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范例(3篇)
时间:2025-08-08
时间:2025-08-08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口高职;护理
课题项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50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对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2]。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普专对口高职学生可通过自己已经学到的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对护理学专科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进行意义构建,并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协作中得到完善与提升;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及查阅最新的临床进展和研究文献,帮助学生完成每个知识板块的意义构建,成为促进者。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对口高职学生,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将2014级两个对口高职班作为对照组,采取与普专护理相似的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传统基础护理教学法,而将2015级四个对口高职班作为试验组,采取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
1.2研究方法
在新型教学法中要求教师事先将所涉及班级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小组长,教师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将下一次上课学习单元任务进行概括介绍,并辐射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分配给每个小组完成。每个小组要完成该知识版块的理论课上的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课中的实验讲演。在每个主题的汇报讲演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同学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课堂主题汇报理论框架或者必要知识点由教学大纲控制,实验讲演汇报由教学视频控制,每位学生在汇报前需要准备自己试讲的资料,如果在准备中有所困难,应该由团队协作和老师指导完成。
1.3考核方法
1.3.1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成绩比例共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
(1)采用考勤和对课堂情况观察的方式考核学生上课出勤率、上课纪律、布置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情况,成绩比例分配为10%。
(2)采用观察与记录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为10%。
1.3.2实践活动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成绩共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讲演训练两大方面。
1.3.3期末笔试考核
期末笔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采用纸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
2结果
研究过程中,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验后,试验组《基础护理》成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并且在假定对照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参与度、上课的兴趣性、学生自我感觉综合素质提升度均为2.5分情况下,请试验组同学对新型教学教学方法进行评分,评分控制在0-5分,以对照组教学法为对比基准,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中可以得出,学生对四个维度的评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法评分,表示学生高度认可这一教学法,并且在综合素质提升度这一栏尤其明显。
3讨论
3.1新型教学法有利于对口高职护理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回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知识,并结合自身实习或临床工作对基础护理操作的领悟,查阅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查阅文献、课堂讲授、沟通协作以及动手能力。并且,此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使基础护理学课堂讲授训练、实验技能讲演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最终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3.2新型教学法促使学生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
该课程要求学生对基础护理课程内容有总体认识与熟悉,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医学基础知识及内、外、妇、儿专科护理知识,并对临床护理基础操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具有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和对本课程有兴趣、有学习的意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夯实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独立完成护理技术操作,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信息的整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及人际沟通等能力,为学生再次实习或就业夯实基础。
在研究中,也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知识探索范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然而,过分关注,会使这种理论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之中[4],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引导其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同时,因学生毕竟是大专在读,无论是学习自觉性及文献查新能力上都有限,因此,在同学试讲过程中,其余同学容易走神,在后续的调查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对于学生试讲,其余听课的同学因为其是学生,容易开小差,因此,如何在试讲中提高学生整体听课效率是此种方法中一个重要难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高职;护理专业;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0-0060-02
作者简介:王菲,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护理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本文拟对《基础护理学》精品课建设方面的探索进行讨论,以期通过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一、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理人才培养的水平。
1.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医院带教护理学生,参加护理技术技能培训和护理专业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有目的地培养,来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通过选派专职护理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高“双师”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养成。
3.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专业培训或考察,使之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
二、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建设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基础护理学》要称得上“精品”,起码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导向性特征,这主要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为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应充分考虑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贯彻“厚、宽、精、新”的原则。“厚”指基本知识要宽广,基本理论要深厚;“宽”指知识面要宽;“精”指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课时,精选课程,精炼内容,加强本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指发挥本学科优势,鼓励学科交叉,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本学科教学,把科学前沿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
本课程尝试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把临床上最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能融合到课程的知识点中,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典型的护理病案为教学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不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通过本课程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护理学》分理论教学和护理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护理实训教学是护理的基本操作,由任课教师课堂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为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技术也不断得以补充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授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本课程以护理实训为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取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交流法、案例教学法、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法等。另外,通过书本及网络信息获取知识,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学生自学情况,或再次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总之,形成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护理技能示教和练习方案、讨论形式、作业类型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护理工作的社会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护理质量是否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开放护理技能练习室,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工作的能力。总之,加强护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目前,我们已有模拟护理站、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技能示教室、护理技能练习室、护理技能测试室等,由任课护理教师、护理实训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的练习。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护理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因此,应建立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将考核重点放在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并且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平时考查要有明确的、科学的考核办法及计分比例。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分细则,考核的内容及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不同阶段的作业量、作业形式或内容要相对稳定,既要达到做作业的目的,又不使学生的负担过重。以护理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能力为基础,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主要采用护理理论闭卷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
总之,《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校学生出色完成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后,还要去医院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以便独立为患者服务。
上一篇: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范例(3篇)
下一篇:电算化会计制度(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