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6篇)
时间:2024-10-29
时间:2024-10-29
一、小学生的攀比心理的表现
1.比物质。比新书包、比新衣服、比谁家的房子大、比谁家生活条件好、比谁的家长给的零花钱多、比谁会炫耀、比谁花钱大方、比谁经常吃零食等。
2.比面子。比谁胖、比谁瘦、比谁最受欢迎。成年人在社会上吃、喝、住的攀比风气,也影响到了小学生。一些家长无意识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3.比父母。比谁的父母官大,比谁的父母挣钱多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不当引起的。个别家长在孩子面前、亲戚面前,或者朋友面前炫耀自己,长时间就让孩子认为可以拿父母跟自己同学父母比,这样觉得自己很光荣。
4.比过生日。小学生都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所以每到生日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地请同学陪自己过生日。而且父母在孩子生日那天都会去最高档的餐厅,买孩子最想要的礼物,请孩子最要好的同学去庆祝。这样,学生之间就形成了攀比。看谁的生日排场大,看谁收到的礼物多,看谁生日最热闹,看谁送的生日礼物最贵等。
5.比荣誉。现在的小学生很喜欢做官,有些学生当了班干部,在同学面前得意,觉得很光荣。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拿这个去攀比。谁当的官大,谁没有当官。还有的攀比谁最受教师的喜欢,谁在班上最有号召力等。
二、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
1.环境影响。生活富裕了,但人们忽视了精神的追求。社会不正之风多多少少地给小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污染或者负面的影响。父母们在日常生活里不注意教育的细节,如在一起吃饭,互相夸赞,谁长得漂亮,谁的孩子聪明,谁的孩子得到的荣誉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注重起家长们的这些攀比内容了。这样在无形当中就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攀比的心理。
2.个性不同。每个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个性不同。有些学生性格舒缓,有些学生个性偏激。还有些学生以自我中心,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看问题易偏激,遇到什么事情,总喜欢钻牛角尖,不听取别人意见,固执己见,容易走向极端。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某些方面出色时,认为自己不是不如别人,而是机遇不好,就会不切实际地跟人家比较。
3.家庭教育。现在的很多父母把孩子当自己的“心头肉”,娇生惯养,舍不得打骂,舍不得批评。孩子犯错后,和颜悦色,不正面教育,不对症下药,而是一味地去溺爱。这些溺爱,为小学生的攀比滋生了依赖。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庭,孩子就形成了优越感。一些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的家庭,孩子就形成了自卑感。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认为:条件不好,会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人欺侮,不被人瞧不起,当孩子要什么东西时,父母都会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些父母的本意是保护孩子,“爱”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好”“更好”,甚至“最好”,让孩子出乎其类。但是,教育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很不利的后果。
4.教师教育。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影响,时间久了,一些群体的不良风气就会形成,这样会致使学生产生攀比心理。个别教师因为工作的繁忙,事情的繁杂,在遇到学生偏激行为时,缺乏耐心、爱心,在处理偏激问题时,也缺乏调查,处理事情急躁,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照顾不到个体差异,总是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比如对弱势学生说:“你如果有谁谁同学一半优秀就好了,如果谁谁的一半聪明我就高兴了。”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学生容易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他们会看不清自我,会不切实际地以别人为依据,进行攀比。
三、小学生攀比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这些盲目的攀比,对其成长是不利的,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学习放松。学生在攀比上想得太多,在学习方面就会放松。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作业,应付学习。他们很多时间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追求的是同伴的赞美、教师的夸奖。长时间存在这样浮躁的心态,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呢?
