为主,群状分布有9个群89株,占19.6%,80.4%的古树名木为散生分布。从林木权属看安溪县古树名木绝大部分为村集体或角落所有,个人所有比例较小。
(2)从安溪县古树名木的年龄数据分析,安溪县的古树名木年龄主要集中在100年~299年区段,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较少。100年~299年区段的古树有403株,占全县古树总量的88.9%,300年~499年区段的古树24株占全县古树总量的52%,500年以上的古树27株,占全县古树总量的59%,其中长坑乡福春村编号为A001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树龄为1310年,入选福建省杉木古树王。
(3)从树高数据分析,安溪县的古树名木树高主要集中在10~20m区段有280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61.8%;10m以下的区段有30株,占总量的66%;21~30m区段有102株,占古树名木总量的22.5%;30m以上的区段有41株,占总量的9.1%。其中祥华乡白坂村编号为A107的一株杉木树高达46m。
(4)从胸围数据分析,安溪县古树名木的胸径100~199cm区段有202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44.6%;100cm以下区段有225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49.7%;200cm以上区段有26株,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5.7%。其中编号为A025位于大坪乡福美村的古榕树胸径达550cm。
4安溪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4.1保护资金不足,基本保护措施未到位
安溪县名木古树保护管理大都处于建档挂牌保护阶段,名木古树中遭受病害虫害,树干多洞、枝条枯萎、长势较弱的占7%;有5%的古树树根外露,树体倾斜,甚至根基土堆半边坍塌,根系,有的已被台风吹倒、吹断、倒伏,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保护资金不足,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复壮、施肥、除虫、围栏、安装避雷针以及普查挂牌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特别是那些树龄高的古树,生理机能下降,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减弱,长势较差,必须尽快采取抢救措施并进行日常养护管理。
4.2宣传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福建省森林条例》和《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古树名木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未引起全社会重视,林业、城建、公安等部门联动机制未建立,没有形成打击合力,一些急于致富的农民随意滥挖、盗卖、非法移植南方红豆杉、桂花树(Osmanthusfragrans)、香樟、桫椤等珍贵古树出售,导致破坏古树名木案件时有发生。
4.3管理责任制未落实,部分林木所有者管护主体意识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古树名木为村委会、小组、角落集体所有,未签定古树名木管护合同,未落实管护人员和具体的管护措施,责任不明确,许多古树名木长在房前屋后,村庄路旁,四周杂草丛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管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5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相应对策
5.1技术养护措施
5.1.1改善立地条件,保证土壤的营养平衡
针对古树生长衰老的特点,调查、分析古树生长环境的土壤理化性质,立地条件较差的,可采取改良土壤的方法,如通过松土、灌水、施肥、改土、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每1年(或2年)组织增施有机肥,采用腐殖土、绿肥或腐熟的厩肥,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侧穴施肥或开沟施肥,并轮换施肥位置。设围栏保护,围栏以游人摸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在树下人流密集的地方铺陶砾砖或其它透气砖,在人少的地方栽种固氮植物及绿篱植物,如胡枝子(Leapedezabicolor)、白三叶(Trifoliumrepens)及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等地被植物,可改善土壤肥力,改善景观。
5.1.2加强树体复壮管护
凡树体不稳或树体倾斜的都采取加固措施或支撑,支撑部位垫上胶垫,保护表皮。对高大树体应安装避雷装置,以防雷击。古树名木树体上有伤疤或空洞的地方应及时堵洞、修补,防止进水。用聚氨酯复合物等新型化学材料进行修补树洞。空洞大而深的地方,先用铁丝网罩住,外面用新型化学材料修补,事先洞内应涂防腐消毒剂,如5%CuSO4溶液或1∶1∶10波尔多液。空洞也可以不填充,只要能将树液、雨水、凝结水流出即可。有纪念意义或特殊观赏价值的古树,应保留其原貌,对枯枝采取防腐处理。修剪应避开树木伤流盛期。长势较弱的,用由稀土元素配制而成的助壮剂根灌古树,能促进古树根系生长,提高古树长势。
5.1.3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上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原则,防重于治。古树病虫害常发生于根部及主干部位,以白蚁与天牛为害最为常见。
(1)白蚁防治。通过人工挖巢去除蚁穴,挖巢后再施一些灭蚁灵或1:30的50%氯丹乳剂,以彻底清除白蚁。
