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宽带工程范例(3篇)
时间:2025-10-01
时间:2025-10-01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电信运营商及设备业人士表示,“《战略》只详细规划了战略和实施目标,期待中的政策支持和普遍服务基金只是数笔带过。”一位设备商人士认为,“普遍服务基金的设立涉及多部委,就算后期出台相应细则,过程也必将充满曲折。”
所谓普遍服务基金,是指为支持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或者是非营利性基金。从2004年的村村通工程,到宽带中国战略,关于设立该基金的呼声就一直未断。但十年下来仍只有政策轮廓。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打击运营商的积极性。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我国固定宽带用户为1.83亿,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仅为12%左右。而《战略》中规划,2013年底之前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1亿户和20%;2015年则要达到2.7亿户和30%。现实离规划尚有不少差距。
《战略》中还规划,到2015年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而目前国内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1.774Mbps,排名全球第71位,仍处于“低速宽带”阶段。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战略》出台之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对于普遍服务基金已有预期,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均放慢了宽带投资的步伐,未来两年内或都将重心投入到4G上。
“运营商两波宽带建设的热潮其实已经过去了,剩下多是回报较低或是纯粹投入性的区域,运营商停下来等待政策支持,这可以理解。”一位接近运营商决策层的人士认为。
关乎下一代网络发展、并带动更多相关产业发展的中国宽带市场,沉疴多年,却仍在等待政策的另一只靴子落地,这亦是中国特色。补偿机制未落实
宽带中国战略发端于中国电信在2011年2月启动的“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后升级为国家战略。
从单个运营商的市场战略,到部级战略,有两点本质性的区别:其一,政府主导,推进全民宽带化,受益人群不仅包括城市用户,广袤的农村地区人群也被包括;其二,政府承诺,将给予包括投资体制、财政税务政策、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并提及了在业界颇为敏感的宽带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
给予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是目前全球多个发达国家采用的边远农村地区宽带覆盖建设的一个主要手段。例如在英国,英国电信不仅可以获得英国政府的宽带普遍服务补贴基金,还可以在部分地区获得欧盟官方提供的补贴基金。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9月在解读《战略》时亦曾明确表示,“政府将完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并表态称,如要达到宽带覆盖所有城市、农村用户,至少需要2万亿元资金。
《战略》对实施方案做了详尽明确的阐述,并未出台具体的政策支持细则,对于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也仅仅数言。
“确实与我们事先预想的有所差距。”宽带中国战略专家组组长邬贺铨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此直言。
在制定宽带中国战略草案时,专家组已考虑到资金的问题。最初专家组提出多套方案,一种是直接从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给予运营商一定的补贴;另一种是建立宽带普遍服务基金,从电信运营商上缴国资委的央企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返还给运营商,用于补贴从事农村和边远地区宽带普及工程建设的成本。
上述两种方案均得到多数专家支持,但财政部、国资委等部委明确反对。财政部认为,宽带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运营商,因此不希望中央财政给予过多的财税和资金支持;而建立宽带普遍服务基金则动了国资委的奶酪。最终,这两种方案都没有获得通过。
也有专家提出,长期以来,政府已习惯于在基础电信设施投资领域采用市场手段管控,市场能解决的,政府绝不插手。自2004年以后,运营商在经历了“村村通工程”的800亿元投资、3G市场的2000亿元投资之后,仍保持相对平稳的收入和利润,鉴于此,政府更加没有动力和理由去补贴宽带市场。
另一种观点则是:固定宽带本来就不是一个完全靠市场驱动的领域,属于“失灵市场”,没有政府和政策的介入,这个市场将无法按照监管层的思路去发展和盘活。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在普通城镇地区FTTH(FiberToTheHome,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的投资回收期是7年;中部地区大约为11年,而像内蒙古此类西部偏远地区,100年也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他认为,投资回报期超过10年的项目必然会被市场抛弃,中西部地区的宽带普遍服务已不可能依靠市场效应来推动,只能依托于国家设立普遍服务基金来解决。
