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影视行业现状分析范例(3篇)
时间:2024-11-02
时间:2024-11-02
[关键词]影视产业;投资;融资;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FinancialSituationandRiskPreventionofChina'sFilmandTVIndustry
ZHENYe,WANGWenli,ZHANGWenxin
Abstract:Asfilmsandtelevisionprogramshavecultureconnotationandhistorybackground,thefilmandTVindustryisinanindispensablepositionintheculturallifeofChinesepeople.Theindustrygrowsrapidly;however,fundshortagehasbeenthemajorfactoraffectingthedevelopment.Sinceitisanindustryofhighrisks,enterprisesintheindustrymaynotbeabletorepaytheloansbytheduedate.Therearealsopricingriskswiththeevaluationofcopyrights.Governmentinvestmentfocusesonlyonworkswithcorrectthemes,leavingtheotherworksbeinguncovered.Otherfactorsalsoincreasetherisksoftheindustry,includingtheinformalmarket,nomaturesystemforinvestmentorfinancingriskcontrol,andpoorlegalenvironment.Toboost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properriskpreventionmeasuresshouldbetakentolowerrisksandenhanceinvestorconfidence.
Keywords:filmandTVindustry,investment,financing,risk,countermeasure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需求。据统计2013年-2014年中国观影年龄构成,发现目前19~35岁的年轻观众已经成为我国影院的主力观众,占所有影院观众总数的86%。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此外,2014年全年城市影院观众达到8.3亿人次,同比增长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15块银幕,目前全国银幕总数已达2.36万块。可以看出中国影视处于爆发式增长期。但同时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也因资金短缺等问题正处于瓶颈时期,影视行业的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影视行业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影视产业的投融资问题及其风险,旨在打破我国影视行业的瓶颈制约,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影视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影视行业投资特点
1.投资金额大。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影视行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资。据统计,电影如果投资总额在一千万以下可以被归类为低成本电影,近几年来,一部电影的投资过亿在我国逐渐增多。如捉妖记,制作成本3.5亿,一步之遥,制片成本超3亿人民币。
2.投资周期短。影视行业由于其投资的特殊性,投资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一至三年。在影视行业中,经过影视作品制作阶段及发行环节之后,影视的投资期就结束了,一般电影发行公司会和电影院线签电影发行合同,电影上映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如果电影在上映一周或三周内上座率相当的低,电影院和院线就下片。在影视作品上映之后,是资金的回收的阶段,可以通过票房以及版权的出售回收资金。
3.投资风险大。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是看不到资金回收的,投资者在影视作品的投资期很难准确估计投资的回收率,只有在影视的投资阶段结束之后,影视作品上映时,才能够通过票房以及版权出售获得收益,这就决定了影视投资的风险是比较大的。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充满了很多变数,其收益性也是无法具体衡量的,这就决定了其投资的高风险性。
4.投资回报率低。电影资金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得总的回报率降低,表1为2010年-2014年我国三大上市影视公司的投资回报率:
表12010-2014三大上市影视公司投资回报率
(二)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影视行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1.投资作品不能上映。据统计,每年只有30%左右影片,能与观众见面。更多耗资大成本拍出来的片子,最后也未能上映,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2014年我国电影产量为618部,院线放映国产影片约259部,约359部影片没能在影院放映,供应比例只占到42%。如表2所示。
表22010-2014年我国电影总产量、数量、比例
2.投资体系不成熟。由于影视行业体制及市场因素等问题,影视行业属于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始终存在投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投资者对影视行业的投资信心严重不足,间接导致了影视作品质量无法保证,形成了影视行业的投资怪圈。如图1所示。
3.缺乏完善的投资回报体系。我国影视行业的投资者来自多方,只有当影视行业有利可图时,投资者才会投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影视行业缺乏有效的评价系统,而影视行业的专业性较高,因此投资者无法通过有效的专业评价体系来得知影视作品的价值,这就导致了很多投资者不能准确预测投资回报率,阻碍了影视行业的投融资,进而阻碍了影视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影视行业融资现状及模式分析
(一)我国影视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总额不足。影视行业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我国影视行业中,低成本电影占据我国影视行业的大多数,有着85%的比例,剩下25%中的电影,除了少数电影的融资额能够达到千万甚至上亿,其他电影的融资额都在几百万左右,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影视行业的融资总额还远远不够。
2.融资模式以权益融资为主。分析我国五家影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博纳影业,中影集团)不难看出,我国影视公司行业的上市公司都以股本融资为主,非上市公司以权益融资为主。这说明,影视公司只能依靠自身的资本累积,进行影视作品的制作,获取利益,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3.负债融资模式以短期负债融资为主。影视公司的流动负债率过高,明显是以流动负债融资为主。高流动负债率通常显示了企业以短期负债为主,需要经常对外融资。
