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种植与管理技术范例(3篇)
时间:2024-12-12
时间:2024-12-12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播种方式;田间管理
前言: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大豆的栽培技术是其必须要给予重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大豆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实际产量与品质。所以,如何做好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的播种方式及田间管理方法展开粗浅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大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大豆播种方法
P者就现如今在大豆生产上常用的大豆播种方法进行逐一阐述。
第一,窄行密植播种法。目前在国内外的大豆种植上,窄行密植播种法俨然已经成为现如今大豆栽培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栽培方法之一。其实质上就是通过对植株栽培密度的改变,实现缩垄增行,将传统的种植行距60到70厘米改为40到50厘米。而通过窄行密植以后,能够更为合理的布置大豆群体,确保大豆群体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有效的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使大豆出苗更加整齐、均匀。
第二,等距穴播法。在大豆栽培过程中,采用机械等距穴播种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播种功效与播种质量,且出苗之后,大豆苗株距离较为适宜,大豆植株的分布也较为合理,个体生长较为均衡,十分有利于大豆群体的发展,一般来讲,采用等距穴播法较条播法能够有效增产10%左右。
第三,60厘米双条播。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2大豆田间管理
要想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板结的破除工作。我们都知道,在播种大豆以后,如若遭遇暴雨,那么表土势必会形成板结层,进而使大豆的叶子难以出土,轻者会造成缺苗断垄,重者还有可能造成整个豆田的毁坏,需要重新进行耕种。因此,就必须要及时对表土板结层采取破结工作。一般来讲,对板结层进行破结时应该选择雨后表土泛白的时候予以进行,表土太干或者太湿的时候都不适应进行板结的破除。可采取人工锄或者用耙破除,这两种破除方式。
第二,做好大豆的查苗、定苗工作。当大豆出苗以后,必须要对大豆进行逐行的查苗工作。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内的可以在断垄两端留双株;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上的则可以进行补苗或者补种。正常来讲进行补苗工作时,宜早不宜晚,最好是在子叶刚刚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时候,对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点进行,并及时进行浇水。补种也应该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第三,做好大豆中耕除草工作。做好大豆的中耕除草工作不仅能够清楚田间的杂草,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大豆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墒防旱,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般来讲对大豆苗田而言,需要进行中耕2到3次,也就是说当间苗之后需要第1次,而当大豆苗长到15到17厘米的时候需要进行第二次,当大豆开花前需要进行第三次中耕。并遵循第一次浅耕、第二次深耕、第三次浅耕的原则。
第四,做好大豆落花、落荚的预防工作。在大豆生产过程中,落花、落荚是普遍发生会发生的问题。而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发育出现失调,大豆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大豆植株群体关照恶化,大豆病虫危害严重,大豆遭遇暴风雨袭击等问题的出现。而相应的预防措施则具体如下:首先,培育并且选用那些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的高产良种大豆;其次,对大豆进行细致的阵地,做好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等工作,进而使大豆植株能够积累更为充足的养分,进而降低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再次,做好大豆植株株行的配置工作,从而确保大豆植株始终保持在合理的群体状态之下,进而使每一个大豆幼苗都能够达到健康、稳定的发育、成长;最后,严格根据大豆的生育特点,在大豆花荚期旱时进行合理的灌水,在大豆花荚期涝时及时进行排水,并且定期喷施大豆生长调节剂,进而减少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办法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给广大同行以及农民朋友们,在今后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让人们将大豆生产的重点放在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之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达到高产大豆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志.大豆高产高效四项关键技术[J].新农村.2010(07)
