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绿化设计案例(6篇)

时间:2025-08-04

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景天属植物;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100-02

1引言

景天属植物具有多种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如抗旱能力强、适宜生长范围广、对土壤质量要求低、抗虫害能力强、植株绿色时间长等。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作中,景天属植物以其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受到了设计者的认可和广泛应用,大量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案例也表明,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是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的。对于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可以帮助城市园林景观实现对景天属植物的科学应用,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常见的景天属植物

景天属植物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因而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景天属植物品种也是比较多的,通过对多个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的调查,总结出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较为常见并具有足够性价比的景天属植物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八宝景天、三七景天、勘察加景天、胭脂红景天、佛甲草、垂盆草、德景天等。这几种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常见的景天属植物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性能良好、绿色维持时间长,可以对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同样的资金投入情况下,有助于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工作实现质量的提升。

3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

应用类型

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应用类型和应用方式需要结合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和具体的景天属植物品种的特性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屋顶绿化、地面绿化、广场绿化、隔离带绿化等。

3.1屋顶绿化

景天属植物抗性强、颜色鲜艳、生长能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宜作为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大量的屋顶绿化案例也表明,景天属植物在屋顶绿化中的效果是非常良好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在屋顶绿化中,常见的景天属植物有垂盆草、佛甲草等,这些景天属植物根系浅、耐干旱、耐寒冷、好阳光,不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就可以生长得很茂盛,和其他的屋顶绿化植物相比,大大节省了屋顶绿化的管理耗费,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1]。在屋顶绿化应用景天属植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根据周围环境选择颜色适宜的景天属植物,从而达到最佳的屋顶绿化效果。此外,在屋顶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景天属植物铺盖的均匀性,以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3.2地面绿化

应用景天属植物进行城市园林的地面绿化,同样是因为景天属植物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在城市园林地面绿化工作中,绿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环境的美观程度和人们的审美体验,也是为了保持环境的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在河岸和边坡上进行的绿化工作,更应当选择根系大、防水土流失能力强的植物。在城市园林地面绿化工作中,常用的景天树植物有佛甲草、德景天、垂盆草等,这些景天属植物在地面绿化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增加景观的美化程度,增加人们的自然体验。并且,景天属植物一旦栽种,一般在一年之内即可完全铺满地面,绿化速度很快,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附灰尘、降低噪声、降低污染等效果,大大增加了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2]。

3.3广场绿化

园林广场往往是人群大量聚集的地方,因而对于广场的绿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由于广场的人流量较大,广场绿化必须选择生长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植物类型,景天属植物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在广场绿化中,景天属植物如垂盆草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广场的绿化体验,也可以利用景天属植物组成优美的图案或者图形,增加广场的人文气息和审美情趣[3]。从目前来看,利用景天属植物组成简单、美丽并符合环境内涵的图案的广场绿化方式,可以使植物景观和建筑景观完美融合,使植物景观体现城市园林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广场绿化的主流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广场绿化应用景天属植物,不可以盲目追求种类多,应当注意颜色的搭配,往往越是简单、明了的绿化方式,越是让人记忆深刻,越能赢得人们的喜爱。

3.4隔离带绿化

应用景天属植物进行城市园林隔离带的绿化也是景天属植物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应用景天属植物进行隔离带的绿化时,应当注意选择不容易跨越的景天属植物品种,并对植物的种植方式进行科学设计[4]。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单一的景天属植物进行隔离带的绿化,体现整齐、大方、醒目的美感,也可以选择几种景天树植物共同进行隔离带的绿化,通过不同品种植株的层次感、错落感,体现出隔离带绿化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隔离带的绿化所选择的景天树植物种类不宜过多,一方面会增加资金耗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隔离带的绿化画蛇添足,变得不伦不类。在城市道路的绿化中,应用景天树植物也是非常适宜的,一到两种景天属植物的简单搭配,就可以体现出整洁、清新、优雅的隔离带绿化美感。

4景天属植物的养护管理

虽然景天属植物自身的抗性较强、生长能力也较强,但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对所应用的景天属植物进行的养护管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园林绿化中景天属植物的养护管理的目的,是维持景天属植物群的设计形态,使景天属植物群的美感可以得到充分、持久的体现,同时,保证景天属植物健康生长,对死去的、枯萎的植株及时进行处理。

