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问题范例(3篇)

时间:2025-11-14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故障

中图分类号:TP3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08-0000-01

一、开展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有些人就认为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情况离自己很远,只要自己循规蹈矩地使用计算机就不会造成计算机故障,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大多是由于计算机日常维护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另外,还有可能是因为计算机操作系统遭遇了病毒入侵,导致文件打不开等现象。正是由于计算机会出现以上多种不同的故障现象而影响到其正常使用,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计算机开机常见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时通常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计算机开机出现故障。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状况:按了开机键之后计算机静止不动,没有如常开机;插上连接电流的插头之后计算机就自动开机了;计算机在开机后运行速度缓慢,甚至在期间出现停止运作的现象;计算机开机后显示正常,但是开机后的一段时间计算机又重新自动关机。这些常见问题时常困扰着计算机使用者,而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解决的。

(二)计算机硬件常见的问题。计算机硬件也是极为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按下计算机开机键后主机正常运转,但是显示器却没有显示;主机上的显示器为一片黑暗,喇叭不断发出声响而且没有办法正常使用计算机;显示器在运行后显示信息出错无法进一步运行系统。

在计算机硬件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大概可以分类为假性故障和真性故障。此处所说的假性故障就是指由于计算机使用者的使用不当或者使用中不注意而出错,这种情况下往往计算机外部零部件和外部设备都完好无缺,内部会出现CPU使用频率过高、电源的使用功率不够、计算机的连接插头等接触不良、计算机的硬件承受负荷过重等等故障。这些故障现象都是可以通过故障检测排查出来的,因为这些故障只是因为硬件的设置和安装等出现问题引起的。

真性故障指的就是由于严重的损坏行为导致计算机硬件部分出现实质损坏,例如外部设置、板卡等硬件系统出现物理性故障。一旦出现真性故障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功能丧失,这种现象较为严重。而就真性故障的常见现象分析,真性故障多是由于硬件设备的质量较差、硬件设备使用时间长而老化等引起的。在进行故障排查时应当根据真性故障和假性故障进行分析,才能对计算机进行更有效地处理。

(三)计算机软件常见的问题。在计算机维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是最常见的现象。软件系统出错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开启计算机后,显示器显示信息出错无法进一步进入系统的情况;当计算机正常开启和运行后想要打开软件时出现因信息冲突而无法开启软件或者软件开启后会自动关闭等现象。

在对这些计算机软件常见问题进行检测时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检查计算机是否中了病毒,文件能否正常打开、屏幕显示是否正常、运行速度是否正常等等;其次,计算机的内存空间是否不足、内存设置是否合理、内存的管理是否出现混乱秩序等等;再者,计算机的整体系统配置是否完善,驱动空间是否存在冲突等等。

三、剖析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

(一)计算机开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对计算机开机的各种常见问题进行处理之前要分析具体现象,针对各种故障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果计算机开启后完全没有反应时可以对电源进行通电检查,或者查看连接电源的风扇是否正常运转,如果发现没有通电则对通电电源进行更换则可,如果发现通电正常则要对计算机的晶振电容或谐振电容进行检查。例如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晶振电容检测时如果发现端口差距大,就要进行晶振电容修理。另外,针对通电即开机的现象,可以进行计算机电源变更,由14脚电源的改成低电压作业,如果还是出错就要将14脚电源进行检查。当出现计算机开机正常之后又自动关机的现象可以进行电路各个环节的检查,如果电路局部出现损坏,则针对局部进行维修即可。也可能是热保护导致自动关机。

(二)计算机硬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当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排查法、听声辨错法、替换检查法等进行细节部位判断,通过这些方法诊断出计算机硬件出现真性故障和假性故障的原因,然后在根据不同现象进行处理。例如当发现电源出现问题则进行电源更换,当正常开机后主机显示屏上出现信息错误提示就可以听有无杂音,若有杂音则是内存出现问题。对内存进行判断的方法就是拔出后重新插入,若还不能正常运作就要更换内存条。如果有杂音而没有任何显示则有可能是风扇上有过多灰尘没有清理造成的,还有可能是计算机中了病毒,此时就要通过查毒软件进行排查并进行处理。

