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的方法(6篇)
时间:2024-12-29
时间:2024-12-29
关键词:概念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数学概念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准确地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思考问题、推理证明有所依据,有创建地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内部联系,就要了解概念的体系,注意概念的引入,剖析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符号,重视概念的巩固。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谈论几种剖析数学概念内涵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将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脱离了具体的事实,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数学概念又是学习数学公式、原理、法则以及提高能力的基础。因此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
一、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数学知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对其成员的数学素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教师讲公式,学生套公式的旧的教学模式显然落伍。课堂上空谈理论,硬套公式,忽视了应用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许多人对数学无多大实际应用的思想。目前,国家一再强调的素质教育,使我们重新考虑确定我们的数学教学思想,加强基础学习,重视数学的应用,重视学生思维、运算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在于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对数学概念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使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清晰而精确的认识,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应用效果。
二、数学概念的综合介绍
数学中的概念有些是加定义的,如方程、对数、函数;有些是不定义的,只加以直接描述,如点、线、面、集合等;有些既不定义也不描述,而作为常识应用,如无限延伸、旋转等。由于各个概念的具体内容和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不同,有的概念简单,有的概念复杂,有的直观易懂,有的抽象不易接受,有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有些不同概念则容易混淆,而且概念也有主要与次要,关键与一般之分。因此,对各个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学时对于不同的概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地引导学生剖析概念的内涵,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三、采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1.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阐明概念的定义
概念的定义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逐渐明朗化的,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反映。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紧扣生活中的现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学习“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可举出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按同一方向不停地旋转所形成的角,螺丝扳手与曲柄连杆按不同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用于学习“大于360°的角和负角”。在导数定义的教学中,通过分析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形成了导数的定义,它虽然抛开了具体的物理意义,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因为学生理解了导数的形成过程,感觉到数学概念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2.把概念定义的解释转化为逻辑推理的结论
把新概念的定义平铺直叙地讲给学生,会淡化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新概念下定义的过程中,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饶有兴趣的问题中环游,使学生明确了概念的定义,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新概念的方法。
例: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时,可拿世界有名的比萨斜塔为例,塔的倾斜程度是相对于地面而言作比,引入直线的倾斜角是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直觉思维使学生首先想到“直线与x轴的夹角就是直线的倾斜角”。
第一步:教师通过图1反驳学生,仅仅“取直线与x轴的夹角”是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图1中两条直线与x轴的夹角都为30°,但这两条直线的倾斜方向不同。
第二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考虑到“取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角”。图2说明两者所成的角有无穷多个,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据来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第三步,经过冷静地思考后,学生会得到“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所成的最小正角”是惟一的,它能够作为直线倾斜角的定义(如图3)。
对比发现,把“直线倾斜角”的定义直接叙述给学生,课后善于思考的学生会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定义?”不善思考的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背会了这个定义,并不明白它的真正内涵。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下定义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开始的直觉思维上升到最后严格的逻辑思维,教师因势利导,层层深入,学生一步一步迈向新概念的大门。
3.利用学习的迁移规律,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新概念
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将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等)改变后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数学概念的形成具有连续性,新概念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上。因此数学新概念的学习又依赖于旧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时将新、旧概念对照,并揭示新、旧概念的联系,把新概念的学习融于旧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概念。
例如:在“反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时,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与反函数的概念紧密联系起来,反函数中的一一对应,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互为对立性,都是学习“反三角函数”的基础。观察、分析、寻找新概念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个性,分离个性,解剖个性,则会事半功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善于抓概念的本质特征
