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补偿法的基本原理范例(3篇)
时间:2025-09-20
时间:2025-09-20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移民安置经济补偿
在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问题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共同商定移民补偿范围、补偿标准。水电站工程移民补偿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做法,在自愿互利原则下,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谈判机制。对水电站移民安置中的合意协商,商定土地、房屋等淹没财产进行补偿估计,确保移民补偿标准在实践中得到执行。
一、我国现行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政策的讨论
我国现行水库移民法规和政策是依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确定移民补偿范围和标准。水电工程建设移民补偿概算和移民安置先由水电站公司法人委托水电水利系统的勘测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移民补偿概算获国家批准后,根据移民安置计划分期拨付移民资金到政府移民行政管理部门。
1.建立我国水电站工程移民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水电站移民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是政府移民部门,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以地方管理为主。国家水利部设有移民开发局,国务院工程建设开发局。中央移民机构负责制定水电站移民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负责移民安置实施过程的宏观监督、检查、验收等职责。地方各级政府凡是有移民任务的均设立了移民管理机构。地方政府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查批复的移民补偿投资概算,实施移民安置工作。
城镇、农村移民房屋按淹没实物指标价格补偿,农村移民安置的其他费用按实物的规划投资给予补偿。被淹没的林木,已经达到采伐利用标准的,该林木的所有者经依法批准后可以采伐和销售,不能采伐利用的幼林木和经济林,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被淹没的公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电信线路和广播电视线路等专业项目,需要复建的,按原规模和原标准原功能复建。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所增加的投资,由有关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自行解决。
2.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方式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补偿补助问题是水电站移民的核心问题。在水电站淹没补偿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占整个移民补偿补助费的比重最大,是水电站移民生产安置资金的主要部分。由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是如此重要,要把水电站移民土地的经济补偿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这样其他各类的补偿问题都比较好解决。
水电站开发性移民,要以一份基本土地为依托。移民没有土地作依托,就没有比较可靠的经济收入保证,一定要保证水电站移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从目前我国开发性移民的实践来看,以农业的方式来安置移民是农村移民安置的主要途径。采用单一安置方式,已无法保证移民经济收人的恢复和提高,采取非农业安置方式,意味着给移民增加了一条就业门路,对部分移民而言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兼业安置即采取农业和非农业兼顾的安置方式,自谋职业,就是将移民应该得的各类补偿补助经费清算给移民,移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安置的方式和安置的地方。
二、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原则设计水电站移民机制
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原则设计水电站移民补偿机制,水电站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福利,取得经济效益。我国大量的水电站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之中,要重新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原则设计水库移民补偿机制,规范我国水库移民补偿已成为推动我国水电站顺利建设的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在市场配置资源原则设计水电站移民机制中要建立公正、科学的制度。
1.水电站移民经济化对策分析
水电站移民投资要争取最低化,将资金的投入尽量放置在移民的安置工作中。从实践上看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要尽量节约交易费用,水电站投资是盈利行为,水电站业主追求为了其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
在水电站移民问题上,政府要真正代表移民的利益,能让移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利益,比原来更加富裕不会成为新的贫困群体。通过思想工作完成移民工作任务,政府移民补偿价格以支持和保证水电站项目开工建设。新的移民补偿机制框架设计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科学的移民补偿机制,必须充分赋予移民在搬迁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权,要在业主愿意投资的底线、移民愿意搬迁的底线和政府的移民目标中间设置一个讨价还价的机制,通过自主协商,找到一个适当的移民补偿价格水平。
2.水电站工程移民补偿方式的分析
水电站工程移民补偿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政策思路,一种是高额现金补偿方式,另一种在水电站移民方案中提出开发性移民策略。这是一种鼓励移民重建生产生活基地的开发性政策,而且提供后期的生产生活补偿,使补偿方式更加合理与多样化。
水电站移民补偿应包括移民因迁移而蒙受的一切损失,主要是土地、房屋及其他征用财产的费用和丧失收入的赔偿,使移民补偿公平合理,真正反映市场价格和补偿物的价值,足以重建社会生活,保证移民在农业或其他部门谋求生计。对个人利益实施“以土地换土地”的政策,就是允许受损区的土地主在得到了淹没区的土地赔偿金之后,再在移民安置区建设中得到足够数量的土地配置,同时还包括支持移民恢复收入和改善居住条件的活动费用,附加的当地新的服务、发展项目、农业推广、创造就业机会及贷款等项支持。
结语: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水电站移民补偿机制,水电站开发和水电站建设产生的移民问题就纳入市场经济之中。引入市场机制后,市场还能够更好地选择水电投资者优化水电资源的配置效率。移民的土地承包权、承包土地的处置权和自主交易权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因为政府干涉库移民与业主公司的交换活动,导致移民产生的严重依赖性问题将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水电站移民补偿的市场化将是中国水电站移民机制重大的制度变革,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远川.中国水能及电气化[J].河海大学学报,2000,(8).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单片机
1.引言
由于电网中大量使用感性负载,使得大量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流动,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和电压的不稳定,甚至损坏设备,无功功率是影响电力系统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讨论无功功率补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对维持电压水平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性,降低网损,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和意义
