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6篇)
时间:2024-11-24
时间:2024-11-24
《文化与经济、政治》优秀教案
【计划学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文化与经济、政治”,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突破这一核心内容,课本又分了五个层次:第一,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第二,讲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三,讲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第四,强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第五,得出结论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二、学情分析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3.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4.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能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探究: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提示:一定类型和阶段的文化形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形成各自相应的文化活动。可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材料展示:张艺谋、梁晓声与施瓦辛格。
结论:文化与政治密切相关。
新课讲授: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进一步用图示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探究:①文化的发展与经济亦步亦趋吗?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承性。
②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同吗?
以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事例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也体现了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文明的落后说明,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探究活动:大片中的文化与经济、政治
以电影《变形金刚》、《2012》等美国大片为例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美国人这样说文化: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失去控制》和美国学者约翰·耶马在《世界的美国化》中的观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师进一步分析:
(二)相互交融:在时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
A.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要。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交融的表现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探究:在热闹背后是否藏有忧虑?
展示材料: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收入
展示材料: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以《功夫熊猫》为例)中国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被美国所利用,并赚中国人的钱,足以说明中国文化竞争力之现状。
追问:我们缺少的仅仅是自主品牌吗?
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文化竞争力!!
讨论:
10多年前,美国学者就乐观地预言: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仍是不可战胜的。”
思考:你觉得他的乐观有道理吗?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讨论:我所知道的国际竞争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背景:以美国的文化入侵和一些国家抵制这种入侵、世界各国重视文化产业和文化竞争力来说明这一问题。
十七大报告也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探究:孔子学院──文化是最好的桥梁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结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作用小结: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课堂练习:(略,见PPT课件)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D)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3.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这反映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B)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4.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D)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给我们的启发是(B)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6.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B)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7.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浓、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A)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本来面目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课堂板书: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3.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其它拓展材料:
1.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员甚至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亲和力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
2.美国软实力的代表性载体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快餐等,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传递了美国式自由、民主、人权等信念和价值观,从而使世界人民向往美国式的社会。面对强势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1993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国就提出了文化例外”的新概念,反对美国将自由贸易范围扩大到文化领域;加拿大则直接颁布法令限制电影发行领域的外国投资;韩国也采取增加国产电影放映时间比例的办法限制美国电影的过分侵入。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教案范文
2.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使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出现一体化的趋势,文化的作用凸显,各国产品和经济交流无不打上文化的印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依赖逐渐增强,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驱动力。人文精神作为文化的灵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人文精神;文化产业;驱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日益凸显,随着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渗透力增强,影响力扩大,文化的社会价值引起各国的重视。各国产品和经济交流无不打上文化的印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依赖逐渐增强,文化实力也与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说:“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人文精神作为文化的灵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资源。
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类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这表现出马克思对生产力两个方面的区别把握,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二者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生产力有其独特性,是思想、意识、心理等精神方面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具有鲜明的物质特性,它是通过实践主体的创造,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精神方面的产品需要物质作为载体,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音乐、舞蹈,都需要物质媒介来承载其精神内涵。
马克思关于物质和精神生产力的论述,被社会发展的实际所证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文化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呈现出了一体化的趋势,使文化具有了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
