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足球教学设计范例(3篇)

时间:2024-11-15

初中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现代教育创造力

近年来,初中体育课的实际授课过程与广大教师所设想的有很大不同。在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外行人眼中,体育课或许是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学生可以尽情运动以及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最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现实和人们广泛的认知有着较大差距。现阶段的体育课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体育教师比较认真负责,整堂课都安排的满满当当,从学生跑步热身,到课堂练习内容,都有着详细地安排。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量,然而,众口难调,在教师看来是对学生有益的体育运动,实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乐意参加的,加之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容易产生厌烦。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师既定的常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难以产生积极的作用。第二种,授课情况则是教师在学生慢跑热身后,就直接让学生解散,看似是尊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爱好的选择,实则是教师的不负责任,很多学生懒得运动,这样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学生连基本的运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改进体育授课的方式。

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期间,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观察事物、解决困难的方式,在某些方面,这些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因此,体育教师授课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仔细研究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课程。

比如,笔者在授课前,就仔细分析过,青春期的学生叛逆,敢于挑战规则,同时也富有好奇心。因此,笔者就一改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在体育课的前面十分钟,先在教室中上课。笔者上课的内容是篮球,然而,常规的篮球教学,就是让学生投篮、运球,对他们来说较为枯燥,也提不起兴趣。于是,笔者就在这室内课中,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职业篮球的视频,视频中有男子篮球运动员扣篮、投篮的劲爆画面,同时也有篮球拉拉队员通过篮球运动,向运动员呐喊助威的画面。男同学看了瞬间有了学习篮球的激情,女同学则能发现篮球带来变化,这样一来就都有了参与到篮球运动中的兴趣。在户外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笔者先不教给他们正确的投篮动作,而先让每一名学生自己拿球投篮,找到一种自己投着顺手的方式;然后笔者再将投篮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两者中找到一种平衡,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投篮动作。对于女生,笔者的要求则更加宽泛,让她们将篮球作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自己设计动作,给男生加油助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于体育课的意见,让他们以课堂参与者的视角提出建议,更能促进体育教学设计。

再比如,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足球后,可以先不向学生介绍足球中每个位置的人应该怎样,不要给学生套上规定的套路,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地踢球,在这种没有框架的束缚中享受运动快乐。学生在几次足球练习后,自然能发现怎样踢球更加实用,然后向那方面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学生创造力的展现,通过这种回归原始的运动,没有了规则的指印,学生才能在这种氛围中自发地创造。

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力

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初中体育的教学则要变得很复杂。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唯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才能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广大体育教师需要认清,现代教育手段不仅仅包含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新型教学理念促进下,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同样可以被用于初中体育课。

初中体育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思路,从新的教学方法入手,如情景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师生合作学习法等,以其为媒介,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了解,笔者发现,我们的学生见惯了篮球、足球、排球等等传统的体育器材,常规的体育课堂也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在一次体育课临近尾声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诸如藤球、板球等少数民族的民俗运动器材,学生们都是第一次见到,笔者就让每一组学生从中挑选一件,然后根据器材的特点,自己创造一种体育运动。通过笔者的这种激趣和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结束语

初中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校园足球;中学;运动技能;评定标准

中图分类号:G807;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99-05

Abstract:Methodsofquestionnairesurvey,interviewswithexpertsandAHPwereusedtodeveloptheevaluationstandardofcampusfootballskill(ESCFS)inhighschool,inordertoimprovetheevaluationsystemandthescientificdevelopmentofcampusfootball.Results:twoevaluationcriteriawereincludedinESCFS,correspondingtojuniorhighschoolperiod,andhighschoolperiod.Eachlevelcontainsfiveaspects:ballcontrol,dribbling,kicking,fitnessandmatchperformance,andthedifficultyofevaluationmethodsincreasedwiththelevel.ESCFSwasbasedonthedataobtainedfrom1794studentsin12cities.EmpiricalstudiesshowedthatESCFShadgoodreliabilityandvalidity,whichcanprovideausefulreferencefortheevaluationandanalysisofstudentfootballskilllevelanddevelopmentlevel.

