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6篇)

时间:2024-11-02

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压疮;手术病人;护理

压疮亦称压力性溃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而失去正常功能,形成血流阻塞性坏死状态,虽然近年的压疮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手术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压疮仍然时有发生。本研究对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旨在制定预防计划并为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在我院手术术前无压疮的病人3600例,年龄22岁~88岁(50岁±14岁)。经积极的预防与护理,术后仅有31例发生压疮。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BMI异常(24.0kg/m2)、合并疾病、不良心理反应、手术时间长短、不合理、体温下降、局部潮湿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58.67±14.03)岁、BMI异常比例48.00%、合并其他疾病38.0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32.00%、手术时间平均(133.59±35.18)min、手术不合理24.00%、体温下降20.00%、局部潮湿5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2±13.23)岁、22.00%、15.00%、15.00%、(98.43±20.43)min、10.00%、4.00%、21.00%(P

3护理对策

3.1手术前护理

①做好术前评估: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评估压疮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合并其他疾病、高龄、BMI异常患者重点评估,在定性、定量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从而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减少工作盲目性,避免预防压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同时加强对合并疾病的治疗,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②实施心理支持:患者由于对病情、手术等多方面的担心,会有紧张和恐惧心理,手术前应给予患者抚摩、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手术室护理专科培训,提高配合质量,使医护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3.2手术中护理

①正确放置患者、选用合理的护理器

②调整适宜的室温:注意为患者肢体保暖,除了对患者躯体进行保暖外,应对输注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和冲洗液进行提前预热,输注的液体及血液应接近体温[1];

③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可能第2h给受压部位按摩;

④保持受压局部皮肤干燥:受压部位皮肤使用安普贴或透明敷贴,可使皮肤不直接受压,又可直接阻碍外界水分和渗透液接触皮肤,保持皮肤干燥;也可使用赛肤润或凡士林,两者都能在受压皮肤上形成1层油性保护膜,从而保持皮肤正常屏障功能。同时,手术中要时刻保持手术巾的干燥,潮湿手术巾要及时更换。

3.3手术后护理

严格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班,压疮的防护是个持续的过程,手术结束后仔细检查受压部位、骨骼隆突处,评估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有异常,巡回护士应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就手术过程中的皮肤受压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以使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整个护理过程的延续性。同时,术后进行回访,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以促使压疮预防措施的持续质量改进。

4讨论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本身并不是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原发疾病,而是因大多数原发疾病未经良好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临床上多认为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患者易发生压疮,然而手术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加上重力学作用及组织再灌注障碍,故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也比较多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范围扩大,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随之升高,为4.7%~66.0%,显著高于综合医院1.0%~11.0%的压疮发生率,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本研究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龄大。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皮肤的营养供给不足和功能减退,血管硬化,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2];

②合并疾病。患者因患有其他疾病而手术时,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

加快、神经丧失感觉、蛋白质合成不足等会引起压疮的发生;

③心理因素。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强烈的应激源,当患者处于负性心理状态时,易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增加压疮发生机会;

④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常采用一定的被动,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点状接触,压力分布集中,大大增加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⑤手术不科学。固定器压迫骨突处皮肤,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升降式器械台固定不紧,横杆下滑,对烦躁患者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都会使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局部皮肤缺氧[3],易于发生压疮;

⑥体温下降。低体温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组织灌注,不利于组织供氧,使机体整体抵抗力下降,导致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增加;

⑦皮肤潮湿。潮湿可使皮肤处于异常脆弱的状态,浸渍状态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

⑧BMI过高。BMI过高时可致压力增加,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质量,患者体质量与压疮受压程度成正比,而当患者BMI过低时皮下缺少脂肪组织的有效保护,也易发生压疮。

总之,压疮是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会影响疾病恢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护理质量,不过虽然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但只要解除诱发因素、认真做好相应护理,是可以减少或避免压疮发生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有高度的技术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在围术期针对压疮的形成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潘丽莹.手术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7)

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压疮管理;问题;对策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护理问题,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发生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难度,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作为评价护理质量指标之一[1]。而压疮重在预防,且绝大多数的压疮是可预防的。因此,我们通过对7例非评估压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压疮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我院患者进行规范化压疮预防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方法

1.1确定改进项目2013年1月~8月,我院发生非评估压疮7例。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明确要求落实预防压疮措施,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找出7例压疮发生的关键原因并进行整改,避免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为改进项目。

