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设计(6篇)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人民大会堂的灯具设计达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的厅堂里面,灯具设计也融合了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把不同厅堂的气氛和环境很好地烘托出来,展现了中国建国以来的主要发展与成就,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热爱、追求与向往。人民大会堂的灯具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室内环境灯具设计。其灯具设计在营造华丽、高雅的室内环境气氛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对灯具的造型和色彩来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不同大厅的灯具设计往往是根据大厅的整体设计需要和环境色调以及家具摆设来综合考虑的。每个小厅的灯具设计都是以当地的区域特色为设计元素。例如,最具南方文化特色的灯具设计以上海厅和安徽厅为主,白玉兰是上海市市花,上海大厅中的天顶上分布着35个藻井,每个藻井内都有一盏白玉兰花形灯,玻璃钢制作的花瓣,水晶玻璃雕刻而成花蕊,这些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整个上海大厅仿佛弥漫着白玉兰的清香,表达了上海人民的生活与白玉兰花一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意;安徽厅的灯具造型优美生动,按照徽派建筑中最有典型的“四水归明堂”创造出来的独特环境,S型的轩梁反光灯与天棚中白金灯饰配合,反射出来水晶的光彩尤如灯影下的珠宝,把整个天顶生动地再现出来,既有浓郁的文学艺术性,又十分具有现代感;北方文化元素以北京厅的设计为主要代表,整个金黄色大会议厅灯具设计以富贵大气的金色为主,周围有大面积木雕,与整个大厅的建筑风格相互呼应,显得华贵富丽,大气端庄。大厅的圆顶中间挂有一个由直径4米的水晶球组成的圆形吸顶灯,灯的周围贴着沥有粉贴的金彩画,周围是木雕组成的八角形藻井,藻井周围镶嵌着筒灯,体现了中国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北京厅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和优雅大度的气概,把国家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来,是几千年文化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人民大会堂中最有名的灯具设计是万人大礼堂,万人大礼堂是重要的会议场所,宽度约76米,深60米,高33米,平面呈扇面形,坐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均可看到主席台。三层座椅,层层梯升,总计可以容纳1万人,设有近万个软席座位。礼堂中的灯具整体风格庄重、典雅、简洁、明快,给人以深刻印象。大礼堂顶棚呈穹窿形与墙壁圆曲相接,大跨度、无立柱结构,整个穹顶是由葵花式顶灯和3圈水波形的暗灯槽构成,一圈一圈的水波纹一环大于一环,纵深感强、层层叠叠层次感十分强烈,不会让人感到丝毫压抑、沉重,是诗意与现实的环境相结合,体现出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礼堂在顶部正中间是一个鲜艳夺目如红宝石般的巨大红色五角星灯,周围有镏金的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旁边围绕着500盏满天星,点缀在五角星的旁边散发着星星般的光芒与之交相辉映。整个穹顶的灯光设计让座席上的嘉宾一抬头就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仿佛置身于浩瀚星空,使人感受到革命力量凝聚,鼓舞着人们的意志,让人们仿佛感受到革命之火熊熊燃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恢宏气势。五角星型大灯代表中国共产党,其余所有的小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小灯围绕大灯,意味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万人大礼堂的灯具设计在空间神韵上浑然天成,用艺术手法突出表现国家政治场所整体内敛、庄重、高贵、民主的文化气势,造型设计应用简洁明了的美学设计思想,十分自然地把民族文化内涵与独特的灯具设计构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每个小厅的灯具设计各具特色,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格;大厅的灯具使环境显得华贵、富丽,大气端庄,灯的颜色以大面积的金色为主烘托出整体环境的气氛,与整个大厅的建筑风格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人民大会堂中的灯具形象简洁而有新意,在具有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还更多地起到增强环境气氛的美学作用。人民大会堂中的这些灯具设计既体现了功能之美又包涵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同时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人们内心祈求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人民大会堂中的灯具与整体环境之间通过虚与实、意与境的相互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
二、人民大会堂灯具设计文化内涵
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延庆文化中心。在一条长478m。宽36m的狭长地段上。容纳了延庆县五个重要的文化单位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新华书店和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由此向北可见北京市第二高峰海坨山,向南可见驰名中外的八达岭,西面正对延庆一中,东面紧邻尚书苑小区。任何单纯的建筑概念,都不足以涵盖这里的一切。如何探求场所深层意义的本质,在城市空白的长卷上书写新的篇章?