数学中,有些新概念与旧概念缺乏逻辑联系,而且又比较抽象难懂。对于这类概念的学习,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尽可能较全面的突出概念本质特征的感性材料。再加上教师卓有成效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持续地发展,愉快地接受新概念的学习。
例如:“集合”是不加定义的概念,我们不能用其它更基本的概念来给它下定义,而且“集合”又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抓住它的本质。课堂上,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例,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事物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就形成了集合?(2)构成集合的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从问题的解答中,使学生发现这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共同性质,这些性质中有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通过比较分析,从中抽出本质属性,即“具有共同性质(属性)的事物形成集合”。接下来,再以“本班的全体同学”这个集合为例,再次提问:(1)本班的同学是否都已确定?(2)同学们座次不同,是否改变了这个集合?(3)尽管个别同学相貌相差不大,能否说明它们是同一个人?这3个问题又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由此可见,通过感性材料的分析,教师恰如其分的设疑提问,使“集合”概念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能够揭示概念本质的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又使学生体味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5.善于比喻,化难为易
不同领域中的问题,常常会有同一的道理,借它山之石以攻玉,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善于运用比喻化深奥为浅易,并增添趣味,一个恰当的比喻胜过十遍的重复说教。函数并不因其表达的字母不同而改变,如:y=2x+1,(x∈R)与u=2v+1(v∈R)是同一个函数。学生对这一点不好理解,可以看作一个人并不因为衣着的不同而改变。f(x)、f(x0)难以区别,拿f(x)好比全班每个同学,f(x)不确定,而f(x0)是整个班集体中某一个同学,是确定的。通俗直观地给学生教会了一种学习方法。
6.指导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概念不是孤立的,概念和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概念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相邻的概念(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有相反的概念(如原函数和反函数,导数与不定积分),有并列的概念(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从属的概念(如三角形函数。正弦函数)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这一概念与其相邻的、相反的、并列的、从属的概念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画出概念体系图表,从整体中认识局部的、孤立的概念,以便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例如:高中学习了6个“距离”的概念,要教给学生弄懂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点到平面之间的距离;两个平行面之间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这6个“距离”的共同点是:距离都是指两点之间的线段之长;不同点是:相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取法不同。教给学生善于从对比与联系中促进概念的深刻理解。
由上可知,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既紧张又生动活泼,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智慧,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四、在“做”与“用”的循环中领悟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概念都是多次抽象的结果,包含着精确丰富的内涵,大多不是“一脉相承”而是“相辅相成”的。由于智力发展的限制,是难于一次把握的,例如极限的概念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无限的观点,逼近的思想,ε的独特性等。如果在极限定义中,花过多时间,常常是事倍功半,弄不好会影响学习的兴趣。而在实际应用(如计算、证明)中,在后续的知识(如连续、微分、积分、级数)的学习中逐步领悟,才能把握概念中的精神和思想,真正将极限概念识透、学懂。再如: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不宜要求学生一次彻底了解,应该在讲授因式分解的4种基本方法时,结合具体例题的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说明这一概念的意义,以达到逐步了解这一概念的教学目地。知识是一个整体,概念应与整个知识相结合,相适应,应在“做”与“用”的循环中逐渐领悟。
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锻炼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严谨性,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为学生一生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积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
1.数学概念及作用
1.1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谓“本质属性”,就是指它构成某种事物的基本特征,这种属性只为这类事物所具有。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属性:有三边,三个顶点,三个内角,两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其中前三个属性为一般三角形的属性,后两个属性之一为本质属性。这是因为后两个属性中,只要其中一个属性,就能把一般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区分开。
关于“概念”的含义,列宁曾指出,“概念是人脑的高级产物。”同志也曾经指出:“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例如,直角三角形这个数学概念,它的本质属性是有一个内角是直角,至于三边的长度,其他两个锐角的大小,都是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
概念是思维的形式之一,它是和词语或语句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用词语或语句(联系)来表现的。概念的词的表现就叫概念的名称。例如。直线,自然数都是用词来表示的,三角形的高,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是用语句来表现的。有些概念,可用不同的次来表现,例如,等边三角形与正三角形表示同一概念,矩形和长方形表示同一概念,有些不同的概念,还可以用词语来表现,例如,“根”这个数学概念,这表示开方的结果,又表示方程的解。
1.2概念的产生和作用
数学概念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上,经历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感觉、知觉形成概念,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最后获得数学概念。有些数学概念是直接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得来。例如,“圆”这个概念,是从对太阳,满月,车轮等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经过抽象和概括而来。有些数学概念是在已知的数学基础上,经过复杂的抽象概括产生的。例如,无理数,复数,是分别在有理数系,实数系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数学概念虽然抽象,但是它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工具。
一切科学都是又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只有明确概念,才能把握科学的实质。概念的作用就在于人们从整体上去研究某事物,并把这一类食物的本质属性分离出来,使人们把握住本质属性,从而加深对这一类事物的理解,并与其他的事物区别开来。例如,有了“函数”的概念,人们就可以抽象地研究函数的性质,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进而指导对一个个具体函数的研究,这就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数学概念的教学