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包含两个方面,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文化的经济化指文化发展引入市场机制,借助经济手段,使文化具有经济力,并出现一个新的产业,即文化产业;经济的文化化指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精神、心理、科技、信息等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活动和物质产品都打上文化的烙印,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是靠的自然力,工业经济时代靠的是资本和技术,那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文化成为主导力量。文化经济的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文化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非常发达,他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用高科技手段发展文化,以文化为先锋打开世界市场。美国的经济实力全球第一,文化产业功不可没,并借助文化产业输出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将世界纳入美国经济发展体系,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发达国家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比重占GDP的比重都超过第一、二产业。美国早在1948年,第三产业比重就已经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达到了53.96%,在随后的52年间仍然保持了增长趋势,到2000年达到了74.45%。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在2013年才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征,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对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作用的科学判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相提并论,文化不再是从属地位,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打下思想基础。
二、文化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资源
1.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因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受到人的价值观的支配,所以人的思想观念、传统习俗、社会心理等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与效果,甚至影响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观念的提出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由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既需要法律、制度、规范等有形的力量,也需要诚信、道德、伦理等无形力量,随着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
2.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动力
我们所谈到的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文化是指精神财富,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物质之外的可以被传承的科学技术、道德情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由此可见,文化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直接动力,一方面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3.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建设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法制的强制力和道德的约束力缺一不可,道德与法制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两个轮子,而道德与法制是以文化为价值导向的。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改变重物质、轻人文的社会环境,发挥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的作用,用积极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文化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得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引导和支撑作用越来越大,无论是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生产经营管理、品牌的设计与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制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无不打上文化的印记和当地民俗习惯、心理及人文精神的述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现代的市场经济就是文化经济,没有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制度、经济伦理、经济规范就确立不了,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到战略高度,提升产业的文化内涵,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使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现代人文精神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1.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构建现代人文精神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适应自身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文精神作为文化的灵魂,也就有了不同的内涵和追求。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提出是对应的自然的“天文”,对立物是自然界,而西方提出人文思想的是对应的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它的对立物是基督教的神权。由于对立物的不同,东西方人文精神内涵是有区别的。西方人文精神更侧重在“人”,强调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对抗神权;中国的人文精神更侧重“文”,强调的是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思想是我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要继承和发扬“和”思想,结合新时代的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现代人文精神。
2.以现代人文精神重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带来了经济格局、秩序、话语权的的变动和调整,各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交锋,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引起各国政府重视,并以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可以说,谁能占据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现代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标志,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前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文化元素,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引领,发挥文化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从而提高综合国力。
3.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刻不容缓
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具有依赖智力资源的明显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提高文化产业的感染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离不开具有丰富知识和创意能力的大学生群体。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一种非物质产业,传统产业结构的演化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对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产业结构的演化已经转变为技术和文化融合趋势。
因此,大学生在未来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应当担负起历史重任,除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本领,还要培育人文精神,使中国的文化产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才能具有无比优越的竞争力。
课题名称:
本文是2013年度辽宁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A201307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林明华,杨永忠.创意产品:文化、技术与经济的融合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7期.
[2]辛世俊.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新认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年第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经济交融;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因此,把握当今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发展先进的文化产业是社会综合实力增强的重要举措。
一、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客观趋势越来越明显。日益紧迫和严峻地凸现了文化的竞争和文化的力量,使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竞争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财富中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地区聚集越来越明显,文化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力量。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以吃饱、穿暖等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而今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减少,而更多的资金开始向文化消费方向转移。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在1980—1988年间,印刷品、文学作品、音乐、视觉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等年贸易额从950亿元增到3880亿元。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收入已经占其外贸总收入的38%。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旺盛期。据有关部门估算,1990年到199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12.1亿元增加到83.7亿元。2005—2006年间,我国潜在文化消费能力达到5500—6000亿元左右。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国际竞争的格局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己越来越引人注目,它将成为中国经济“从现实经济增长率向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的一个新热点”。