景天属植物的养护管理方式包括灌溉、修剪、杀虫、除杂草、冬季覆盖等。灌溉一般由人工进行,因为园林景观一般较为复杂,简单的机械灌溉往往难以实现对植物的全面灌溉,灌溉工作要注意,春季返青时对景天属植物进行的灌溉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保证景天属植物迅速生长,越冬前进行的灌溉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防冻水,帮助景天属植物顺利越冬。修剪要达到维持景天属植物群设计形态的目的,修剪的频率要根据景天属植物的具体种类确定,在越冬前的修剪要注意留下景天属植物的隐芽,这样可以使景天属植物在来年春季提前发芽、生长,也可以将景天属植物的花期适当提前。杀虫是为了确保景天属植物不受到病虫的侵害,杀虫要注意在病虫害高发的时期重点消灭一些常见的害虫,维持景天属植物的健康生长[5]。除杂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景天属植物健康生长,避免杂草和景天属植物竞争土壤中的养分,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持景天属植物群景观的美观程度,避免杂草的大量出现对景天属植物景观的美观程度造成影响。冬季覆盖可以使景天属植物的隐芽色度饱满、维持隐芽的绿色形态,相关的实验也表明,进行冬季覆盖的景天属植物和未进行冬季覆盖的景天属植物在来年春季的生长能力是不同的,进行冬季覆盖的景天属植物由于隐芽未被破坏,其在来年春季的生长更早、更快、花期也更早到来。

5结语

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景天属植物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基于景天属植物优良的植物生物学特性,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应用景天属植物,应当结合绿化的目的和绿化的具体资质选择适当的景天属植物品种,设计体现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绿化方案,并对所栽培的景天属植物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如此,方能实现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科学应用,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双畏,郑伟,王振宇,等.景天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11):5251~5253,5262.

[2]苗玉慧.景天科植物在漯河城市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21):62.

[3]盖学瑞,徐春阳.景天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新疆地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4(7):25~26.

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城市绿地;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主要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区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而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生产和防护绿地两个种类。

2.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现在高密度大容量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绿地显得更为重要。城市绿地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也是生态平行的调控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绿地,不仅是美化城市景观和市容的需要,更是减轻和净化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城市绿地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绿地景观评价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建设水平虽已不断提高,却也存在设计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特别是绿地规划设计者与绿地使用者的脱离,现阶段在城市绿地设计规划和建设中一些只注重形式的绿地规划设计并不能真正满足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功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科学的城市绿地评价体系让使用者对建成后的城市绿地进行评价,以便将评价结果反馈至设计者以修正绿地设计方案。

3.1评价方法

在评价绿地景观设计方案时,需从生态、艺术、经济、功能等方面多角度考虑,涉及的评价因素与指标较多,而且这些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在反映设计方案效果时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各指标的权重也对方案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层析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实质就是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简单化,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利用AHP一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够全面考虑影响绿化设计方案评价的各种因素,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够充分体现评价因素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又尽量减少个人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弊端。能够有效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问题,也能够消除或减弱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

3.2评价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一致。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每两个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以定量表示,并在它们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最后计算出所有相关元素的权重,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者无结构特征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3.3选取评价指标

3.3.1植物材料应用

主要评价绿地植物配置层次、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3.1.1植物配置层次

指绿地中乔、灌、草结合种植,各自所占面积及其比例的协调程度,以及所产生的视觉美感。要求植物配置合理、层次丰富,乔灌草比例协调,景观空间形式多样。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植物配置层次丰富,是体现绿地生态价值和构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乔灌草结合种植可控制城市绿地中单纯草坪的种植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生态功能。

3.3.1.2植物材料的多样性

是衡量绿地设计及建设中使用植物种类是否丰富程度的指标,是生物多样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要求植物品种选择多样,提高景观色彩丰富度和景观季节变化。

多样的物种构成使城市绿地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单调的物种构成使城市绿地显得相对脆弱,一旦发生具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绿地可能失去它应有的形态及功能。

植物材料的多样性可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的植物其形态、质地、色彩均有差异,多样的植物可以营造更加丰富的景观,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满足城市不同的环境要求。

3.3.1.3植物材料的适应性

是衡量植被乡土化程度以及绿地建设过程中保留设计区域内原有植被状况的指标。本地木本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满足当地城市绿地建设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