2.1深钻教材,理解概念
要把概念讲清楚,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做到数量、掌握、弄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种属关系,弄清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譬如,在讲数的概念时,随着年级的增高,数的概念是不断扩充的,因此,担任不同年级的课,要把数的概念扩充之间的关系及程度。在讲旋转体时,要明确旋转体与圆柱、圆锥、圆台、球之间的关系,在讲反三角函数时,更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因为这个概念不仅联系到函数、反函数、三角函数,还涉及到定义域、值域、对应等概念,只有把有关的概念搞清楚,才有可能掌握反三角函数。
2.2结合实际,引入概念
数学中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而总结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生产或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新概念。
2.3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概念引入后,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的定义,并不等于完全理解概念的本质。还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作全面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揭示概念的本质。
(1)突出概念的主要特征。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各自的本质特征,采用各种手段,分析本质特征,带动对概念的全面理解。
(2)认清概念将的关系。数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处在其余概念的一定关系中,概念之间的彼此的联系就构成了一个数学知识体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逐步认清概念间的关系,从而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3)新旧概念对比形成正确的概念。有比较才能鉴别。对于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分析对比法,易于找出异同,有助于抓住概念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概念。如“根式”与“无理式”两个概念,要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区分它们,它们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
(4)举反例强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要强调从正面讲清概念。但适当地举一些反例让学生辨认,对于突出概念本质,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是很有帮助的。
2.4巩固深化概念,灵活运用概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建议
数学概念是由若干数据和三维空间的形式所组成,是种较为抽象的东西,反映在人们脑海中并构成了数学的相关元素。概念是学好高中数学必不可少的,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深,教育模式也在逐渐改良,如何在新课标的标准下做好概念教学、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应用能力是现阶段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时忽略了概念的重要性
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对于数学概念经常是一笔带过,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解题目的做法,对概念只要求学生牢记甚至是死记硬背,却极大忽略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学,此种做法无疑不科学。题目讲解固然有必要,但是概念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遇到再难的数学题目也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应该将概念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识,直击概念的本质,而非单纯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题目。
(二)概念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
由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导致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固定死板,仅是对各个概念的逐一讲解,却没有将所有概念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将所有概念串联起来记忆,更不论深入理解。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概念教学中主次不分重点不明
目前还有很多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分不清主次,抓不住概念教学的重点。究其原因,除了个人素质的限制,更关键的是没有认真备课,没有对高中数学有整体性的规划,构建知识网络图,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教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最后导致学生只是略微学到表面的技巧,遇到难题时还是束手无策。
二、开展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科学设置概念教学情境
其实概念也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而总结出的理性人认识,因此老师们要仔细备课,准备好充足的辅助资料,顺其自然的引出数学概念,譬如讲解“数的次方”概念时,可以辅助“印度国王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的故事,就是国王问发明者想要什么奖励时,他说只需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摆小麦,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放满64个棋格即可,国王以为很容易,最后却发现搬空国库也无法达到此要求。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之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引出“数的次方”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构建完整的数学概念体系也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关键一环。数学的基本概念中包含了定理和公式,学习基本概念时就要会证明这些概念,需要结合创新思维来做出证明,可以使用“展示-推理-证明”的证明步骤,就像在证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时,就可以先叫学生任意画几个三角形,先根据实际情况论证该定理,再套用公式证明,最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概念解决相关问题。假如所有数学概念都可以这样分步骤的证明,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今后的学习铺好道路。
(二)有机结合前概念教学
老师们在教授新数学概念时,应该先清楚掌握学生们脑海里的前概念,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理解的前概念,再加以正确引导,扭转错误的前概念变为正确概念。与此同时,在概念形成时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全方位综合性的提出更多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构建正确的数学概念。让学生积极质疑有关概念,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动力,也有利于掌握更多新知识。
(三)注重构建概念的“内外”联系