社会消费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要求生产出更多的文化精神产品,去满足人们在文化上、精神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要不断提高。实践证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愈高,经济附加值就愈高。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在保持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使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网络化的运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影视、音像、出版等文化产品已成为最大的换汇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像美国和英国这样一些经济大国文化产业的GDP比重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制造业。以麦当劳为例,1968年仅有1000家麦当劳连锁店,而今天在世界120个国家遍布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富的商业效益,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国到处推销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迪斯尼等文化生活形象,组成为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典型。可见,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发展中,人文资源甚至比原材料、能源的作用更大。在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没有资源可以创造资源,正可谓“一遇雨露就发芽,一得阳光就灿烂”。
二、把握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趋势,以经济理念促进、发展文化产业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趋势,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经济在文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目标,充分体现了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庞大的涉及面广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先进文化产业必须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竞争中做大做强,必须在遵循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的同时,借鉴经济领域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将文化的商品属性解放出来,才能转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依靠市场经济观念拓展、促进先进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实践要求我们加快确立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善于挖掘、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如通过保护、挖掘、利用人文资源,打好“名人牌”、“名品牌”、“名节牌”、“民俗牌”等,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因势利导,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增强资源意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运用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发挥整合效应。
二是增强商品和市场意识。对相当一部分文化产品,在注意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因此要重视文化产品的流通环节,遵循价值规律、市场法则,善于实现“惊险的一跃”。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注重研究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来组织生产,用“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占领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通过市场运作,拓宽投入和经营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先进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增强效益意识。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同时又必须讲经济效益。如果不讲成本,不讲经济效益,就会失去市场,失去竞争力,社会效益也就无法实现。创作一大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文化成果,并以市场经营使其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注重发展提高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吃有食文化,穿有服装文化,喝有茶文化,住有建筑文化,行有车文化,休闲有旅游文化等,着力提高这些产业门类的文化品位,注入历史、艺术和情感的内涵,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这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庸俗文化的约束管理,对黄、赌、毒、迷信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予以专项整治,坚决打击,使文化产业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其次,依靠经济手段壮大、推动先进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艺术为生产资料的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进入市场流通的系统行业,知识经济时代,文化需求已形成巨大的市场,在发展先进文化产业时,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兴建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绿色网络、教育培训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会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文化产业内涵,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社会文化品位,促进先进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和先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让更多的文化单位与市场接轨,走社会化运作之路,将先进的文艺产品、文艺节目、文化活动推向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先进的文化传播网络,实现文化事业的社会化,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支撑社会效益。同时要在政府继续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基础上,激活民间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注重运用社会化的手段推动和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做到不仅要善于建设文化设施,更要善于经营文化设施,形成“建成一个设施,培育一个主体,发展一门产业”的良性发展势头。依靠经济杠杆、调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社会文化,塑造社会新形象必须打牢先进文化建设基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适时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探索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拓宽渠道,逐步形成财政性投入、政策性投入、社会性投入和自身性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好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全国各地都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就发展文化产业而言,上海的思路是“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北京的思路是“民营国营同台竞争,多元主体优势互补”,广州的思路是“坚持市场导向,凸现产业特性”,深圳的思路是“文化资源和企业资源结合,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互动”,云南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等等。
关键词:电子游戏游艺;文化软实力;文化消费;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57-04
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7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建议》(简称《实施建议》),对广东省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了广东省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建设,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的决心与信心,标志着广东省文化发展迈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号召,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以《实施建议》为指导,结合全球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趋势与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认真探讨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在新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时期的历史使命,以期为广东省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电子游戏游艺产业的诞生是社会文化经济进步的必然选择
(一)国际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概况
