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培训教程(6篇)
时间:2024-12-02
时间:2024-12-02
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标准化建设;实训设备;教务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规划明确要求着力构建“开放式、全覆盖、高层次、精品化”的“大培训”格局,要全面覆盖农村供电各类设备,运用插件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技术,建立起全能的农电训练场所。目前,江苏省公司农电人员总数为45000余人,其中中级工32500余人,急需高级工培训,要增加训练工位提升培训接纳能力,满足庞大的农电员工队伍技能训练需求。
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期,从传统型管理向特高压、智能电网延伸,因而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司发展、电网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农电工作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决定了对农电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电员工不断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整合培训资源,运用先进的培训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成为农电培训工作的核心目标。笔者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职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思考。WwW.lw881.com
一、实施培训全方位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培训规范新标准
为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根据“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培训标准既是员工对照、自身查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和方向的标准参照,又是公司系统开展岗位培训、培养员工实践能力的培训标准。在培训教学上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坚持技能教学为主、操作实训为重的原则,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创造性。
1.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标准指导培训工作
近年,我们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培训标准、课程体系及其教材等培训资源建设,突出了技能训练,增强了培训项目设置的灵活性,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个性化培训,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同时也为员工查找自身能力差距、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目标和依据,并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对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提炼了员工从事相应岗位职业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分级描述,可作为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为客观评价员工职业能力、明确努力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培训规范》也囊括了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将有效满足目前电网企业生产一线对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主要是面向全省农电工开展培训,在配电和营销两个专业上应用培训规范,收效明显。
2.完善培训工作标准化体系
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建设以《培训管理手册》为总纲的培训管理标准体系,使培训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2011年省公司将审查和《培训管理手册》三级文件,并在省公司培训工作中进行试点,2012年省、市、县三级的培训管理工作全面达到《培训管理手册》的标准化要求,并开展贯标工作。加强培训项目赖以运转的各类软资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内部开发与外部购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开发出体系化、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测试题库、案例库等,以满足农电员工自学、培训项目实施需求。
3.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培训机构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开展能力评价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共同关注能力提升。
(1)建立规范的基于能力标准的项目评价模式。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培训机构要向学员公布培训科目设置和对应的能力要求,开展训前能力评估。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培训项目效果,对学员的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2)建立基于工作业绩的企业评价模式。员工在培训中获得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由企业开展基于工作业绩的日常能力评价工作是员工队伍能力评价的主要形式。“十二五”期间要倡导“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能力评价理念,积极试行业绩举证制度,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能力优势,主动参与工作实践。
二、遵循实训设备建设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实训功能先进性
培训资源体系主要由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组成,企业要根据发展和员工培训的需要统筹规划培训资源体系的建设。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设一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其实训设施的建设必须紧贴专业培训需求,以提高学员技能素质为主旨,所开发的实训项目必须对应于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且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确立后,要根据培训工作的特点,将实训需求与实训装置的研发有机结合,制订出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管理标准,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实训场所。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基本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硬件建设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已经建起了万余平米的室外配电实训场和21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在充分调研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真实地模拟现场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而且经济安全,可避免因学员误操作等原因而产生的设备和人身伤害。
2.实训设备要体现“互补通用、综合贯通”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和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的培养,并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教学条件,并将分析得到的整合工作任务归纳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设计成系统化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从而可以设立从业务受理、现场勘察、装表接电、抄表核算等工作环节一直到用电稽查、故障报修和95598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化的学习实训项目和内容。
3.实训设备要体现“仿真逼真、模拟操作”的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只要建设条件具备就要采用和现场一致的设备作为实训装置。对于现场设备型号参杂不齐的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并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原理解剖,举一反三。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模拟仿真的设备进行综合集成、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人员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注重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1.加强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强化、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管理总体上应严格按照iso10015要求,做好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个阶段工作进行监视,不断持续改进各阶段工作,以提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过程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由于电力企业单位规模大,员工地域分布广、员工多、培训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培训需求征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优势,调查员工培训需求,让员工主动反映培训需求,并把企业培训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二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能解决现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实用性。三是培训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虽然员工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培训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很高的技能水平,甚至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教学。本职训基地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法,因而深受学员欢迎。四是培训督导在线可控。培训督导要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培训管理人员要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培训现场了解培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反馈等工作,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培训工作在控、有序进行。五是考核方式实用化。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对技能人员培训考核主要是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熟练程度。六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化。通过常规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评估形式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映、满意度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业绩情况外,重点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比测试,通过这种更为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创新“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新方法
