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资知识点(6篇)
时间:2025-01-01
时间:2025-01-01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36-02
在中学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对于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受这一观念的影响,学校在美术教学资源分配、硬件建设和师资力量投入上也相对欠缺,部分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中学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随后概述了美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学美术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1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美术教学重视不足,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考试仍然是学生升学选拔的主要手段。为了让学生提高应试成绩,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更加倾向于文化课的安排,多数中学的美术、音乐等科目,一周仅有一节课。但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美术应当在学生熟练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由于课时有限,美术教师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考虑到学生动手绘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美术教学只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美术教师的理论灌输,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1.2教学资源分配失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环境下的美术资源配备不均衡,这主要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所造成的。美术教学不同于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它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需要学校配备有专门的画室,为学生提供各种绘画素材。对于城市中学来说,基本上能够满足中学美术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广大的乡镇和农村中学,则缺乏足够的美术教学资源,甚至部分中学连最基本的画室、素描模型都不具备,更不用谈美术教学质量了;另一方面是微观环境下的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课教育上,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因此,由于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许多优秀的美术教师更愿意在城市中学任职,而乡镇、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较差,则很难吸引到优秀青年教师,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面临重重阻力。
1.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人文素养关怀
美术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要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绘画能力。但是部分美术教师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形成了固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教学和绘画教学割裂开来。在理论知识讲解时,一味地按照书本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点的解释,而且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影响了最终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绘画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错误,也很难起到应有的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静物素描时,许多学生难以掌握阴影的绘画方法,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重点的讲解,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2中学美术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灵活性原则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即便是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备课,也很难确保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学生对美术教学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灵活性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并时刻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当教师讲解到某一知识点时,如果学生表现出眉头紧锁或向教师投来疑问目光,教师就必须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有重点的讲解。
2.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设置问题或布置任务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任务引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在不断完成课堂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知识,而且提升了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积极帮助。
2.3贴近实际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元素,从而使美术知识更加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认知,从而能够降低学习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野外写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放松身心,释放学习压力,从而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野外写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提升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对策
我国目前美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限制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以下几项应对策略。
3.1加强美术教学重视,适当增加资源投入
目前,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存在地域不平衡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必须缩小地域之间的差别,协调做好不同地区中学之间的教学资源分配工作。教育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较落后地区的经费支持,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农村的中学,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财政投入。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实施,这也是优化中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根本保证。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合理调配美术课程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美术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成为当前中学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有利举措。针对优秀青年教师在城市中学过度集中的现状,当地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出台鼓励措施或优惠政策等形式,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到农村中学任职。通过师资专业培训和考核,对中学美术师资队伍进行严格把控,进行地区之间的教师交流和走访,提升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3.3丰富美术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学美术教育也应该肩负起使命,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美术教育,真正实现中学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而且能够为今后美术专业方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中学生人格、还能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T应该立足于现在,完善美术教学师资和资源,弥补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持,着眼于未来,让美术教学真正为中学教育所重视,让中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完善自己的审美和人格。
参考文献
[1]黄彬彬,吕志学.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7):131-133.