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是以高科技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内涵,集研发、制造、交易、运营为一体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物,形成以产品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动漫内容创作、人才培养、会展、终端场所经营、产品销售与经营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产业链,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消费群体,显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1.市场需求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随着社会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们的消费方式将由物质消费向文化消费过渡,社会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娱乐型转变。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目前,美国人们已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有2/3的收入用于休闲娱乐,这表明发达国家进入了休闲娱乐时代,花钱买快乐、买体验,从而获得精神上满足和抚慰,成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据普来斯特豪斯预计,到2011年,仅主题公园的消费每年将稳定增长5%,产值将达到286亿美元;在未来5年中,亚太地区游艺业市场将以5.5%的增长速度递增,将为全球游乐市场带来超过80亿美元的收入。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人们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明显提高。从2006年开始,国家文化部正逐步调整电子游戏游艺业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开放电子游戏游艺文化市场,批准了上海、成都、中山、珠海等内地多个城市为加强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管理试点城市,2009年,第一批发放牌照10000张。如果我国继续开放更多经营场所管理试点城市,游戏游艺软硬件产品的需求将持续递增,其市场容量将越来越大。按照普来斯特豪斯的调查,大多亚洲地区的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于中国游乐休闲业的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会一直持续增长8%以上。
作为独具文化娱乐和精神体验功能的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是动漫产业的下游产业链环节,迪斯尼产业模式就是其代表。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由生产型主导社会向消费型主导社会过渡,动漫产业逐渐成为继通信、IT产业之后的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2005年全球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已成为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国的第一大产业或支柱产业。从2004年开始,我国积极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先后批复了多个部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援引相关协会的评估,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市场的年需求规模至少为600亿元,2009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动漫游戏产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长。
2.产业不断延伸
在媒体革命与市场的作用下,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正日益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成为科技创新与休闲娱乐的结合体,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把文化内容与文化符号渗透入电子游戏游艺产品,将文化创意转化为大众获得心理释放、娱乐愉悦和身心体验的独特资源,使其焕发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文化化;另一方面,运用增强现实等高科技手段,丰富人们的娱乐形式,提高文化创意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工业化方式把文化创意进行大量复制,生产传播,实现文化产业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垄断着世界电影与游乐市场的美国,把电子游戏游艺产业作为国内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日本,以及世界网络游戏产业最发达国家之一的韩国,就始终将文化创意作为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巧妙地将高科技与文化创意相互融合,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令消费者应接不暇。
根据电子游戏游艺产业的“微笑曲线”,科研、娱乐场所经营环节的附加值最高,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为了突破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偏重于设备制造和小型娱乐场所经营的低层次产业形态,提高产业附加值,国内业界正在学习美国、日本、韩国的先进行业经营理念,延伸产业价值链,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向产业链上游、下游伸延,积极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迈进,从设备生产迈向市场终端经营,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自营或合作经营方式开设主题乐园,通过主题乐园带动房地产、娱乐、餐饮、商业等关联行业发展,有效地延展品牌价值,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对提升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影响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是以高科技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内涵,集研发制造、交易、运营、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求我们的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多姿多彩,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与审美需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其文化消费的目的与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独具文化娱乐和精神体验功能的电子游戏游艺,成为被追捧的文化消费方式。从迪士尼中我们不难看出,游戏娱乐是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以高科技为手段,以动漫文化为内涵,以人为本,根据心理释放原理与审美取向,创造出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娱乐方式,建立规模宏大的游乐园,营造迪士尼文化家园,逐步完成从娱乐到文化渗透的全过程。
2.“阳光、时尚”的游艺游戏,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修养
“文化竞争力,本质上是人的文化素质竞争,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一直以来,电子游戏机被社会称为“电子海洛因”,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的“脏、乱、杂”已在普通老百姓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社会舆论对电子游戏行业存在较大的偏见。随着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电子游戏游艺市场的管理行之有效,人们逐渐改变了这种偏见,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阳光、时尚”的娱乐已成为主流,甚至成为教育的有益手段,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亲子等电子游戏游艺产品层出不穷。我国文化部于2006年毅然推出在上海、成都、中山、珠海等四个加强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管理的试点城市,电子游戏游艺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从源头抓起,加强电子游戏游艺内容的审核,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建立有效规范的经营秩序,营造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修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市场环境。
3.推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软实力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层面的认同,而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就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实践,因此,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是动漫产业的下游环节,在美国,以迪士尼为代表,以电影―发行―游乐园为动漫产业链基本主线,以游乐为核心,拉动了出版、旅游、演出、文具、服装、玩具等产业的大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长,加工层次深的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成为美国文化产业中最为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各相关部委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动漫产业热潮空前高涨,但由于动漫产业链的脱节,时至今日,中国动漫仍然在低水平、浅产业化阶段徘徊。以杭州为例,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动画公司是从20世纪80年后期的动画加工企业发展而来的,其余大部分动画公司是在国家近几年大力扶植下发展起来的。缺创意、缺资金、缺运营”已成为动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大难题,特别是如何综合运营解决动画产业链缺失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游艺游戏产业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出中山金马、中山世宇、中山金龙、深圳华强、广州华立等知名游戏游艺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完善的生产供应链,实现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聚集,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较大规模的研发、制造、交易、游乐场经营、游乐园经营的发展模式,初步显现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潜在动力。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提高国际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力和竞争力,增强国际文化话语权。我们知道,进行文化交流,一要吸纳的兼容外来文化,二是向外辐射民族文化,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平衡”。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沉淀,应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目前,我们不仅面临严重的“文化逆差”问题,还面临严重的“文化安全”问题,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也只有走出去,在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中,保持民族性,增强话语权。要走出去,就要深刻地认识国际文化市场的变化,要有相适应的内容题材与载体。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以电影为载体,向全球实行文化输出,至80年代,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的普及,日本开始以动漫为内容形式,以电视为载体,实现文化输出。在国际社会向发展型、享受型、娱乐型转变的今天,作为独具文化娱乐和精神体验功能的电子游戏游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之一,它将成为我国的文化出口的新途径。