1.2措施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由压疮管理小组及发生压疮的相关科室组成项目组,通过对管理人员、护理人员、患者、陪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教育,取得患者及的配合,以防范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

2分析

2.1护理管理者对院内压疮缺乏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未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缺乏对临床护士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及其他压疮知识的培训。

2.2护理人员对Braden评估量表的预测作用及院内压疮的危害认识不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仍然有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高危患者入院时漏评估。压疮的防范意识簿弱,压疮知识缺乏,无责任心,未及时对该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情况的评估,交接班不严,记录及评分不准确,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正确。

2.3患者的基础情况致患者易发生压疮,且遵医行为差,病情的原因不愿改变,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

2.4陪护人员责任心差,对患者的擦洗不及时,对患者的督促不到位。陪护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不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防压疮的措施而拒绝护理措施。

3改进

3.1落实管理制度

3.1.1加强护理管理者院内压疮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

3.1.2护理部加强追踪监控与指导,成立二级压疮管理小组,明确压疮管理小组职责。健全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护理管理的职能作用。

3.1.3落实压疮报告、认定制度及奖惩制度患者入科2h内对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住院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无论是压疮高危、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24h以内及时登记上报。压疮小组接到科室电话报告或收到压疮或难免压疮申报单后,即到病房进行评估、认定,符合申报条件的给予科室指导意见。对新入患者未进行评估、患者压疮高危、院外压疮未及时上报,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因护理不当发生的“非难免压疮”,与科室质量和护士长绩效考核挂钩。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1.3严格执行患者皮肤交接班制度。对难免压疮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肤交接并做好记录。

3.2建立常规的工作流程

3.2.1对新入、转科、大手术、病情改变、危重的患者,护士应认真检查,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皮肤情况,当面交清、确认并做好记录、签名。

3.2.2压疮评估结果属低、中危者进入一级管理,护士报护士长,每周复评;高危者进入二级管理,24h以内报压疮管理小组会诊,每日复评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日判定、督查,每3d记录效果,压疮管理小组督导1次/w,记录效果,适时采集图片。

3.2.3对高龄、消瘦、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昏迷、长期卧床等“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建立翻身卡,床头挂警示牌进行提示,以重点护理和监控。并加强交接班,避免发生皮肤压疮[2]。

3.2.4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的危险,护士长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3.2.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针对性压疮预防措施并严格落实。

3.2.6护理会诊对极易产生难免压疮的患者,护士长可向护理部上报,要求护理会诊。

3.3落实压疮的预防措施定时翻身,翻身后记录时间、及皮肤情况;采用翻身床、气垫床等。保护患者骨隆突处。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3.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强化学习压疮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压疮基础知识、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预防及治疗措施等,通过小讲课、业务学习及晨间提问等方式进行反复强化培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增强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重视。对Braden评估量表逐项进行反复学习,并以具体的病例进行讲解,让护士能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对该表的预测作用有清楚的认识,避免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

3.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要求床位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压疮的严重性,教会其正确使用便盆、尿壶等用具,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护士翻身、拍背。并由责任护士评估其工作质量。

4效果及体会

经过改进,2013年9月~2014年3月共计6个月,我院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在压疮的监管中发现,护理管理者对压疮的管理都很重视,护理人员能对存在隐患的患者进行全面正确评估,且对高危患者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压疮的防护是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措施之一,所以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我院院内压疮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监管及对护士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对高危患者无漏评估现象,防范措施得当[3]。通过对Braden评估量表正确使用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及陪护的培训教育,增加了护患合作,对降低压疮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结论加强压疮管理,正确全面评估高危患者,保证护理护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治压疮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7.

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篇3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最小59岁,最大90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骨牵引21例,内固定10例,住院时间12~58d,平均31d。4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

2导致压疮的危险因素

2.1局限性因素

2.1.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其为造成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中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首要因素。正常毛细血管压是2~4kPa,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kPa就会影响局部微循环[1]。剪切力是引起压疮的第二位因素,当身体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时,就会产生剪切力。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角化皮肤,增加压疮的易感性。临床上,床面皱褶、存有渣屑或搬运时拖拉扯拽患者,均产生摩擦力。

2.1.2局部潮湿受压部位的皮肤如因出汗、分泌物、引流液,尤其是大小便污染而潮湿,这些因素多易降低皮肤的抵抗力,易引起皮肤浸润和感染。

2.1.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不当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也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2.2全身性因素