[2]丁晓云.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在吉林省举行启动仪式[J].现代农业装备.2009(05)
[3]2009年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启动[J].北京农业.2009(17)
[4]张国星,张福安.“四改一增”大豆高产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8(08)
[5]胡启山.大豆高产话三巧[J].农家科技.2007(06)
1.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及优势
1.1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
大豆密植种植技术是在三垄栽培技术的优势下发展起来的,它是在这一基础上适当的减小种植的行距,并扩大了株距以及促进了群密度的增加,极好的利用现代化的种植空间,良好的改善植株群体的种植布局,使大豆的种植更加合理科学,大豆植株叶的面积指数不断增大,从而使其光合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最终实现了我国大豆密植的种植产量与效率。这就是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主要来看就是利用并结合很多有利的条件使得大豆的产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与物力,当然也极大地缩短了种植时间。
1.2大豆密植技术的优势
大都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供应全国的需求,有时甚至是销售海外。我们以黑龙江的大豆种植为例硖教置苤布际醯挠攀啤:诹江的大豆种植是世界上也比较出名的,但是最近几年来其种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产量一直不能增加,而且大豆的品质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与美国等国家的大豆品质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黑龙江省尝试用大豆的密植技术,这是大豆密植技术的一次创新应用。密植技术对提高大豆种植的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来说,密植创新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具有早熟、高产、高油等特征,而且大豆杆的强度与韧性也比传统的品质好,非常适宜密植种植,而且这种创新品种比较喜水,也具有较好的抗旱性,耐贫瘠能力很强,在成熟期可以迅速脱水,缩短成熟时间。密植创新品种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可以用大型机械收获,这样能极大地提高收获的效率。
2.大豆密植技术的分类
2.1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技术
所谓的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技术就是指将之前传统的小垄变成大垄,平作变成垄作,这样的变化不仅增加了土壤库容,而且还有利于大豆种植地的防旱排涝,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旱涝综防的栽培模式。将大豆大垄高台密植技术和密植创新品种结合在一起种植,将会从根本上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一次变革,使其取得更好地收获,不仅是大豆产量的提高,还有大豆品质的改变。
2.2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就是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叶面积指数提高,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将原来的行距缩小,但是株距相对扩大,使植株群体根系分布均匀,增加吸肥能力和范围,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分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垄上三行窄沟密植、半矮秆品种窄行密植等综合配套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技术与传统的70厘米宽行距播法相比,窄行密植种植可以增产20%以上。而在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和地块,采用窄行密植的种植技术的大豆,其亩产能稳定增产到200千克以上。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在我国现阶段应用的较为普遍,并且深受农民的喜欢。
3.提高大豆密植高产高效的技术
3.1科学施肥
不论在采用哪种密植技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科学施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因为是非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情况下,农民在施肥时需要采用的方法是分层深施,将种肥深施与叶面施肥结合,合理控制施肥量,按照要求进行施肥,切忌过多施肥和乱施肥。
3.2科学合理种植
科学合理种植就是指不管是传统的种植方式还是密植技术种植,都需要将大豆进行合理的种植,采用正确的方式种植,在播种时,使用通用机播种,进行4行的精量点播。而种植的密度通常要定为2.7―3.3万株/亩。当然,如果种植的土壤肥力较高,条件较好,养分、水分都均充足,就可以适当降低其播量;然而土壤肥力较低、养分、水分不充足的贫瘠土壤就要增加播量,这样其成活率就会提高,而且还可以节省一部分种子,降低其种植成本。
3.3化学除草
因为大豆的种植基本都是大规模播种,所以对于杂草的铲除也就一定的难度。首先就得排除人工除草,因此化学除草成为了大豆密植技术中的一个有效除草方式。农户可以选择一些除草的专用药物,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清除。
3.4适时收获