传统的美术教学由于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着某些素质教育方面的缺憾,如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而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提出了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在这一新的美术教育性质与理念下,我们认识到,美术新课程降低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难度,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材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立体性、选择性等特点,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美术教学越来越呈现出美术课内容的繁多与教学课时量的稀少,美术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教师、课堂与书本这“三个中心”的束缚,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可见,网络情境的形象性、教学内容的多媒性与集成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以及教学信息的多重刺激性等等优势,能有效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既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帮助学生展开协作学习,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加广泛,效率更加高,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不受书本知识与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力拓展书本以外的知识,为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了一条新路。能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改观,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原有经验、智力结构等为基础来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就美术教学而言,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践性等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运用到美术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图、文、声并茂的、生动形象的动态的、静态的学习资源,在教师合乎情理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一切真理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特点
1自主性
它包含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动性和自主选择的权力性两层含义。在网络中,各种美术资源都能找到,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思想,浏览自己喜欢的图片,搜索自己好奇的资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心,又能同时被不断激起新的探求欲望。
2随时性
时间、空间上的方便自如,只要学习者需要,随时可以进入相应的网站进行学习,网络的超时空性连接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了充分的保证。
3探究性
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从老师那里获取已成定论形式的知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在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搜寻各种信息,对他们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与个人知识背景相联系的知识学习。同时这一探究性特点也体现着人对现代技术本能的占有欲望。
总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视角去选择、组织和运用美术资源,通过协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这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美术新课程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它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需要教师有计划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积极作用
1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介入,给美术学习带来浓厚的学习气氛,以极大的程度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主要指图式化信息)设计制作出来的电子作品大大弥补了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表现力匮乏的缺憾,充分说明了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超越具体绘制作业的魅力,这种魅力有助于聚合学生的神与情,从而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由此看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在其他美术学习领域加大信息技术的介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提高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普遍通过信息技术下的“任务驱动”学习,使自己更增强了自主探索的信心,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增长一份成就感,也会对下一次探究产生期待感。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进行学习,便是自主学习特征的一种体现,也是美术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体现。只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能让美术课堂“活”起来,把信息资源“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精彩起来。
3信息能力在加强。
信息能力可以概括为: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学生在现有的一定信息系统使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表达能力。即首先通过网络查询自主获取信息,然后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筛选、判断、处理信息,最后将信息素材按照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加工,制成电子报告,网络,从而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学生信息能力提高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的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贾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体验教学.中国体卫艺教育.2008/06
1.在美术领域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到写实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真正地用美术活动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美术活动最富有想象、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非常关心的部分刻画得非常认真仔细。
2.幼儿认知思维特点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时期。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他们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由以上幼儿发展特征和教育理论表明,利用农村幼儿耳濡目染的农村乡土资源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二、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
(1)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热情。山野风光、自然美景是农村的优势,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当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时,我们将孩子们带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那碧绿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紫、白相间的蚕豆花及田埂、小溪边不知名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孩子们如同走进了画里,不自觉地发出“哇噻”“好漂亮呀”的赞美之声。我们的孩子得到了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有了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这时让他们创作“春天的景色”就会水到渠成,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充满灵气。
(2)家园互动,收集各类自然材料。拥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采用群策群力、家园互动的形式,调动教师、幼儿和家长的收集热情,使幼儿园的资源材料品种繁多,源源不断。那么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呢?我们开设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向家长展示我园幼儿美术教育的特色;举行家长与教师的联欢和聚餐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同时把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想法与家长交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动家长,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3)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表现美。幼儿园利用主题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农村资源,作为幼儿理解融入各种主题的操作材料。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真正地实现了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运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在美术教学中从重知识的创收变为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从重讲解演示法变为重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审美能力,表现美。
