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城市的作用范例(3篇)

时间:2025-01-01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范文篇1

关键词: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thispaper,basedontheresearchofthe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currentsituation,pointsoutitsrealisticproblems.Expoundsthenecessityofthe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integrationofsmalltowns,andputsforwardthe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integrationneedsinfunction,space,historyandmodern,artificialandnaturalintegration,spaceandbehavior,etc.

Keywords:Smalltowns、historicalandculturalresources、resourceintegration

引言

历史文化资源,指的是在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诸多试题当中具有独特的功能、现代资产价值、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甚至扬弃升华的资源[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资源中的物质实体出现孤岛化、边缘化、离散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发展。这些问题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试对小城镇中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

1.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资源现状

小城镇总体而言是建制镇和集镇的总称,系指介于狭义城市(建制市)与村庄之间的居民点,其基本的主体是建制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三分册小城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在城市得以发展的同时,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大量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极易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丧失,对城市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造成破坏。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面对城市中诸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应处理好城市资源利用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1.2存在问题

我国众多小城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对其的保护与发展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及时造成的资源破坏,以及对资源的不当利用与开发都会对城市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笔者从城市总体层面、地区层面及资源本身这三个层面入手,分析当今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的普遍问题。

2.资源整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城市整体层面,小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暴露出其孤岛化、边缘化、离散化、无序化的倾向,使得资源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逐渐被城市孤立。

(1)孤岛化――历史文化资源被现代城市形态所包围和孤立,失去了传统环境的依托,缺少资源与城市环境的对话,使得其影响力下降。

(2)边缘化――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低,导致活力的丧失。在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城市的作用在减弱或者丧失,进而导致资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其所具有的活力逐步丧失。

(3)离散化――历史文化资源在整个城市里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组织,造成整体性的减弱与丧失。历史文化资源本来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城市的发展变化一部分资源逐渐变成了城市中点状分布的个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与联系。

(4)无序化――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建立联系的时候没有形成秩序,未形成资源的优化利用。当今城市往往因为利益的驱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盲目开发导致城市资源的浪费与重复建设,并且收效甚微。

3.资源与周边功能区衔接的问题

资源与周边的关系表现为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是在城市中观层面上看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矛盾化――小城镇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周边的功能区进行衔接,历史风貌与周边建筑风貌不相协调,造成建筑、环境、设施配套、城市形象的冲突,影响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体现。

(2)缺乏化――历史文化资源与周围功能区之间缺乏过渡与协调,造成两者之间的生硬衔接。这就需要对小城镇中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级分区保护,给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创造与之协调的空间环境。

(3)安全隐患――历史文化资源与周围建筑建设过密,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4.各资源本身发展面临的问题

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除了整合其城市空间、为其创造良好的周围环境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身是整合的前提条件。只有历史文化资源自身得到了保护与开发,发挥其作用与价值,整合才具有意义。笔者在对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时,发现其本体的保护与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1)平庸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手段单一、方法落后而使其地位、文化含量及品质下降,从而难以发挥其文化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代表当地的文化特色,具有独特性,应以特色来衬托其价值。

(2)异质化――是由于开发理念偏差造成的历史文化资源物质形态与精神内涵脱节,从而使其文化价值发生转移或者损害。一种是赋予历史文化资源的新内涵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不符而损害其价值;一种是造成内涵的消失,使资源的物质形态不能呈现其内涵。

(3)缺乏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由于自然及人为的因素造成资源的破损与毁坏后未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对于资源影响最大的破坏莫过于对于本体的破坏,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免受人为破坏的同时,也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自然对于资源的破坏。

5.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面对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在城市发展中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既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又可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城市的动态发展与多元平衡。这就需要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来形成城市秩序,加强资源之间、资源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5.1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市建设

经济发展是现代城市追求的主要价值之一,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当文物古迹及传统空间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而遭到破坏的时候,一个城市在文化上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就是通过合理调整城市结构、形成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带动城市中旅游及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城市结构的发展变化作出积极的反映,进而形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2建立多元秩序、增强城市活力