老师还应该不断强化数学概念的训练,让学生在心中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其实很多数学概念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越基础的数学概念联系的范围也越广。在教授基本数学概念的时不但要注意基础知识,还要围绕基本概念由浅至深的联系起相关知识,建立起既包含内在联系、还有对外延展的知识网络构架。通过该知识网络让学生更好的联系起新旧数学概念,为学生掌握高中数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教授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要依照新课标的相关标准,带着创新思维去应用教材。对教材不适用概念教学的例子及时更换,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果断抛弃,不断优化概念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切实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学到更多知识,了解数学思想的本质并灵活应用在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考试周刊
[2]王世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概念教学物理概念学习兴趣
一、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弹力”概念的教学,用弹簧,钢片等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弹力的产生本质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达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
二、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先以电梯上升或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再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再如,“向心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们都有骑自行车转弯这
一经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行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以及车身为什么向内倾斜,通过学生对“向心力”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三、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如:要讲授“瞬时速度”可从复习“平均速度”人手。在某点附近取一小段位移,可求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当位移足够小,或者说时间足够短时,所得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
四、图像电教法
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五、典型例题法
有时也可以用定量计算的方式,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并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如: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通过计算比较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迫击炮弹在炮筒中的速度在0.005秒内可以由零增加到250m/s的速度改变快慢,从而引入“加速度”概念。这种方式直接明了,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
六、类比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讲电场时,教师可以用已学过的重力场、引力场来进行类比教学;通过体会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温度是大量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引导学生从这三种量度的类比中去理解量度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七、设喻法
设喻是帮助学生降低对概念理解难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抽象变得具体。如把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形成恒定的气体压强,可比喻成像雨滴落在雨伞上,伞受到
了恒力作用一样;用水流的高度差来形容电势高低等,都有效地降低了原概念的抽象程度。
八、设疑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概念;方法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由于一切事物的特性或事物间的关系在不同程度上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量的关系来加以描述,因此数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在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数学自身也在发展,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一般成员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各类劳动者不可缺少的知识,更是学习各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各类专业学习中,数学都是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因为数学的学习直接影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在数学中数学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是进行数学判断、推理的前提。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准确,推理有据,只有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提高解题的能力。因此,搞好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数学概念的教学谈几种方法。
从实例引入
数学知识是前人通过辛勤的智力劳动获得、积累并证明的正确结论,它的获得过程蕴含着培养智力的因素,它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推理等逻辑方法训练人的思维,具有可贵的启发智力的作用。数学内容可分为科学的数学内容和作为教材的数学内容;科学的数学内容一般结论精确、逻辑严密,作为科学专著,其目的是让读者明确并信服相应的数学理论。而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其教材除了保证必要的严谨性以外,更力求于理解。它不仅要保证相应的理论和方法让学生信服,而且还要让学生完全理解,还必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但由于篇幅等因素,一般的教材,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材,不可能具备上述条件,因此教师就要想办法,充分备课加以补充,尤其是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分为原始概念和推出概念。对于原始概念,不能用别的数学概念去定义,只能从实际事例中抽象理解。如集合、平面等。对于一般的概念,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给概念,下定义的过程,而仅仅强调“从定义出发”,只是注重了内容的学习。如果从概念定义到概念定义或采取直接定义的方式来引入某个数学概念,学生也不易理解,也没有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这不符合数学发展智力的作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学生没有参与概念的形成。即便是死记硬背,把概念机械地记下来,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运用启发式从实例出发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但能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且学生充分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果是原始概念,最好用实例去解释,让学生来理解。而对于一般的数学概念,也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去。例如函数的概念,就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以一种书的数量、书价与所付款的关系来进行讲述,形成自变量、应变量的关系,抽象出数学概念。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来说,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概念对比法