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毛谦亦认为,目前中国宽带发展几乎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但全国还有15%的行政村没有宽带,中西部及农村属于高投入低产出地区,难以靠市场机制实现普及。运营商集体观望
电信林芝分局只有18个宽带网络维护人员,需要管理11万多平方公里高海拔地区的通信设施,维护面积大概等于七个北京。该地区宽带网建设和维护成本异常高昂,用户需求却相对较小,导致运营商常年入不敷出。
中国电信的一位宽带运营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宽带战略出台之前,运营商对于普遍服务基金已有预期。正因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各个层面上,均显露出放慢宽带投资建设脚步的迹象。
有联通总部人士透露,在近期联通内部完成的一个光纤宽带城域网预算中,中国联通各省上报的预算总额超过20亿元,但最后审批通过的只有几亿元。
“压缩城域网建设资金,会直接导致城域网容量增速放缓,城域网容量的大小决定了用户带宽的体验速率。”上述人士解释,“如果城域网容量的增速跟不上宽带用户增速,必然限制用户体验。就好比今年你上网的速度还挺快,但明年,很有可能就慢下来了。”
今年初就有消息传出,中国联通已明确了整体下调光纤宽带的投资力度。上述城域网投资则涉及2014年建设计划,由此看来,2014年,联通很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光纤宽带方面的投资力度。
中国电信亦放缓农村地区的投资脚步。在一些ARPU(每名用户所实现的平均收入)值较低的省份,控制成本的要求在运营商内部一直高于用户发展。《财经》记者获悉,在中国电信不占优势的一些北方省份,年初曾出现因大力扩张农村宽带市场而受到集团公司通报批评的事件。
“不少地方运营商宽带预算超标,部分公司只能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缓解压力。”一位中国电信某北方省份公司负责人透露。
这与2011年、2012年上半年电信运营商热火朝天的光网改造行动形成巨大反差,2012年,运营商曾超额完成工信部任务,原定覆盖3500万用户,最后覆盖了超过4500万用户。
“去年大家还当是个事儿,所以任务完成得很快。但是今年,运营商发现拿不到钱了,既然不给钱,那行政任务我也没必要完成了。态度上不免就消极了很多。”一位运营商人士坦言。
据了解,内蒙古等落后边远省份的宽带普及率远低于城市,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内蒙古的宽带普及率约为12%左右,远不能达到《战略》“到2013年底,城市和农村家庭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55%和20%”的要求。
按照《战略》规划,建设成本过高的边远地区、山区和海岛,将灵活采用无线方式来部署。即便如此,农村地区的无线宽带投入产出同样不成正比。
中国移动的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中国移动现有60万个遍布全国的GSM基站,只有一半是正常盈利的。这意味着,在地缘广阔、人口稀少的农村偏远地区,即使是部署成本相对较低的移动基站,亦入不敷出。移动的整体收入和利润,是通过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基站拉动的。
电信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之后,已充分遵循市场规律。截至今年8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拥有9728万和6368万宽带用户。经过两轮的建设高潮,运营商的光纤宽带已经基本上覆盖全部城市用户。
因此,在4G牌照即将发放之际,运营商必将主要精力用以筹资建设4G网络。对此,韦乐平回应,4G可能会在两年时间内分流宽带的投资规模。
不过,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而言,宽带仍是上述两大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2012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有线宽带接入收入分别为667亿元和394亿元。其中,有线宽带接入收入是中国电信最大的业务收入来源,远超移动话音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
在ARPU值较高的城市地区,运营商仍然在加大投入。9月,中国电信宣布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宽带提速,在上海和南京试点百兆入户,这两个地区的电信宽带用户,可随时申请提速至100M。在全国其他地区,光纤宽带用户普遍享受免费提速至10M-20M。
电信分析师程德杰认为,运营商推行宽带战略,主要目的是巩固市场优势,获取市场利益;国家推行宽带战略,主要目标是消除信息鸿沟,实现宽带普遍服务,提升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两者的高度和角度不同。
政府若想平衡两者关系的落差,不仅需要细化补偿机制,同时还需要融合各监管部门。呼唤中国的FCC
从现有的政策支持来看,电信运营商只能利用现有的专项资金来进行有限的宽带资金扶持,显然是杯水车薪。
但更重要的是,在多年宽带建设和运营的过程,资金恐怕只是运营商难解之题中的冰山一角。城市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难、内容运营举步维艰等,都将直接导致宽带产业的畸形发展。这其中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势力消长,是主要动因。