Keywords:campusfootball;highschool;skill;evaluationstandard

近年来全国校园足球活动蓬勃发展,自2009年开始校园足球分别经历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教育部为管理主体的发展阶段。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管理主导下,52个部级布局城市以及68个省级布局城市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每年有超过5000所学校的270万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年均比赛场次10万次,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1]。2015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管理主体由国家体育总局转变为国家教育部,标志着校园足球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教育功能以及育人功能,注重解决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的评价机制以及制定足球后备人才认定标准等内涵式发展战略举措是新时期我国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要特征[2]。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在以教育部为主导的全新校园足球活动中,将更加注重校园足球的普及,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要达到2000万人[3]。2015年3月8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颁布标志着校园足球活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对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到2022年要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中小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将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加大学时比重,校园足球的特色学校确保每周一次足球课教学等[4]。2016年教育部相继完成在全国遴选并支持建设8627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8个校园足球试点区县以及3个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先后培训全国校园足球骨干教师13.5万人,组织校园足球比赛超过10万次,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等重大举措[5]。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要求构建相应的监管机制以进行正确引导与质量评价。中学阶段是学生足球技能发展提高的关键阶段,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标准的研制,能够填补我国该年龄阶段校园足球学生技能评价标准的空白,是积极贯彻落实现代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科学引导校园足球的课余训练以及完善校园足球技能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

1研究对象

以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中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学生初中及高中两个阶段的足球运动技能评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以青少年足球技能评价为主题,采用网络检索以及图书馆查阅两种方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2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技能评定的核心问题进行信息采集,102位足球领域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此次调查,通过文献以及问卷的分析结果确定评价体系的测评方案。

2.3测试法

以全国18个足球重点城市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为测试对象,按照评价体系的指标进行样本测试与数据采集。测试对象均接受足球训练1年以上,测试总数为1794人,包括初中样本总量为966人,其中男生576人,女生390人;高中样本总量为828人,其中男生627人,女生201人,以此作为学生运动技能评价体系得分标准与等级标准制定的依据,同时按照性别差异分别制定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运球与素质评分标准。具体测试方法见表1。

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采集的有效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构建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指标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以及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构建技能评价体系模型,并以学生测评数据为基础运用十分位数法构建技能得分标准量表。

3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校园足球初中阶段为例,对学生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步骤进行详细说明。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对于问卷调查采集信息进行合理化筛选,保留选择频数在75%以上评价指标,初步构成评价体系的指标集。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进行指标层次的逻辑设计,搭建两级指标层次的体系架构。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的数学模型。

3.1指标集的建立和指标数据采集

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评价体系的每一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对应的二级指标集的测试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此经过数据标准化、降维因子分析、建立相关系数矩阵、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以及特征向量的计算等步骤,建立针对每一个一级指标的数学模型。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从第二个主成分开始特征根都比较偏低,然而特征根小于1,显示第一个主成分能够概括绝大部分的信息,即一级指标下的第一主成分二级指标能够体现一级指标的核心内容。

依据方差分解与主成分载荷矩阵的数据得到指标的对应系数,依据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两列数据得到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技能评价要联系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实践,在确保评价科学化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简易性与可操作性,从而便于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及技能评价操作的实践需求,评价体系最终采用一级指标对应一个二级指标的体系模式。按照以上步骤构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指标体系。

3.4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技能等级评定标准量表

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运动技能标准量表包括初中以及高中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学生年龄跨度以及身心发展程度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折线运球以及身体活动能力测试中需按照男、女不同标准给予评价得分。