若绿地建设使用的植物多为地方特色树种或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树种,则植物材料的适应性就强,而绿地内保留有较多的原有植被,则植被天然性程度就高,绿地建设成本也相应减少,从而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

3.3.2景观特色

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设计理念、表现形式、艺术价值、材料和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城市绿地对于地方风貌的反映。

要求构思独特,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艺术表达力,地形改造、水体设计、园林建筑及小品符合绿地水土的实际情况,植物配置与绿地小品设施、周边建筑、道路等硬质景观相和谐。

3.3.3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

施工工艺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养护管理主要评价城市绿地的养护水平。施工工艺和养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绿地景观的可持续性。

绿化工程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材料,种植的树木品种较多,规格较大,所以确保工程能够达到设计效果,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必须进行精心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才能使园林植物更好的生长,达到如期的观赏效果。

3.3.4功能性

3.3.4.1使用性

主要评价城市居民对绿地的使用程度。

绿地的建设以及改造更新,都要牢牢地把握人性化的原则,体现对人的关怀,应该将其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前期调查分析、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以及使用评价过程之中。

3.3.4.2服务性

主要评价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绿地内各项服务设施的完备,包括绿地的主要游路是否实施无障碍设计,绿地内活动设施和功能区的安排,以及其他便民物品设置安排等。

即绿地面积容量与预期的服务半径是否相符。

3.3.4.3适用性

主要评价城市各类绿地的营造是否考虑了城市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等自然特点。

3.3.4.4可达性

主要评价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出入口位置,公交线路安排和游览道路的组织是否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和进出。

3.3.4.5安全性

主要评价城市绿地对公共安全的保障。如道路绿化要满足行驶者的安全视距,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绿地的发展,城市绿地建设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可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通过科学合理的绿地景观评价,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优绿化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合理布局,以最小的空间创造出最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双文.城市绿化生态建设浅谈[A].山西建筑,2008,34(36):348-349.

[2].简兴.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绿地景观评价中的应用.资源开发与市场[A],2009,25(7)

[3]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4-36.

[4]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6(4):95-97.

[5]王军,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1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探索

2.1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

2.1.1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b][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寻找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b][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

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2.2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b][设计案例]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

场地分析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2.3文化的引入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b][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b]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发展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b][设计案例]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b]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3经验总结

滨河带状绿地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项目总结出的一些设计方法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则应该适用于全部类型的滨河绿地,那就是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抛弃这两项原则的设计一定会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1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基础必须是城市生态系统,即通过获取城市生态效益,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高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基于此,现代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就把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作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就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展开讨论。

1.1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和绿地率

就现代住宅小区而言,建筑物、道路、硬质广场等不透水部分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反之绿地面积占据的比例极少,由此可见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配置好山石、植物、道路间、建筑物与水体间等诸多要素的比例关系,同时突出植物造景,以此提高住宅小区的绿视率和绿地率。此外,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认识到嵌草石板铺路优于纯石板铺路;攀缓植物景墙的生态效益优于单纯漏空景墙;花架的绿视率优于亭榭。

1.2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面积系数

所谓叶面面积系数,它是叶面面积总数与单位绿地面积的比值。研究证实,园林绿地领域的能源率数量与物流数量对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园林绿地的绿化水平完全可以通过改善植被空间分布状况来提高。此外,基于生态园林原理的多层次人工植物结构要求把地被植物和灌木加栽到乔木丛内,由此形成人工植物群落,进而增加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积总和。

2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结合生态园林原理可知,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该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方面,即住宅小区的景观效果和住宅小区的绿地使用功能。

2.1意境创新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意境创新通常把植被作为主要素材,同时通过植物、山水/石、道路、建筑小品等素材体现出来。无可否认,基于园林植物的意境更具生态效果和优越性,究其原因为园林植物的姿态更优美、色彩更绚烂、芳香更宜人、名称更具意境,同时园林植物皆为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独特个性,以便使园林植被优越性得到最大化发挥,进而为现代住宅小区营造一个更具意境和生命力的生态园林。

2.2植物配置

2.2.1空间处理。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中心绿地和建筑物的四周,其中建筑物四周绿地的布局多以行列式分布,而狭长空间更能体现出此类分布形式。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完全可以运用植物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打破传统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僵化空间,进而营造出一个和谐且极富生命力的空间(见图1)。