二、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山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现状
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游乐设备设施制造业已逐渐成熟,制造能力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各类游乐园(场)的需求。中山市现有游乐设备制造厂有30多家,每年为国内国际游乐园(场)提供约3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游乐设备,成为我国游乐园(场)提供游戏游艺设备的主力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游艺设备出现在国内游乐园(场),中山市的金马、金龙、世宇企业,都是国内业界的龙头企业。
1.发展稳定快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山市的电子游戏游艺产业虽然几经起伏,但总体趋势是持续向上、健康发展的。2008年建立国家游戏游艺机生产基地,当年12月,金龙(国际)正式成立,打造亚洲最大的电子游戏游艺产品交易平台,2009年建立部级电子游戏游艺教育基地,同年,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会落户中山市。目前,中山市已形成的60多家游戏游艺企业的产业集群模式,年产量从2004年的8700台(套)发展到2008年的25300台(套),增加了1.9倍,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山市游戏游艺年销售总值达20亿元。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了多家年产超亿元的企业,中山金马、中山世宇、中山金龙及中山智乐,已成为我国游戏游艺生产知名企业。
2.技术研发投入加大,初步形成“产、学、研”发展模式
近几年,随着游戏游艺产业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逐年加大,主要集中在有限元分析、动态仿真、游戏引擎、人机交互、目标跟踪等领域的研究。2007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与中山市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游艺游戏技术中心,专门从事游戏与动漫原创;2008年,中山市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成立了金马高科技游艺设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光、声、电、影视一化现代游戏游艺设备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已成功开发出多款新型游戏游艺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年,中山世宇宙成立中山市游戏及其开发运行设备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中心已动漫创作、游戏引擎开发、光机电一体、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为研究重点,目前,有技术开发人员200多人,掌握了3D游戏、动感游戏平台研发与游戏设备检测控制等多项关键性技术。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山市电子游戏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革命时期。
3.游乐设施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质量管理逐步规范
随着国家对游乐设施的制造许可、设计审查、检验试验、使用维护保养等环节的监管措施的不断规范,企业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山市游乐设施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了逐步提高。特别是国家把游乐设施列入特种设备范畴进行管理以来,企业对质量方面的意识得到明显加强。
4.实施全球战略,外源经济特色明显
首先,中山市各电子游戏游艺企业积极参加国际行业会展,凡是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性行业会展,都积极参加。为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际会展,2009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山市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会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次是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如世宇公司与世界行业巨头日本sega、namco等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或销售合作,在加拿大、香港建立了游戏游艺开发中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金马公司与包括美国、日本、比利时的国际著名游艺机公司建了合作关系,智乐公司早在2002年已与韩国企业合作,制成有卡通动画的摇摆机。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使产品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大量销往包括美、英、日、意、澳等发达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当部分企业的出口比例达到30%以上,一些企业甚至达到80%以上。
5.逐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主题乐园经营一条龙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当部分企业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转向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游乐场、主题乐园经营一条龙,并且逐步从品牌建立向品牌经营、品牌输出发展,显示出可喜的发展趋势。如金马游艺机有限公司2005年自主投资、设计、建造了国内首家真正具有儿童文化主题的广州市儿童公园项目,取得了轰动效应;2009年建造中山长江水上乐园。公司还先后完成了太原迎泽公园儿童游乐园、番禺香江野生动物园主题游乐园、顺德嘉信史努比乐园等一批现代主题文化公园的策划设计和设备供应。世宇实业公司自营或合作兴办的世宇乐园,已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辽宁等沿海发达城市以及国外的加拿大多伦多等地开设了30多家分店。中山振辉在本土拥有13家游乐场,并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发展100家。
(二)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目标
结合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条件和发展定位,提出产业总体目标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由“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转变为核心,以开发新型产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安全、节能、健康、美观、高质量、高档次、多功能为发展方向,加大技术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促进动漫电子游戏游艺产业链的形成,创造一批全国名牌产品和品牌经营模式,培育、扶持、发展优势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设部级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基地与教育基地,打造国际性电子游戏游艺产业会展品牌,大力提高中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使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成为中山市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
三、扶持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意见与意义
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9年7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建议》,对广东省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了广东省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广东省文化建设的七大重点工程,标志着广东省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程。
电子游戏游艺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并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游乐场、游乐园连锁经营的产业模式,是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广东省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突起的一支生力军。积极推进电子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广东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推进自主创新,提高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有利于建立有效规范的经营秩序,营造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素质修养,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市场环境;有利于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新时期的民族文化优秀品牌,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增强国际文化话语权,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中山市的电子游戏游艺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国家各级部门的关怀和领导下,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未能符合广东省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基地配套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有待改善,复合型高级人才匮缺,高端技术研发水平有待提高,深层次的产业模式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广东省各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以加快中山市电子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广东省乃至我国新时期文化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
1.区域文化的内涵