运用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技能等级评定标准量表可以对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单项足球技能水平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将单项得分与权重系数的乘积累加进行足球技能水平的综合得分评价以及等级评价。由于中学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较大,因此综合评价等级难度逐年提高。以初中阶段为例,学生足球技能综合得分=头颠球得分×0.1+折线运球得分×0.2+定位球射门得分×0.2+多向绕杆跑得分×0.1+比赛得分×0.4。根据综合得分以及综合评价等级表,认定相应技能等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运用调查法、测试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校园足球初中以及高中两个阶段学生运动技能的评分以及等级标准。评价体系由能够体现球感、运球、踢球、身体素质以及比赛能力5个方面的特定指标构成,评定方法与评价难度依据学生年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依据对全国12个城市的1794名学生的测试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确定技能评分标准与等级标准。

4.1.2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运动技能评定标准是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以及足球训练规律为依据,以构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技能评价体系为主要目标,运用科学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对学生足球课程学习质量及效果进行规范性量化评价,对促进校园足球开展的评价机制构建、提高足球课堂教学以及课余训练质量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4.2建议

4.2.1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技能评定标准的适用对象为中学阶段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用于评价中学阶段学生足球技能水平的发展程度。与此同时,标准还可以为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提供量化依据,为校园足球整体或局部发展的质量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4.2.2基于突出重点以及区别评价的原则,校园足球中学阶段学生技能评定标准需要后期的持续性修订与完善。如注重对守门员特殊位置运动员的技能评价,指标选择应符合足球运动技能不断发展的需要及训练规律,同时更多地对比借鉴足球发达国家青少年培养经验及规律,更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身体及心理发育特点及我国校园足球发展水平。

4.2.3在评定标准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域间的校园足球发展实际,考虑校园足球课程建设与业余训练的衔接与区别对待,考虑解决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与竞技足球人才选拔及评价标准的顺畅衔接。

参考文献:

[1]打基础重细节,提升校园足球品质[N].中国体育报,2013-01-29(5).

[2]秦D,刘志云.小学校园足球学生技能评定标准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37(4):92-96.

[3]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登[N].中国教育报,2014-11-27(4).

[4]解码校园足球“2.0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4-10-09(5).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R].[2015]11号.

[6]RobertMMalina,BasilRibeiro,JooAroso,SeanPCumming.Characteristicsofyouthsoccerplayersaged13C15yearsclassifiedbyskilllevel[J].BrJSportsMed,2007,41(5):290C295.

[7]MalinaRM,CummingSP,KontosAP,etal.Maturity-associatedvariationinsport-specificskillsofyouthsoccerplayersaged13C15years[J].JSportsSci,2005,23(5):515C522.

[8]AMIRI-KHORASANI,M.etal.,AcuteeffectofdifferentstretchingmethodsonIllinoisagilitytestinsoccerplayers[J].TheJournalofStrength&ConditioningResearch,2010,24(10):2698-2704.

初中足球教学设计范文

2014年,济源市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校园足球试点城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以普及为导向、以教学为关键、以赛事为支撑、以考评为保障的校园足球发展格局。在校园里随意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带足球的学生随处可见。不管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还是级的中学生,他们最感兴趣的、谈得最热烈的,就是足球。足球,已经成为济源市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以往,济源市校园足球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人成众,三木成森”,即完成了“三个强化”,建立了“三层三级”竞赛机制,建立了“三级梯队”人才培养机制。

一、强化教育教学,着力提升校园足球普及水平

一是全面普及足球知识。我们坚持在全市开展足球知识进校园活动,推动基础较好的学校开设足球课程,坚持每周上一节足球课,成立足球班,促进学生了解足球、喜欢足球、参与足球,形成“人人会踢球、人人争进足球班”的良好态势。

二是积极建设布点学校。济源市专门制定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考评细则,有效开展省校足办要求的“八个一”活动,即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和一套相关制度,保证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天一次足球大课间,每学年举行一次校内班级足球联赛,每个学生有一本足球教科书(或校本教材),每个学校有一支足球代表队,建设一块符合要求的足球场地,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足球文化节,有力促进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全市已建成3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小学18所、初中10所、普通高中4所,基本实现市区、平原乡镇的全覆盖。