在方案构思的两个月当中。我们十下延庆,走遍了延庆的山山水水,并不停地问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设计之路?在延庆,我们既体验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粗犷和妫水漂流的奇妙;又看到了火神庙棚户区的落后和妫川广场的发展。延庆的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延庆的现实也时时提醒着我们,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文化公园。绿色设计――前者是理念和目标,后者是方法和技术。
文化公园
一个轻松漫步。休憩游乐的文化公园,面向社会开放、广大市民共享,充满活力与人文关怀。作为城市街道的延伸和居住小区的边界,在有限的用地中营造宜人的交往活动空间,使建筑功能与城市功能共生、融合,演进。延庆,延揽四方、万民同庆,延庆文化中心应当融入延庆的寻常百姓。融入延庆的城市风景、融入延庆的山水意境。
我们根据各馆的内在联系和人流从南而来的态势,由南向北依次布置博物馆。新华书店。文化馆,剧场。图书馆和档案馆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群体和跌宕起伏的展开长卷。各馆之间设,置消防通道和室外广场,东面与尚书苑小区共用支路。机动车停放在南北两端和地下车库,自行车集中在东侧支路。使主体的步行区域不受干扰。以广场为中心组织交通流线和建筑入口,剧场首层、文化馆二层,各主入口空间均做架空处理,体现广场、街道、公园的开敞通透,弱化建筑占据500m街道的压迫感。首层。二层和屋顶层分别设计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系统,将城市生活融入多维空间的动态体验。
关于建筑造型,我们强调结构的逻辑化表达:砼筒和柱廊构成了完整的外层“文化容器”。各功能体块表现为丰富的内层“文化单元”,立面大虚大实,几何雕塑感强烈。场所精神,艺境的表达再现了延庆的大山大水、生态景观的独特风韵。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松山森林保护区。野鸭湖湿地、康西草原。龙庆峡。古崖居,长城……那自然。疏野,清奇、旷达的意境在这里提炼成诗意表达的建筑艺术品。
绿色设计
当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危机时,绿色设计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设计潮流。它以节约、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最轻的环境负荷。最少的材料消耗和最佳的使用周期”为目标。延庆,是北京最绿的地方,延庆的建筑,应当充满绿色。
延庆独特的自然条件,是我们整个绿色设计的基础:
光:延庆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率达60%,为全市高值区。因此,各主要房间南北向布置,次要房间东西向布置,并针对不同功能采取适宜的采光方式,如展厅、阅览、教室、办公等。
风:延庆是典型的山间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天高气爽,有北京的“夏都”之称。于是,广场、院落。中庭、天井,架空等建筑“空腔”设计手法,使自然通风无微不至,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
热:延庆海拔400多米,气温平均较市区低3--4~C,冬季严寒而昼夜温差大。除严格执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我们还采取以下措施:混凝土蓄热墙(简体部位)。加气混凝土保温砌块门(非砼部位)。屋顶覆土绿化、架空隔热屋面、中空LOW--E玻璃等。
我们的绿色设计体现在节约和生态意识上。
五馆合一,比分散建设大大节约了土地和造价;建筑体量的小型化,便于各馆的独立运营和管理;体量的进一步分解,最大限度地获得了阳光和空气。经济有效的结构空间体系:建筑退线后体量为430m×27m×19m,东西两端布置4m×8m的混凝土筒。安排楼梯。厕所、机房等服务空间:留出中央19m柱网,灵活地填充各种功能。采用大跨度现浇空心楼盖结构,取消次梁,减少混凝土用量和结构自重,改善楼盖的隔热和阻声性能。
400mm厚的简体加上外保温构造,形成了一种蓄热墙的结构,它具有6―7个小时的传热延迟作用,对寒冷地区的节能非常有利。立面整体上南北开敞、东西封闭,既减小了窗墙比和热损耗,又弱化了街道、小区和建筑之间的噪声。对视影响。
我们还大量采用架空屋面和屋顶绿化,改善热工性能的同时整合了第五立面,使外观造型浑然一体,具有大地艺术的风格。屋面雨水都收集起来用于浇灌绿地,地面铺装都采用透水做法以保护地下水的平衡。
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采集可再生。储量大的浅层低温地能热,通过热泵技术提升为高品位能量,再由循环水输送到各个房间的风机盘管,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日常提供生活热水的建筑环境。这与传统供冷暖方式相比,更加环保节能且运行成本低。
绿色设计。还体现在材料的因地制宜。技术的适可而止。设计的一步到位。
我们以价值分析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基本采用混凝土,石材。陶瓷砖等耐久性强的无机材料,加上价廉物美的涂料,两类材料构成刚柔、冷暖、深浅的强烈对比。材料取于延庆、用于延庆,展示原生态的印象。石材都来自延庆东北部山区,砼筒由页岩青石叠砌,具有“燕山运动”地质断层的机理,铺地则是青石板、火成岩和砾石。非承重墙是明亮的彩色涂料,以白色为基调,点缀少量红色。黄色和灰色。色彩的构成、质感的对比与结构的逻辑完全一致。青白红黄,极简而极多。
对于金属和玻璃幕墙的使用,我们非常克制,尽量避免各种高技术和高档材料,主张低技术和轻技术。坚持建筑设计与室内及景观设计的同步统一,减少日后的重复装修和改造。
与自然和谐的素朴之美和澹泊境界是我们的追求。仔细推敲每一个房间的开窗和比例,使工作、游憩在这里的人们健康和愉悦。炎热的夏季,大多数房间可以不开空调,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不需要人工照明。由于建筑的规模尺度小,地上部分完全不设消防喷洒。取消绝大部分吊顶,把管线和顶棚真实地显露出来。以直率简约的初装修代替虚饰浮华的精装修。
建筑与景观如影随形,水融。博物馆的曲径通幽。图书馆的潺潺小溪。档案馆的竹荫后院……各具特色而一脉相承。空中步道、平台花园的错落有致,更使景观立体化,全息化。