多样性是一个城市的天性,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承担不同城市职能并呈现出不同城市形态。其中城市开放空间,尤其是城市功能区的开放空间在边缘效应的作用下能够提供空间与活动的多样性,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需求人们的行为活动要求。

5.3保护历史资源、传承城市文脉

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机时空背景[引自《论城市文脉的传承》。]。它是与城市发展相关联与影响的背景,包含城市中的整治、宗教、历史事件、社会习俗、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等隐性因素及城市空间环境等线性因素。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城市中发展的每一步都会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够让人们领略城市文化并传承城市文脉。

5.4弘扬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小城镇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利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城市文化来展现城市魅力。从而使得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其作用,形成整体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进而提高城市知名度。

5.5提升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

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城市旅游及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城市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当一座文物古迹身处在一个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其显得孤立与排斥。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体之外,对于周边环境的控制与保护将对资源本身产生重要的作用。

5.6维护生态环境、城市和谐共生

城市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为城市带来千变万化的形态,维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使之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其有利于小城镇景观多样性的发展。城市将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世界,而是建筑、水面、绿地、山体等形成的多元城市景观。资源整合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帮助城市维护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

6.历史文化资源整合范畴

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及资源整合的研究,笔者认为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功能整合、空间整合、历史与现代整合、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整合以及物质空间与行为活动整合等五个方面。

6.1功能整合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变化是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动力。伴随着功能变化的城市形态发展,历史的城市形态成为历史文化资源。这样的资源具有相对于现今城市功能的独立性,同时也需要其有一定的适应性。通过功能的整合,使城市中的各种功能相互作用,建立联系关系,构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城市有机体。这种功能的整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单个功能即历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功能的调整与转换。对于历史文化价值很高的资源,可采用冻结式博物式的保护,力求体现其原真性。对于历史文化价值较低的资源,则可以根据需要在保护的同时承载新的功能。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资源即历史地段及各资源衔接地段进行功能的调整与更新。地段的调整与更新促进地段整体环境的塑造、城市形态的延续、城市活力的恢复、以及新的城市功能体系的构建。

在城市整体层面上对城市功能进行调整,促进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延续与发扬。

6.2空间整合

空间,是最直接体现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承载体,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最明显也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空间层面的整合,需要借助城市空间研究的手段,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资源空间整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它指的是在整个城市空间内,将历史文化资源联系成一个系统网络,从整体上把握该系统的空间形态,使其融入更大的城市系统之中。通过轴线、对景、象征等手法将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交通系统、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相联系,成为其他系统整合的结合点,在优化利用城市空间的同时达到城市的和谐发展。

(2)资源之间的空间引导与规划协调。这是在资源系统整合的整体框架下,对于两两资源之间的地段进行整合的工作,重在形成资源之间的联系关系。资源可通过建立交通联系、视觉联系、景观联系、行为心理暗示等方法实现资源之间的空间引导。

(3)资源与周边要素的整合,这就指在资源的边缘空间内与周围城市功能区在材质、颜色、尺度、比例、图案、肌理等要素上形成相互关联。这是从具体的物质空间形态入手使其形成联系,并建立起统一的秩序,使各功能区通过边缘空间在点、线、面的空间形态分布和功能设置上相互联系。

6.3历史与现代的整合

对于小城镇中历史与现代的要素而言,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不对现实的小城镇形态发展产生束缚。但也需要避免由于对历史文化资源冻结式的保护而使其与现实要素割裂。因而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要素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联系来形成和谐共存。

此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城市空间场所的形成、衔接与转换。使其在城市形态、结构及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历史与现代始终保持和谐与共生,并不断地加强两者间的联系来凸显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