2.2.2线条处理。现代住宅小区绿地的线条多为平行直线,那么住宅小区植物配置完全可以充分运用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和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以此实现平行线与曲线的完美结合,如结合花灌木枝密、矮小、叶茂等特点密栽迎春、金钟花等花灌木,由此构成曲线条。林冠线起伏变化的常用手段为利用龙柏、水杉等尖塔形植物的起伏变化曲线来进行植物配置。

2.2.3季相变化。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理应具有一定的季相变化,且能做到与居住者生活规律同步,由此体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独特景象。基于此,较能体现季相变化的植物配置如下:春季为樱花(主)+玉兰(次);夏季为夏日红(主)+棣棠(次);秋季为石榴(主)+两株红枫或柿子树(次);冬季为腊梅、云杉(主)+红端木(次)。总体而言,住宅小区属四季园,其季相变化设计方案可以为:大叶黄杨与云杉互衬(主)+富有季节性的花卉树木(次)。研究证实,该景观设计方案非常符合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对人居环境的要求。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绿地率、叶面面积系数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环境设计问题;从意境创新、植物配置两个方面讨论了景观设计问题。总体而言,住宅小气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直接关乎到现代居民的人居环境的质量,则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化施工;养护管理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绿化景观效果。

1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1.1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前要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而且方案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与管理,并需要各个部门以及项目之间进行合作协调,使得园林绿化施工工程能够按照原定的目标如期完工。进行工程概况预算,此项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对工程造成很大影响,例如施工队伍的建设、场地的建设、材料的采购、机械器材的购买或者租用等方面。严格按照时间完成进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工期的要求以及完工时间等方面,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比如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以及施工机械;施工队伍进入施工现场后,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开展工作,避免因为施工材料或者机械问题,造成施工工期的延误。施工人员队伍的合理分配与管理,将施工人员划分为若干工程小组,设定小组负责人以便及时进行沟通协调。绿化工程进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这就需要对施工队伍整体进行调整,以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1.2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为了按照设计的景观效果完成绿化施工,在绿化施工的过程中,杜绝施工人员随意改动施工项目,影响绿化工程质量,最终难以实现设计的景观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在绿化工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遵循园林工程有关施工规范组织施工。

1.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在园林绿化施工之前,首先要考察施工现场土壤的情况,例如土壤的酸碱度、透水透气性等,对土壤情况的了解能够有效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在施工定点放线阶段,要严格按照施工图开展,植物种植的位置要标记准确,包括植物栽植土穴的中心位置以及边线。但有些位置比较特殊,例如机动车道路旁,种植树木的时候遇到道路灯柱的阻隔,或者地下管线、地下排水管道等,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

在园林植物栽植完成之后,后期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养护作业对比施工作业强度要大。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通常要注意乔灌草的修剪、浇水、补植、松土以及防风等项目。

2.1园林植物的修剪

在绿化植物种植后,乔灌草等生长很迅速,要想实现设计的景观效果,需及时进行修剪。所以,在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植物修剪计划,定时进行修剪。

2.2防风与补植

很多地区春季多风,在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环节中要做好防风补植的工作。可以通过给乔木安装防风加固的木桩支架,从而使新植的乔木具备一定的防风性。另外,乔灌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不及时的更新补植,一方面容易传播给更多的植物,另一方面会影响景观效果,所以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更新已经死亡的园林植物,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

2.3浇水与松土

浇水与松土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两项工作。对于一般的乔灌木而言,1年需要至少2~3次的松土工作,并且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证植物生长需要的充足水分。在北方地区,春季、秋季和冬季的降雨量相对较少,这些季节的养护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源,实现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

3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相结合

园林绿化工程的目标是将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意图通过施工落地,形成良好的景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除了按照施工图进行严格的施工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后期的养护管理,只有实现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结合,才能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以及质量,从而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齐克尔•哈力阿肯.关于园林绿化养护施工工艺及方案的分析[J].农技服务,2016(03):35-36.