(三)计算机软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出现问题,可以使用数据配置检查法、软件重新安装法、排查病毒法等进行软件故障检测,再根据相应的故障进行处理。通过数据配置检查法,一旦发现数据配置出现错误就重新开机,按DEL按键进入到BOIS程序中,将软件进行数据设置并保存在CMOS电路中即可。如果是因为中了病毒且不能轻易排除则重新启动计算机,DOS运行过程中进行杀毒即可。但是记住,在进行病毒排杀之前要对C盘的重要数据进行存盘,其他盘上的重要文件更改为只读文件,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文件不被误删。

四、总结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每天必须与之打交道的高科技产品。如果没有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维护方法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计算机使用者一旦遇到问题就会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帮助计算机使用者减少这方面烦恼。

参考文献:

[1]张志鹏.浅谈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与故障排除[J].石河子科技,2007,5.

[2]彭朝辉.电脑主板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湖南农机,2007,11.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篇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社区护理中出现的27例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且与2008年1月~2009年12月社区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比较两阶段的护理情况。结果: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应对措施后,我社区共出现护理问题2例,其中药物性因素引起1例,患者因素引起1例,与实施应对策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社区护理问题的常见原因有许多,但通过加强护理人员队伍管理和提高专业素质均可得到改善。

关键词社区护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45-02

社区医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临床医学,而相对应的社区护理学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社区护理不限于某一特别的年龄群或某一疾病,而是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全科性质的整体服务[1]。其主要职责是视群体为一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手段,直接对社区中的个体、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服务,从而使全民达到健康。同时社区护理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没有固定的疾病和患者,相对医院科室的护理工作更易出现护理相关问题。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社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27例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且与实施应对策略后的2008年1月~2009年12月社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社区护理工作中共发生护理问题27例,其中患者因素引起4例,医源性因素引起6例,医疗护理技术因素引起3例,药物性因素引起7例,社区卫生学因素引起5例,组织管理因素引起2例。

1.2方法分析总结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实施应对策略后的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社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比较,探讨应对措施的应用价值。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应对策略后,我社区共出现护理问题2例,其中药物性因素引起1例,患者因素引起1例。与实施应对策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分析及对策

3.1患者因素①问题分析:社区中老年患者居多,其中不乏高危病种如心血管急症等,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需要移至大医院进行就诊,这其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不可避免。患者疾病的危险性、复杂性和医疗技术难度等决定了社区护理的风险概率;社区护理患者多而杂,疾病种类多样,有的患者性情急躁,对于社区护理不满意则容易发生医疗纷争。②应对策略:对于中老年患者实施小病医治、大病转诊的方针,对疑难病症在没有把握确诊时劝患者到大医院诊治,对中老年患者突发性疾病应根据社区医疗条件选择诊治或转院,不草率接诊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对脾气暴躁患者应进行温言劝慰,尽量顺其意进行诊治,遇有可能发生风险的疾病则应谨慎小心,在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诊治。

3.2医源性因素①问题分析:主要因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发生医疗事故,不仅直接构成不安全,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②应对策略:对所有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服务方面的培训,强调医务工作的服务性,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对有过错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和心理指导,使其明白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服务心理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所有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通过记录工作日志和病历记录等方式,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每天查阅个人工作日志,记录每日工作得失与心得,每周写1次整体护理工作总结,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理服务内容。

3.3医疗护理技术因素①问题分析: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经验不足或协作技术技能不高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医疗护理活动多半是集体协作完成的,医疗护理技术包括医务人员个人、集体[2]。由于技术原因或协作技能低下,会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②应对策略:对所有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协同作业训练,对社区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学习,对护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预知一般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提前告知患者进行护理、预防;鼓励经验不足或新进护理人员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学习,高年资护理人员要乐于帮助新人,在工作之余形成一种共同学习进步的上进氛围;搞好每位护理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对有矛盾不能很好协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交流,化解矛盾,形成融洽的工作环境。