(二)我国影视产业融资模式分析
我国电影制作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投入、银行贷款、版权预售、风险投资、广告融资、个人融资等方式。
1.银行贷款。对于我国影视行业来说,从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已经成为其投资除了自由资本累积之外最主要的一种融资模式。表3为我国电影企业银行融资模式。
表3我国电影企业银行融资模式
2.上市融资。资本累积是现代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在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许多企业选择上市融资。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市融资已经成为电影融资的新型渠道。如表4所示。
3.政府投入。政府可以为一些影片内容集中于主旋律的电影进行投资,如《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等影片。政府通过运用财政资金对其进行投资,也可以通过提供土地及免费拍摄场景等形式对其进行资助。此外,政府也通过设立一些电影项目专项基金诸如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农村电影资助项目、电影走出去工程对一些电影进行支持。
4.版权预售。预售版权是指影视制作公司在影视作品正式上映之前,把影视作品的发行权以及放映权出售给海内外的发行机构、放映公司,以此来取得资金,支持影视作品的创作。这种融资方式可以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甚至是制作过程前就能够募集到大量资金,短期之内促进资金回笼,筹集到制作影视作品所需要的资金。
5.植入广告。广告植入也是这些年影视业最为常用的融资模式。1999年冯小刚导演的《没完没了》是中国首部运用了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商业影片。2010年到2013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收入增加7.9亿元,增长22%。
6.互联网金融。目前,阿里巴巴娱乐宝、众筹等新兴的电影融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娱乐宝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成为电影投资人的目标,也实现了电影融资需求快速对接的意愿,粉丝、电影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互联网行业的影视项目也在快速增长,2014年比2013年上升了244%。
三、案例分析
(一)唐山大地震融资模式分析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2010年7月22日在全国公映从视觉和听觉创下中国电影的奇迹,成为当之无愧的票房口碑双赢大片。该片总投资为1.2亿,主要融资模式有:银行贷款,上市融资,政府投入和广告收入。
1.银行贷款。《唐山大地震》以电影版权作质押和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做担保,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其他3部电影一起贷款共1.2亿元。如表5所示。
表5影视投资获得银行贷款一览表
2.政府投入。在该片的拍摄中,唐山市政府除了划拨了200亩的土地以供剧组拍摄之用外还提供了6000万元赞助。
3.广告收入。《唐山大地震》有8000万元植入广告费用,植入广告统计(按出场顺序):剑南春酒、宝马汽车、卡帕kappa运动服、中国工商银行、《读者文摘》、乐百氏矿泉水、中国人寿保险、。
(二)影片《锦衣卫》融资模式分析
《锦衣卫》是李仁港导演的上乘之作,其以大制作、大投资、大明星、大场面为主要噱头,集聚了赵薇、甄子丹等大牌明星。投资高达1.3亿人民币,主要的融资模式如下:第一,该影片拍摄采用联合投资方式,由上影、天翔、大盛、星霖多家公司投资出品,这种模式有利于降低各方投资风险,增加融资金额,保证影片的拍摄顺利完成;第二,采用银行贷款,第三方保险,进一步扩大融资;第三,采用植入式广告,促进投资方与影视制作公司的双赢;第四,预售版权,促进资金的回笼。多种融资方式的结合,多重保险,不仅扩大了融资,保证了影片的顺利拍摄,还促进了投资方与影片制作公司的双赢。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尽管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种模式能够在市场经济的融资运作中起模板作用,成为主流模式,而且纵观我国电影产业的融资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电影企业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模式为银行版权贷款融资和大量的非专业投资者投资,融资模式单一且发展不成熟,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主要障碍。2014年,文化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建设金融投资体系的逐渐重视。目前,一部分中小电影企业已经开始借助互联网金融如众筹网、P2P这些平台进行融资,在众筹网上,企业或者团体将自己的影视作品方案到网上,有兴趣的大众对其项目进行赞助,帮助其完成影视作品的拍摄。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将成为继银行版权融资和非专业投资者投资融资之后的又一种主要融资模式。同时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如美国目前电影融资渠道正在从直接投资、上市融资等传统模式,向电影基金融资、证券化融资和股权协议等多种融资方式转变。使得我国电影产业融资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四、我国影视产业的风险及风险应对
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是期望得到合理的回报,但投资者的期望能否实现,存在着一定风险性。如从银行债权融资来讲,企业有可能出现到期还不了贷款的风险;在版权估价方面,也存在着定价风险;从政府投入方面看,政府可能会对主旋律正确的影片进行投资,涉及面较小,无法全面推广。再加上我国影视行业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市场,缺乏投融资风险控制的成熟体系,法制环境也不成熟,这些因素导致了影视行业的高风险性。因此,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一)影视产业主要风险
影视产业的主要风险如表6所示。
(二)我国影视行业的风险应对政策
1.政策风险。我国对于影视作品的审查十分严格,不仅审查制度严格,审查程序还十分复杂。对这种情况政府应减少不必要的审查环节,减短审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市场风险。票房和收视率是影视作品收益的保证。在现实生活中,电影企业应激发消费者的需求,鼓励人们支持国产电影,尽量减小引进进口电影,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3.超支风险。影视公司应当从决策、经营管理、财务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影视作品质量,从根源上降低影视行业的风险。
4.主创配合风险。影视作品的制作需要很多专业人才,制作单位应加强导演、演员、化妆、摄影等人才组织结构,积极协作影视制片单位。因为人员管理直接关系到影视作品能否继续制作。