职训基地在开班、中间实训、考核考试三个不同的环节按照培训要求,提出“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思路方法。
(1)在开班过程环节上,高度重视开班仪式,要当好宣传员、辅导员和服务员。
1)宣传员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把职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向每一位学员宣传教育到位,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否则,再健全的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就形同虚设,同时,宣传省公司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深远意义。因为,首先和学员接触的就是教务人员与教师,从营销学的角度就是起到“首问负责制”的作用。
2)辅导员要按培训理论要求,把培训的目的、程序、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方法辅导到位,有利于学员学有成效。学员缺什么就教什么,不断完善备课教案。教务员组织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由于教材是本职训基地自行编写,培训部定期组织会审,适时修订完善。
3)服务员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学员的迎接、送行和日常需求以及病号的应急保障工作。培训部要求每位教务员及教师都要树立“当好学员的服务员”理念,还建立了学员病号急救保障预案;文体活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可满足不同爱好的员工的需求。
(2)在中间实训环节上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要当好质检员、安全员和调研员。
1)质检员就是严把教学质量关,检查备课教案,坚持课堂巡视制度。教学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学员培训的成效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学思路要有所创新。从培训现场管理角度,在实践中提出“二巡三访”制。“二巡”制:一是巡视教学教案;二是巡视现场听课。“三访”制:一是访问学员,请他们打分;二是访问送配单位,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回访基层单位,了解学员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高,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2)安全员。因为实训有户外高空作业、有户内带电作业以及防火安全问题,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每位教师同时肩负着安全员的责任,在配电、计量、电气实验、低压排故等凡涉及安全的实训中培训师每年都应有两次安规考试;实训时,学员严格按安全规程执行,并配置必要的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实训安全;户外高空作业应有防高空坠落保险装置。
3)调研员就是要倾听来自生产一线的学员对培训进行评估。再好的教育若脱离了实际,那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要求每位教师当好调研员,将收集的问题由配电、营销两个教研组集中答疑,对其中较为深奥的课题还要请教专家,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能力。着手计划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实战案例释疑集,每年评出学员十大实战价值课题提出奖。
3.在考试考核环节上,要当好公证员、纪检员和评审员
(1)公证员就是要公开、公正、公平、教学透明,让学员心服口服。由于省电力公司重视培训,学员通过培训、鉴定拿到高级工证书将为其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在劳动纪律考试、教学过程,特别是考试环节必须坚持“三公”原则,要当好公证员,一切事情要在阳光下进行。比如:在劳动纪律考核上,每天早上点名,下午结束时当场签字,并张榜公示结果;教学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在墙上公开;实训项目考试抽签决定;实训考试必须有两名教师签字,并要求上报成绩“不过夜”;培训部汇总成绩上报“不隔天”,职训基地反馈成绩“不隔周”,互相监督,层层把关。
(2)纪检员就是严肃考场纪律,执法如山,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规范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杜绝学员的投诉事件发生。首先,从行为规范上约束每位教师,言教不如身教,职训基地每年年初都要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以纪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每年都要举办“反腐倡廉”法纪法规教育讲座。
【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组织,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取决于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本,培训则是创造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手段,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促进员工全面提升,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一、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电能成为当前人们农业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电能需求又具有阶段性特点,在高峰期间往往因为用电压力过大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的情况,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电力系统全面实现了配电自动化控制,DAS使得配电企业实现了实时的协调、监视和操作配电设备,包括配电网数据的采集与监视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需求侧管理等多个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也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电力教育培训的现状
1、员工素质现状
公司用工的多元化,既有直属长期员工,又有劳务人员和农电人员等用工,他们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都参差不齐,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公司员工队伍状况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员工文化程度结构和学历结构偏低,而技术技能等级结构中,高级、中级技师比例更低。2.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3.农电员工文化基础差,计算机水平低,针对性的培训不够,素质提升缓慢。
2、企业目前开展的主要培训类别
企业自主开展的培训类别主要包括: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现场培训等。
(1)岗位资格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和转岗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对主要生产岗位的岗前员工进行的生产资格培训。
(2)继续教育培训:是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3)特种作业培训:电力行业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和登高架设作业等,从事上述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于工种相对应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上岗,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电力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1、对员工实际需求分析不足
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决定着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但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教育培训方案很多时候是由上级领导决定的私自决定的,没有充分调查企业员工实际需求。因此,这些教育培训方案不能反映出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求,从而使依据教育培训方案制定出来的教育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实际意义,不能真正改变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从而也就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2、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中经常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教育培训是一种消费,认为对快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多大用处。这种对教育培训的错误认识没有体现出教育培训是一种间接的成本投资,我们知道投资具有综合性和长远性,较少的教育培训投入可以使电力企业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由于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这一误区,因此,电力企业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上不够重视,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来开展,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3、师资力量和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尚未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大多数都是由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社会上的专业培训机构等来担任教育培训一职,这就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差别很大。当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担任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职务时,虽然这些技术骨干有实际经验、动手能力强,可以教授电力企业员工一些实用的工作技巧,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都不足,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4、教育培训的成果转化率低
由于电力企业培训方式不合理,缺乏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我国的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四、电力教育培训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企业应该做好员工需求分析工作
企业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对教育培训的内容、目的和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企业要做好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工作。在开展教育培训之前,相关负责人要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现阶段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培训机制,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际培训工作。