2.1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由于输送部门三相电传送质量不高以及用户的普通电气设备的性能存在缺陷,所以导致在电网中存在无功不平衡。为保证电网的高质量运行,供电电压和频率必须在一定的区间为维持一个正常的水平,否则电力系统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而频率的控制以及电压控制都与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控制紧密联系,所以,研究无功功率的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在电力系统中,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设备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使得能量能够在两种负荷之间交换,在这种情况下,感性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就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这就是无功功率补偿的基本原理,设计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需要遵照此原理。
2.2无功功率补偿的意义和作用
无功功率补偿关系到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一直以来,无功补偿都是电气自动化及电力系统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研究无功功率补偿的意义在于:提供稳定的网间电压,保证供电的质量和稳定性;较少电能的线路损耗,提高输电网络的有功传输水平;在较高的程度上平衡三相电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提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水平;改善电气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有效减少电气元件的发热,使设备保持较高的可用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供用电系统及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减小功率损耗;增强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安全运行系数,避免整个系统发生电压崩溃和稳定破坏事故。
2.3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分类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在数十年的研究过程中,有不同种类、不同针对性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诞生,形成了多种分类标准和体系。比较常见的分类标准有装置是否具备运动部件、开始使用的时间、电压的等级、装置本身是否带电源等。
3.基于单片机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设计
3.1系统总体设计及参数要求
本次设计研发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具有无触点、低发热量、小冲击、过零投切、安全性可靠性高、无需维护的特点,能够实现自动补偿、实时补偿、自动无触点投切、无人值守等功能。系统采用80C196K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一款大功率晶闸管电路来实现无功功率自动补偿。系统的核心参数包括补偿后功率因数≥0.95,同时系统能够在交流电20毫秒的周期内对三相电压、电流进行至少100次的采样。该系统可解决传统的补偿器可靠性差、故障多、维护工作困难且工作量大、使用时间短等缺点。
3.2控制方式的选择
控制方式主要由功率因数控制、无功功率控制、多变量综合控制、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控制四种,最合理的补偿方式应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补偿设备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避免发生过补偿、无投切振荡和无冲击投切现象。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系统设计要求,考虑采取功率因数控制方法,通过测量电网电压和电流的过零时间差,通过计算求解功率因素。同时过零时间差还可以用来判断是过补偿还是欠补偿。
3.3补偿方式的选择
补偿方式有三相共补、单相补偿、共补、分补相结合三种方案可供选择,通过对系统的设计需求的分析,本次设计拟采用三相共补的方案,因为该方法简单且容易控制。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硬件资源的投入成本,避免过、欠补现象发生,节省补偿电容容量,使整个系统都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3.4投切方式的选择
投切方式主要有晶闸管和二极管反并联、晶闸管反并联、双向晶闸管三种。在三种投切方式中,晶闸管反并联在可靠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但双向晶闸管方式结合了另外两种方式的优点,可以保证系统能够获得不错的可靠度和安全稳定性,同时,设备投入少,控制的难度适中,所以应选择采用双向晶闸管作为投切方式。
4.硬件电路及整体软件设计
4.1硬件电路设计基本要求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及核心技术参数要求以及控制方式、补偿方式、投切方式的选择方案,需要对系统电路的器件选择、数量以及电路的设计等做总体规划,以实现通过最少最节省的部件和最优的电路设计达到最经济资源实现最好电路功能的目的。本次电路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输入接口电路,单片机80C196KC最小工作电路,基于MOC3061芯片的输出驱动电路,输出电容器组电路。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综合考虑硬件设备和软件编程之间的耦合度和关联性问题,实现“能软不硬,软硬适中”;其次,单元电路的设计要力求简单合理,技术先进适用,避免复杂电路导致系统控制条件复杂,参数繁琐等问题;第三,尽量采用当前流行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优先考虑采用标准成熟模块,同时,使用标准接口,增强系统的通用和稳定性;最后,整体电路的设计要遵循“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的总体原则,核心展开,系统集成法兼顾。
4.2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是整个单片机控制自动补偿装置的核心和灵魂。软件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控性。因此,必须对软件系统的功能做深入探讨和分析,对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控制策略做详细说明。首先,软件系统控制能力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实时性,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控制系统中,要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软件处理的过程。其次,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运行中避免发生故障的能力二是,发生故障后的解脱和排除的能力。第三是软件系统的程序设计的可读性。要求控制系统程序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制,同时保留好软件设计日志以保证后期的维护查找。
5.结论
无功功率补偿问题对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不言而喻。传统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安全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自动投切。本文研究的基于Intel公司80C196K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对提供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提高无功功率补偿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军,陈琦.低压无功补偿的新技术一智能分相补偿技术[J].华东电力,2002,3:45-46.