2.2.1感觉丧失感觉丧失的患者感受不到过度压迫的疼痛刺激,从而不会自动变换,容易引起某些局部皮肤过度、长期受压[2]。

2.22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机体皮下脂肪减少,蛋白分解代谢加强,免疫功能降低,致使皮肤抵抗力及抗压能力降低,易导致压疮发生。

2.2.3心理因素长期卧床及长期经受疾病折磨,老年患者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3.1正确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3],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临床上获得认可及使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评分量表、Norton’s评分量表、Braden评分量表等。

3.2健全压疮患者的管理制度

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建立预防压疮翻身卡,每次翻身后及时在相应的表格里作上标记,并详细记录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定时记录,这样不仅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为制订不同患者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3间歇性解除局部受压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首要措施

长期卧床患者应每2小时更换一次,皮肤有红斑时应明显缩短时间。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有条件时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通过气垫床的充分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

3.4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协助患者翻身时,不要拖动而是要把他们抬起来再移动,建议采取仰卧位翻身左或右斜30°[4],要保持床面的平整,没有硬物和多余的东西。应避免卧床患者头部长时间抬起超过30°,以免骶尾部、足根部承受过大的压力和剪力。

3.5保护患者皮肤干燥和完整性

应尽可能保持皮肤的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不可用力擦拭,同时有效大小便管理是保持皮肤干燥的重要环节,使用便盆时,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破皮肤。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一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床单要及时更换,及时整理,保持干燥。

3.6加强营养

国内外学者[5]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愈合的因素,因此老年患者改善营养至关重要。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易出现压疮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负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

3.7心理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是在正常生活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以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精神上极为痛苦,往往背上终身不愈的沉重包袱,以至丧失治疗信心,因此做好情志调护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针对各自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周到的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关心、体贴、同情患者,解除其悲、哀、思,调动积极因素,提高机体内在自身康复能力,使患者有身残心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对其在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强老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以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

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6]。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申罗英,叶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82-1783.

[2]苏春燕.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J].护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3]刘秀莹,刘秀荣,张秀英,等.神经科病房消灭压疮的几点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80.

[4]陈茜,成翼娟,王晋,等.循环护理在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2002,17(11):846-847.

[5]王泠.压疮的管理(一)[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6]魏先,龚敏.预防截瘫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4-785.

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预防压疮;循证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此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股骨颈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再加上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免疫力较差,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而且治疗也需要更长时间[1]。经过临床研究表明,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效果较为显著,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应用循证护理进行预防压疮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5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8岁,女性31例,年龄在5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岁,对所有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行常规预防措施,对于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探索问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体制较差,而且需要长期卧床,使得他们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缓慢,由此导致其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比较高,对本文所研究患者进行分析,确定实行循证护理的主要并发症为压疮、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2]。

1.2.2文献检索应用计算机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本文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解决方法,对于文献资料的实用性、真实性等进行明确,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护理措施

1.2.3.1肺部感染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大,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又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导致其容易出现肺部感染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患者病房内外保持清洁,在对患者用药及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病房痛风,严禁其患者及其家属抽烟,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可以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

1.2.3.2压疮护理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其与病床的接触时间较多,从而导致患者皮肤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畅,由此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机率升高。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保持患者的病房干燥,病床清洁,辅助患者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同时指导患者作抬臀、收腹等动作,对于病情恢复较快的患者,可以鼓励其早日下床行走,在病床上可以应用压疮防护垫,对于出现局部红肿的患者,可以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并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数,尽量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机率[3]。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2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护理措施,其病情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3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有4例,占88.6%,对照组34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有12例,占64.7%,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帮助较大。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循证护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4-5]。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找出患者的发病原因,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护理,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较为显著,3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有4例,占88.6%,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娟.循证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09,74(33):55-56.

[2]陈朝芝,陈娅丽,陈霞.老年股骨颈骨折76例围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4(06):56-57.

[3]王兰.循证护理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4(06):63-64.