景观绿化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其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居住的适宜性和室内的装修质量,而是更多的关注于生活周边环境的绿色化。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无论是满足居民的心理还是生理需求,它都能充分发挥其绿色、自然以及景观欣赏性的作用。

1设计理念

居住区景观可采用简洁、自然、现代的景观设计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人文气息,采用回归自然的造园手法突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将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整体环境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景观格局。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建设绿树成荫、独具风情的生态居住区。

2规划原则

2.1保证其交通性和适宜性。在进行居住区绿色美观设计规划时,必须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例如整个公园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位置等等。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居住区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要利用绿色美观的景观设计来辅助交通,多采用具有引导性的植被和色彩进行绿色景观设计。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不能只关注图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从实际使用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从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

2.2保证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除了考虑绿色景观本身的质量、美观外,还需要考虑其设计方案的经济成本。资金经济是开展城市居住区绿色景观建设的基础所在,若是无法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那将导致绿色景观建设资金链的断裂。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方案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材数量、设备质量、植被需求等的不同,这些不同将出现巨大的差价。所以,在进行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时必须保证能够在有限的资金下,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城市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方案这一根源来控制资金成本,从而保证公园设计能够发挥出资金供给的最大效益。

2.3保证其景观美感和绿色化。居住区绿色景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对其美观性的把握,其美观可以选择现代化、传统化、特色化等,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只有将城市的人文精神、居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城市的经济特色三者相融合才能保证绿色景观设计真正体现出其城市的特有魅力和绿色美。生态化是保证居住区绿色景观美观的重点所在,要根据居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所在,因地制宜、因景制宜。此外,人文精神的把握也是城市公园设计的关键因素。

3设计内容

3.1功能分区。居住小区从居民的使用上可分成广场区、休闲区、老年活动区、青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以及生态防护林区和风景林区,明确各功能区的具体布局。在重要区域确定景观节点,进行分区和组景。安排重要建筑、雕塑、园林小品于开敞空间绿地等,形成连贯的景观,并有各自的特色。

3.2规划布局。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因此,必须重视这部分的设计工作。要根据不同居住区不同的功能区来进行设计规划,例如休闲区、购物区、交通要道等等,要根据居民意见和设计需求来合理分布这些功能区域。而此时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作用,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划分来选择不同的植被和景观,这样能够帮助居民在居住区内准确寻找到所需的功能区域位置。

3.3道路系统规划。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提是保证其系统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通畅性,只有在保证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后,才能将道路规划设计的绿化景观考虑入设计方案中。在设计使要注意根据交通系统道路不同的等级来设计其绿化景观。当前广泛使用的道路绿色景观设计就是在道路周边种植树木和草坪,使用多样性的道路铺设材料并适当增加道路旁的人行道和步行路。

3.4景观系统规划

(1)景观系统结构。景观系统规划与用地布局密切配合。在规划中,利用景观规划的自然水系和环形道路相互交织,合理安排景观,展示自然美景。场地内设计的水系及植被,应充分加以利用。水景轴线可以串连沿景观带的各个居住组团,将水系和绿化伸入组团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2)空间规划。三级空间规划,从开敞空间D半开敞空间D封闭空间营造,达到景观的完美统一。开敞空间给人开敞的视觉感受,形成充满层次感的公共空间。半开敞空间是指各组团景观通过绿地、树木进行联系。在绿带内结合不同树种之间隙及养护作业道,设计健康步道,局部设计小广场,以供业主晨练及散步之用。封闭空间园区为减少噪音的影响,在边缘处营造生态防护林,阻隔干扰,形成封闭式空间。

3.5绿化生态系统规划

(1)水系统。水系统在居住区的设计能够增加区域的灵动感,而且,该系统还能够与绿地系统形成动静结合的美感。水系统无疑是以水为主体的,通过水的流动来加强整个区域的交流和提高相互影响力。通过各种水系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以及对水的管道流动处理,从而创造出各种充满美感的流线型景观。(2)绿地系统。绿地系统则为“点D线D面”结构,以地块周边的树林为“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为“线”,以部分节点为“点”,共同构筑社区的绿色框架。结合郁郁葱葱的树林布置相应的居住、休闲及服务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锻炼、赏景,享受生活之趣,体验自然之美。(3)种植设计。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是与绿色规划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种类选用和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景观的欣赏效果,所以选择植被这一环节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将景观内各物种生存条件考虑入内。使绿色景观充分发挥它减少污染、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功能,美化的外在形象,协调居住区各部分环境,发挥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重要,使用价值同样不能忽略,兼顾欣赏和使用价值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保证植被自身的协调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重视的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中的生态绿化率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努力做好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