2、投入足够的培训经费
电力企业领导干部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培训观念,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将教育培训看作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利手段,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确保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从而使电力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更快速、有效,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加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师来说,他们本身已具备了较高的工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给予太多的教育,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技能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电力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在电力企业员工中更好、更全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4、创新教育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可以通过文艺表演、公司文化周等活动来辅助教育培训。可从从以两方面入手:
(1)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培训方法;
(2)改变单一的教育培训方式,增加特殊作业培训、岗中定期培训等内容,对电力企业员工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3)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员工开展互联网培训。应多注重互联网+再线培训模式的推广,目前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培训的新宠儿,最关键的原因是其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参加时间方便、灵活,电力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过培育让员工了解电力岗位职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直接关联的方式由网络专业人员讲授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也可以结合自己企业所做的一些精典PPT,在线上与员工分享,互相交流先进经验。互联网有着不可替代的培训内容和资源优势,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资源,对员工进行互联网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核心问题已经不是课程设计、体系搭建这些问题,而是培训的核心定位问题。员工培训的核心定位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围绕电力企业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流程、调整渠道,提升岗位匹配度等措施,来达到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优化的目的。而且,互联网培训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课程迭代,即课程优化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培训内容要注重简约实用,通过精简内容,解放员工的记忆压力。目前,大数据、快节奏、变化快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传统的短期培训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发展需求,所以,电力企业开展互联网培训必须在聚焦某一个特定知识点后,通过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解决员工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将员工培训体系由线下培训转移到线上培训。
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教育培训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也可以将培训机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
五、结束语
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电力企业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存在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不到位、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小够、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电力企业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做好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效果;培训全过程
作者简介:谢正宁(1969-),男,宁夏银川人,宁夏电力公司人资部培训教育处,高级工程师。(宁夏银川750001)李新振(1982-),男,宁夏盐池人,宁夏电力公司宁东供电局,助理工程师。(宁夏灵武75041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26-02
人力资源培训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不仅影响着员工的素质,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电力公司要在改革中保持和发展业已形成的相对优势,赢得未来的主动权,只有依靠更快更好地学习,提高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这就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1]
电力企业历来重视职工的培训。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行“四个创新”和“五个结合”。建立了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形成了全面的培训制度。始终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培养和造就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然而,目前电力公司员工队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明显短缺,高级技术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的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如何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培训工作的效果成为了电力企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成效,[3-5]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不仅要关注培训前的计划准备工作,注意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而且要注重培训结束后的效果评估,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
一、转变观念,制定培训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电力企业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1.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训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首先要端正对待培训的态度,明确培训的目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个别员工对培训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某些学员对培训不重视,认为企业培训只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对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帮助,视培训为一种任务和负担。有些学员认为培训仅仅是理论或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这些旧观念的存在,阻碍了电力企业培训的有效开展,没有真正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显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如何确保企业全体员工自觉自愿接受培训并取得满意效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员工对培训的观念问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让员工认识到参加培训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对企业的发展都有利,只有自身的学习能力、技能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主动地接受培训,积极参与,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和乐趣,做到平时自己主动学,集体组织时共同学的良好风气。
2.分析培训需求,做好培训计划
对许多电力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来说,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但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培训又感到有些茫然,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些电力企业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电力企业只凭往年经验机械地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或者只是为了完成每年的培训任务而安排培训,没有将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自身素质相结合来设计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为此,电力企业的人事部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认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计划。作为培训的组织者,首先必须了解岗位信息,作为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绩效考核指标等。其次建立员工的信息系统。结合员工本职工作的要求和自身素质,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筛选,对培训需求、员工素质、员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员工是否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员工现有的素质与所在的岗位要求存在哪些差距,如何通过系统的培训消除这些差距,分出先后次序和重点。将员工的工作素养与企业的要求、岗位的要求相结合,正确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员工能力短板,因人施教。通过系统的分析最终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采用哪种培训方式。从而有目的的制定计划,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把握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制定计划时也要参考基层员工的意见,对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争取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过程,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虽然电力企业的培训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培训方法、课程设置、培训教师、过程监督上都存在不足。培训组织者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1.联系实际,改进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有些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忽视了企业在电力方面的业务对各层次员工的知识、技能的不同要求,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有些电力企业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而是凭感觉照搬教材培训,导致培训内容脱离专业岗位,授课内容脱离实际需要。没有详实生动的授课内容,即使是再先进的教学方式、再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空洞乏味。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全体员工都需要掌握的基本课程,并根据电力行业工作的特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这样在确保全体员工的基本职业技能的同时,又突出重点,实现个性培训,形成内容丰富的梯次培训结构。人事管理部门也需要根据培训对象、培训资源等因素,设计贴近员工需求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件,定期更新培训内容,真正联系实际。