6.4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的整合

对于一座城市,其城市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城市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相关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是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结合而形成的。不论是哪种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都可以成为整合空间的元素,用以凸显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并表现其内涵。因此,自然要素作为城市要素的构成部分,可以通过柔化的作用运用到各种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整合之中。

(1)自然要素可以通过树木的种植、环境构成的手法来体现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自然要素中,树木、绿地、水面、山体等元素能与城市形态产生良好的互动,起到衬托历史氛围的作用。如寺庙前佛寺树种的选择及运用佛寺园林的手法进行设计可营造寺庙气氛。

(2)自然要素可起到烘托及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自然要素是城市的有机部分,合理组织绿化水景,能够联系起不同功能区。人在不同功能区之间活动,通过边缘空间感受城市景观的变化同时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3)缓和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形态矛盾,起到分割或过渡的效果。例如城市中的河流以其线性的构图能够影响沿河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形式,合理利用滨河地段就成为衔接河流与城市关系的重要问题。在滨河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序列,建立滨河景观带不失为过渡空间形成联系的好方法。

6.5物质空间与行为活动的整合

城市存在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活在城市中人群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物质空间所营造出的场所能够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人对于场所中行为活动的需要决定了物质空间的形态。因此,整合小城镇中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以人的行为活动为为导向来指导物质空间环境的设计。

7.结语

总之,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奠定了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体系的发展格局与模式,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使城市的地方性与城市特色得以体现,并为整个城市与区域的大整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三分册小城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2007

[4]安定.西部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5

[5]吴云鹏.论城市文脉的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07.9

作者简介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雕塑;规划;机制

一、城市雕塑的内涵简介

(一)城市雕塑的文化特性

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的体现,一般树立在城市的公共区域,与周围的景致相互照应,凸显城市的艺术氛围。就风格特点来说,城市雕塑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纪念、主题、娱乐以及装饰。城市雕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记录城市特色最有效的艺术形式。在雕刻界颇有建树的刘开渠老师曾说过: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面貌起到的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不能够代替的独特的功能。可见,在人们的心中,城市的雕塑不仅是城市独具特色的名片,在一定程度上还彰显了城市的精神特质。例如,广州市越秀山的五羊雕塑就凸显了“羊城”———广州深刻的历史渊源;成都市春熙路上的行人雕塑就彰显了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那种从容悠闲的生活特点,为宣传城市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雕塑规划的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雕塑规划在推进城市的文化宣传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雕塑规划的任务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现阶段城市规划的任务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城市的历史人文特征和地理空间布局等特点,找出适合的雕塑主题。其次,根据城市的文化历史内涵,结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城市特点的雕塑主题。最后,结合城市的生态规划以及发展规划,根据雕塑周围的实际情况对雕塑的规划进行进一步完善,使其很好地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周围的景致相一致。并且,在具体实施雕塑规划工作后,还要理清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建立及时的工作反馈与追踪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二、现阶段城市雕塑规划的问题

(一)类型过于局限

城市雕塑规划可以按照类型分为纪念型、娱乐型、主题型等,但是在实际的雕塑规划中,雕塑的类型还是主要以纪念型为主,题材过于单一,在总体上来说类型过于局限,缺乏多样性特征,不能很好地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例如,某些古城的雕塑规划大都以某一古代元素为主,在空间布局上显得过于单调,不能够很好地与其他空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雕塑空间分布不合理

我国虽然具有悠久的雕塑历史文化,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在现代化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上,还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我国城市的雕塑数量普遍偏少,大都是在风景区或者主要的街道上会出现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建筑,而在一些地区几乎看不到雕塑的存在,出现了城市雕塑规划的两极分化的局面,使得城市空间规划显得不合理,不能够与城市的建设同步。

(三)艺术质量有待改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成就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就雕塑产业链而言,现在的城市雕塑的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艺术质量较差的产品被树立在城市的大小街道上,元素单一、缺乏美感,题材狭窄、不具特色,质量较差、容易毁坏,等等,给城市雕塑规划带来了大量的麻烦。