(2)天牛防治。结合修剪整枝,及时剪除有虫枯枝。防止成虫产卵。在成虫羽化出孔前(5月)进行,常采取树干涂白和包扎来实现。涂白可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0.2份,水30~40份,或加敌百虫0.2份,调成涂白剂。视产卵部位高低,涂于树干下部离地1.5~2.0m范围内。包扎则从根部至离地面1.0m处包以编织袋或麻袋,缠绕树干2~3圈即可,成虫所产之卵无法发育成长。在产卵和幼虫孵化盛期,于产卵刻槽和幼虫危害处涂上有机磷类杀虫剂加油类3~5倍液,或用棉花吸住药液包扎在枝杆上,外用塑料薄膜包好,或药液拌和适量粘土调成药液,粘涂于产卵和幼虫危害处。使用剧毒有机农药,应当控制在适当浓度,以免对古树造成毒害。
5.2综合管护措施
5.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把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因此,安溪县乡政府及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教育,要创新宣传手段,出版古树名木科普宣传书籍、画册,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加大广播、电视宣传古树名木的力度,开辟专题栏目,系统宣传有关保护古树名木的内容,建立标本馆、实物展览馆;在旅游景区设立保护古树名木警示牌等等,让保护古树名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2.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古树名木
当前首要的工作是要尽快制定出《安溪县古树名木保护实施办法》,增强可操作性,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依据。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盗挖、非法移栽、收购倒卖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
5.2.3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责任、义务和管理措施
古树名木保护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由县政府牵头,以绿化委员会和林业部门为主,园林、城建、旅游、公安、教育、新闻媒体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齐抓共管[1]。要按照林木权属,与管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把古树名木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落实相应管理措施。
5.2.4广开渠道,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
古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保护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造福于全社会。古树名木保护投入,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本着“分级管理,分级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古树名木保护应以各部门、单位投入为主,县乡财政投入为辅的投融资体系。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开展古树认养活动,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接受各方资助、捐赠、馈赠等,从而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5.2.5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护好古树名木的重要手段。安溪县应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学会,开展保护古树名木抗衰老[2]、抗病虫、复壮及古树名木树龄测定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动态监测体系,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境、生长势、保护现状等项目进行动态监测,跟踪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乌定.诏安县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初探[J].林业勘察设计,2009(2):25~26.
[2]黄文涛,郭向前,尹世金,等.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与衰老和一些人类疾病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6~72.
InvestigationoftheCurrentSituationofAnxiCountysOldFamous
TreesandTheirConservationMeasures
LiSanyi
(TheForestryBureauofAnxiCounty,AnxiFujian362400,China)
Abstract:UsingarchivesandsurveysofAnxiCountyfamoustrees,weshowthattheAnxiCountyhasnumerousfamoustreesconsistingmainlyofbanyan,camphorandlychee,withupto35species.Amongthem,27treesarenationalfirstlevelfamoustrees,24aresecondlevel,and402arethirdlevel.Inaddition,fivespecieswith64treesbelongtothenationalkeyprotectionofraretreesandtwospecieswith56treesbelongtotheprovincialkeyprotectionoftrees.Through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andprotectionstatusofexistingoldfamoustrees,weproposecorrespondingconservationmeasures.
