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例(3篇)
时间:2024-10-24
时间:2024-10-24
[关键词]学科教学创造教育教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要求和创造教育的目标,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个性品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实现上述抉择的根本保证。
一、提高教师创造性意识,抓住创造性教学的突破点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依据现有的课程教材,去渗透创造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对创造教育的认识水平。这个问题涉及到教师本身的创造意识,教师对教材创造因素的挖掘,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等。因此,教师必须有以下10种教学意识:
1.要坚信,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早期开发学生创造力是可行的。
2.要特别尊重和热爱富有创造性的学生。
3.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爱护学生点滴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注重对学生因势应变,质疑探求、独立思考、求异创造等创造素质的培养。
5.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教育训练和行为的养成。
6.富有创造性地对待学科教学工作。
7.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受到尊重,并作为小组的一员受重视。
8.使每个学生懂得自信,获得自己创造成就之勇气和信心,并应当允许他们进行长久的尝试。
9.大力称赞并鼓励学生的新奇念头,想象力和别出心裁。
10.应当避免在评价学生中迷信权威的做法。
以上10条内容,应在教师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抓住创造性教学的突破点。
二、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抓住创造性教学的渗透点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学科的内容、特点产生兴趣时引起的。因此,挖掘教材中创造性因素,并以此为渗透点,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教育、训练是完全必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教材中的矛盾处渗透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有的学生提出,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在人们都快乐过年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了,她会微笑吗?是不是安徒生老爷爷用词不当呢?学生通过对小孩幻想的体味和大年夜特殊环境的剖析,设身处地想一想,终于明白了:一个孩子,她应当得到温暖、食物、节日的快乐、亲人的、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能得到,只能在幻境中得到。并且在虚幻中得到满足,这正深刻地表明了她生活的悲惨。这种以喜写悲,其喜更悲的表现方法,更深刻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教师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给予点拨,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的精神。
2.抓教材的延伸处渗透
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进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或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结尾时,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这一思维框子中跳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项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有的说:“狼扑向小羊时,却倒下了,原来猎人朝狼开了一枪”;有的说:“小羊一闪,躲在一边,狼扑了个空掉在了河里”。这样抓住文章的延伸处渗透,其思维呈现出多元趋势,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
3.抓住教材的隐含处渗透
文章中,作者为了表情达意,在遣词造句方面都是精益求精的。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开头一段写大渡河的险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想象。学生从“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一句中,结合红军当时前有守敌,后有追兵的险恶形式,一下子感悟到了这一典型环境的内涵――这里是天险,是绝地,夺取泸定桥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这样借助文章的隐含处,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想象思维的训练。
三、优化和选择教学策略,抓住创造性教育的显示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式,又包括了学生“学”的方式,对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一般来讲可考虑以下策略:
1.发散与集中教学的策略
所谓发散与集中地策略,就是教师提出开发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然后好中选优,集中到最好的方案上来,或者综合成一种答案。
2.定式打破教学策略
所谓定势打破教学策略,是指对不同的问题,运用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再提供特殊的变异,用新的思维来解决,以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使思维灵活的教学方法。
3.反思教学策略
所谓反思教学策略,就是抛开原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反向思考的教学方法,他是培养学生在特殊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法。如《司马光砸缸》一课,我们让学生思考司马光改变了“人离开水”的救人方法,采用了“水离开人”的救人方法,正是它思维的逆向性,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运用反思教学策略,应注意两点:
(1)要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
(2)掌握反思的特点:逆向性、挑战性、新颖性。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通过教材获得哪些东西,对教材不同的使用方法学生的获得是不一样的。
4.创造主体的教学策略
作品是创造主体创造的,引导学生对创造者进行思维与个性方面的分析,总结他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面。
5.创造过程教学策略
在教学创造性作品时,不仅讲内容本身,还要讲作者创造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创造过程的关键环节在哪里,从而受到启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意识的重要方法。
6.辩论教学策略
组织在课上课下对同一问题展开辩论,以便培养学生挑战性思维,冒险性个性思维品质。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敏捷性、深刻性,也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
7.宽容模糊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在提出问题后,对学生回答不完整、不满意时不给予批评,而给以恰当的点拨和鼓励的教学方法。其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思考问题,使思想处于活跃状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并学会接受不同意见和观点。
8.质疑问难策略
关键词:环境渗透;提问;激励;引导;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1-01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对幼儿发展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我认为从环境渗透策略、提问引导策略、激励策略这三种不同策略加以研究,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做好幼儿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一、环境渗透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对于每个语言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利用环境的功能,把环境不仅局限于语言活动中的教室内,还在走廊、楼梯、角落等多处挂有抽象画、故事连环画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议议、想想,并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于美术活动中,将语言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形成一个环境是一道场景,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画面,以此激发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孩子们通过自主参与环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问引导策略,为幼儿拓展创新的思维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要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搜寻以往经验,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2、开放式的提问,促使幼儿活跃思维,提高幼儿思维发展水平。
三、激励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基础
“激励”主要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情景激励:即通过教师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
2、竞争激励:即运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在欲罢不能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3、评价激励:即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励幼儿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策略,增加了幼儿创新的条件
在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经过实践:
我认为:
1、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2、具有多变性的思维。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我通过实践后帮助幼儿交流信息,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就如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个思想,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思想,交换一下,你的思想给我,你原来的思想还在,你原来一个思想,现在变成了两个思想,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幼儿之间就可能碰出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个思想,4个思想,5个思想出来,通过交流,创新思维就出来了,幼儿的思维具有了多变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来源于实际需要,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本身感兴趣时,才能和教师一起积极思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认识触角是敏感而又兴奋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条件,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才随时可能迸发。比如,在教学龚自珍《病梅馆记》时,引用了《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两句诗,特别是诗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同学们在讨论中很快地悟出了课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发现“文人画士”、“好事者”的喻意,指的是统治阶级……总之,学生完全领悟了课文的主题,效果之好令人惊叹。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独立性,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与其他人不同,要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质疑因子上。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呢?
1、激发质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讲,鼓励是多多益善的,有了鼓励,才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改变观念,改变学生“我不懂,老师会讲”的观念,改变教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打乱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观念。实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2、注重质疑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质疑水平。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中心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学生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用词确切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如《故乡》中有这样的句子:“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有个学生读到这里,提出问题:“老师,这句话中有三个辛苦,他们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呢?”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
三.激励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一篇:大二期末个人总结(整理11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