3.4药物性因素①问题分析: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形成药源性疾病,造成患者不安全后果,从而造成医疗纠纷。②应对策略: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认真学习社区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和必要的诊治知识,能够识别常见药物的临床禁忌证,对有禁忌证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检查核对医生开具的药方,对有疑问或字迹不能清晰辨认的药物应及时询问医生,不可随意冒认冒取药物,造成严重的后果;对用药期间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对临床用药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要严格遵守过敏皮试原则,不同批号的同种药物仍要进行再次皮试,确认安全后方可用药;严格执行药品定期核对制度,对过期、变质等药物要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对患者误用。

3.5社区卫生学因素①问题分析:因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环境污染、卫生条件不过关等引起患者交叉感染、环境污染等,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损害,同时也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②应对策略:定期进行医疗工作环境的清扫和消毒,对易发感染的患者如糖尿病、神经病等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治疗,对于传染性疾病应遵照传染病法进行及时上级汇报和隔离[3];对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用过的床铺、枕巾、拖鞋等物品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一次性器械的使用规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定,加强无菌观念,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6组织管理因素①问题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工作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业务技术培训滞后,设备物资管理不善,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力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不仅可给患者造成损害,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②应对策略: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制度,完善安全教育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将各个工作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整体讨论,集思广益,进行个人发言,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加强社区医疗设备物资的管理工作,派专人负责管理;对负责清洁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轮换,每周进行工作核实;奖励先进个人,对所有护理工作者起到带头上进的作用。

4小结

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规避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医疗纠纷和医疗损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琼花.对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18(36):118-119.

常见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风险对策

护理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精良、充满爱心的专业,也是技术性、服务性较强的职业。它既有关怀照顾的专业实践,又具有真诚服务的伦理和责任[1],是关怀照顾、伦理道德、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当今法制社会,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加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病征象的日趋复杂,以及科学技术要求的逐级增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迫切要求我们护理工作者树立积极、正确的风险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规避各种护理风险。将护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笔者通过观察,总结了老年病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1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

1.1一般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自身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与组织逐步退行性变。导致老年患者意识模糊,失去定向力,判断力差、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等,增加了老年人在安全方面的危险性,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烫伤、呛咳、坠床、交叉感染等。

1.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人睡眠多有鼾声,有鼾声时会伴有20秒或更长时间的“无呼吸期”。如果睡眠时夜间无呼吸次数在30次以上,则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见于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冠心病患者。这些老人如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诱发猝死。

1.3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大脑皮层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减少[2],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3],另外,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发生[4],夜间心率和血流的减慢,也极易促使患者夜间发生脑梗死。

1.4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肝重量减少,有功能肝细胞数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肝合成蛋白质能力及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活性均降低,影响经肝代谢的药物灭活或活化,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易发生中毒。

2护理对策

2.1完善护理查房,加强基础护理及夜间巡视为了进一步规范及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除了常规护理,护士长要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护士做到对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情况心中有数,能够正确回答出患者的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阳性检查结果、病情观察,对目前存在护理问题及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基础护理是最基础、最能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5],因此护理人员要保证基础护理的质量。做好危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培养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6]都带有风险。因此,要培养护士重视每一个细节,知道风险就存在于刹那间的疏忽大意中,就存在于某个时刻的少问一句,少看一眼中。业务学习时可对各个地方发生过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吸取经验教训。

2.3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是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7]。有研究[8]显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最重要的基础,护士的业务素质越高,越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全局。因此,护士长应加强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的考核。由于现代护理实践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质凝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能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现存的、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提出最佳方案,并评价其效果[9]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

2.4完善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件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观察患者和为患者解决问题的真实记录,护理文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是确认责任的重要依据。不认真客观记录或漏写、错记、涂改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而引起纠纷,护士长应定期评估护理文件书写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加强检查危重及抢救患者的护理文件。杜绝护士错记、漏写等现象。

2.5加强护患沟通交流老年患者年龄大,治疗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一经确诊后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抱怨等不良情绪与心理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做健康宣教、晨晚间护理及各种做治疗的机会适时的与病人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处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前提。

3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张灵芝,刘海宁.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0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8.

[4]徐卡敏,方满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409.

[5]刘苏君.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2~243.

[6]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7]冯力,王淑芳,甘琪,等.安全护理与事故防范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2~14.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