【2017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一年的植树节来临,为了增强同学们对植物的一些认识,提高大家对植物的爱护,增强大家对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带动大家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工商管理系x级物流五、六班团支部于2017年3月11日在怀化市鹤城区石门乡组织班上的先锋队员开展了围绕以赏田园风光,学植树常识”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本次先锋队员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力。我们不仅提高了大家对义务植树的意识,提高了大家爱护花木、珍惜绿色的责任心,做到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在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把植树理念、绿色文化了解的更透彻,从而影响身边的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
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在植树节的活动中走出了课堂,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学习,了解绿色知识,增加了对植物生长的了解,从而期待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我们欣赏田园风光,融入大自然,体味田园乐趣,将书本知识用到实践中,这种感觉是很幸福的,以后我们将把这种乐趣带给更多的人。
在本次活动的组织中,也存着一些的不足。活动前,有些细节考虑得不是很周到,譬如带上酒精,创可贴这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犯错误并不可怕,毕竟在大学,就是一个改正错误,塑造学生自我的过程,若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那岂不是失去了读大学的意义?在有不足之后,我们一定要学会总结,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017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二】
暖风习习,春日和煦,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我校在3月12日——16日定为绿化周”,组织了爱家乡青山绿水护安丘碧水蓝天”植树节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组织,加强监督。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领导组长,具体布署和实施植树节活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确保爱家乡青山绿水护安丘碧水蓝天”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使爱家乡青山绿水护安丘碧水蓝天”活动人人皆知,学校加大了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3月5日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少先队员宣传环保知识,提出倡议,发出号召: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利用主办宣传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课开展学习植树节口号标语”和围绕爱家乡青山绿水护安丘碧水蓝天”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大力宣传本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开展爱家乡青山绿水护安丘碧水蓝天”活动,全体师生认识到绿色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行动中来,营造播种绿色,播撒文明的校园。
三、落实组织,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专题系列活动。
(一)各年级中队主题活动
1、3月12日,三、四年级围绕爱树主题,进行树类知识讲座。有平台的班级利用网上资源向学生介绍树的知识;没有平台的班级,班主任则带队员到操场绿化对他们实行实地实物讲解树类知识。
2、3月13日至14日,三至六年级各辅导员组织队员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内容都是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孩子们充分精心设计,仔细查找资料,编办出了一期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黑板报。
3、3月15日至16日,三至六年级还围绕爱家乡青山绿水护安丘碧水蓝天”主题,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为主,撰写了观察日记和作文。
通过这次活动使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了植树节的意义,知道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今天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明天他们就能在保护自然中收获幸福。
(二)全校主题活动——我为校(家)园穿新衣”
1、我为校园穿新衣”大扫除活动。
结合学雷锋活动,我校还开展我为校园穿新衣”大扫除行动,各中队辅导员组织学生清除本班环境卫生和校园卫生死角,给校园的绿化带浇水、捉虫、拔草等。清洁过的校园更加美丽,浇过水的花草仿佛更加鲜绿,学校仿佛又增添了一道春天的风景。
2、我为家园穿新衣”植树活动。
3月12日的中午,我校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在学校植树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发动每一个班级在课室里设有一个自然生态”角,把绿色带进课室,带进课堂,带进生命。