[2]刘黎明,刘涤尘,史进.智能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J].电力情报,2002,1:15-19.
关键词:谐波有源滤波器检测补偿抑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01-02
1谐波的来源、危害及补偿技术
1.1谐波的来源
社会经济推动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推动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应用于生产生活,与电力相关的电子设备大量的应用,导致了大量的谐波污染,降低了电网系统中的电能质量。谐波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能量转换不完全、不稳定导致的,按电能输送阶段不同可由以下3个原因产生。
(1)在输送端电源侧,由于发电电源自身三相绕组的构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三相绕组不存在绝对的平衡,造成电能初始就夹杂谐波分量;新能源的利用,采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带入谐波分量。
(2)电源输送中,为了减少电能损耗,采用升压方式从电源侧升压降压过程中经过变压器线圈能量转换时产生。
(3)配电网负载侧,非线性负载的使用产生大量的谐波:重工业生产中采用大量的高能耗电弧炉、变频调压装置;高速发展的电气化铁路采用的单相交流整流动力的车体;在居民家用电器中,大量使用的电冰箱、变频式空调、智能式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电烤箱等等。
1.2谐波的危害
电网系统谐波的存在,严重降低了电能质量,影响生活生产对电力的使用。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谐波对电力输送造成的危害。
利用集肤效应节省线路材料、降低电能损耗的原理来进行电能输送。当线路中存在大量的谐波时,会产生多余的有功损耗。相比较基波电流,虽然谐波分量只占了少量,但是由于集肤效应,频率越高,谐波分量越靠近线路表层,造成谐波电阻高于基波电阻,因此谐波所引起的额外线损也不可忽视。
(2)谐波对电网数据监控的影响。
目前电能计量逐步采用智能电表,谐波将会造成保护装置的误动或者拒动,并使测量分析仪表和电能计量出现较大误差,不利于实时采分析数据。
(3)谐波对电机和变压器的危害。
电机与变压器其主要构成部分是铜制线圈及铁芯,谐波在能量转换中是多余的存在,造成变压器附加损耗,增加设备的运行压力,影响设备内部稳定。高次谐波经过电机与变压器时,会引起设备的局部过热,产生严重的噪声,当设备长时间处于高次谐波运行状态下,将加速设备的老化,降低其绝缘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出现不可预知的事故。
(4)谐波对通信系统的干扰。
为了实时监测及控制电网系统,当前的网架建设对于电力通信系统的精密性有很高的要求。电流附近存在电磁场,若通信线路与线路中的谐波分量产生了能量联系,将会造成通信信号畸变,伴随严重的噪声;目前配电网中10kV线路,村庄居民通信线路同杆架设,配电网中的谐波分量会干扰通信信号,产生噪声,严重时使信号失真或丢失,使得居民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1.3谐波抑制补偿技术
(1)主动型谐波抑制技术:主动型谐波抑制技术针对谐波源,改变其构造,从根源减少谐波的产生。在主动型谐波抑制技术上的应用,虽然还不能将谐波完全消除,但是在某些领域已经得到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例如在重型工业领域,整流器大量使用平滑波形达到减少谐波的目的;三相整流变压器则采用改变内部接线的方式(Δ/Y或者Y/Δ的接线),直接消除3的整数倍次谐波;采用PWM脉冲调制方式,在所需的频率周期内,将交流电压按照等幅不等宽的原则转化为直流输出来实现抑制谐波的目的。
(2)被动型谐波抑制技术:被动型谐波抑制技术分为有源滤波与无缘滤波技术,当前这两种技术都普遍被采用,主流趋势是采用效果更好的有源滤波技术。无缘滤波主要是利用电容电感原件的谐振特性来达到消除谐波的效果,这种技术实现起来硬件结构简单,投资相应较少,谐波理论研究初期主要采用该方式,这种方式受硬件约束,固定不变,不能很好的随电网实际动态来消除谐波,在谐波与硬件系统发生谐振时容易烧毁设备,造成事故;有源滤波硬件结构较为复杂,在数字控制技术、导体控制材料技术与电子芯片的飞速发展中,结合软件驱动,很好的达到了动态消除谐波的目的。这种滤波方式结合不同的控制及检测算法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其补偿效果精确、有效,缺点就是成本高。
2配电网中谐波监测
2.1特定次谐波的监测及傅里叶算法原理