(4)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可触摸、可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民间特色化的氛围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民族特色、24个节气、12属相等墙饰、种植园的特色种植、利用民间材料手工制作欣赏作品,给孩子们创设了赏心悦目的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调动幼儿喜欢、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与几点建议
1.存在问题
(1)幼儿园教师对农村乡土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仍有大量资源被埋没、闲置和浪费。
(2)幼儿园教师们开发的乡土资源由于没有及时深入研讨,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不够高。开发农村资源大多只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未由此对资源在导入途径、利用方法、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和总结,因此在利用上存在着短时性和肤浅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村资源利用的价值。
(3)教师没有形成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操作策略系统,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2.建议
(1)要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出明确的目标、规划出引入的途径、选择好适合的操作方式,并在实施后进行有效地反思和评价,才能系统、全面地组织开发,而不造成资源浪费。
(2)关注农村幼儿心理成长变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适宜的美术活动。根据农村幼儿和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确定美术教育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高考美术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信息技术与高考美术教学的结合成为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1]。高考美术教学是针对广大艺考生的教学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高考美术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具备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和众多的信息为一体。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的目标和需求,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以及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图片。其次,信息技术手段紧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更具创新性和便捷性,并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应用于高考美术教学中,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重要工具[2]。最后,信息技术手段也是一种促进师生之间良好沟通的重要方式。在课余时间,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为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解答疑难问题。
(二)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高考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上文中笔者提到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美术教学的一些方式。首先,因为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学生会通过搜寻网络资源走捷径,盗取别人的美术创意为自己所用。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有这样的学生,课堂写生作业经常抄袭网络上的美术创意,完全没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其次,教师过于重视网络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讲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些教师一味地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并没有认真地进行课堂设计以及编写课堂教案。
三、信息技术手段对高考美术教学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加了美术教学课件的素材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教学ppt是教学展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搜寻到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如一些有用的多媒体资料以及精美的图片。这些资源运用于美术教学中,让美术教学演示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的图片和资源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要求[3]。比如笔者在高中美术佛教建筑与哥特式教堂课件中,就利用网络的优势,找到了世界各地的佛教建筑以及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精美图片。在这一课堂上,学生通过ppt上的图片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感受,认识了不同的佛教建筑和哥特式教堂建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也体会到了艺术的真谛。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了美术知识的表现形式
信息技术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通过媒体生动地表现一些图像和现象,是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名画也能“动起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绘画者的创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绘画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绘画为主。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引入,教师传授美术知识技巧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可以借鉴网络上的相关学习视频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丰富了美术知识的表现形式[4]。笔者在美术课堂中,在讲授色彩的基础训练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就借鉴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公开课《造型基础之色彩训练》,并将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参考和学习。在这一公开课中,记录了一些色彩课老师的授课情况,让学生对色彩学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笔者在看过视频后对视频进行了剪裁,使视频的播放时间适中,不会占据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除了播放公开课视频之外,笔者还在课堂上播放课前自己按照课堂内容录制的绘画教学视频。这样采用类似微课的教学方法能使绘画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笔者还在课堂上直接运用DV拍摄,直播笔者在课堂上的示范性绘画教学,运用视频直接呈现绘画步骤、技巧和方法,解决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后也能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在播放视频后,笔者再次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高考美术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考试以及未来发展。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学得扎实,能否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之前都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感官神经,让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去。笔者在讲授素描男青年、女青年技巧及规律的知识点的时候,就通过搜集网络上的不同性别和外形特征的头像作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高考美术教学的发展
以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就必须不断地发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自身创新思维的作用,让学生正确借鉴网络资源,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在美术上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的内涵,要坚守自己的教学职责,充分发展自身的教学特色。
五、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考美术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对高考美术教学的优势非常多,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高考美术教学不同于普通的美术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发挥其美术特长,从而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娅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分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03):19.
[2]辛艳国.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93-94.