通过这次活动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了植树节的意义,知道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加深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绿色校园,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在孩子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明天他们就能在保护自然中收获幸福。
【2017校园植树节活动总结范文三】
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这天的下午,我们学校开展了低碳生活从植树开始”的植树节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意义,以班为单位,围绕爱树、护树,进行树类知识讲座;2、利用周末对本学校及自己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一次自发的爱树护绿行动,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等;3、鼓励学生可上网了解树类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一次树类知识调查,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
关键词:古树名木;莒南县;保护
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8
1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
莒南县现存古树名木588株单株、11个树群,分属19科,25属,27种。其中国槐24株、侧柏143、株板栗276株、银杏18株、山皂角4株、皂荚2株、黄檀14株、杜梨30株、厚壳3株、丝绵木1株、拓树1株。按保护级别划分,一级(树龄500a以上)15株,二级(树龄300~499a)18株,三级(树龄100~299a)555株。
2古树名木实地调查情况
2.1国槐
国槐俗名本地槐,在莒南县分布广泛,是乡土树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10株,国家二级保护的有9株,国家三级保护的有5株。国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顽强的再生性,许多国槐生长在墙边道旁,主干已空,有的遭雷击,有的因风折失去部分主干或树冠,但他们仍能顽强生长。
2.2银杏
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是古老的孑遗树种,具有极强的抗逆性、抗污染能力,很少有病虫害,新鲜枝叶也不易燃烧,因而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幸免于天灾人祸。银杏树饱经风霜刀剑,雨推雪压练成了铁干虬枝,显示出独特的风貌,苍劲葱郁的枝干盘旋上空,生机透于苍穹,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大景观。经过普查发现,银杏树在莒南各乡镇分布广泛。山区平原,农家院内,村边道旁都有分布。
2.3侧柏
侧柏俗称柏树,也是莒南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的树种之一,本次普查发现,树龄在100a以上的古树有143棵(其中包括6个树群)。莒南一带历史上有在墓地栽植侧柏的习俗,因此乡村院内一般不植侧柏,侧柏分布于寺庙、山林、陵园。由于侧柏特殊的生长环境,令人们尤其是儿童敬畏有加,从而减少了人为损害。侧柏枝叶分泌油脂香气,病虫害较少,这些都是其长留于世的有利条件。
3莒南古树名木评价
3.1长势分析
根系发达。古树一般为深根性树种,主侧根发达,盘根错节,侧根延伸远超树冠。生长缓慢。一般长寿的树多为慢生树种,如柏、松、银杏、国槐等。由于它们体细胞的生长活动较慢,在生长季节内所需要的水、肥、养分比较少,从而能长期抵抗不良的环境而生存下去。萌发力强。许多古树名木其根、茎有许多隐芽,尤其是阔叶树具有萌发力较强的特征。抗逆性较强,病虫害少。起源于种子繁殖。由于种子繁殖的树木根系发达,抗性强,适应性广。
3.2目前影响莒南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因素
自然灾害影响,雷击烧伤;风倒风折和干旱涝灾;古树虽能经历漫长岁月,但已趋向衰老,年生长量很少,容易遭受病虫侵害。由于部分枝干枯死,极易受蛀干害虫侵害;树下地面收到践踏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根系上移使树木经不起旱涝和气温的变化,同时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减弱,长势越来越差。
4莒南县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
4.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莒南县古树名木数量多,分布广,保护责任重,已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莒南县人民政府专门下发《莒南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莒南县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规范》,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为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提供了技术规程。林业、建设、园林等部门,按照县里统一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权属单位和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每一株古树名木的保护都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较好地促进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开展。
4.2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建立护栏保护,山地砌垒树池,蓄水保土。护栏和树池一般要距树干3~4m。凡人流密度高,树木根系延伸较长者,护栏外地面还应做透气铺装处理;对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必须实现采取防护措施,建筑物不得影响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不准在树下堆放物料、沤肥和倾倒垃圾。严禁在根系分布范围设置厕所和污水渗沟。