2.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拓展培训的层次性
在培训方式上,大多电力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偏重于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知识、传授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产生枯燥、效果不好的弊病。
社会发展日趋复杂,新的培训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电力企业的培训组织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培训方法,采取灵活的讨论式、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模拟培训、实操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学方法,加强学员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宁夏电力公司为了缓解工学矛盾,将远程培训系统作为公司员工岗位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之一,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实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将远程培训常态化、规范化,受到了各单位和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并积极与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高校、设备厂家等合作,研讨每一个培训项目最佳的培训模式,通过项目引进、技术研发、科技攻关、专题讲座、导师指导等多种方式,达到学员愿意学,听得懂,用得上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培训方法的设计也要注意学员的知识层次和岗位类型,如操作人员比较适合现场培训法,管理人员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法等。
3.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
培训教师在培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良好的培训师可以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电力企业中,部分老师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成长起来的,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是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教学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而且内生的具备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专业开发的培训人员数量不足。有些外聘的培训教师对电力企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岗位性质等制定培训计划,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吻合,不能使培训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关键在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有充足工作经验的员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性,激发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组建一支富有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讲师团队。在企业外部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培训师,把电力企业的内生培训人员和外聘教师相结合。常备的教师队伍要在平时加强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了解企业情况,掌握学员的素质,在授课时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加强培训的有效性。
4.完善监督手段,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组织者在平时更注重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忽视了实施阶段的相关动态。其实,培训开展以后的过程也是不能忽视的,有效的沟通在此时最为关键。有些培训组织者很少在培训过程中过问课程的开展情况,只是在课程结束后组织简单的考试,有些学员与其他学员的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这就需要组织者对培训进行跟踪、监督。在培训前,培训组织者应该主动与培训教师和学员进行沟通,使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计划,跟进受训员工在哪些方面希望在本次培训中得到提高,做好老师和学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在培训过程中,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多与培训老师和学员进行讨论,及时掌握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员工动态,在学员的反馈过程中改进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取得满意的效果。培训结束后,整理培训记录和培训前后沟通的结果并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三、健全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监督
培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电力企业组织培训后,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避免培训工作虎头蛇尾。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用,将培训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大多电力企业注意的是如何改进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没有将精力放在评估培训的效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企业没有规范的评估方法,或者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比较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简单的测试,不再做培训的跟踪调查,没有给员工带来激励作用。有些电力企业在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目的,培训能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对象对于培训内容能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效果难以评估或者根本没有评估,更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无法保证充分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这样一来,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也不知道培训后到底给企业带来了多少实效。
科学的评估对于界定培训的效果,证明员工通过培训所收获的成绩,非常重要。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大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投入,尽量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不但要对培训课程中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估,而且要进一步跟进学员工作成果的转化、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等方面上来,拓展培训效果的评估面,真正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保证评估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次要建立评估效果管理系统。鼓励受训人员将新学的知识与班员交流,督促管理者将学员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记录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进行专业的管理,形成培训评估系统,为日后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信息保障。宁夏电力公司2011年初就启动了建设“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训体系,目的是通过组织调研和诊断阶段、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体系构建阶段、课程体系构建与规划阶段和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培训体系建设及项目验收阶段,最终形成宁夏电力公司“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重视了培训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其他电力企业借鉴。
四、结论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训的关键在于重视培训的全过程”的这一理念,并将该理念应用于实际培训工作,得到如下结论。
(1)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需求,制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学员提高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2)培训组织者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推进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3)培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电力企业组织培训后,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确保培训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126.
[2]武利利,刘建峰.浅谈电力企业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235-236.