在数学中,概念非常多,而且很相象。学生学习起来易产生混淆。采用对比法,可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通过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分清各函数的性质,以便利用性质解题。如果把新概念与旧概念对照起来讲,不仅能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接受、理解新概念,还能使学生从中看到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理解新旧概念都有帮助。如函数概念是反函数概念的基础,对于反函数概念的理解,是在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因为反函数也是函数,符合函数的概念。通过学习反函数,又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因此运用对比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尤其是对于相似的数学概念非常有效,所以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一种方法。转贴于
从简单概念引出复杂概念
许多概念是由其他概念推出来的,而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前一个知识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的条件或基础。因此对于数学概念来说,除原始概念外,都是前一个概念的深化和更高度的概括。所以在讲授新概念、尤其是复杂的概念时,若能在旧概念、旧知识的基础上,从简单的概念入手,引出复杂概念,从低级概念引出高级概念,则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如利用学生熟悉的变速直线运动中求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法引入导数概念,会很容易理解导数的概念。利用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复杂概念的难度。因此,利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来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也是一种化难为易的好方法。
利用图像法
有的数学概念可以利用图像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函数的特性(单调性、有界性、周期性)、导数的几何意义都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直观说明。图像具有直观性,对于较复杂的数学概念用图像来说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应用中引入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一、巧用生活谚语,引出概念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其实很多的知识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如果把这些知识深化和概括总结的话,也就是生物学中的概念就显得枯燥抽象了,如果在教学中直接讲授生物学概念,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厌恶感。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能够有效的巧用生活中的谚语引出生物概念的话,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在开展遗传这一概念教学时,生物老师巧妙的选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这样学生就会直接的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内容,了解物种通过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讲解变异这一概念时,可以选用日常学生挂在嘴边的生活谚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就简洁意赅的让学生领悟到了变异的特质。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巧用的揭示了生物圈中的食物链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物学老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在进行概念讲授的时候,要紧密的把概念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二、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概念――谚语法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在一些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疑法
设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即基本概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然后在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还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想象的过宽或过窄。例如内环境的概念(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为防止学生把内环境中的血浆说成血液,可重点提出: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显然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设疑是我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但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并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可面面俱到。让我们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设疑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四、注重变式训练,迁移生物学概念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讲述完概念后要及时布置练习,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去理解概念。检查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是概念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学成功与否是以学生能否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为参考,要科学地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
例如,教材中对单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对多倍体的定义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株。在实际中,学生往往会把单倍体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误判为多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例题: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成的植株是(C)考察“概念的运用”
A.四倍体B.二倍体C.单倍体D.多倍体
解析:花粉为四倍体水稻的雄性配子,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所以选C。
五、利用概念图法,构建概念系统教学
对于生物学的概念教学来说,很多的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都具有一定的构架性和系统性。为了有效的把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既定的概念逻辑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概念图,构建概念教学的系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直观清晰完整的了解生物学概念,还能强化对概念的了解和运用。概念图教学它是以某一概念主体为导火线,然后将相关的相联系的概念用图谱的形式联系起来,让学生清晰可见,易于掌握。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概念图的制作有四个基本要点,分别是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次,其原则是宜小不宜大,强调自主构建。以“生物育种方法”这一概念为核的相关知识概念图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生的读后感范文(整理6篇)
下一篇:网络安全防范总结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