2.负担加重。学生平时的花销都是完全依赖父母,这样长期的攀比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他们会想尽办法要钱购买自己的“所爱”的东西,增加了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是虚荣心在作怪。
四、引导攀比心理的策略
1.以故事来引导。通过故事来引导学生,可以更直接、更形象。如《小刺猬烫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有一次,班里举行选美大赛,各个同学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学校。只有小刺猬娜娜,有一身尖尖的刺。为了比美,它去理发店烫发了,头发变软了。它赶到学校,得了第一名,当它拿着金灿灿的奖杯回家时,遇到了上次被自己打败的一只大老虎,因为没有了刺,还穿着高跟鞋,它仓皇地逃回了家,却把奖杯弄丢了。用这个故事教育学生,是让学生明白:不要跟着别人攀比。
2.丰富主题班会。在每一周的班队会中,中队辅导员可以设计一些别开生面的班队会,比如,《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主题班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要比什么?是比学习,还是比吃穿;是比进步,还是比浮躁。
3.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有计划地给家长做培训,让父母们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端正自己的行为,以身立教。
关键字:特殊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是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当代的教育者们必须认识到个人的德育和心理健康素质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整个的教学方向上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便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让这些特殊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环境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式可以包括几点,比如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又如动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是社会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学校,利用身边良好的社会环境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健康素质的人才。
二、健全校园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催人积极奋进,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观念,才能达到更高的德育境界。
三、具体分析,分层次培养
同样是特殊学生,却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和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特殊学生的具体分析,按照年龄大概把学生分成几个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比如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家长非常的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习惯和态度。所以在低年级的教育中,教师们应积极引导小学生们的独立意识和团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小学生们懂得理解别人的感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年龄小的同学一开始就能融入集体,形成良好的心理方向。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改善自己,克服心理的自卑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一些能通过学生们的努力而完成的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中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们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特殊学生不但要克服身体健康上的障碍,更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打拼属于自己的未来,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意志品质,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地发展个人的素质,为适应社会而做出更多的努力。
四、构建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教育;心理健康;途径;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78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和学科技术,并通过不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意识,有效缓解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状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原则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题
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发展,目前来看,主要涉及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问题
我国的教育教学始终遵循的是尊师重教原则,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其学习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说,有的学生知道自己并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时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就会有所抵制,再加上自己想选择的专业没有考上,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是很有兴趣的专业,学生此时对这一专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低的,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程度过高,缺乏自律能力,一旦离开了父母,自己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当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而又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出现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
12就业形势问题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所以在校大学生就出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毕业压力过大。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发现自身对前途的期盼逐渐转向现实的时候,学生就需要从职业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前途了,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这时就容易出现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估过高,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应该做那些基础的工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3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除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社会对学生的关注以外,主要还是体现在学生家庭上,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基本上住宿的比较多,再加上大学生活相对比较自由,没有什么约束,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与家人的关系也渐渐地疏远了,而家长这边想着孩子到了大学,可以独立了,也就不再过多地管他,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家人不再关心我,心理可能出现很大的阴影。就更加放纵自己,从而造成学习、心理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1自我教育
我们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虽然知道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所以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我们的高等院校可以采用一系列可行性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
22合力教育
我们在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时候需要清楚地知道,这一工作并不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人员自己的事情,是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多方面工作努力,形成一个合力。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求我们的高等院校采取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来教育以外,还要求家长和社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3经常性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不能像做活动一样,开展一次就结束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因此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让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整个心理教育就会由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1高校重视
我们的各大高校要积极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构,这一辅导机构的建立可以有效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缓解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除此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让大学生知道心理问题对自身产生的危害。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这一机构中,我们还要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还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知识培训,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2充分发挥高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作用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内外环境影响颇深,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最大的,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学风、校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创建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而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阶段,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教师在学校中帮助学生,那么学生到了家里,家长就要充分承担自己的责任,多与孩子沟通,不要总是拿自己忙当借口,家长还要向教师及时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状况,了解孩子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陶冶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意义深远,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其发展和成长的社会环境。
33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我们的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都要把大学生的就业当作工作的重点,创建一个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断加强就业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各级政府还要根据高等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台一些适合高校发展的优惠政策,多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就业,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4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我国近几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社会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入手,多方位地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并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原则来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玲,陈章达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14
[2]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
[3]林贵东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若干问题的思考.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
[4]李斌,邵蕊家校合作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作用的调查研究1.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10.学校理想:实施“幸福教育”,打造中国的“巴学园”。“巴学园”才是孩子心灵美丽的圣地,情感发育的沃土,人生幸福的摇篮!