5.题材撞车风险。在影视作品制作之前,决策者应当充分考察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其他同类型电影的上映时间,进而决定其影视作品的制作方向和制作内容。
6.盗版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打击力度,在源头上打击非法制造光盘窝点,在市场上严禁销售盗版光碟,给影视制作者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之,未来中国的电影产业,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融资模式会更加多元化,与金融资本的市场性结合会更加紧密,也会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提升制作水平,规范投融资市场环境,降低投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宇琼.电影产业投融资机制创新的模式研究[J].当代电影,2014(9):99-104
[2]赵莹.我国电影产业投融资现状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105-109
[3]王文杰.中国电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研究[J].当代电影,2013(11):20-24
关键词农村青年创业综述
一、创业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并进入制度化时期。但这一时期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一般性描述。20世纪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时间维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创业活动。
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
创业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吸引了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代表的多学科的研究参与。不同的学科立足于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切入点,围绕着创业机会、创业者素质能力、创业过程、创业管理、创业环境、创业行为、创业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创业活动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一)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经济学主要是分析创业者如何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将其所利用的全部资本、支付的工资价值、租金和利息以及属于他自己利润的重新组合都体现在产品的价值当中。
(二)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主要是通过对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和功能方面的描述来解释创业现象,他们利用个体所拥有的特性,比如成就需要、自主需要、信念追求、创造欲望和自信心等来分析创业者及其活动,力图找出其内在的关联。
(三)管理学的研究视角。
管理学主要是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创业现象,探讨创业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创业行为,进而把创业视为一个可能发生在任何组织类型内部的管理过程,把创业视为一种管理方法,从管理方法上解释创业活动。
(四)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创业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创业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创业现象中涉及的创业家远见、创业机敏、直觉和智力等因素对创业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2、创业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的研究视角将创业的产生和影响置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许多学者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化下更容易产生创业家,某种特定的文化必然培育某种特定的创业行为与方式,所以他们将文化看作是创业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3、创业研究的社会资本视角。社会资本对创业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察,一是考察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创业机会与创业行为;二是考察网络结构性资源和关系性资源,如信任和规范等如何影响创业家的创业活动。
通过对主要学科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侧重从微观层面(创业者、创业行动、创业组织)对创业活动展开研究。而与上述学科相比较,社会学则侧重从宏观层面,将创业活动置于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关注创业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分析影响创业活动的社会因素(例如制度环境、技术环境)和规范创业活动的行动模式。
三、创业研究的研究框架
(一)国外创业研究框架。
目前国外的创业研究多在Timmons创业学模型的框架下展开,该模型提供了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等不同的研究视角,认为创业是由机会、团队、资源三个要素组成,强调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弹性与动态平衡。三个要素会因比重发生变化而产生失衡的现象,因此必须及时地对创业管理策略进行调整,掌握当时的活动重心,使创业活动重新获得平衡。
另外一个被学界经常应用的创业研究框架是GEM研究框架。GEM是指GlobeEntrepreneurshipMonitor,即全球创业观察的英文简称,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研究全球创业活动态势和变化、发觉国家创业活动的驱动力、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制和评估国家创业政策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始于1999年,现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创业环境研究项目。
(二)国内创业研究框架。
