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计划范例(3篇)
时间:2025-11-09
时间:2025-11-09
在评估意见中,考察组指出,中国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到2600万名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效率非常惊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始于2011年秋季学期,国务院决定在全国22个省(区、市)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99个县试点,惠及2600万学生。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考察组认为,这项计划对儿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积极影响,很多经验也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与借鉴。与世界90多个实施学校供餐的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的项目具有独特优势。一是地方政府组织有序,教育、卫生和财政各部门分工明确。中央的政策与规章制度公示于每一所政策覆盖的学校,确保计划执行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二是政府出资雇佣专职厨师与食堂工作人员,是有效的教育投资。学校教师没有因学校供餐而耗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学质量不受负面影响。三是寄宿制学生膳食补助水平已高于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综合“营养改善计划”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两项政策,寄宿制小学生每日补助约合1美元,非寄宿制小学生补助标准约合0.5美元。中国农村非寄宿制小学生标准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近,而寄宿制小学生的膳食补助标准已高于这些国家。四是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也有利于营养改善。通过寄宿,可以更好地锁定受益人群,进行更好的设施配套,给予更好的补助政策,这也许是目前条件下最好的帮助处境最不利的学生的途径。五是寄宿制小学的营养改善效益更高。寄宿制小学拥有更好的营养改善配套设施,如厨房、厨具等,拥有更高的膳食补助。由于小学生一周内均在学校用餐,基本可保证每日一餐中有肉,这种做法更具有营养价值与效益。国际经验证明,学校供餐中保证学生摄取适量肉类,对教育效果有积极影响。六是营养改善计划受到学生普遍欢迎。考察组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对学校供餐项目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表示营养餐计划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营养状况比过去改善很多。
同时,考察组还对进一步实施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出建议:一是课间加餐模式的营养效益需加强分析。与寄宿制小学生的营养效益相比,非寄宿制小学课间加餐食物的效益相对较弱。课间加餐模式所选择食物多数为非新鲜食物,如盒装牛奶、袋装面包与点心、包装肠等。这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应邀请营养专家进行测算与分析,同时需要考虑包装成本、运输成本、食品添加剂、食品质量等问题。应考虑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用当地新鲜的食品代替包装食品,如用现磨豆浆代替成本很高的盒装牛奶等。二是学校供餐可采用强化食品。国际上,一些中等收入国家通常将微量营养元素强化面粉和强化大米及其他食物用于学生营养改善项目,可较快改善学生营养缺乏状况,成本低,效果明显。三是加强本地采购,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巴西规定30%的学校供餐支出要用于当地采购。农民生产规模小,供应可能不及时,可采取辅助农民生产和多点订购的做法。四是加强对学校供餐的研究,包括分析食品质量与营养价值;保证食品安全;供餐方法的成本和效益;学生食品的全供应链及与小农户生产之间关系等。五是加强政策实施的绩效评估,包括学生的营养状况,在校学习成绩,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等。六是通过立法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可持续性。中国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包括在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中,其效果要好于将其置于减贫政策中。一些国家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包括在减贫政策中,当贫困状态改善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也随之消失。完善的营养改善政策已经引起各国高度关注,如美国、日本、智利、印度、巴西,都已通过立法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地位与效果。
自2011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已经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实现了有效干预。但目前“营养餐”从田间到饭桌,涉及环节众多,单靠学校难以控制;同时,这些试点地区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操作难度大。今年以来,已发生了十多起食物中毒或疑似中毒事件。因此,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是当前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重点。
据媒体报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将作为第三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学校营养改善工作评估与评比项目,以更好地研究、监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基金会将首先对30到50个试点县进行执行情况的调研评估,关注供餐、采购、食品加工等环节。同时,除推动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儿童营养和教育政策完善外,基金会还将探索流动儿童融入城市问题,促使中国儿童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而针对营养计划的资金安全问题,今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已经联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主要从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等四个方面,对该项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
《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专项资金“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不得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不得用于劳务费、宣传费、运输费等工作经费,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此外“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商品或服务,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公共环境改善工程被确定为全市2012年度3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8件民生工程之一,市政府印发了《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程目标任务,我局被确定为工程实施的牵头责任单位。为全力做好各项工作,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了加快推进公共环境改善工程的计划。
一、明确目标任务
公共环境改善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紧紧抓住重点区域环境空气和省控河流两个突出因素,通过区域治理与行业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空气异味污染问题;通过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措施,消除省控河流达标边缘断面,恢复河流基本环境功能。除广饶县、区等重点治理区域以外,其他县区、开发区在完成《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有关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按照公共环境改善工程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全面抓好辖区内公共环境改善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局长任组长的环保系统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五个工作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污防科,各工作组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公共环境改善工程的各项工作。各工作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公共环境改善工程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地组织实施好。要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所承担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加强调度检查
局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定期听取各工作组组长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并实施周通报制度。各工作组务必于每周三下午下班前将上周工作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政府。要建立现场检查制度,对重点工程项目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及时予以查处。要按照《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中心城区、区史口镇、广饶县大王镇和稻庄镇等重点区域环境空气以及省控河流的监督监测工作,每周通报工业异味及环境质量情况。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超标排放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督促企业加快污染治理步伐。要高度重视企业污染治理方案,指导企业制定细致的工作计划,确保工程可量化、可考核。
四、严格督查考核
公共环境改善工程是今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实行工作组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工作组成员工作完成情况直接进行督查考核。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将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评先树优结合起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缓慢、达不到预期进度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要通过实际工作,发现干部、识别干部、考验干部、锻炼和使用干部。要切实把好廉政关,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确保不出问题。
勐董镇龙乃村七组村民赵红军带着儿子到学校报到,看着儿子吃上丰盛可口的营养餐,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啊!孩子上学免费,还享受到营养餐,不仅给孩子补充营养,还为家里减少开支。大儿子赵光今年上六年级,这两年享受营养改善计划,每学年至少节省1700元左右。”赵红军说。
沧源县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通过整合营养改善计划与“两免一补”政策,将营养改善计划标准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天7.5元、初中每生每天8.5元,孩子们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得到沧源各族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从2011年秋季学期到2013年春季学期,沧源县共投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资金达6252万元,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落实到每个校点的每个学生。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切实改善全县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沧源各学校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食材来源。截至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有勤工俭学基地1000亩,其中,种植基地290亩,养殖基地20余个,学生参与面达100%。
据字光富介绍,目前中心完小还发展生猪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进基地参与实践次数均达20次以上;芒回小学建了一个蛋鸡饲养基地,日产鸡蛋150个,基本满足该校对鸡蛋的需求。同时,勐董镇还发动各校点利用勤工俭学基地发展蔬菜种植,提倡每个校点至少种一棚洋瓜。各校点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菜篮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岁的王霞家住勐董镇芒回村七组,她从三年级开始来到离家有20多公里的勐董镇中心完小读书。她告诉我们,以前在村上读书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自己把头天吃剩的饭菜加热一下当早餐。现在吃、住在学校,每天都有丰富的营养餐,条件比家里更好。
上一篇:交通事故处理条例范例(3篇)
下一篇:法制教育概念(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