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景观设计范例(3篇)
时间:2025-09-25
时间:2025-09-25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内涵理念存在的问题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1.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能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5、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一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6、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0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1.2绿色设计建筑原则
绿色设计是一种集成设计,即设计方法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它具有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3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景观设计一一绿色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界的时髦口号,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层错误地认为“景观即绿化”“绿化即绿色”。至此出现许多问题,使实践中的“绿色设计”并不乐观。
3.1概念区别不清楚
目前理论界和许多一线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概念的区别认识不清,在许多场合将二者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在一些标榜“绿色设计”的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似乎只需搞好绿化就万事大吉,毋需在费心思琢磨其它的构景要素。因而不能在生态意义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绿色设计含义远较“绿化”更广泛且深刻,它更多地与生态系统、大地景观、整体和谐、集约高效、生土技术等概念相联系。即便仅就住区中的开敞绿地而言,整体网络体系必须与动植物群体、景观连续性、城市风道、创造微观气候等诸多因素相吻合,才真正具有绿色设计的意义。
3.2实际操作的矛盾
绿色设计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而言的,因此只有从大地环境整体上实现才能称是真正的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宏观的绿色规划常常在微观开发中被肢解,反之一些局部地段或单项建筑对绿色设计的精心追求,却又被周围恶劣环境所消蚀。另外,图纸设计与实际操作也存在矛盾,一方面甲方出于造价的原因或是对图纸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忽略和草率理解,蓄意削掉了这一部分而代之以随意的绿化。另一方面,也有些设计师为了美化图纸而在纸面上做了不符合实际的夸张的、难以实现的配景。总而言之,绿色设计在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间的矛盾难分难解。由此可以印证大力发展以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学为主干,多学科交叉共融的人居环境,在混沌中创造整体的协调美,这是建筑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
3.3利益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因一时的利益驱动一味地吸引投资,引起土地利用的无序化;重要的敏感项目缺乏环境影响论证,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市场经济体系下,强制性的手段和道德上的约束在转换成市场价格信息方面总是功能极为脆弱,可以说,利益驱动的问题是阻碍绿色设计事业上的一个显在的制约因素。
3.4理论与实际脱节
绿色城市、生态社区的研究需要横跨多个学科系统,其理论建构并非易事。而时下建筑界理论研究与实证操作的脱节则是另一个显在的问题。这将在客观上不利于理论的发表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和推广。
3.5职业操守与社会责任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规划;设计
1绿色生态建筑的优越性
1.1无害性。室内装饰的建筑材料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存在于新装修的房屋室内,不正确的节能方法使室内空气的质量降低,厨房和能在灶具燃烧产生有害物质的其他污染燃料,还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等导致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利用绿色生态建筑材料可以有效预防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1.2节省用地。通过大量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促进墙体材料质量的提高,激励使用绿色建材。
1.3节约水源。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
2绿色建筑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有效措施
2.1绿色建筑植物系统的生态规划设计
2.1.1系统性。在绿色建筑的场地的组织与设计、绿色建筑的护结构方面,室内环境中,注重植物系统与绿色建筑的和谐统一,注重系统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把绿色建筑系统看作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强调系统的经济原则,降低从外界环境的能量输入和物质投入,通过合理配置,为动物栖息、觅食与迁徒提供良好空间结构。
2.1.2主导因子。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绿色建筑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对植物功能的需求是综合的,选择适宜的植物设计合理的植物系统,重发实现植物系统的最佳功能,它是对适地适树具体原则的有益补充。此外还要注意主导因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1.3适地适树。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使得几乎绿色建筑系统的各类生境具有不同的植物生长。配置适宜的植物系统,发挥植物系统最大服务功能是绿色建筑绿化的一个主要目的。