[3]杨学军,王政.提高电力企业培训效果的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1,(22):42-43.
论文关键词:农电员工;标准化建设;实训设备;教务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培训规划明确要求着力构建“开放式、全覆盖、高层次、精品化”的“大培训”格局,要全面覆盖农村供电各类设备,运用插件式、模块式、组合式等多种技术,建立起全能的农电训练场所。目前,江苏省公司农电人员总数为45000余人,其中中级工32500余人,急需高级工培训,要增加训练工位提升培训接纳能力,满足庞大的农电员工队伍技能训练需求。
供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方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面临着重大的转变期,从传统型管理向特高压、智能电网延伸,因而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人才队伍建设在公司发展、电网稳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农电工作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决定了对农电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农电员工不断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整合培训资源,运用先进的培训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成为农电培训工作的核心目标。笔者结合江苏省电力公司职训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思考。
一、实施培训全方位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培训规范新标准
为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根据“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培训标准既是员工对照、自身查找差距、确定努力目标和方向的标准参照,又是公司系统开展岗位培训、培养员工实践能力的培训标准。在培训教学上尊重成人教学规律,坚持技能教学为主、操作实训为重的原则,激发员工的兴趣和创造性。
1.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标准指导培训工作
近年,我们运用国家电网公司《培训规范》培训标准、课程体系及其教材等培训资源建设,突出了技能训练,增强了培训项目设置的灵活性,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个性化培训,有效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同时也为员工查找自身能力差距、加强自我学习提供了目标和依据,并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对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提炼了员工从事相应岗位职业工作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分级描述,可作为员工岗位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为客观评价员工职业能力、明确努力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培训规范》也囊括了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最新的政策、标准、规程、规定及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将有效满足目前电网企业生产一线对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江苏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训练基地主要是面向全省农电工开展培训,在配电和营销两个专业上应用培训规范,收效明显。
2.完善培训工作标准化体系
以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建设以《培训管理手册》为总纲的培训管理标准体系,使培训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2011年省公司将审查和《培训管理手册》三级文件,并在省公司培训工作中进行试点,2012年省、市、县三级的培训管理工作全面达到《培训管理手册》的标准化要求,并开展贯标工作。加强培训项目赖以运转的各类软资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内部开发与外部购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岗位工作标准,开发出体系化、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测试题库、案例库等,以满足农电员工自学、培训项目实施需求。
3.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按照职业能力考核与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培训机构考核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开展能力评价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全体员工共同关注能力提升。
(1)建立规范的基于能力标准的项目评价模式。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培训机构要向学员公布培训科目设置和对应的能力要求,开展训前能力评估。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培训项目效果,对学员的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2)建立基于工作业绩的企业评价模式。员工在培训中获得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加以运用才能体现出价值。因此,由企业开展基于工作业绩的日常能力评价工作是员工队伍能力评价的主要形式。“十二五”期间要倡导“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能力评价理念,积极试行业绩举证制度,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能力优势,主动参与工作实践。
二、遵循实训设备建设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实训功能先进性
培训资源体系主要由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组成,企业要根据发展和员工培训的需要统筹规划培训资源体系的建设。
1.实训设备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设施建设是提高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建设一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其实训设施的建设必须紧贴专业培训需求,以提高学员技能素质为主旨,所开发的实训项目必须对应于企业生产技术、营销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且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项目确立后,要根据培训工作的特点,将实训需求与实训装置的研发有机结合,制订出实训设备的技术标准和实训室的管理标准,从而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实训场所。在实训装置的研发上,要体现“实用实际、适当超前”的基本原则,注重将工作实际中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加入实训设备应有的考核鉴定元素,力争在一套实训装置上满足相关专业所需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硬件建设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已经建起了万余平米的室外配电实训场和21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在充分调研员工培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真实地模拟现场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而且经济安全,可避免因学员误操作等原因而产生的设备和人身伤害。
2.实训设备要体现“互补通用、综合贯通”的原则
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学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和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的培养,并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教学条件,并将分析得到的整合工作任务归纳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并设计成系统化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从而可以设立从业务受理、现场勘察、装表接电、抄表核算等工作环节一直到用电稽查、故障报修和95598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化的学习实训项目和内容。
3.实训设备要体现“仿真逼真、模拟操作”的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具体的实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只要建设条件具备就要采用和现场一致的设备作为实训装置。对于现场设备型号参杂不齐的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并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原理解剖,举一反三。对于现场装置构成复杂或者现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性问题,则要采取模拟仿真的设备进行综合集成、真实再现。比如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实训中,负控系统的构成复杂,它除了负控终端和负荷监控系统外,还要由客户端控制装置(断路器)、各种电量采集装置和通信桥路等共同构成,从而使受训人员能够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注重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