或许。这一切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距离真正的绿色设计还很遥远。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正在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营造一处诗意的家园。我们试图唤起这样的意境:高大的柱廊、宜人的广场。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吸引着人们留步观望;公共平台。露天剧场、夏日黄昏。华灯初上,多少市民在此流连往返;屋顶花园、空中游赏、秋高气爽、极目远眺,远山的青青轮廓勾起几缕情长;浮华的都市里,人们敞开心扉、陶;台性灵、寻找那日益远逝的孩提梦想……
延庆文化中心,期待着您的到来!
建设单位:延庆县文化委员会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崔海东,丁利群、王敬先、李楠、蒋咸钢
建筑类别:多层文化建筑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7142
总建筑面积:29990其中地上22510、地下6970m
建筑高度(檐口):19.5m
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
本设计主要将东山实验小学景观大致分为3个区域。中心广场区、庭院区、绿地区。具体设计如下:
1.1中心广场区
此区域分为接送广场、入口广场和中心广场。接送广场作为学校的门面,结合入口颇具特色建筑设计,为提升景观档次,在门口设计了2个古典式灯柱,并在入口两侧分别种植胸径30cm的常绿大香樟,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加以(遒劲枝条的)红檵木桩景及地被的配合,使校区入口显得郁郁葱葱,烘托百年老校的历史氛围。入口广场区是本设计的一亮点,主要在老校区中提取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景观文化遗产资源“五老”,包括仰云亭、文昌井、惜字碑、紫藤、银杏。在入口广场处将“五老”元素图案化,再通过地刻的形式表现出来,间隔着铺设在入口广场处,通过这种图示化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同时在入口广场区域放置借鉴香山中学的平面指示牌以及古式的宣传栏,增强场地文化氛围。中心广场区的铺装是本次设计重点。大面积采用方形和三角形元素来进行铺设,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典园林的花窗纹样,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一方面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另一方面体系苏州市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与校区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得映彰。这一区域内命名了一条励志大道,运用现代地刻的方式将名言警句间隔着铺设在景观大道的两侧地面上,为校区师生增加学习氛围。在励志大道的尽端是校训景石,本设计采用6块不规则的毛石组成(直径1.5m),分别刻着“人为本,德在先”6个字。这种利用石刻的校训形式,既现代大气,又不失传统特色。
1.2庭院区
这一区域本设计首先解决消防安全问题,由于2个庭院均由教学楼围合,学生相对较多,这就要求铺装的面积要大一些,所以,这2个庭院采用“回形”的消防通道。另外一个庭院由教学楼和办公楼围合,学生相对较少,可以多做一些景观方面的内容,采用的是“尽端式”的消防通道(道路4m,半径6m),这样很好解决了场地的消防问题,同时因地制宜使庭院空间围合性加强。其中功德庭院的南边是消防通道的铺装用地,北面是陈列室,展示品中包括一些可以说明学校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包括五老之一的“惜字碑”。在陈列室的入口位置本设计将这一区域设计为能够与陈列室相承接和过渡的空间。中间放置功德碑景石(约8m×2.2m),双面刻字,使读者站在功德碑的两侧道路上都能够看到刻在上面的文字,起到共鸣的效果。在景石周围利用点石、白砂、草地和一些精致的灌木、桩景营造一种灵动的古典园林景观氛围。
2小结
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不仅有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包括环境与设施规划、造型设计、材料选择、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等等,其设计手法多种多样,通过设计工作,能够为人们现代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设计也不同程度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设计理念、设计艺术特征、设计水平等方面。(一)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集中了环境、空间于一体。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传统文化因素,结合时展特征和要求,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设计水平提高。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因素,设计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传承优秀文化。开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做好景观设计、风格设计、材料选购等工作,然后结合传统文化因素,增强设计现代气息,实现设计工作的创新,促进设计水平提高。(二)增强人文环境艺术特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方面的因素,满足人们使用要求,还要注重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因素,能够增强人文环境艺术特征,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设计水平提高,增强人文气息,提高环境文化氛围,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水平。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并结合新时代、新特征,将文化因素巧妙地融入设计中,进而增强了设计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进行凝练和继承,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求,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创新,也有利于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运用