【关键词】保存问题;地基;整理;科学管养
0.前言
现代园林工程包括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现在园林工程的规模日趋大型化,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园林工程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委托给不同单位建造,因此在工程衔接及施工配合上常常存在问题。另外由于某些工程的特殊需要,植物在非栽植季节栽植的情况经常发生。笔者通过实践,提出以下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同行借鉴。
1.原有树木保存问题
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在土建施工以前,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造成损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厘米以下的土丘,避免石灰侵入。如果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应及时将树穴围起,或将水导向别处,禁止向树穴内浇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2.表土复原地的地基问题
表土的采取和复原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适宜植物生长的团粒大小为1至5毫米,小于0.01毫米的孔隙,根毛不能侵入。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
表土复原地的地基应耕起一定的厚度,以便和复原表土合为一体。采取深耕方法让土地风吹日晒,从而达到复原地膨软的目的,如果下层土质不好,应改良土壤,土壤改良深度以80至100厘米为宜(含表层)。
3.绿化地的整理问题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一般来说,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厘米,小灌木为30厘米,大灌木为45厘米,浅根性乔木为60厘米,深根性乔木为90厘米;而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础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厘米,浅根性乔木增加30厘米,深根性乔木增加60厘米。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至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4.非栽植季节树木的时间问题
栽植树木的最佳移植时期一般是从休眠期到春天萌芽前。华北地区落叶树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常绿树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雨季也可栽植,应在进入头伏后,阴雨天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期限制或其他特殊要求,非栽植季节植树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证树木成活,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落叶树反季节栽植则需带土坨,土坨直径为胸径的6至10倍不等,除带土坨外,浇水次数要较正常栽植增多,枝叶视品种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通过喷洒发芽抑制剂和蒸发抑制剂,抑制发芽减少叶面蒸发水分。灌水时可混入发根促进剂,促进发根,而超过壮年的老树、贵重的大树或生长不太好的树,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做断根处理。最理想的是第一年春季断根,第二年春季、第三年春季移植。断根后减少枝叶数量,增加断根处须根数量,促进成活,移植时间在阴天或遮光条件下有利成活。
5.土建与绿化交叉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赶工期或其他原因,土建与绿化由不同单位交叉施工时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在砌筑路边石、植物护框等细小环节上。路边石一般使用石材或预制混凝土制品,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按要求在路边石内侧(即绿地内)接缝处用混凝土加固,保持稳定。但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在达到稳定的前提下应加以控制,能够使草坪或色块等植物在正常生长后达到郁闭,不出现缺苗现象。路边石还应向栽植地面引导雨水,要注意周围部分的排水坡度和约束能力,提前设置导水假接缝等。
植树护框在制作过程中基础不要超过设计标准,以免缩小栽植面积,植树护框内混凝土及碎石在栽植前要及时清除。而有坐凳功能的植树护框,因高度多在地面0.5米左右,影响到植物的栽植深度,必须严格按照先做护框后植树的施工顺序,避免因树木栽植过深造成死亡。已有树木护框或树穴边缘石需要更换时,应结合树木根系的生长情况,确定护框大小和地下深度,不要为了护框美观而砍断侧根,发生风雨过后树木倾斜甚至连根拔起的现象,使绿化成果毁于一旦。
6.园林绿化科学管养的原则
要科学管理和养护:一是建立一套园林绿化管理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其内容包括:绿化档案,数据汇总,分析图示,即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浏览,直观表现道路绿化实景及数据,绿化决策,即树种方案选择、资金预算、气候、土壤分析、种植与维护等五个方面,建立绿化效果样本库、树种适应环境参数库、绿化资金套价库、树种种植、维护与病虫害防治信息库等,数据传输几系统维护。二是实行机械化养护和科学管理。水肥管理是树木管理的核心,浇水一次要浇足浇透。早春根系生长之前,用肥效长的有机肥做基肥并适当加入磷肥,芽抽枝发叶期,以氮肥为主,6个月后控制氮肥的数量并以磷肥为主。
关键词: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树种综合保护