一、教师水平现状
因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当地美术教材严重缺乏。在林溪侗乡,学校每年免费发放一部分美术教材,全校师生按年级轮换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将本民族特有的美术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课程开发意识薄弱,仅仅局限于使用课本教学,而对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对身边的美术资源视而不见。由于种种原因,师资严重短缺,导致在林溪侗乡一些学校的美术课程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上,严重影响了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完整,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够认真,缺乏热情,在黑板上写下画的题目,便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缺乏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引导。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美术教师能意识到民间美术资源对美术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对开发民间美术课程资源都大力支持,但由于认识不足而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认为虽然已经编列了一些关于民间美术的课程,但自身对民间美术知识了解得很少,只是知道一些类似编织、刺绣等民间工艺,但又觉得这些工艺品看起来有些粗陋、俗气,要求的课程时间也较长,还是教材上已有的内容较为直观。许多教师并不完全了解校本课程资源及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念,仍把课程资源看做教科书,不能全面参与到当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只是机械地运用、模仿。
由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地域性特点,民间美术和专业美术严谨的学科性与客观性大为不同。一些教师总是误以为,单纯将民间美术以模仿为目标在美术课堂中加以运用就是对民间美术的延续,而忽略了民间美术中质朴、夸张、简洁的艺术美,淡化了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情感表达。更有甚者误认为民间美术造型怪异、繁杂,甚至掺杂着许多迷信色彩,不了解民间艺人所运用的多视角、多空间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认识不到民间美术形象对客观世界本质特征的再现。
要从根本上弥补教师认知水平上的缺失,对美术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倾向于少数民族等边远山区。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水平的提高极为重要,如开展针对偏远山区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园丁计划”等。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鼓励、吸引高素质美术教师来到山区任教。作为当地的美术教师,其也应紧抓民间美术这一母体,扬长避短,利用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资源,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美术教学课程,培养中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二、经费保障
关键词:高中美术;校本教学;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97-02
连云港市的文化古迹最为丰富,历史最为久远。境内山明水秀,古迹集中,有漫长海岸线和风光秀丽的海滨,汇“大海、古城、神话、天书、水晶、温泉”于一体、构成了连云港市特有的海城奇观。这样的优美地理条件,让我们在教授美术的过程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在丰富了美术教学内涵,提高了美术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谨。
一、创新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意义
我国向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美术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优化校本教材,在高中段开发本地美术校本教材绝不单纯是为了艺术知识和技艺的提高,更是对高中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鉴赏、表现、生态游三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无论学生进入到社会中还是高中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其良好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都将伴随其一生。良好的艺术创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在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创新,为其事业增添色彩。
其次,利用开发连云港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校本教材教学方法,必然培养出一批研究地方民间美术、创造地方民间美术新作的队伍,填补我市高中美术教育阵地上的一块空白,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意义也是重大的。
二、改善高中美术校本教材教学的途径
校本教材教学的要求一般是立足本土地域特色,就是要发掘本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或者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资源。学校可以认真调查研究,联系学校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人文地理、风俗民情、名胜景观、历史典故、旅游资源、特殊经济结构等实际,进行资源整合。
1.建立校本美术课程教学体系及艺术综合课。编写突出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突出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为特色的校本教材。主要教学内容为:连云港民间美术概述、地方民俗文化、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主要介绍将军崖岩画、摩崖造像、古城风貌、水晶等。
2.探索适合高中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校内建立各类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场所,或建立校外地方民间美术实习基地,聘请民间美术家或民间艺人担任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地方文化美术品,体会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的感情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贯彻《美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同时,从美术学科出发,推广迁移到其他学科,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
三、校本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美术教师不仅决定美术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教学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资源。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踊跃地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种有助于完善自身知识储备的活动。熟练地掌握了专业知识之外,美术教师还应当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并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
2.教师应该转换角色因材施教。众所周知,传统教育下的高中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事实上是—种不平等的关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组织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这种现象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加之目前美术高考只涉及到绘画专业考试,没有地方文化这一部分,高中美术教学以高考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要画什么。这种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高深、繁多,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本地高中美术校本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缺陷,它确认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为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独自或者经过合作来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参与到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其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作为教师,要摈弃过去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只是一味的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灌输进去,更不要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突发奇想”进行指责,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3.教师应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与去欣赏学生的作品。在学生面前,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的动作都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这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美术的学习当中,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的培养自己的审美观,这也更有利于达到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例如:出外写生。让学生远离喧嚣,亲身到大自然当中去,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魅力所在,并且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勾画出自己心中的作品。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这样既能学习到美术的相关知识,又能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美,还能够缓解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可谓是一举三得。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师不仅仅是要完成学校的美术教学,还是当地美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作为美术教育工作一线教师,有责任担起这份工作,有义务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建构校本美术课程,极尽自己所能把美术课堂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美术课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面貌。同时也要认识到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米长玮.高中美术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J].吉林教育(综合),2010,(7).
下一篇:虚拟仿真电子技术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