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压疮危险评价表;股骨骨折;压疮;护理效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股骨骨折的发生比例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压疮也越来越引起医护界的重视[1]。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因局部受压、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坏死、破溃且长时间愈合不良,严重者会引起全身感染等不良后果[2]。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往往效果欠佳,压疮发生率较高,我院利用压疮危险评价表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后,分级、综合护理,效果切实可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24例,其中男67例,女57例,年龄53―76岁(平均61.3±10.4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9例,股骨粗隆骨折35例,股骨上端骨折23例,股骨下端骨折17例;车祸伤87例,高空摔落35例,病理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占70%。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分别给予压疮危险评价表评估后的分级护理和一般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压疮危险评价表评估

观察组患者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以确定所需要的护理等级和措施。具体评价方法见表1。

根据压疮患者危险因素制定上述评价表,从患者年龄、BMI指数、活动能力、两便控制力,心脑血管疾病、皮肤血供状况、空腹血糖水平、全身营养以及类固醇药物使用情况等9个方面进行评估[3]。各项危险因素中,正常为1分,不佳为2分,严重不良为3分,九项评分之和即为总分。总分

1.3护理路径

观察组患者根据压疮危险评价表的分级进行不同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运用SPSS18.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对照组62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压疮,观察组62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压疮。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9.68%,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61%,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发生股骨骨折的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治疗后病人由于需要长期卧床,长时间制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极易引起压疮的发生[4]。

本研究主要针对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制定压疮危险评价表,从患者年龄、体重、活动能力、血压循环能力、营养等九个方面全面评估其发生压疮的可能性,针对性进行分层分级护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迅速高危病人,避免主观臆断。同时,压疮危险评价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实施正确护理路径的效率,加强对患者的责任心和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护理人员指导或者帮助病人有规律、系统性的改变、擦拭身体、早期锻炼等行为,可以取得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情感认可,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9.68%,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61%(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压疮危险评价表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预防压疮护理,可以形成护理评估、护理路径实施、效果评价的系统性护理流程,可以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切实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路伟,靳雁,宋汉歌,等.依据Waterlow评分进行分级护理在降低急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61-2163.

[2]邢华英.老年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55-56.

老年人压疮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骨折;矫正鞋;压疮;护理干预

各种髋关节及股骨疾病病人患肢的稳定性是保证病人疾病康复的关键,矫正鞋的作用能防止足内旋、外旋,保持下肢中立位,保证肢体的稳定性。适宜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及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病人。足部压疮非常常见,发生率仅次于骶尾部[1]。足部压疮的发生率为19%-32%[2]。患者发生足部压疮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下肢坏疽等[3]。穿矫正鞋患者是足部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3月,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针固定术42例。男48例,女61例,年龄58-91岁,平均71.8岁。均穿矫正鞋

1.2方法将10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5人,对照组54人。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措施,①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压疮知识宣教,认识到压疮的危害,学会预防方法。②减轻局部压力,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每1h-2h间断脱矫正鞋1次。③加强营养。④保护局部皮肤:每班检查足部皮肤,用温水洗双足,皮肤干燥可使用润肤露。

1.2.2干预组采取常规压疮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向家属说明目前穿矫正鞋的足存在的压疮风险,使用康维德超薄敷料保护足部的意义,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给与足背和足跟部康维德超薄敷料早期干预。受压部位用生理盐水清洗皮肤表面,待干,将超薄敷料平整无皱褶粘贴在足部受压皮肤上,每班检查足部受压皮肤情况。

2结果

干预组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25、p

3.1老年人皮肤特点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均变薄,体内水分总量及细胞总数逐渐减少,间质老化,更新迟缓;皮下脂肪减少,特别足部更明显,皮下毛细血管血流减少,皮肤变得干燥,弹性差,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刺激而损伤[4]

3.2导致足部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①足部皮下脂肪减少,毛细血管血流减少,皮肤弹性差,患者穿矫正鞋,鞋面及鞋帮压迫足背和足跟,易发生压疮。②术后患者制动,及其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3.3导致足部压疮发生的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水肿、组织灌注不足等。

3.4应激反应患者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加糖皮质激素生成,胶原蛋白的合成被抑制,使组织更容易分解[5]。

4讨论

压疮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骨隆突部位。骨科卧床穿矫正鞋老年患者是足部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卧床穿矫正鞋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并且外来压力主要集中在足背部及足跟部,持续的压力是导致缺血的主导因素,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足部压疮发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让每位中老年人享受健康的生活,并有回归社会的可能,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ongVK,StyottsNA.Physiologyandpreventionofheeluicers:Thestateofscience[J].JWoundOstomyContinenceNurs,2003,30(4):191-198.

[2]LangemoD,ThompsonP,HunterS,etal.Heelpressureulcers:Standguard[J].AdvSkinWoundCar,2008,21(6):282-292.

[3]MarilynKG,JanerB,NancyB.Preventingheelbreakdown[J].OrthopNurs,2000,19(5):63-69.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