1、珍稀濒危树种在林业生态保护中的地位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有多种珍稀濒危树种生存,专家学者发现的一些新物种和新记录,引起了国际关注。1992年2月从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区域会议”,把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确定为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优先领域。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又被确定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的优先领域。在这个优先领域里,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显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内容和区域规模,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是观光旅游活动的亮点,是人类现代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
2、珍稀濒危树种保护现状
2.1就地保护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各管理处,普遍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保护珍稀濒危树种赖依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管理人员和森警利用法律、法令、通告、规定等,加强法制宣传,大大减少人为活动的破坏、盗伐、滥采、滥挖。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了挂牌、立桩,提出明显地警示标示进行保护。尽管采取一系列的就地保护措施,但有些珍稀濒危树种还是难免遭受人为或自然灾害的袭击,大果青杆仅有10余侏,秦岭冷杉、麦吊云杉、铁杉在海拔1500m以上还残存小片群落,但总数不超过100株。
2.2迁地保护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树种的迁地保护,似乎还未真正开展,在内乡宝天曼,初步营建了树木园,实际上就是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迁地保护的一个基地,这里栽植有水曲柳、七叶树、华榛、紫茎、鹅掌楸、银掌楸、银鹊树、山白树、水青树、香果树等,但仅仅是初步栽植,挂上名称标牌而已,对所迁地保护的各个树种和生态习性、生物特性、繁育驯化等方面的观测记载和研究还是空白。
3、珍稀濒危树种濒危的原因
3.1珍贵导致稀有濒危
现在保护区的各个管理处,都有过由森林经营所到伐木林场的过渡经历。在伐木林场时期(1960-1990年),林场主要任务是修路砍树,特别是对人类生活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秦岭冷杉、铁杉、香果树、领春木、山毛桃、河楸、枫杨、红心柳等首先被择伐。1970年国营林场采伐软杂木占采伐量的30%多。1976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时,从万沟到黑烟镇,合抱粗的珍贵树种到处可见。经20多年的择优砍伐,现在存留的珍贵树种,屈指可数。杜仲皮是名贵中药材,价格高昴时达每公斤240元,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竟相砍倒植株剥皮。这都说明,树种经济价值的珍贵,诱使人们杀鸡取蛋,竭泽而渔式的索取,只能使其稀有濒危,甚至灭绝。
3.2适生环境恶化导致稀有濒危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在经历伐木林场这段恶惨的历史时期,大量林木(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被砍伐,仅国营林场计划内年采伐量达10万m3,加上社区采伐、盗伐,全区年采伐木材量最低在50万m3,以上。采伐50m3木材,近几年来,保护区内大量种植蘑菇、木耳、种植1亩菌类最低要破坏5万亩森林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气候随之恶化,珍稀濒危树种受环境恶化威胁,濒临灭绝。
3.3繁衍能力低弱导致稀有濒危
珍稀濒危树种身为高大乔木,可是其种籽却小得可怜。如水青树种籽千粒重仅0.2g,香果树种籽千粒重仅0.6g,连香树种籽千粒重仅0.8g。这些极小的种籽,从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确不容易。尤其在种籽发芽出苗阶段,非常幼嫩,极易天折。香果树不但种籽细小,而且30年以上壮龄树才能开花结实,一般2-4年结实一次。连香树结实率极低,且幼苗易受暴雨、病虫危害。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扦插繁殖,生根困难或不能生根。看起来珍稀濒危树种繁衍后代的能力低弱,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4、珍稀濒危树种综合保护措施
4.1建立珍稀濒危树种保护档案
在就地保护中,对每个珍稀濒危树种和群落,都应及时建立保护档案,填写登记表。内容是:基本情况:名称(科属种),树龄、地址、数量;生境情况:海拔、坡位、坡向、土壤、植被;植株情况:树高、胸径、冠幅、结实、营养、林下更新;保护情况:保护措施、责任人(签字)。保护档案建立后,由各管理处统一保存。具体保护,实行专人责任制。责任人承担保护任务后,在档案登记表上签字生效,实施保护。责任人应定期向管理处汇报保护管理情况。若责任人变更,应有签字交接手续。
4.2研究珍稀濒危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物特性
青檀林是我国亚热带石灰岩地区的特有群落,在本保护区仅残存于宝天曼海拔650m处的许窑沟,群落高达20m,胸径最大达120cm,是我国罕见的青檀林,香果树群落仅见于老界岭海拔1100m处的沟谷,青檀群落和香果树群落等都残存于特殊的生态环境中,表现了它们生态习性和生物特性的独特性。研究其生态习性和生物特性,是我们进行繁育、驯化、开展迁地保护的理论依据。
4.3研究珍稀濒危树种的繁育技术
珍稀濒危树种濒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繁衍能力低弱。所以研究其育苗栽培高新技术是提高其繁衍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珍稀濒危树种结籽少、种籽细小、萌芽率低、幼苗脆弱、怕热、怕晒、怕旱、怕涝等特点,采取精细整地,特殊播种,搭设荫棚和防雨棚,进行特殊管理等手段,突破育苗难关。也可使用插扦、嫁接、组培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试验。只有突破了育苗难关,才能有助于人工驯化,实现迁地保护成功。
4.4人工驯化