三、城市雕塑规划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落后

从城市雕塑的发展历程上来看,雕塑大都是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类型风格上都是受其个人的艺术创作风格所限制,艺术效果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当地的城市的空间规划布局相一致。就其管理体制而言,城市雕塑规划没有专门的制度来进行保障,从作品的征集、评选到建设都显得较为混乱,一般都由少数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判决策,作品的选取与建设维护上都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城市雕塑管理体制,使得在管理上存在着落后的现象。

(二)城市雕塑规划的地位不明确

城市雕塑坐落于城市的公共区域,其主要起着供人们欣赏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公共性特征。虽然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办法,但是在地位上尚没有对其进行明确,没有对其在公共利益上的作用进行表述,不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财政资金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限制。

(三)城市雕塑规划的作用效果差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每个城市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现阶段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一般采取的是从上到下的规划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对于宣传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特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到我国行政体制的限制,城市雕塑规划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繁多的手续审批程序,在雕塑的题材表现形式上显得过于单一,主要是以弘扬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情为主,不能很好地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显得过于局限;其次,城市雕塑的布局是根据城市空间规划好的布局开展的,往往只能够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意义并不大。

四、城市雕塑规划机制的发展与完善策略

(一)建立城市雕塑规划控制机制

在进行城市雕塑规划时,要着眼于城市的整个布局,重点关注城市的雕塑整体布局情况,构建具有城市特色的整体规划框架,建立城市雕塑规划控制机制。在规划时要加强对于专项特殊雕塑的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特色以及悠久的历史人文因素制定专门的《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在实施城市雕塑的控制机制时,要进一步对城市的设计原则和方向进行规划,主要的就是将其分为工程实施与控制规划这两种,主要步骤就是先确定具有投资潜力和将要实施的主体来说,具体到城市的某一个空间进行规划;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没有开展实施的雕塑规划进行一定的控制和引导。在具体对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时,要对树立雕塑的街道、绿地以及公共广场等加强对雕塑自身的建设力度,对其的造型、颜色和材料等作进一步的规范,提高其艺术质量标准,使其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从而进一步地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二)完善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机制

针对现在城市雕塑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等问题,需要加强对雕塑的管理机制的完善。雕塑的规划与投入建设额会涉及到众多的审批程序,例如《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等,这类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并不适用于每一个雕塑的建设,往往会导致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应该对这类程序进行简化处理,起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同时,在对要建设的雕塑方案的评选上面,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评选,体现其公共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后建立合理的评选体系,制定公正透明的招标机制,选取具有专业权威的专家以及群众代表参与到其中,使选取的方案更加具有参考性和说服力。在完成选址和建造后,还需要对其后续进行评估,要制定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城市雕塑规划的实施与后续的维护进行测评,既要综合考虑其建造的具体背景,又要对公众参与的各个环节以及组织机构的作用的发挥进行评价,并就其相关的意见要求责任方进行适当整改。城市雕塑规划的管理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对审批程序进行适当简化,更需要保证其是在一种公开透明的机制下完成的,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体现出雕塑这一公共福利的特点。

(三)完善城市雕塑规划机制中地域特色的融入

在对城市雕塑的相关控制机制与管理评价机制这类机制进行完善后,还需要根据城市的独具一格的特点来制定出可以起到促进城市文化宣传目的的雕塑。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就是在雕塑规划中体现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主线,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要根据城市的特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题材,对城市的文化进行深入地宣传,利用生动的雕塑形象表达出城市空间规划上的艺术特色,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起源、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展望进行雕塑的选材,进行全面的提炼与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起到文化宣传的目的;其次,雕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城市雕塑的规划应该要以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点、线、面,在具体的建设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发掘出当地的人文景观,提升城市空间布局的质量,达到合理的空间文化。特别的,对于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将地区文化特色融入城市雕塑规划中将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念

虽然我国的雕塑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就我国的发展而言,城市雕塑规划在很多方面都比较欠缺,国际上对于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较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要对我国城市雕塑规划的机制进行探讨时,要放眼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完善。例如,国际上将城市雕塑规划纳入了城市公共艺术范畴体系中,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法规进行保障和完善;利用现代社交媒体的发展及时地关于规划建设的信息,增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政支持体系,为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五、结语

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的机制的完善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上,对现有的不足进行适当地完善,提高城市雕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白一.城市雕塑规划与城市文化[EB/OL].中华硕博网,2008.