傅里叶检测算法的前提条件:信号能以连续形式呈现出来并能由检测系统捕捉采集到,无论波形如何都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数个正弦波的叠加信号。傅里叶算法实质上就是将这些不同频率的叠加信号根据正弦波特性拆分出来,以频率为序将正弦波重新排列,更加直观的看出频率、幅值及相位。
传统傅里叶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在信号采集电路中,设定固定频率的脉冲控制采集周期,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离散化处理为数字量,将检测到的数字量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根据傅里叶定义表示各次谐波的频率、相位及幅值。
2.1.1FFT检测法的数学基础
将离散傅里叶(DFT)原理应用在信号分析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研究分析过程中,傅里叶算法可以实现对信号在频域范围内频谱的估计和观察分析,为信号后续处理做出重要的基础。对于多点的信号检测,傅里叶(DFT)算法缺陷十分明显,每增加一个采样点,计算量将会多2N+2次复数乘法和2N-2次负数加法;换种解释,计算N个点,需要N2复数乘法以及N2-N次复数加法。在采样计算少数点的情况下,无多大影响;在采样点增加到一定数值的时候,计算量会几何倍数增长,对于芯片运算能力要求更高,且使得检测结果由于时效性变得无意义。
2.1.2FFT的物理特性
在进行物理研究时,波形基本以正弦波为基础单位,它相对简单且组合特性较强。
(1)信号分析特性分析:离散形式的傅立叶的物理系统内,由于频率不变的性质,系统对于复杂激励的响应可以通过组合其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来获取。
(2)运算:在微分中就运算中基本函数为正弦基函数,可以将线性微分方程的运算过程转换为常系数的代数方程的求解。
(3)算法特性:傅立叶变换是线性算子,在特定情况下还是酉算子。
(4)正反运算的关系:傅立叶变换的逆变换容易求出,而且形式与正变换非常类似。
2.2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谐波检测法
根据对检测结果要求的不同可以分别以精确性或者实时性为主,来采用相应的检测算法。若对后续谐波需进行补偿,或者进行特定研究,大致分为两种:针对特定次谐波研究分析或者进行补偿和补偿所有谐波。前者在运算中在算出谐波后,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分析,设备补偿使用中,补偿效果更确定;后者作为一种全补偿形式需要傻瓜式运算,控制可控半导体进行逆变补偿,缩短了设备使用的寿命。
前者主要采用FFT算法进行分析研究,电网中电流信号具有周期性,满足FFT运算前提条件;后者主要采用瞬时无功功率算法进行运算分析,方便与补偿控制理论组合进行谐波补偿。两种算法进行简单比较,可以发现:瞬时无功功率算法在总的补偿过程中精确度和实时性更加平均;FFT算法更具针对性,直接显示各次谐波的具体数值(幅值、相位和频率),例如低压配网中的三次谐波,大量的三次谐波足以烧断中性线;电气化铁路中,采用特定次谐波对设备进行故障识别等等,FFT检测算法不可缺少。
2.3FFT改进算法
栅栏效应,也称栅栏现象,电流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可以看做按一定时序的无数数字量组成,在采集周期频率确定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采集的数值是不需要的或者没有采集到实际需要分析的数字量。简单地说,就像有障碍物遮挡视线,失去观察视角,看不见特定的景象。频域中直接采样,栅栏效应更加明显,甚至造成电流信号的失真,使检测结果变得没有意义。因此FFT检测算法先在时域中进行采样,再转为频域分析来减少栅栏效应的影响。
弄清楚了栅栏效应的概念,很容易想到最基本的解决方法:提高采样频率,即分辨力,最大程度上减少关键采样点的遗漏。但是这种思路,同时增加了计算工作量。如何平衡解决栅栏效应和计算量的矛盾,是FFT检测算法的关键之一。
3配电网谐波补偿控制
3.1基于瞬时无功功率谐波检测法
有源滤波器中检测环节较多的采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法,这种检测方法细分为两种:ip-iq法和p-q法。主思路都是在简化计算量上采用坐标转换法,将三相电压坐标值经过转换变为两相a、β坐标,简化了谐波的计算,该理论已经在三相电路检测电流中得到了应用与证明。
3.2控制方法
当APF有源滤波器检测电路,以ip-iq法检测得到谐波电流后,控制APF补偿电流发生电路,实时、准确的跟踪补偿电流指令信号,控制可控半导体开断,逆变得到补偿谐波。检测环节已经进行仿真研究,这里控制环节由APF输出补偿电流的控制和APF直流母线的控制组成。