传统文化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要,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渗透到设计工作的各个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形。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图形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将传统图形直接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重新依附在一个新的载体上,为其重新设计视觉环境,发挥原图信息。通过这种直接使用,并结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创新,同时考虑周围环境、设计工艺、产品材质等内容。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组合,满足设计工作需要,展示其独特的设计韵味。例如,上海经贸大厦设计中,其结构独特,让人感到亲切,设计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造型受到唐代大雁塔的启发,因其独特的造型不仅使整座建筑显得美观,还为人们生活与工作设计出舒适的环境,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二)用意。在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装潢中,人们习惯运用含蓄的手法传情表意,不仅注重外观设计工作,还注重通过外观设计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从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到室内外空间布局,都注重考虑审美和功能要求,选择恰当的文化图案和陈设,注重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从而让这些环境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这种方法叫做隐喻。也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注重通过合理运用环境构成元素,来表达环境本体以外的内涵、意蕴和价值,从而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三)形神并举。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审美观念去审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合理融入设计过程中。同时还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感受其外形特征,并深刻领悟设计所表达的意蕴,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并推动设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线条的运用,线条具有长度、宽度、方向、厚重感,还注重通过线条表现出速度和力量。其中最为恰当的描述是形神并举,使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还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例如,在苏州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同时也在设计中注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从外形结构来看,苏州博物馆具有现代气息,而其内部组合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富有传统文化情调。例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结构设计是利用石板做成山水组合,不仅外形漂亮,还充满人文气息,赢得人们的一致好评,也为人们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三、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策略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吸收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影响,设计中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应该结合设计工作的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恰当地融入设计工作中。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集中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内容,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特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从而促进设计水平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厚民族精神、深邃意境的作品,更好满足人们需要,提高人们审美情趣。(二)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推动设计创新。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设计中运用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合理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设计工作不断优化与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既要有传统文化特点,又要充满时代气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的前提下,推动设计工作创新,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断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