1.加强培训流程及控制管理,强化、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过程管理总体上应严格按照iso10015要求,做好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四个阶段工作,并对这四个阶段工作进行监视,不断持续改进各阶段工作,以提高培训质量。对具体培训过程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培训需求到位,课程设计合理。由于电力企业单位规模大,员工地域分布广、员工多、培训需求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培训需求征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网络优势,调查员工培训需求,让员工主动反映培训需求,并把企业培训课程资源挂在网上。二是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结合。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培训前要求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将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使培训更好地结合实际,能解决现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实用性。三是培训体现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虽然员工技能培训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主,但是培训师还是要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很高的技能水平,甚至通过角色扮演和拓展训练等方式教学。本职训基地教学上推行“理论-实训”一体化、实际案例剖析、师生互动释疑法,因而深受学员欢迎。四是培训督导在线可控。培训督导要坚持每天对正常教学秩序进行巡视督导,培训管理人员要经常随机到教室听课,到培训现场了解培训情况,参与重要课程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研讨,组织试讲、听课、反馈等工作,实现培训过程管理常态化,使培训工作在控、有序进行。五是考核方式实用化。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形式。对技能人员培训考核主要是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行为规范和总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操作技能的正确、规范和熟练程度。六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化。通过常规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评估形式了解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反映、满意度及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业绩情况外,重点进行培训前后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对比测试,通过这种更为直接、具有可操作性的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2.创新“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新方法
职训基地在开班、中间实训、考核考试三个不同的环节按照培训要求,提出“三环九员”教务管理思路方法。
(1)在开班过程环节上,高度重视开班仪式,要当好宣传员、辅导员和服务员。
1)宣传员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内把职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向每一位学员宣传教育到位,使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否则,再健全的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就形同虚设,同时,宣传省公司培训的目的、要求和深远意义。因为,首先和学员接触的就是教务人员与教师,从营销学的角度就是起到“首问负责制”的作用。
2)辅导员要按培训理论要求,把培训的目的、程序、内容和考核的方式方法辅导到位,有利于学员学有成效。学员缺什么就教什么,不断完善备课教案。教务员组织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由于教材是本职训基地自行编写,培训部定期组织会审,适时修订完善。
3)服务员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做好服务工作,比如做好学员的迎接、送行和日常需求以及病号的应急保障工作。培训部要求每位教务员及教师都要树立“当好学员的服务员”理念,还建立了学员病号急救保障预案;文体活动中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可满足不同爱好的员工的需求。
(2)在中间实训环节上关注整个教学过程,要当好质检员、安全员和调研员。
1)质检员就是严把教学质量关,检查备课教案,坚持课堂巡视制度。教学质量是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学员培训的成效主要是对教学质量常抓不懈,教学思路要有所创新。从培训现场管理角度,在实践中提出“二巡三访”制。“二巡”制:一是巡视教学教案;二是巡视现场听课。“三访”制:一是访问学员,请他们打分;二是访问送配单位,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回访基层单位,了解学员是否在实际工作中有所提高,并按照pdca循环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2)安全员。因为实训有户外高空作业、有户内带电作业以及防火安全问题,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每位教师同时肩负着安全员的责任,在配电、计量、电气实验、低压排故等凡涉及安全的实训中培训师每年都应有两次安规考试;实训时,学员严格按安全规程执行,并配置必要的安全工器具,以确保实训安全;户外高空作业应有防高空坠落保险装置。
3)调研员就是要倾听来自生产一线的学员对培训进行评估。再好的教育若脱离了实际,那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要求每位教师当好调研员,将收集的问题由配电、营销两个教研组集中答疑,对其中较为深奥的课题还要请教专家,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知识能力。着手计划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实战案例释疑集,每年评出学员十大实战价值课题提出奖。
3.在考试考核环节上,要当好公证员、纪检员和评审员
(1)公证员就是要公开、公正、公平、教学透明,让学员心服口服。由于省电力公司重视培训,学员通过培训、鉴定拿到高级工证书将为其自身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在劳动纪律考试、教学过程,特别是考试环节必须坚持“三公”原则,要当好公证员,一切事情要在阳光下进行。比如:在劳动纪律考核上,每天早上点名,下午结束时当场签字,并张榜公示结果;教学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在墙上公开;实训项目考试抽签决定;实训考试必须有两名教师签字,并要求上报成绩“不过夜”;培训部汇总成绩上报“不隔天”,职训基地反馈成绩“不隔周”,互相监督,层层把关。
(2)纪检员就是严肃考场纪律,执法如山,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从教,规范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杜绝学员的投诉事件发生。首先,从行为规范上约束每位教师,言教不如身教,职训基地每年年初都要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以纪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每年都要举办“反腐倡廉”法纪法规教育讲座。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职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在一起
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普遍存在着“学院式”的影子,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对实践重视不够,技能训练的时间很少,且安排不合理,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我校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各供电公司量身定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相应地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整个计划的制定中,坚持“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基本原则,注重学员基本技能培养和标准化作业训练。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和规范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各专业涵盖相临或相近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各工种涵盖培训必备知识点与技能点,开发出专业课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各项训练后,即可申请进行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不再单独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分互认,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完成各层次的学历教育后,各科成绩合格者,达到毕业标准即可获得对应专业的专科学历证书。
二、服务城乡,开发流动实训车,探索送教上门新思路