补偿电流的控制:根据检测到的谐波电流信号,采用特定的比较处理方式,跟踪谐波电流信号,得到补偿电流的PWM指令信号。实时控制逆变电路中可控半导体的通断产生反相、幅值相位一致的补偿电流信号。目前研究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滞环比较控制方式、无差拍控制方式、重复控制、三角波控制方式、空间矢量控制方式、滑模控制方式、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本章主要在补偿控制环节主要采用三角载波控制比较方法。
(1)三角载波控制方法,三角载波控制:瞬时线性脉冲比较的控制方法。先将采集检测到的电流实际信号与理论电流值进行做差得到误差控制信号,再与设定的高频三角载波信号进行实时比较,以交汇点处得到脉冲信号控制逆变电路可控半导体的控制信号,把ic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这种控制算法的核心思路。
(2)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原理,直流侧电压控制也是有源滤波器关键技术之一,直流侧电压不加以控制,长时间运行会导致直流侧电压不稳定,可能造成半导体控制开关功率器件或者直流侧电容升温、损坏,直流侧电压是产生补偿谐波电流的电源基础,为使逆变器正常工作,达到补偿器所要求的补偿效果,必须使直流侧电容电压维持足够高以保证补偿器在没有输出补偿电流时各桥臂二极管的反向偏置,在进行动态补偿的任何瞬间能根据参考电流输出所需的补偿电流。有源滤波器要稳定的运行,必须要保证直流侧电压的稳定。
(3)PI仿真分析,依据上述理论分析,对直流侧PI闭环控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参数如下:
①直流侧电源电容C取值为3000μF,直流侧电压设定值为800V;
②网侧电压Us取值为220V;
③网侧交流电路连接电感取值为2.5mH,APF的等效阻抗为0.3Ω;
④有源滤波器实际直流侧电压,控制直流侧电压在限定范围内,ΔUdc通过PI后形成IP,设IP=KpΔUdc,当ΔUdc=10V时,IP=10Kp。
3.3APF整体仿真实验研究
为了验证文中提出的电流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在仿真软件matlab环境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试验。
仿真系统器件的仿真参数为:
(1)系统检测环节采样频率为9.6KHz;
(2)电源电压380V,工频50Hz,系统总电阻为0.6Ω,不计电抗;
(3)非线性负载:三相不控整流桥带电阻负载,Rd=24Ω;
(4)直流母线电压设定值为1200V,滤波电感为3mH。
4结语
该文围绕着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一些关键技术包括谐波电流检测、电流跟踪控制、直流侧电压控制、主电路参数选择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针对目前电力有源滤波器有待完善一些关键技术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有源滤波器将来的发展趋势。对电力有源滤波器在补偿过程中所有环节从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主要包括:瞬时无功功率检测法、三角载波控制法以及直流侧PI电压稳定法。以谐波补偿抑制为目的,这里检测阶段采用瞬时无功功率检测法进行检测,与补偿控制算法相配合,得到精确度与实时性能更好的补偿效果,给出了仿真结果。讨论了功率器件、驱动模块的选择,然后设计了硬件保护电路。最后论述了基于TMS320F2812平台的控制部分的实现。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所设计的有源滤波器在谐波抑制方面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IEEEStd519-1992,IEEErecommendedpracticesandrequirementsforharmoniccontrolinelectricpowersystem[S].1993.
[2]徐政译.电力系统谐波―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滤波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兆安,杨君,刘进军,等.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学校封闭封控管理方案范例(3篇)
下一篇:关于小学补课的问题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