与国外创业理论研究相比,国内很少有对创业过程建立研究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但也取得了一些启发性的研究成果。朱仁宏(2004)通过归纳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通过细化创业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变量,提出了一个包含创业者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与创业环境的概念框架——研究边界模型;池仁勇(2006)从创业研究领域的界定概括得知:创业过程由机会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开发以及创业结果组成;在创业过程中,个体创业家是核心要素;创业过程受到社会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创业可以在新创企业中发生,也可以在已创建的企业中发生;此外,蔡莉等(2007)提出了一个由创业资源开发过程、创业周期及创业情景3个维度构成的创业研究框架,并着重分析了这3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总而言之,创业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人士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创业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共同为大家所接受的研究理论体系,还有待学界进行深入地研究。
四、我国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状
我国在创业研究领域除了介绍和完善西方的创业学术研究理论外,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本土创业现象的探讨和实证分析,并选择一个具体群体例如女性、青年、农民或农民工来对创业现象进行讨论。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青年创业群体特别是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重视,农村青年创业群体近年来开始得到了学界更多的关注,并形成了一些专题性的实证研究,例如:《宁波市农村青年创业文化调研报告》(宁波团市委调查组,2005)、《浙江沿海地区农村青年创业现状与思考——基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关于福建青年创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张学军,2009)、《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现状调查报告》(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吉林省农村青年创业问题新思考》(郑磊,2009)等实证调研报告,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宁波市团市委(2005)通过实证调查,指出当前宁波市农村创业文化整体水平较好,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密切联系,求富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动因,创业精神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条件,示范是农村青年最主要的创业精神来源。并指出创业文化培育应该着力培养农村青年的创业精神,农村青年的创业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升,政府应努力为农村青年的创业冲动转化为现实创造条件。
周国红、张艳(2008)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浙江沿海地区创业氛围较浓,农村青年较有创新精神,家庭对农村青年创业影响较大;农村青年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足和经验不够;创业培训或讲座对农村青年创业帮助较大,但目前还比较缺乏;当地政策与中介机构对创业比较支持,但农村青年了解不够;要突破农村青年创业的瓶颈,必须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加强创业教育。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创业研究中心(2009)通过对广东省农村青年创业状况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农村青年创业热潮逐渐形成,青年协会在促进农村青年创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村青年创业群体的类型包括农村企业家二代创业、务农青年创业、农民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学生毕业生回乡创业和城镇青年到农村创业;农村青年创业获得成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农村、特色养殖业、农村工商业、现代服务业、休闲产业和环保产业。
郑磊(2009)在基于对吉林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应建构一个从政策宣传与执行,到持续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到长效的充分就业和创业,再到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保障建设一体化”的立体模式的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新模式。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农村青年创业进行了一些对策性研究。丘运生、谢顺恒(2008)指出农村青年要创业,一要选准创业目标;二要选好或创造当地自己的品牌;三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四要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五要瞄准市场,扩大市场;六要找准定位。陈莉萍(2006)从成才教育的维度对青年创业进行了探析,指出针对农村青年的成才教育,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二要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树立创业成才典型,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四要提供信贷支持,使创业启动资金能够到位;五要创新青年的组织形式,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六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双学双促城乡互动。
五、结语
总之,农村青年创业研究已经成为学界进行创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就总体而言,农村青年创业研究现阶段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开展的实证研究也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而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另外也缺乏基于大样本调查的普遍意义上的定量实证研究。因此,农村青年创业这一热点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必要对农村青年创业状况开展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使创业研究既符合创业实践又具备理论高度。
文献:
[1][美]T·帕森斯着,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
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经济研究,2002(9).