送教上门是企业职工培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很受企业的欢迎。传统的“送教上门”主要是我们的老师背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到培训单位进行教学。但面对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它的培养重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如何做好“送教上门”,让学员满意,让企业放心,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校在近几年的培训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打破传统的“送教上门”模式,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送教上门”方式。对于应用文写作、形势与政策等公共课程,我们充分利用电力系统各单位的远程视频系统和设备,采用远程教学;对于专业理论课程,则采用传统的送教上门方式,选派优秀教师到培训单位讲授;而对于专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则采用流动实训车将实践教学送到区县生产单位,同时选派业务技能好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这种新的送教上门模式揭开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新篇章。具体做法是将普通货车改装为实训车,实训车展开后就是一个实训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出电工工艺、低压配电设备等各种对应实训项目的实训设备,根据培训计划进程,确定实训环节和项目,将对应项目的实训设备装入实训车。哪里需要技能培训,老师就把“流动实训车”开到那里,把以前只能在学校实训场地才能完成的技能培训搬到了现场,在“流动实训车”上通过单元模块的组合就能完成安全用电、电工工艺、配电设备安装、检修等电力企业多项工种的技能培训。同时开发了农电营业管理仿真软件,购买了20台笔记本电脑,通过流动车实训平台,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络,对电力员工进行电力营业管理仿真培训,为学员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改革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送教上门模式。这种利用流动实训车,开发实训单元模块,结合学员的实际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养的送教上门新模式,必将成为现阶段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全面推行实训成绩考核卡
课程考核的宗旨是实现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传统的课程考核是通过试题的测试来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核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摆脱传统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束缚,没有体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特色。课程考核是开放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如何搞好课程考核改革,发挥好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将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传统的实训考核方式,主要是学员实习结束后,老师根据整个实习期间这个学员的表现来评定综合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考核内容和标准不明确、随意性大、评分有失公允等缺点。从2004年起,无论是校内普通学历教育,还是校外继续教育,我校积极探索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推行“学生实训成绩考核卡”制度。也就是说针对每一个实训环节中的每一个项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相应的考核评分卡,按照实训项目中的基本工艺要求赋分,实行过程考核。老师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训练情况当场评分,这样使成绩管理公开化,打分条款化、标准化、细分化。使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增加了成绩评定的透明度,提高了学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校企合作,努力改革与实践,收到了好的效果
现阶段,各区县很多生产单位都存在着生产与学习的矛盾,一方面学员学历和基本技能还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因为生产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集中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培训。我校通过近三年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及改革与实践,在努力服务城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培养工作得到了培训单位和学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重庆市电力公司测评,各公司人资部对培训质量与效果评价:满意率为100.0%;学员对培训收获评价:满意率为97.8%;学员对培训管理的评价:满意率为99.6%;学员对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评价:满意率为99.5%;学员对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满意率为99.9%。
五、结语
关键词: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部级培训;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6-03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不断扩招,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紧缺,尤其是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非常匮乏,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出色的教学能力(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的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出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受训的专业骨干教师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而且有机会思考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养,开阔理论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的专业培训教师,针对遇到的培训问题和困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若干改革,以提升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培训任务重、时间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等提出的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是为中职学校造就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具体的培训目标是:“经过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经过部级培训的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这样高标准的要求,要让参训教师在短短100天的培训中完成,培训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大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实力的学校,他们所采用教学方式和所具有的教学水平有所不同,每位参训教师的培训要求和预期目标不尽相同。参训教师在学历结构上分布于多个层次,有专科、本科、硕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期参训学员的学历分布为:硕士和硕士生占5.1%,本科生占66.5%,专科生占38.4%,以本科生为主),学员的职称(高级职称11.7%,中级职称69.6%,初级职称18.7%,以中级职称为主)和年龄(20~30岁学员占16.5%,30~40岁学员占38.4%,40~50岁学员占45.1%,以中年教师为主)差别很大。参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同,专业实践能力层次不同。由于所在工作单位对参训学员的科研要求不同,参训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此外,还有一些从事专业教育不到5年甚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跟踪能力。总之,较大的个体差异,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电气应用专业的特点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电气技术应用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专业。该专业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专业应用领域广阔、基础理论覆盖面广且理论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要在100天内将知识层次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基础差异较大,尤其是从事专业教学方向各异的参训教师,培训成为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专家,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难度很大。