三是大力培育足球文化。我们组织各足球特色学校积极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足球冬(夏)令营、足球操比赛和校园足球亲子秀等活动,搭建校园足球文化平台。还以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名字命名班级足球队,进行班级间比赛,编办足球主题班报,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

二、强化机制建设,着力提升校园足球竞技水平

一是建立“三层三级”竞赛机制。在完善每年小学、初中、高中三层竞赛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校长杯”“镇长杯”“市长杯”三级联赛体系,每年6月举行全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全市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9~12月举行本校的“校长杯”足球班级联赛,此外,还举办了“镇长杯”区域学校比赛。

二是建立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我们采用“市队校办”和“名校办名队,名队进名校”方式,建立班队、校队、市队三级梯队训练管理模式,有计划地将一大批学生作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对象,全市目前已注册800多名市级足球运动员。

三是建立足球学校创建机制。我们对有条件的学校下达年度创建任务,加大指导力度,提升创建水平。济源市第一中学、济源市高级中学等重点校园足球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市足球特长学生。

四是积极参加“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在2016年“省长杯”足球赛中,济源市四支代表队进入全省各组联赛前四名,其中济源市高级中学在高中女子组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济源一中在高中男子组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太行路学校在初中男子组获得第三名,沁园中学在初中女子组获得第四名。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发展校园足球的热情,增强了济源市创建部级校园足球示范区的信心。

三、强化行政推动,着力提升校园足球保障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济源市出台了《济源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实施方案》,对优化校园足球活动网点布局、完善校园足球竞赛制度、加强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等提出明确要求。在市级层面建立了教育、体育等多个部门参与的校园足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协商问题、推进工作。

二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我们积极安排校园足球专项经费,大力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形成了有效的投入机制,保证了校园足球活动的稳步开展。近年来,全市财政已经陆续投入305万元,新建了4个标准化足球比赛场地。

三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这些年,我们每年培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校园足球训练管理干部、体育教师150余人次,培训C、D级教练员50余人次,今年还选送1名体育教师赴法国参加培训。

四是建立健全考评制度。我们出台考评细则,将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各校目标考评范畴,明确工作目标要求,严格督察考核。开展优秀校园足球学校、优秀校园足球文化活动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各学校加快推进校园足球运动。

今后,济源市将认真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着力在校园足球普及与提升上下功夫,努力走出有济源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重点将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优化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将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印发《济源市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教育、体育等部门的职责,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机制。总结提升“名校办名队、一校一品”的教体融合做法,将足球运动队“植入”其中,继续组织“三层三级”足球联赛,在全市试点创建市级校园足球学校。

二是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年度教师招聘计划中,安排一定名额招收有足球专长的体育教师,并优先分配到足球特色学校。分类开展面向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和面向高水平运动队教练的等级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两期师资培训班和一期裁判员培训班,邀请全国优秀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担任讲师,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师资力量。继续做好日常教学和训练,_展冬、夏季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积极参与省级赛事,力争为各级足球运动队输送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三是在提升保障能力上下功夫。将足球逐步纳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地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建立各级足球特色学校校长负责制,全面实现校园足球进课堂、进大课间、进校园竞赛、进中考。逐步建立足球特长生中考升学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校园足球活动的经费投入,积极引进社会赞助机制,为各级各类学校、俱乐部及体育活动中心足球教学、培训和比赛创造条件,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是在弘扬足球文化上下功夫。在开展全市学校足球技能秀、趣味足球游戏、足球亲子活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提炼足球特色文化,挖掘足球对青少年人格培养、意志磨炼、团队精神培养和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各类赛事中弘扬积极健康的足球文化,努力营造阳光向上的和谐足球运动氛围和文化环境。

校园足球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济源人将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持之以恒的努力,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健康开展。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