“一”是一个特色,即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确立习惯养成
教育特色为主题,坚持用习惯养成教育成为校园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支撑,成为师生行为的准绳。以课程设置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读书、学习、卫生、文明礼仪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
“三”是三个亮点,即围绕小学生“发标准音、写规范字、读经典书”的基本功开展。一是突出英语教学;二是强化学生规范书写,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规范正楷);三是加强诵读,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引导和教育孩子在小学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富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在家庭有孝行、会自理、能担责任;在社会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
1.诚信乐善——德;博学多思——智。
2.蒙养玉成必作细:——“蒙养玉成”“必作于细”
“蒙养玉成”在蒙昧之时即施行教育,把握教育最佳时机。教育要以培养正道为重。小学生犹如璞玉,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才能成为温良美玉,成为品正志高、博采广识之人。
“必作于细”它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尽精微,才可致广大。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加快学校健康发展,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精做细,才能打造学校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3.立品养正渐成习:——“立品养正”“书香成习”
立品,即树立高尚的品行。高尚的品行始于童蒙时期,浸于言行之中,成于点滴积累。对于教师来说,要以道德引导道德,即注重自身修养,修师德、树师品,潜移默化地将美德深植于学生心中。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指对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
渐成习,原指书香成习:知识散发馨香,书趣引人入胜,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定会让人受益终身。学无涯,知无尽,只有求索不息,才能有所收获。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也引申到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4.胸藏文墨怀若谷:——“胸藏文墨”“虚怀若谷”
在苏轼《和董传留别》中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后人经常把“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放到一起。而“胸藏文墨”分别表示满腹经纶,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素养;“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
此句表示做一个有较高文化学识、胸有大志且宽宏大量的大气之人。
5.敏而好学终大器:——“敏而好学”“终成大器”
《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一句。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终成大器”原有大器晚成之意。
此句表示的意思是聪明又喜欢学习、勤奋学习,最终将会成为有用之才,一定会取得人生的成功。
2011年10月10日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范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
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10.学校理想:实施“幸福教育”,打造中国的“巴学园”。“巴学园”才是孩子心灵美丽的圣地,情感发育的沃土,人生幸福的摇篮!
二、学校办学特色
“一”是一个特色,即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确立习惯养成
教育特色为主题,坚持用习惯养成教育成为校园特色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支撑,成为师生行为的准绳。以课程设置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读书、学习、卫生、文明礼仪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
“三”是三个亮点,即围绕小学生“发标准音、写规范字、读经典书”的基本功开展。一是突出英语教学;二是强化学生规范书写,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规范正楷);三是加强诵读,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引导和教育孩子在小学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富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在家庭有孝行、会自理、能担责任;在社会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
三、门厅校园文化
1.诚信乐善——德;博学多思——智。
2.蒙养玉成必作细:——“蒙养玉成”“必作于细”
“蒙养玉成”在蒙昧之时即施行教育,把握教育最佳时机。教育要以培养正道为重。小学生犹如璞玉,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才能成为温良美玉,成为品正志高、博采广识之人。
“必作于细”它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尽精微,才可致广大。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加快学校健康发展,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精做细,才能打造学校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3.立品养正渐成习:——“立品养正”“书香成习”
立品,即树立高尚的品行。高尚的品行始于童蒙时期,浸于言行之中,成于点滴积累。对于教师来说,要以道德引导道德,即注重自身修养,修师德、树师品,潜移默化地将美德深植于学生心中。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指对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
渐成习,原指书香成习:知识散发馨香,书趣引人入胜,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定会让人受益终身。学无涯,知无尽,只有求索不息,才能有所收获。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也引申到我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4.胸藏文墨怀若谷:——“胸藏文墨”“虚怀若谷”
在苏轼《和董传留别》中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后人经常把“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放到一起。而“胸藏文墨”分别表示满腹经纶,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素养;“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胸襟宽大得像山谷一样。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
此句表示做一个有较高文化学识、胸有大志且宽宏大量的大气之人。
5.敏而好学终大器:——“敏而好学”“终成大器”
关键词:初中音乐心理学教育学运用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音乐课堂教学则会变得索然无味。在教学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可以缓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最终达到提升音乐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学的运用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为研究方向的一门理论性学科,涉及范围包括人的性格、人的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根据近代心理学理论,需求和动机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参与某种行为能使人在该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心理需求,也就能激起人的欲望,以促使人在行为中的参与积极性。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学运用