2.2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2.1很好的采用自然风光。合理利用阳光采光,使室内充满阳光,从而改良建筑采光和在建筑物中安装日光反射器、反射板之类的设备,应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实现对日光的引用可以联系智能控制。
2.2.2智能化遮阳体系。就是建筑设计让建筑的遮阳系数对阳光的更改施加策略-----智能控制技术,从而达到互动均衡,以及室内光环境采光匀称和创造不平凡光线效益。
2.2.3提高隔热保温特性:譬如针对热桥运用独特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设计目的所推广使用的技术,应采用房子里的百合花和双层玻璃隔热体系。
2.2.4充分的自然通风。有无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式建筑物自然通风或利用建筑智能控制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自动风挡在智能控制下对建筑空气流通实施有组织调整是实现此目标的常用技术。
2.3G色建筑风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3.1充分发挥风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地区以及不同季节中建筑对风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在湿热地区的夏季加强风的利用对建筑环境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降温、除湿、改善人体的舒适度。
2.3.2利用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设计。绿色建筑风环境的被动式设计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布局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大型公共建筑、办公、会展等。对建筑形体及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
2.4绿色建筑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4.1水环境与建筑结构。建筑屋顶设计影响到屋面雨水的径流量与水质情况,如沥青屋面比瓦质等无眠的雨水污染严重,有屋顶花园时,屋顶花园、绿色屋面材料等对建筑结构、建筑效果、热岛效应等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师应结合以上因素认真考虑建筑屋面的设计。
2.4.2水环境与建筑规划。小区建筑规划需要考虑自来水、污水、与雨水,还可能包括直饮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或地表水等的引入、输送、排放和处理等。建筑区域内如设置水处理构筑物,其规模和位置也需要与整个建筑规划相配合。
2.4.3场地水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场地水环境除了雨污水排放或收集、处理利用系统外,水景池,也是一种主要形式,它们都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与建筑的关系。除了水景形式和景观效果上需要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外,还需要考妥善解决水景环境与建筑、园林、道路给排水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水景的形式、位置、规模、水量与水质保障等。
2.4.4水环境与园林景观环境。水是建筑园林景观中的必备,园林景观环境中如绿化植物的灌溉就需设计供水管线。植物灌溉系统应考虑节水技术的应用。建筑水环境的水量的保障问题,还需考虑自身水质保障问题,需要有综合的思路与技术以保证其景观效果。
2.5绿色建筑生态交通道路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5.1生态策划方针。城市是一个非静态的大环境,交通出行需求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由于轿车的迅速增加而逐渐下降,导致交通的不便利,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所有策划和生态设计均有缺陷;
2.5.2交通往来和整顿方针设置。激励自行车交通、通车共乘、交错出行、交通优先等绿色交通观念,包含在绿色出行策划中,而对场地道路系统实行特殊的设计却包含在交通抑制策略中。经过更改路面物理条件以及设置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交通往来,确保行人和路边住户的路权排在第一位。
2.5.3空间及景观策略设计。生态交通系统理念框架下的道路空间设计包括道路的功能性设施、空间规划组织、自然景观的营造、人文景观及社区可识别性。生态道路空间及景观的策略设计即是结合生态规划,从人性化角度入手,着眼于绿化的构建、空间组织、营造生态道路交通系统,使道路交通网络成为城市中的绿色体系,串联整个城市人居活动空间,成为真正的生活化道路。
结束语
绿色生态建筑比起以前更受世人的喜爱,它必定成为21世纪的领潮者,它的发展前景特别客观,很显然,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在绿色建材出现的带领下发展,所以未来的建筑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73-01
摘要:
在对小区绿化植物造景基本概念和规划设计要点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后,从合理选用适应的乡土树种、构筑丰富多层次立体小区自然绿化景观、构筑色彩丰富组合多样的绿篱等方面对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的树种和花卉选择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尚建筑;住宅小区;植物造景
楼宇建筑住宅小区的内部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的丰富度,在住户选房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景观环境是住宅小区综合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住宅小区绿地环境已成为建筑楼宇规划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实际就是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体系,合理结合楼宇建筑的实际情况规划小区绿地中的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将斑块、基质、通道等景观美学诸要素引入到小区绿地环境空间布置中,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贯通于整个绿色空间体系中,使小区绿化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美学基本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普遍性,有效提高住户综合生活水平[1]。