人工驯化包含引种和驯化两个相扣的不同环节。引种是取材于种籽、枝芽和幼苗。种籽幼苗可塑性大,对其加以调教,人为地改变其生物本性,在适应新的生长环境条件下,使野生变栽培,这个阶段叫驯化。我们只要了解引种树种的生态需求,配备必要的养护条件,因势利导,搞好珍稀濒危树种的迁地保护,是切实可行的。
4.5多处建立迁地保护园地
有条件的林业科研单位、城市浏览区、公园、胜地等,可以多处建立珍稀濒危树种迁地保护园地。迁地保护园地的建立,要有规划、列入项目,由科技人员专题研究。达到珍稀濒危树种迁地保护的目标。
参考文献:1、宋朝枢.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陈有民.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关键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因素;对策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品味的提高,城市发展的需要,种种原因推进我国园林产业的迅速发展。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我国现有700个城市设立园林管理部门,1000多家园林设计院或公司,相关花卉园林企业高达50000多家。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方面。而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至关重要。提高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不仅能降低园林苗木种植的成本,更能加快城市绿化效果的呈现,城市绿化过程中“一次成园、短期成景”的目标也能得以实现。提高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这样以来研究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以及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就很有意义。
1园林苗木移栽过程
城市绿化过程往往不会选择从小种植,而是选择移栽成长一段时间的园林苗木。这一项移栽工程一般需要如下几个步骤。
1.1移栽土壤的耕作和整理
一般情况下,城市绿化用地不是熟地良田,这样的土壤条件一般需要进行有效的耕作和整理,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疏松,以便利于灌溉和储蓄水分。
1.2园林苗木的选择
考虑到功能性和适应性,选择园林苗木一般依据以下2大原则。(见表1)
1.3园林苗木的起苗
园林苗木的起苗首先要修剪树干,移栽后一定不能保证原有水分的供给,需要修剪其树枝甚至树干,剪除过程一定要适当,可以整枝整形,不过要保留基本的结构,保证其成活。起苗过程就是将园林苗木从原有种植环境中取出,当前有2种起苗方法:裸根起苗法和带土球起苗法,2种起苗方法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
1.4树苗苗木的运输
当前园木苗木的移栽一般都需要运输,有些运输距离较远。所以将园林苗木的运输也视为园林苗木移栽的一部分。园林苗木运输过程需要考虑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过程枝干和根系保护措施等因素,以便最大程度保护树苗苗木的完整性,防止园林苗木收到意外伤害。当然,园林苗木的种植是移栽最关键的部分,种植完毕后,后续工作即园林苗木的后期管理,也可以被认为是移栽工作的一部分。
2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
2.1园林苗木成活的必要条件
园林苗木皆是植物,植物类物质生存有其自身的必要条件,需要合适的气候、适宜的土壤环境、良好的生存环境。除非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者技术改造,将原本不适合在某地区生长的植物强行种植在该地区,其生存成活的可能性不高。植物的营养成分基本来源于土壤,适宜的土壤是植物成长生存的必要条件,不适宜的土壤不能提供必要的水分、元素物质,甚至可能供给不利的物质。生存环境是一些除气候和地质条件之外的一些外在因素,例如,人为的干预。园林苗木还需要经历移栽这个过程,期间园林苗木自身结构的完好程度也是成活的必要条件。
2.2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
综合园林苗木成活的必要条件,可以得知影响园林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有2个:园林苗木自身的因素和园林苗木所处环境因素。
2.2.1移栽前后园林苗木自身的因素。移栽前,预计移栽的园林苗木自身的生长情况是一项重要因素,是否有虫害、疾病;其自身的生长周期处于什么阶段,是否已经进入衰退期,自身的枝叶、躯干是否有损坏。移栽过程影响因素主要有2个枝干的修剪和根系的保护。枝干的修剪程度需要考虑园林苗木生长周期,一些树木的年龄已经很长,其自身分裂能力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新枝叶不容易长出,修剪过程可能影响成活率;如果不修剪,移栽后,根系不能提供足够的水分,可能引起枯萎甚至死亡,根系的保护也是源于这个道理,移栽后,水分和营养成分都需要根系从土壤中获取,其根系的完整性是决定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2.2.2移栽后园林苗木所处环境因素。移栽将原有园林苗木从原有生存环境中转移到新的地方,园林苗木需要面临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变化,当然,其成活率固然和园林苗木自身的适应性有关。可新环境中土壤性质、酸碱度、土壤疏松程度、排水情况等对此有重大影响。一股情况下,新的环境因素必然导致园林苗木出现一些不适的情况发生,可是如果其新的环境真的不适宜园林苗木的生产,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当然,移栽初期,人工的养活也是帮助园林苗木快速渡过不适宜期的一种办法,不良的人工养活也可能导致园林苗木的死亡,所以,移栽后面临所处的环境因素还包括人工养活的质量情况。
3提高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对策
综上情况,提高园林苗木栽植成活率的对策主要从保障园林苗木成活必要条件人手,以改善各种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制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总结为从移栽技术层面、移栽容器方法(主要针对植物)和后期管理几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办法。