种植、施肥、除草完了之后就该进行收获了,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农民要掌握好大豆的收获时间,适时收获。最合适的时间就是当大豆的叶片全部脱落,等其茎干草枯,籽粒归圆,颜色纯正,并且含水量一定要少于18%,这个时间段就是收割的黄金时间,利用好该时间,对大豆进行收割。
关键词豆角类蔬菜;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4-0101-01
豆角也称菜豆,其品种繁多,有搭架种植的长豆角品种、大豆角大豆籽品种、四季梅豆角品种、扁梅豆品种、彩色扁梅豆品种、荷兰豆品种等,以及无架种植的园梅豆品种、限长豆角品种等。菜豆类蔬菜品种因其质嫩色绿、口感好而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让更多的菜农增加收入,种好豆角类蔬菜,满足市场供应,现介绍豆角类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
1品种选择
种豆角类蔬菜,品种选择是关键。应选择产量高、抗性强、适应当地气候、土地和水利条件的豆角类新品种。
2确定播种量
用种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搭架种植的长豆角,需种子22.5~30.0kg/hm2,每穴3~4粒,采取宽窄行播种,大行60cm,小行30~40cm。其他豆角品种应按种子习性决定播种量。
3科学施肥
肥料是作物增产增收的基础,任何产量的形成都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肥料和各种养分积累的结果,按照国家的最新肥料技术政策和豆角类蔬菜对各种肥料养分的含量需求,应以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为原则,注意控制氮磷肥的用量,增施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应施入已熟化农家肥15t/hm2,或商品有机肥2.25~3.00t/hm2及高磷高钾复合肥750~1500kg/hm2。无需搭架的一次性豆角品种,肥料用量可减少50%。搭架种植的豆角品种除用以上肥料作底肥或沟肥以外,因采收期较长,每次浇水还必须冲施肥料,每次用高钾的硫基速溶复合肥450~600kg/hm2,第2次冲微量元素肥料每次22.5~30.0kg/hm2。采收期最少每月浇水2次,缺水的砂土地和联合土地应勤浇勤冲,轮流冲施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豆角果实膨大拉长时对肥料养分的需求[1-2]。
4生长采收期管理
凡搭架种植的豆角品种都具有无限生长、无限分枝、无限开花、无限结角的生理功能,因此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有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特点,采收后期出现的早衰现象,叶子发黄、叶色变暗、叶面变小、花色发淡、花体变小、豆角果实弯曲、打钩、籽位起泡、色泽黑青、角条变细变短等都是缺素症的具体表现,都是因为养分供应出现了问题,结果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最终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因此,采收豆角类蔬菜要想提高产量,必须防止或推迟衰老,而要想推迟衰老,必须增加各种养分的供应[3-4],可用全营养螯合态微量元素清液肥料100g/桶来给豆角类蔬菜补充营养,防止早衰,提高产量,提高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此外,应提高菜农对蔬菜后期管理的认识。豆角类蔬菜的病害虽不多,但防治比较麻烦。苗期的红根病是豆角类蔬菜的致命病症,后期的锈病和角斑病是比较难控制的病症。因豆角类蔬菜昼夜开花,故豆荚螟、豆角虫、蚜虫、红白蜘蛛也是影响豆角产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锈病、角斑病及红根病,可用对真菌、细菌、病毒都有一定防治作用的高效杀菌剂防治。用美国产的杜邦氯氟甲酰胺、联苯菊酯或保能可防治豆荚螟、豆角虫及蚜虫等的危害,再配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及茶黄螨的危害。营养药、杀菌药、治虫药可以混合施用,减少劳动强度,5~7d喷施1次,第1次需从苗期开始,因红根病发病较早,若施药晚,会造成死苗而影响产量。浇水冲肥需上午进行,下午最好不浇水。
5搭架采收及上市
当豆角秧开始拖蔓时,应每穴插一根长逾2m的小竹竿,三四根上部扎成一撮供豆角秧上爬,大部分豆角秧爬到竹竿顶后,再将2个架子上部连上1根竹竿,让豆角秧在架子上生长,既通风又透光,方便打药采收。豆角类蔬菜生长较快,当果实长到色泽发亮、线条匀称、粗细一致、肉质肥厚时便可采收。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菜农,需每天按畦轮换采收,采收后要用稻草和其他绳子扎把出售,若采收当天无法出售,可在干净水池里浸泡2h后,捞出,保湿码垛,摆放,每垛高度以50cm为宜,垛下需通风、透气、能淋水,垛上最好用无纺布或麻袋浸湿盖好,第2天出售,不影响产量和效益。豆角类采收型蔬菜,因其无限生长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菜农只有选好种子、选好肥料、选好农药、科学种植、严格管理、及时采收、及时出售,才能喜获丰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5-6]。
6参考文献
[1]李辉.春提前豆角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106-107.
[2]曹振岭,戴鹏,杨俊梅,等.高寒地区豌豆复种豆角两季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08(3):114-115.
[3]黄光荣.豆角露地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8(1):69-70.
[4]白玉竹.大棚油豆角春早熟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8):56.
下一篇:广播电视台发展建议(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