1小区绿化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是小区住宅人工营造舒适悠闲生态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在工程实际中就是合理选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以及水生植物等,结合小区绿地环境实际特性,设计和创造温馨宜人的绿色景观环境。通过各种绿色树种、花卉间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各植物自身拥有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然后配植成一幅幅具有自然生态感、空间层次感的美丽动人的绿色景观画面,供小区住宅用户观赏,提高住户综合生活水平。高尚建筑住宅小区植物造景就是通常所说的植物配置,在进行小区绿化植物配置规划方案设计时,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对各种树种及花卉的功能特性、适应环境等有充分的知识了解,通过不同植被间的相互搭配,并考虑搭配植物种类选择、树群组合、小区绿地环境的平面和立面空间结构层次、色彩等内容构筑一个小区自然生态园林意境;另一方面小区绿化植物造景还要将小区绿化园林树种和花卉与住宅小区周围的其它园林要素密切联系起来,如山石、水体、建筑、以及小区道路等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小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搭配[2]。
2小区绿化树种及花卉选择技术要点
在进行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大胆结合建筑住宅小区周围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特性,从构建更加和谐、更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目标入手,按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空间体系饱满、层次美观等自然生态绿化环境需求,构筑系统完善、自然经济的小区绿地环境,满足小区住户对起居生活环境的多元化、自然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等自然植物绿化生态景观需求。
2.1合理选用适应的乡土树种。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持续性,住宅小区其生态环境在施工中通常会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建筑区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会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施工过程中留下的建筑垃圾会进一步破坏小区绿地的土质条件,不利于一些对土质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的植物生长,因此在进行小区绿化规划树种及花卉选择搭配时,应尽量选用耐贫瘠性强、生长健壮、病虫害少、其对管理没有特殊要求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利用乡土树种自身较强的适应性能,提高小区绿化植物成活率,在普通的小区绿地上通过不同乡土树种间相互搭配加以点缀,既简洁明快、又美丽大方,既能够保证绿化树木或花卉茂盛生长,同时达到提高住宅小区绿化率和绿色景观质量的目的,并赋予整个小区一个浓郁的乡土自然景观特色[3]。
2.2构筑丰富多层次立体小区自然绿化景观。
随着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城市住宅小区建筑不断向高层(超高层)、密集大规模楼宇建筑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住宅小区用于绿化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少,且空间自然环境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在进行小区绿地植物造景规划设计时,考虑到绿化生态景观与整个住宅建筑间的总体协调布局效果。目前大部分的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的绿化均采用丰富多层次立体的生态绿化手段,即在有限的面积和空间范围内,通过整体系统的规划方案设计,精心巧妙的建设施工,通过不同树种和花卉间的丰富多层次立体搭配,构筑以美取胜,以妙生辉的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色生态景观环境。整个小区绿地生态环境应营造一个高层有绿荫大树构筑遮阴纳凉环境、中间有花架绿篱进行美学点缀、地上有野花草坪进行铺垫的丰富多层次立体自然生态绿化美观环境,将生态学、园林学、艺术学、景观美学等诸多要素共同融入到整个小区绿地环境中,充分发挥各树种和花卉的绿地美观功能特性,将自然整体与规则布局有机结合,利用颜色丰富的树种和花卉进行植物造景,如可以利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以及紫色鸭趾草等花卉植被布置成一个规则、层次感强的几何绿色生态空间,点缀上层的花灌木等,从而形成规则且又不失自然美观的小区绿色生态园林布局。
2.3构筑色彩丰富组合多样的绿篱。
在进行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尽量选用可修剪、延时丰富多彩、组合样式多样的绿篱植物来构筑各种几何图案,美化小区建筑周围的美学景观环境。如可以选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小叶黄杨、以及毛叶丁香等可以修剪成各种几何美学图案的绿篱树种和花卉,这样可以利用多种园林植物构筑绿色美观的绿地环境图案,增加住宅建筑的美学特性。另外可以选择多种适应性较强的园林植物来取代传统的几种绿篱树种或花卉,如日本珊瑚树、桂花、紫薇、以及海桐等,从而避免传统几种单调的绿篱植物,赋予整个高尚建筑住宅小区绿地一个色彩丰富组合多样的绿篱环境。
2.4因地制宜、依势而造。
对于一些多山地丘陵城市而言,大多数高尚建筑住宅小区内部的地势依然存在高低起伏情况,尤其是一些修筑时间比较长的住宅小区而言,其内的楼宇建筑大多是依势而修筑的,因此,在进行小区绿地配套树种和花卉绿化配置规划设计时,小区绿地植物造景也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依势而造等因素。对于小区内部的坡面绿化工程而言,选择的绿化植物应具有非常强大的防水土流失功能,如选用狗牙根、沿阶草、吉祥草、绒柏等沿地敷设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小区景观环境,同时还可以达到固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永清,王莲清.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晓晓,谭峰,宋强.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8):4.
上一篇:动态环境设计(6篇)
下一篇:财务风险控制案例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