1.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抱有期望、充满激情,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设置一些学生擅长、感兴趣的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欲望。例如,在教《茉莉花》歌曲时,通过学生演唱我国优秀民歌来引入对《茉莉花》的赏析,进而再对其加以引导,对两首同名的《茉莉花》进行音乐欣赏(一首是江苏民歌,一首是东北民歌),以调动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体会民歌的音乐魅力。
2.近代心理学的理论指出:人对不熟悉的东西不易集中注意力,从而人的美感和主动探究行为难以激发。例如,在教《龙的传人》歌曲时,教师引入了学生较为熟悉的由著名钢琴家朗朗演奏的钢琴曲《黄河》,在教学开始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欣赏教学的难度。
3.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对音乐的熟悉度与初中生往往不在一个层面上,尤其在音乐选择上,教师觉得引人入胜、有意义的音乐,在学生眼中也许是缺乏吸引力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因此,教师选择音乐时,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力,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欣赏教学,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歌曲《故乡的云》时,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了解类似的流行歌曲为教学导入,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介绍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
(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种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存在于社会中,其目标是全力培养有文化素质的社会人。教育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绩的研究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找到教育的各种规律,完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促进教育的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
1.教育学在初中多门课程中都有所运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学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深刻理解各种音乐的思想含义,提高其文化素养。例如,在赏析音乐《青春舞曲》时,教师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青春”主题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富有感情地演唱《青春舞曲》,深刻理解该歌曲的思想感情。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教育学理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较强的分辨能力。在欣赏教学中,通过对两首《苗岭的早晨》音乐作品的欣赏,分辨两首歌曲中使用乐器的异同,辨别两首歌曲的主题思想,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乐曲所表达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期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3.教育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只有从这一主题出发,根据初中生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授课,自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结构,才能使教育学更好地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让世界充满爱》歌曲时,首先让学生在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并感受这首歌的主题———爱,然后再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富有感情地演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爱心故事的图片、视频等,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并适当加入歌曲手语的模仿和学习,以达到音乐教学与情感教学的统一,使学生内心有所感悟,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和音乐,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心理学与教育学的重要性
(一)心理学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心理学,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用音乐的方式净化心灵、放松心情。音乐代表的是人的意识,表现的是人的思想,相对于具体的文字来讲,音乐则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心理学的运用将音乐教学的意义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感情更加深刻,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心理学理论表明学习可以促使行为的改变,如学习方法的改变。合理地运用心理学来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使其与音乐教学实际相联系,体现着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从而达到人性化教学的目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运用,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策略,使每名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
(二)教育学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教学来影响学生思想感情、思想品质以及文化素养。例如,在教《爱我中华》歌曲时,教师要把握好这首歌的教育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力量,再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音乐分析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例如,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我和你》,教师可以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知识,歌曲抒情和缓,体现了“世界大同,人类和谐”的奥运理念,能使学生回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以及中国健儿的精彩“表演”,并为之骄傲与自豪。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的运用,还可以加强音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青藏高原》歌曲时,教师可以把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等情况,融入歌曲的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域文化,升华学习该首歌曲的教学意义。
四、结语
“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音乐教育对人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初中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思想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心理学和教育学与初中音乐教育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促进学生知识文化修养的全面提升,实现音乐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曲真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的分析与思考[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2]王霏霏.音乐心理学理论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
[3]寥云云.论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歌唱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在歌唱中的情感体验[J].金田,2014(9).