Minnie和Dalsuke除了在多元化文化视角里努力进行着设计实践外,还不断致力于材料研究、系统战略和功能性环保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研究。作为USGBCLEED认可的专业人士,MinnIe和Daisuke十分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设计概念力求新颖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借助于数字技术,Minnie和Dalsuke的未来主义设计思维得以系统运用,并在形式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找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
空间功能化设计
日本家具设计向来重视空间运用,对“小而精”的阐释既符合日本自古有之的文化背景,近年来也不断彰显着新的设计内容。味噌汤设计工作室在“K工作界面”和“Watz休息椅和软垫”的设计中,不仅考虑了环保材料的运用,更显现了设计师对空间功能性方面的独到设计理念。
环保设计先行
设计师说,我们的环保设计不是为环保而环保,而是将使用者的需求量身定做地融八到设计中去。于是,在设计师的手中,满足功能性需求与环保诉求成为家具设计的两大标准。在生产过程、组装过程中一系列环保理念的践行,设计师通过材料损失的降低,功能运用的多样化以及数控打磨、无胶水组装等技术的配合实现了环保设计的最佳效果。
对话设计师
(《现》=《现代装饰・家居》
D&M=DaisukeNagatomo&MinnieJan)
《现>:DaiskukeNagdcomo、MinnieJan,
是什么促成了你们共同创办了MisoSoupDign?你们对各自有什么印象7
D&M:早在2004年我们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有过合作。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爱好,对建筑和家具设计都非常着迷,又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可以在可持续发展和数码科技设计方面植八多样性的文化。
《现》:日本家具设计一向以“小而精”的特征著称,但很多日本本土设计师在接受访问时却有不同的看法。你们对此是怎么看待的?
D&M:日本的家具设计不仅“小巧、精致”而且能反映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比如“榻榻米和无腿椅”,事实上日本的设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不乏自己的风格。我们俩都出生于亚洲国家,一个在日本,一个在台湾,又在美国接受教育,将不同的文化背景融入设计中本身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竞因为这样才会让我们的设计更有意义。
《现》:环保材料的运用已成为家具设计的一大热点,在家具设计的材料运用上你们有何心得,跟我们分享下?
D&M:最近我们设计了种椅子,采用的材料全是环保树脂材料。这种树脂材料有专门的配方,并作为100%专业设计,在2009年东京设计周展出。在采用环保设计的同时,我们想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为环保而设计,而且要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使用者个人的爱好量身定制地融八设计之中。我们采用的这种环保树脂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图案造型,这种树脂40%的成份是脱工业化的材料。在面对这个设计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不使用任何五金附件和胶水就可以把这把椅子组装起来。后来通过电脑数码打磨机将每一个结构精心打磨后直接拼接。这种高级数码切割技术大大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现》:二位在从事家具设计的同时,也接手建筑设计,那么建筑设计是否对家具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D&M:建筑设计或者家具设计的过程对我们而言是样的。首先提出一个概念,然后就是如何让设计更具功能性、趣味性和独特性。比如在做多孔椅的设计案例时,也是我们第一次做家具设计,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将现代风格和多功能渗透到设计当中,比如一把椅子,既可以坐,展开之后又可以躺。多孔的豆荚式造型可以插人不同设备,比如电视机、灯光和音响。根据个人的需要插入所需要的设备之后,豆荚式的椅子可以是坐具,也可以是学习桌、休闲椅或者办公桌。
《现》:跟我们分享下,你最欣赏哪位家具设计师,为什么?
MinnieJan:米斯・凡・德洛。他设计过很多大师级的建筑和家具作品。尤其是巴塞罗那椅,永不过时。我最近刚刚去参观了他在巴塞罗那的设计作品,巴塞罗那椅与建筑物的造型相得益彰、天衣无缝。Dai8uKeNagatomo:查尔斯和雷・埃姆斯。我欣赏他们的是,他们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家具设计具有奇特效果,同时也能融入新技术,其中我最欣赏胶合木椅。
1.1因地制宜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2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2.1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2.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2.3园林景观与文化互融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2.4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更有艺术感和价值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3结语
上一篇: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法范例(3篇)
下一篇:体育锻炼取得的成果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