随着宽带成为中国战略基础设施,宽带产业的监管已不仅在工信部的范畴之内,住建部、国资委、财政部、广电总局等诸多部委,均有涉及。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电信专家杨培芳多年来曾多次呼吁,必须成立一个顶层的通信信息业的监管机构。在美国,扮演这一角色的是FCC(联邦通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对国会负责。他说:“公共服务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所以需要公共规制。我们应该把电信的公共服务从工信部、广电等机构中剥离出来,统一到监管机构里面。”
这种机构设置的想法得到诸多改革参与者的认同。其初衷主要为彻底解决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监管缺失等问题,其精神内核在于,监管机构能够独立、中立地做出自己的决策,不受不当的外部影响。并遵循监管永远是市场的补充,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才介入监管,同时监管的介入应遵循成本收益的原则。但问题在于,这一机构本身的设置,即是一次极大的监管思路和机构变动,成行绝非易事。
积重之下,一些更加温和的政策修正,所起到的效果其实有限。
今年初,作为宽带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配套政策,工信部颁布了有关光纤到户的两项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标准规定了在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应直接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在新建住宅内的通信设施工程设计中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包括宽带在内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从法律上解决了城市地区宽带部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杜绝了小区、商业楼宇对运营商收取高额入场费、提成费的问题。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发达省市,如江苏、上海,因出台了相关法律,有效提供了执法依据,因此成效颇丰。但在更多省市,由于涉及住宅建设,若无当地政府支持,作为执行监督者的各地通信管理局,往往有心无力。
“一个局只有几十个人,新建楼宇规模庞大,根本无法一一去监督。”一位北方落后省份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认为,管局并无执法权限,根本无法承担起这个责任。
2010年12月30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下称“上海电信”)正式宣布,于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二免一赠一极速”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计划:“光纤到家,增速免费;公共热点,WiFi免费;家庭存储,百G曾送;百兆(M)到户,20兆起步。”
按照该计划,上海电信从2011年起对所有小区已经过城市光网工程改造完成光纤覆盖的用户,提供宽带免费升速服务。到2015年,上海将在国内率先实现全面光纤入户。
上海电信表示,此举是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号召的重大举措,目的是使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加便捷和实惠的信息通信服务,从而迅速提升上海信息化竞争力,加快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每兆资费大幅降低
据介绍,凡上海电信已有宽带用户,只要所在小区经过城市光网工程改造完成光纤覆盖,就可以实现光纤入户,并在现有带宽基础上免费实现宽带速率倍增。
具体来讲,原来宽带速率是512K的用户,实现光纤入户后至少免费升速到2M,最高可免费升速到3M上网带宽,外加10M应用带宽(注:应用带宽目前主要用于标清IPTV、高清IPTV、多路标/高清IPTV等高带宽业务,今后还将逐步对视频、游戏等其他特定应用业务开放):原来宽带速率为2M的用户,更可以通过光纤接入至少免费升速到4M,最高可免费升速到10M上网带宽(注:指的是下行10M,上行并未达到对等,为1M)。外加10M应用带宽。
由此。上网带宽将猛增数倍;额外的10M应用带宽,使高清IPTV等高带宽应用成为现实,日渐普及的高清电视机真正有了用武之地。目前高清IPTV大约需要7M的带宽支持。
事实上,在已完成城市光网改造和业务覆盖的居民住宅区域,上海电信已具备了每户100M带宽的接入能力。在此范围内的新装用户和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可选择新的光网产品和套餐,均可实现20M(10M上网带宽,10M应用带宽)及以上带宽的极速享受。
据悉,此次上海电信推出了光网高速版、光网高清版、光网高能版、光网全能版4款套餐,月基本费优惠价格从180元/月至218元,月不等,可以充分满足高速上网、固定电话、手机、高清IPTV等不同业务需求,用户还可以申请加装第二路IPTV,以满足更多家庭影视需求。
宽带光纤化直接带来了单位带宽成本的大幅降低。据上海电信总经理助理、市场部经理何剑鸣解释,以当前上海电信使用铜缆接入方式的ADSL2M的标准资费为例,月资费为150元,每M带宽的月平均资费就是75元。而使用该标准资费的用户在申请光纤接人和升速后,带宽最高可升速至10M上网带宽+10M应用带宽共20M,月平均资费仅为180元,也就是说每M带宽的月均资费降低了88%到仅9元/M。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光纤入户需重新布线的问题,上海电信有关人士还专门称,将特别关照上门安装的员工尽量不要因此破坏用户原有的家庭装修。这一小小的细节,也足够体现出了一家负责任企业的高姿态。
而除了针对家庭用户的免费升级计划,针对政企客户的光纤升级也在推进中。何剑鸣介绍说:“有些政企用户已经纳入了我们的光纤网络,下一步也会针对政企用户推出一些新的升级计划。”
公共场点WiFi免费