[4]朱婕.浅析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6).
(一)Riding的基础维度模型
通过分析30多种认知和学习模型,Riding等人提出信息处理、反馈的两种基础维度:整体-分析和语言-形象维度。整体分析维度代表着个体处理信息的方式:整体的处理或是部分的处理。分析型:逻辑的、汇聚的、批判式的。整体型:扩张的、无限制的、发散的、创造性的。言语-形象思维,描述个体是以言语的方式还是以形象的方式处理信息。Riding指出,大部分的学习风格模型只是集中于描述学习风格的某一方面。这些风格可以归纳到整体-分析维度和言语-形象维度。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相互之间并不影响;一个形象型学习风格的人,可以是整体型,也可以是分析型。
(二)认知中心、学习中心、人格中心三种趋向
基于斯腾伯格理论和研究,Rayner等人学习风格建立在人格中心、认知中心、学习中心三个趋向的框架之中。认知中心趋向集中于个体在认知和知觉上的差异性。认知中心倾向试图整合Riding等人的整体-分析和言语-形象原则。学习中心趋向是一种新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教育情景的设置。如学习的最佳时间、温度、灯光、是否单独学习。人格模型得到了较少的讨论。
二、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的理论综合地囊括了典型的学习风格。并不侧重于某一单一的理论和模型,而是希望提供多个视角,可以发现不同模型间在研究和实践中的重叠之处。本文并不是要总结出一个理想的模型,而是通过比较,来拓宽研究的视野,促进教育工作者更好的研究和实践。
(一)Witkin的场独立/场依存理论
场独立/场依存理论强调人的一种对任务特性选择的能力,类似于空间智力。这种能力与问题解决存在密切关系。一些教育心理学家还认为,这种场的空间智力,与人的自我感有结构上的关系。场独立学习者的特征是以内在的体系作为参考对象,以自我目标为驱动来构建其学习策略。而场依存学习者的特征是,以外在的体系为参考对象,以表现目标为驱动,有接受指导的需要和与其他学习者互动的愿望。两种不同的特征,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学习倾向和学习结果。
(二)Pask的整体———序列风格
Pask等人发现两组采用不同学习进程的学习者,最后两组达到了同样水平的理解。序列组采用的是一步一步地渐进式学习,每一步到下一步都只处理很少一部分的信息,从而逐渐地理解。整体型学习者从一开始利用全部的信息,通过观察数据的趋向和模型,达到理解程度。序列型学习者通过确认一系列独立的主题,并集中于他们之间的联系,但是整体型学习者从整体来观察任务。Pask这样概括序列和整体两种特征的关系:序列型学习者,逻辑线性的程序思考,关注范围狭窄,容易导致缺乏一种全局的视角。整体型学习者,过度宽阔的视角,可能导致基于不完全信息和分析上的草率的决定。
(三)Gergorc的制图理论
Gergorc发现了四种不同的可识别的行为:抽象、具体、随机和连续。这些倾向的结合组成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尽管这些倾向是先天存在的,个体需要这些功能发挥出来。四个学习风格分别是,具体连续性,特点是按部就班,根据感觉学习;具体随机型,特点试误、直觉的、独立倾向的学习;抽象连续型,特点是分析、逻辑、听觉型倾向的学习;抽象随机型特点是整体的、视觉化的、实验的、非结构式的学习。
(四)其他理论和模型
冲动型—反省型理论,个体在匆匆扫描完一遍题目后,做出快速的回应,被称为冲动型,在作出最终决定前,反复斟酌各种可能性,被称为“反省型”。聚合型风格和发散型风格,聚合型风格是从信息集合中找出一种正确的答案,发散型风格是发现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答案来解决某一问题。听觉—视觉的认知风格,是一种依靠于何种表征加工信息的能力;卡夫曼的同化—探索型理论,认为个体在解决问题时,会用熟悉的方法还是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倾向。
三、评价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方案策划范例(3篇)
下一篇:四年级写景的作文(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