在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包括价值观念、人文心态、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文化总和。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内容丰富的概念,人类学家泰勒曾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区域文化是具有一个地域特色的文化,概括性来看,它主要具有综合性、共享性、区域性、创造性等特征。其中,综合性是区域文化的基本特性,既融理论、时间、发展于一体;共享性是指这种文化是可以传播和共享的;而不同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文化具有的明显的区域性;区域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进而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百色市区域文化是一种壮乡文化,具有民族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在百色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基本关系分析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两个较大的子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人在历史过程中为维持和繁衍自身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品所产生的结果,它都是人本质的一种体现,都是自然界本身的一部分。从社会发展的研究来看,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即使在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资源禀赋方面非常的相似,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单单从经济因素方面是解释不通的,我们只能从文化因素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奇迹”和“欠发达”现象。通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落后的文化所带来的不可能是先进的经济,而滞后的经济同样也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意识。即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约束的关系。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这种相互促进和约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区域文化提供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同时,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是由区域经济来决定的。而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或者制约上,一般来说,优越的区域文化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区域文化则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百色市区域文化也一样,其民族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样,区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一些价值观、财富观等也会与现代经济基本准则存在一些矛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区域文化对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1区域文化为百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上的支持。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分歧,并且受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们在利益追求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文化来指引。文化可以说是人们共同认同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可以让人们在复杂的谁会环境中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取向,确保人们经济价值观念、意识的正确性,使得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区域文化要持续有力地为区域经济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百色市区域文化显现“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质朴憨厚”等民族气质,这种民族心性和气质代代相传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放性发展,作为一种精神上和智力上的力量一直影响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2区域文化对百色区域间经济融合的影响
区域文化形成后,以其独有的方式对区域内的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行为等产生影响,使得区域内的人们以这种文化来标榜自己,区域文化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带有明显趋于特色的文化模式形成后,在较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这使得区域文化具有了独有的特征,人们才可以向外界展现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这种稳定性对于区域间经济的融合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区域内的人们认可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之后,就很难接受和认可外界其他的文化,而这种对其他区域文化的抵触是会影响区域间的交流的,进而影响区域之间经济的融合发展。
3.3区域文化差异对百色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区域经济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和区域文化的差异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甚至用这种差异性来对百色市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进行解释。百色市的12个县区中,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的出现除了资源禀赋、发展机制等不同之外,区域文化的差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并且区域文化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3.4区域文化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大
区域文化可谓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百色市越来越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方面的重大促进作用,通过对外宣传自己独居特色的区域文化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区域文化的魅力来吸引投资商和游客,提高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总的来说,区域文化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增大,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4.区域文化促进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4.1确保经济政策制定与文化政策推行同步
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是符合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的,因此,要做到更好地运用区域文化来促进百色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文化政策的推行要保持同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在文化上也比较封闭,导致人们在对新事物方面接受程度相对于发展地区都比较差,在封闭的环境中经济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推忧域经济的发展,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文化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破除人们思想上的障碍。
4.2加强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
要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百色区域文化建设,使文化的力量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首先,通过强化区域文化建设,可以改善区域内的民风,让区域文化更具特色和吸引力,从而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其次,文化底蕴是经济发展的潜力保障,加强区域文化建设,丰富区域文化底蕴,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此外,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都是有着这深远的意义的。百色固有的先进生态环境理念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源泉,也是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4.3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反映,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在区域经济推动过程中充分的发展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就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发展的细胞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发展中的方式分为内化和外化两种,内化主要表现为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构建,从而坚定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信念;而外化则体现于科学社会制度的建立上,通过建立科学的社会制度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约束的关系,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提高区域文化的软实力,使区域文化最大程度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充分发挥区域文化推进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王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2]刘孙义.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9.01.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现代化文化
市场经济文化市场经济
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和走向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同时又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其中,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文化现代化是最重要和最深层的因素,而经济现代化必须有相应的文化现代化作为动力和支持。
1.经济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