此外,上海电信20M及以上带宽的城市光网用户,还可获赠100G容量的e云存储空间。所谓e云存储,是上海电信率先将“云计算”技术规模化应用,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便利、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服务。
用户只要通过e云存储客户端,即可将电脑内的任何文件或数据上传备份至电信级的虚拟云存储设备中,既增加了个人存储空间,又可以摆脱移动硬盘、u盘等物理存储设备的束缚,只要有网络,便可通过客户端下载和恢复所需的数据信息,数据安全电比单机存储更有保障。
免费wiFi则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据上海电信介绍,其还将率先为用户开放5大类(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体育场馆)、14个公共场点的WiFi免费服务。在这些区域内,无论使用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或是手机,只要设备支持WiFi网络接人,通过中国电信的手机接收动态密码,进行简单登录认证后,就可以免费畅游互联网。
上海电信副总经理吴冬立称,目前上海电信已在浦东机场、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高铁虹桥站以及长途汽车客运总站开始提供免费WiFi服务。随着能力的增加,上海电信还将逐步扩大提供免费服务的场点范围。
支撑“智慧城市”
吴冬立表示,2011年中国电信在全国的大方向将是“光进铜退”。
而上海作为“光进铜退”的桥头堡也绝非偶然。在此之前,上海一直保持着“中国宽带第一城”、“中国IPTV第一城”的纪录。2009年,上海又成为国内最早启动城市光网建设的城市,全力构建“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在城市光网建设方面,上海电信已经实现覆盖150万户的通信能力,用户宽带网络平均接入速率达到4M;在无线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在全市率先实现城镇地区3G信号全覆盖,并且实现了3G网络和热点WiFi网络的无缝切换功能;在亚太通信枢纽建设方面,上海的国际海光缆出口能力已经达到4T,国内长途传输能力达到13T,IP网络交换能力超过15T,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了280G,国内,互联网出口能力达到1.68T,是全国最早突破T级出口能力的城市。
2010年12月2日,上海在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也深刻指出,这对上海今后的发展来说,将是比修公路、修铁路更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
电信业技术专家透露,从国外城市的信息化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光网大量普及,逐渐超过铜缆成为主流宽带接入方式,尤其是铜价连续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无论是成本还是应用,光纤都是各国宽带业务的发展趋势。光纤到户后宽带和资费将呈现“跳变式”变化,会经历一个“跳变期”。
为迅速缩短“跳变期”,上海电信正视现状,迎难而上,持续推进城市光网工程,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信息化先进国家水平。
关键词:物联网;宽带资费;光纤入户;无线通信
近日,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项庞大的固网宽带计划,即从2011年到2015年,南方城市地区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网全覆盖,光纤用户超过1亿户,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宽带互联网,同时,接入带宽在三五年内速率跃升10倍以上。中国电信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无所不在、触手可及、覆盖中国每一个有人居住区域的天地一体化的宽带网络,实现县以上所有城市的光纤化,为城市用户提供20M以上的光速互联网体验。”这就是近期闻名全国的“宽带中国・光网城市”计划。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平表示,根据该计划,中国电信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的宽带网络全部光纤化,打造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光纤宽带、移动网络覆盖大江南北、城乡各地的信息网络。
张继平还表示:“我们希望南方城市地区将实现家庭和政企用户光纤全覆盖,光纤接入端口和终端数要超过1亿,实现世界第一的光纤接入发展目标”。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期间,中国电信累计宽带投资l500亿元,已拥有6800万的宽带用户。但同时,十二五期间,由于三网融合的推进,电信依然可能会面临来自于移动和联通的激烈竞争。
“未来,中国电信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投资建设接入层的物理层,把光接入做好后,将来上面是开通8M、20M还是lOOM速率,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二是在无线接入方面,要使3G的CDMAEV―DO网络和wiFi及其AP的布点更加贴近客户需要,在客户有需求的地方建设无线接入。”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从投资角度解释了中国电信“十二五”计划的重点,这其实也是“光网城市”的重点
上一篇:矿业行业分析报告(6篇)
下一篇:旅游文化的地域性(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