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熟的培训模式由于我国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对中职教师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对孤立和分散,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师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模式,甚至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和经验范例。这使得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电气应用专业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以上困难,高标准地完成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培训工作中挖掘基地优势,围绕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探索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课程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交叉编排方式我们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大多数培训基地所采用的“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可能造成偏重理论教学与偏重实践教学的不同教师群体。在集中式学习和集中式实践过程中,产生厌倦或者不自信的心理,从而难以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课程编排上,除了占教学比重1/8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在培训开始阶段单独进行外,专业理论教学、新技术讲座、综合实验及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等模块的各个环节,根据其内在联系安排在一起交叉进行。如技能训练环节中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单元和专业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算法单元以及技术讲座“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结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培训课程设置“点面结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参训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要求业务能力强,所带专业课程多,知识面要求广;二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应用领域覆盖面广,参训教师来自全国,地域覆盖面广。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多,技能要求高。为此,培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覆盖面广,以项目方式开设“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课程,覆盖了电气技术领域的主要方向。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员梳理主要专业知识,而且重点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电气领域的新技术,保证电气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全新性,突出培养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对专业技能不求面面俱到。针对如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中以液位恒压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以水温控制系统等教学项目,以模块教学方式实现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电气电子综合实验与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学员对这些项目的参与实践过程,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实际技能和科研能力。
采用“系统前馈+反馈”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参训教师的不同培训预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自动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前馈+反馈”方法,以参训教师接受知识的效果为控制目标。开课前对参训教师进行摸底调研座谈,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对本次培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主体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微调。预留20%左右的机动课时,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根据教学和项目实施效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员补课,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教师以“导师制”来完成辅导。特别优秀且对某一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参与科研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分层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电气与电子制作方面,对中职教师的实验设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实验课程开发和动手能力,培训基地根据参训教师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如基础层次的“555声光报警电路制作”、提高层次的“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高层次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是对电工学、单片机原理、电气控制及PLC、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等多门课程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综合训练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企业实习全面选择,实践形式多样为了达到教育部要求,让参训教师能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的信息,培训基地对企业实践阶段的企业实习单位进行了全面筛选,以充分体现全面的企业实习。所选择的企业不仅地域分布广,从陕西西安、宝鸡到河南许昌;专业覆盖也广,有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也有陕西群力电工电器这样的弱电设备的陕西省内知名企业;还有多层次的企业实习,有拥有国内最先进智能电气技术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也有宝鸡啤酒厂的传统工业流水线;更有不同角度的企业实践,能在西电电力电容器分厂看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电气元件生产过程,也能够在西安软件园感受到西安乃至整个中国西部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的脚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克服参观过程容易出现的“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现象,做好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和规划,将培训基地实习过程分为5个环节:实习前进行企业和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由培训中心专业教师以教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参观实习——专题技术讲座(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交流座谈(与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走访(走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以上环节达到实习效果的优化。
加强教育理念,增加教学实践能力为了使参训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本专业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思路、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培训基地的现代教学(实训)设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参训教师到陕西省内顶级职业技术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参观学习。参观该校的理实一体教学基地,观摩该校的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并就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开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参训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积极发言,交流互动。在学期结束考核中不仅要求参训教师撰写专业学习论文,还加入了“参训教师说课”和“教学演示”环节,展示参训教师的受训效果。
陕西科技大学在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经过一期的学习和训练,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力,赵荣开.对首次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4):133-134.
[2]赵宝柱,曹晔,刘永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2):50-55.
[3]刘晓,郑潇轩,顾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67-70.
[4]范洁梅.高职院校金字塔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82-84.
[5]路姝娟.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53-54.
上一篇:实习自我鉴定模板(整理6篇)
下一篇:文化创意设计方案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