[2]袁华祥,李铭超.城市文化对城市雕塑创作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03):72-75.

[3]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J].雕塑,2005,(03):22-23.

文化对城市的作用范文

大学文化;城市和谐;建设;关系;辐射;品位;精神

摘要:

文化在城市和谐建设中举足轻重。大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和谐建设的精神源泉。大学文化发展与城市和谐建设互为支撑。大学文化通过对城市文化发挥辐射作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塑造并提升城市精神等方式不断提升城市和谐水平。城市和谐建设通过增强城市民众对大学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高的平台、丰富大学文化内容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文化水平。

和谐是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主流目标。人人渴望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满足,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发展中,人们对于一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城市的文化品位,追求城市和谐水平成为主流。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学文化在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建设和谐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所拥有的独特文化气息,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在提高城市魅力和品位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前途,更与所在城市的和谐建设进程密切相关。

1大学文化与城市和谐建设关系概述

1.1大学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文化的品质影响着大学存在的价值。大学文化是城市文化、社会文化中非常活跃的部分,是最具创新性和超前性的因子,不断为城市文化和社会文化提供新鲜血液。大学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为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大学文化凝聚了学校发展进程中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依托学校办学实践而形成的文化有机整体[1]。这一文化整体包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精神文化子系统、物质文化子系统、制度文化子系统和环境文化子系统等内容。

1.2文化是城市和谐建设的关键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文化越来越占据着城市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魅力之所在。文化是决定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一座和谐的城市应该是一座有着丰富、深厚文化内涵和底蕴的城市。一座城市的和谐程度,关键取决于其文化发展水平,具体体现在城市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所营造的浓郁文化氛围和城市文化发展水平上。文化是软实力的源泉,发展文化软实力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同样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源泉,体现为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对社会的影响力,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潜力,通过城市的历史传统、发展理念、城市精神、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展现出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市有这样一句口号:“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建设和谐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设文化城市。

1.3大学文化是城市和谐建设的精神源泉综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文化品位高低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城市文化通常是指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沉淀、文化内涵以及市民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城市文明程度与和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学是所在城市的文化精英单位,大学文化作为高端文化,不仅能引领城市文化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更是促进城市和谐建设的精神源泉。大学文化能够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进行筛选、过滤、扬弃乃至超越,从而使城市文化更具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

2大学文化提升城市和谐建设水平的途径分析

文化是和谐的根,是和谐的源头活水。大学作为社会知识、人才及先进思想的聚集地,通过大学文化提升城市和谐建设水平,在实践中有多种途径,笔者对有代表性的三种途径作分析。

2.1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发挥辐射作用大学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科学性,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及时地鉴别是非曲直,在建设过程中体现权威性,其对城市文化的辐射作用也因此而显著。大学是新思想、新思维的摇篮,新思想的萌发无疑将促进整个城市思想的解放。大学文化通过社会实践、校园传媒、观摩学习等方式,以其特有的渗透功能,发挥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和社区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文化航标,从而提升城市和谐水平。城市文化的发展需要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大学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正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而这些高素质人才所掌握的高科技知识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目前,很多高校主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贯彻到学校发展中去,加快步伐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随着更多的科研成果被应用到社会生活和生产之中,大学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