关于经济现代化的含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认为,“经济现代化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它包括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知识化,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包括经济福利的大幅改善以及国内经济公平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明显变化,包括世界经济前沿和国际经济差距的变化等”。
1.1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所谓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制度、观念方面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制度形态与观念形态两方面),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讲,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足迹和成果,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并渗透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对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意义。一个地区从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方针政策的制定、体制机制的创新,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经济行为,均会受到一定的文化影响。文化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支持作用,当然这种支持作用主要是通过文化对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影响来实现的。文化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一种“文化力”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文化现代化对经济现代化的意义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以工业化为动力,促进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并引起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相应变化。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的:“现代化是一个多方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活动的所有领域的变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是适应世界环境变化,追赶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来讲,现代化运动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变迁运动,是一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改革、整合从而创造新文化的运动。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其经济实质,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在这里,“经济现代化”可以定义为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经济发展,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转变过程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的经济发展。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经济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现代化,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灵魂。文化现代化具有塑造现代人的特殊功能,可以加速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化过程,给经济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需求
文化具有传承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相对封闭和保守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具备中庸和稳定性的同时,也缺乏活力与进取精神,抑制民族的发展和创造力。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不断交流与冲突,在某些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较强的力量;但与以民主、科学和制度建设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的封闭性、落后性和保守性的缺陷便凸显了出来,近代以来也曾经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我国是一个文化相对多元的国家,各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些地区文化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了不同的意义,而且创造了很多新的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如温州文化、浦东文化、珠三角文化等。总体来讲,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对今天的经济建设是有利的,如诚、信、义等;但是,有很多文化特点,如:重自守轻开放,重稳妥轻创新,重自我轻合作,重公平轻效率,重道德轻法律,重权利轻规则,重眼前轻长远,等等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3.文化现代化的任务:建立市场经济文化
3.1经济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世界多数国家,包括我们国家所实行的经济体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经济的形式,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主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经济要素都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市场整合、市场分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高效率。这是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认识。但是,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更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因为,不仅是市场范围空前扩大,而且市场交易的内涵和市场机制的原理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一切又都是以政治、法律、经济体制和制度的相应变革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制度、体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和精神生活的变化,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变革。因此,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文化的建立。
3.2市场经济文化的内容
建立什么样的文化,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文化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从根本上讲,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和样式,取决于这个地区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市场经济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方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主要特点是:创新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开放与信用、规则与法制等。经济发展与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建立市场经济文化。
其一,竞争文化与效率文化。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同时这个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也必然充满竞争,竞争可以刺激经济社会发展。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思维、竞争能力,学会竞争,是市场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要求。建立竞争机制,激发竞争,各种资源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在各地区、部门、行业、企业间实现科学配置,杜绝政府对地方经济的保护,鼓励地方经济参与竞争,在更大范围内的竞争,是使地区经济获得生命力的保证。当然,要避免盲目竞争和恶性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通过市场得到合理配置,微观经济活动充满效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效率优先是一个基本原则。当然,在经济发展中,不仅要重视微观经济效率的激发,还要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和协调,保证整个地区的宏观效率。
其二,人本文化与知识文化。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它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传统的以物为本、以权为本,发展到以人为本。所以,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积极性,是现代市场经济对社会的文化要求。由此,市场经济要求公平、公开、公正,要求消除权力本位和官本位现象,崇尚科学、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尊重社会成员的民利。市场经济同时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法治规则型经济。在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也同时必然是宏观调控型经济、合同信用型经济。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某些国家,由现代市场经济派生出诸如质量观念、法制观念、科学观念、人才观念等普遍的社会意识,这就说明市场经济本身蕴含着众多的文明因素。
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并不都是正向的,由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消极现象,早期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仍然存在;同时,还有许多封建主义残余和小农经济思想流弊,再加上我国体制转轨尚未彻底完成,会出现特殊时期的消极文化现象,这是建立市场经济文化时需要注意和克服的。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摒弃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善于接纳和注入新的积极的文化因素,并加以发展和创新,实现文化现代化,使文化真正成为经济现代化的推动性力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花木兰台词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