3.1移栽技术层面方面相对用的办法
移栽技术主要涉及园林苗木的选择、移栽环境的改良、移栽时间的确定、移栽手法的完善几个方面,下面就一一进行说明:
3.1.1移栽园林苗木选择方面。首先需要从功能性和适应性2个大的方面考虑园林苗木的选择问题,在保证栽植成活率方面主要考虑适应性。不同的地质条件适应不同的树种,这是其一,更大方面需要考虑气候等因素,在该地区计划种植的范围内,不能出现不适应当地期气候条件的园林苗木。其次,每个移栽苗木选择也是一项关键的步骤,单体的成活率才能构成整体的成活率,单体的生长形势、年份都是考虑因素之一,需要选择长势良好、年份适当的单体,这样才能保障后期栽植的成活率。移栽单体时,需要特别注意大型苗木的移栽,有些大型苗木不宜移栽,强行移栽只能使得该苗木进入死亡期,这不是移栽的根本目的。
3.1.2移栽环境改良方面。移栽技术中,重要的是了解移栽地的环境,如果环境良好,适应移栽;如果环境不适宜则需要改良。土壤是环境因素影响园林苗木生长存活最为关键的因素,判定土壤主要依据为土壤腐殖质含量、排水能力、通气性、湿等地质条件,这几个方面存在不足,就要修复和改善。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这方面的改良方式,一般是依据不同园林苗木的生活习性,进行必要的庇荫措施,还可以选择不同种植间距和种植搭配来做到阴阳相得益彰。移栽环境改良方面,最常见做法就是修整土壤、增加肥料、浇灌水分等措施。
3.1.3移植的最佳时机的确定。移植苗木的最佳时机是在大规模移植时必须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当秋天到来之后,树木进入冬眠期而停止生长,一直到第2年的春天,树木开始发芽之前,都是移植树木的最佳时机。春天到来后,万物复苏,树木开始发芽、生长,在这个时间段移植树木,将大大提升树木的移植成活率。
3.1.4改良移植的技术。对移植的树木进行一些改良,比如,修剪树木的枝叶,清理有病害、受损伤的树叶,使营养不易流失,并且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修剪一些不发达的根茎等等措施,都可以大大提高树木的成活率。3_2移栽容器层面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移栽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器栽培技术的产生,能大大地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但是容器移栽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3.2.1有空气修根作用的栽培容器。树木在容器中生长,其根茎的伸展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延伸,因此容易出现窝根现象,不利于树木的成活,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现在常常选择具有空气修根作用的容器。空气修根是指在容器的表面涂抹上一层材料,使树木在容器中生长,当其根茎生长碰触到容器边缘之后不再生长,从而避免窝根的产生,这样就更好地保持根茎的生长能力,这样养育出来的苗木在移栽之后更容易存活。
3.2.2根据苗木选择合适的栽培容器。苗木的生长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随着苗木的成长,其对生长的空间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应该适时地更换栽培容器。合适的栽培容器能更好地适应苗木的生长,更好地保障苗木的吸水能力。
3.2.3移植苗木时应将土球一起移植。树木适应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在移植苗木时,应将栽培容器内的土球一起移植。
3.3关于苗木移植后的管理对策
对于苗木的移栽,要注重养护合一,不要只养不护,也不能只护不养。苗木移栽之后要对其长期管理,特别是苗木刚移栽的前几年。移栽了苗木之后要充分地了解其移植植物的特征,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并且根据这些特征制定一些合理的适合当地生态的养护措施,以保证移栽的苗木不仅能成活下来,还要活得漂亮。如果只是移植,并不对其合理养护,大部分苗木在移植后会出现缺水、生病等症状,进而枯死,这样会大大影响移栽成活率。
3.3.1灌溉与排水。水分是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苗木也不例外,苗木体内40%~80%都是水分,树叶的水分含量更高一些。水分是苗木进行一切活动的源泉,依靠它枝叶可以伸展,鲜花可以更鲜艳,有了它园林植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时间。为了保证苗木的水分平衡,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保证土壤湿润,人们经常采用人工方式灌溉苗木,在天气干旱或炎热时,还要喷洒树冠和枝干,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2)次数和灌水量。①灌溉次数没有一个确定的数据,它主要根据苗木的种类、移植的地区和当地的地质来决定。②灌水量的多少要根据苗木的种类定,适量灌水。
(3)灌水方法。为了减少水分的挥发,在灌前应疏松土壤,灌后进行掩盖。
(4)排水。当土壤中出现过多的水分时,会对苗木的呼吸不利,如果不及时排出,苗木的根茎会出现烂根现象,对苗木的生长极其不利,甚至会导致其死亡。因此有积水时,应该及时排出。
(5)排水方法。至于排水方法,采用自然手段最好。
3.3.2施肥。各种园林植物都需要养分,且长期需要,因此即使土壤的肥力很高,由于年复一年的消耗,也需要不断地增加土壤的肥力。
31313中耕除草。(1)中耕:土壤如果长期不松动,其透气性会很差,不利于肥料的分解,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因此要对土壤进行人工松动。(2)中耕还有切断土壤毛细管的作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3)中耕的深度要根据植物及数龄而定,不可一概而论。(4)除草要本着除净的原则。在初春、夏季都要进行。
3.3.4修葺。苗木的修葺是植物栽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养护工作,适当的修葺可以增加苗木的观赏性,满足人们的需求。
3.3.5防寒。植物生长的习性需要在冬季对其防寒。首先对苗木适当的施肥、灌水,可以增加其抗寒能力。在冬季来临前,可以用包裹和涂白2种技术手段保护树干。具体做法是:用稻草或者草绳缠绕树木干枝,用石灰水涂白树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