2.2大学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文化就如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品位的标志。一座城市的形象不仅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硬件设施建设的水平,更体现为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和城市和谐建设水平。大学通过人才优势、设施优势、信息优势不断提升着城市形象和文化品味,为城市和谐建设保驾护航[2]。大学拥有充沛的人才资源,这是在推进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优势。大学本身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这是大学与城市交流和互动的人才优势。同时,大学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城市文化事业不断输送人才,这是城市更快更好发展的人才基础。大学拥有的场馆设施是城市文化总体设施的组成部分。大学一般拥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场、游泳馆、学术交流中心等,有些学校还拥有高水平的音乐厅和电影院,这些设施对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同样有重要作用。这些场馆一般是对外开放的,高校附近的师生和当地民众可以就近享受到舒适高端的服务,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进而提升城市文化水平与和谐建设水平。大学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优势。大学孕育、传播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具新颖性、最富有活力的文化。大学是外来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的一个中转站,是城市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交集的纽带,具备接收和传递外来文化的功能。大学时常会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这些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这些交流,学生可以拓展思维,了解学术发展前沿,视角也不再拘泥于校园,而是延展到社会。大学所掌握的信息和学术交流资源为建设大学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信息优势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城市文化素质。

2.3大学文化塑造并提升城市精神大学文化是构成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大学文化的繁荣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丰富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塑造及提升需要传承历史文化,更需要当代文化的滋养和推动。大学文化在城市精神的塑造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大学文化自身的特色组成城市精神的一部分[3]。同时,先进的大学文化能够提升城市精神,引领城市文化高水平发展。大学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风貌,引领一个城市的风尚。大学在享受城市文化滋养的同时,又以自身具有创新性、新颖性的先进文化观念反哺城市文化,这不但使城市文化更具内涵,更使城市精神得到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3城市和谐建设提升大学文化水平的途径分析

城市和谐建设对大学文化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和谐建设通过增强城市民众对大学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高的平台、丰富大学文化的内容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文化水平。

3.1城市和谐建设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大学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一所大学的发展必定以城市发展为支撑,大学文化与城市发展体现为互相依托、共生发展[4]。因此,充分认识大学文化的重要性,对推进城市和谐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大学通过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来提升城市文化的整体素质。活跃的大学文化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引领和推动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大学文化丰富鲜活的内容使城市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散发独特的魅力,构成了现代化城市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总之,城市和谐建设水平、文化发展程度和总体实力,都体现了大学文化的重要性。大学文化不断引领和推动着城市和谐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大学文化的重要性。

3.2城市和谐建设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高的平台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大学为所在区域和城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城市和谐建设对大学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决策者、建设者和管理者,因此对大学所输出的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文化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因此城市和谐建设对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大学为城市所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需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能够掌握科学决策方法,善于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来建设与管理城市,为城市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3城市和谐建设丰富大学文化的内容大学具有社会公信力高的特点,城市文化通过开展多种社会活动的形式渗透进高校,使大学师生了解城市文化。大学是其师生的第二故乡,师生愿意融入大学所在城市的精神文化和传统中,在了解、宣传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既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又在潜移默化中使城市文化体现在大学文化的建设中。城市文化是大学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和谐建设过程中,大学文化不断从城市文化中汲取养分,吸收城市文化的精髓,从而丰富自身的内涵,促进其文化多元化发展。城市文化丰富的内涵为构建丰富、先进的大学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城市文化精华滋养着大学文化蓬勃发展。

4结语

大学文化的鲜明特点决定了其对所在城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文化与城市和谐建设互动共生。一方面,大学文化是城市和谐建设的精神源泉和力量支撑,提升大学文化水平是城市和谐建设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城市和谐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和发展平台。因此,如何寻找到大学文化建设与城市和谐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建立健全大学文化与城市和谐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是需要高等教育系统工作者以及广大城市建设系统工作者共同着力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5-10.

[2]王瑞芳,张桂霞,吴静,等.刍论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提升作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78-82.

[3]王志强.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文化学刊,2012(5):62-65.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