黄中伟.非均衡博弈:浙江农民创业的原动力.企业经济,2004(5).
林离、张炜.邱琼:创业过程的研究评述及发展动向.南开管理评论,2004(7).
王延荣.创业动力及其机制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4(7).
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6(5).
吴昌华.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农村经济,2008(6).
[10]张玉利.杨俊.试论创业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
[11]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理论流派与发展趋势.科学学研究,2005(5).
【关键词】西北地区本科生;视力;因素分析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79);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605054);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基金课题(2016YT004).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近视则会对其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如何预防和抑制视力的下降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献研究表明:近视与非近视的学生在坐姿、用眼时间、锻炼时间、用眼卫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用眼过度、缺少运动是视力下降的部分因素,尤其是用眼过度则会对视力造成更大的影响[1].此外,他们的近视发生率还体现在性别的差异上,女性的近视率较男性而言相对较高[2].一些文献也给出了不同专业、不同民族的近视发生率比较,但这些结论大都与所研究的调查对象数据有关系,针对不同的数据,这些结论往往会不尽相同[3,4].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视力的调查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对该地区的本科生采取视力保护的措施.通过抽样调查,了解该地区大学生的视力情况,分析影响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指标,找出大学生在视力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结合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本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桂西北地区本科大学生的视力保护和近视预防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一、桂西北地区本科生视力现状分析
为了解桂西北地区本科生的视力现状,并对该现状的成因进行统计研究,本文有针对性地对该地区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整理并剔除掉无效问卷后,最终收集到600份有效问卷.现将该地区本科生的视力现状汇总如下.
(一)不同性别本科生的视力情况
从性别角度出发,在收集到的60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有270人,女生有330人.其中近视(视力低下)的学生总共有367人,占总人数的61.2%,而不近视(视力正常)的学生总共有233人,占总人数的38.8%.具体情况见表1.
(二)不同年级本科生的视力情况
从年级角度出发,在收集到的600份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中视力低下的占64.6%,大二学生中视力低下的占57.8%,大三学生中视力低下的占61.3%,大四学生中视力低下的占53.3%.从该比例分布可以看出,各年级的视力低下率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Sig.值为0.501,大于0.05,即P值大于0.05,所以,年级对本科生的视力情况是无显著影响的.
二、桂西北地区本科生视力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找出影响桂西北地区本科生视力现状的因素,本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我们随机抽取其中的450份作为训练集,而把剩余的150份作为测试集,以便检验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收集到的数据中,y表示因变量,y为1时表示该生近视(视力低下),y0则表示该生不近视(视力正常).10个自变量x1,x2,…,x10分别表示性别、民族、年级、院系、保护视力的意识程度、周边环境、是否注意用眼卫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户外运动时间、饮食搭配.具体的变量取值及其对应含义见表4.
上表中,检验正确率为34+5934+34+23+59×100%=62%,检验结果比较理想.
三、减少桂西北地区本科生近视发生率的一些建议
结合本文对桂西北地区本科生的视力情况所进行的统计研究,并针对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给出减少该地区本科生近视发生率的一些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并关注学生的用眼卫生.另一方面,增加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尤其是女生.此外,由于桂西北地区的饮食习惯等原因的影响,该地区的学生还要注意饮食搭配,荤素均匀为宜.
【参考文献】
[1]刘伯树.大学生视力影响因素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52-53.
[2]聂粉萍.初中生视力状况调查及近视原因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6(1):55-56.
[3]李苏平,等.苏州市大学生视力现状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9):8-10.
上一篇:java实习心得体会(整理6篇)
下一篇:作文好词好句摘抄大全(整理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