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管理制度范例(3篇)

时间:2025-11-19

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一、以生为本,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首先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班主任、生活教师务必做到:住宿人数清楚,学生信息清楚、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楚(校外住宿生还要清楚房东信息)。

寄宿生离开家人来到学校,不仅要承受学习压力,还要承受心理压力,部分学生的生活无法自理。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和管理者的关心和爱护。教育者作为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能够客观、科学地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为孩子的成长最大限度地提供合理指导,最佳的服务。这就要求学校、生活老师强化服务意识,细微处为学生考虑,全方位地关心、爱护他们,时时处处都像父母一样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帮助辅导,在生活上细心关怀,帮助他们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从规范宿舍内部管理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宿舍就是自己的小家,它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细心呵护。要求学生摆好箱子、叠好被子、放好脸盆、牙杯、书包等生活与学习用品,认真做好值日,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时刻保持宿舍整洁、大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温暖如家。

二、寄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住校生的管理是学生安全管理的重点,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为达到“安全、有序、优质”管理目标,我校长期以来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值周领导具体抓、生活老师夜间值班、班主任日常协助抓、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宿舍管理工作机制。每学期安排学生住宿前都对寝室进行安全检查和卫生清洁,制订寄宿生管理制度及值日生轮流表,要求寝室内干净整齐,摆放有序,空气清新。生活教师对寄宿生的管理以育人为目的,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培养自理能力为方案,非常重视总结经验、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责任到人。为了确保寄宿生的安全,先后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寄宿生管理制度。如:《寄宿生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守则》、《住宿师生值日要求及安排表》、《寄宿生卫生制度》、《季节性传染病防御制度》、《寄宿生离返校与请假销假制度》、《住校生作息制度》、《文明寝室评分细则》等安全制度明确职责,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寄宿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进行督察与考核,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促使住校生管理井然有序,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由于寝室班长和宿舍长责任心强、威信高,每晚夜自习与晚休协助教师按制度记录违纪学生、点名、填写考勤表、登记往返住宿生。每周组织卫生评比、召开寝室长会议,总结本周学生宿舍管理情况,对次周提出工作要求和改进意见,培养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寄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宿舍的安全、卫生和文明有了可靠保证,使寄宿管理工作“严、细、实”。

三、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开展有益的业余活动,如:绘画、跳棋、乒乓球、跳绳、拔河、内务整理等,即促进了住校生的团结合作,又丰富了住校生的课余生活。管理教师深入学生,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使他们感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建安全寄宿制文明校园。

针对寄宿学生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因人而异,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教育的措施。学校为寄宿学生编写了心理辅导教材,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每周为寄宿学生开辟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向他们传授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具体指导和训练学生逐步学会克服心理障碍,战胜挫折。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健康教育室”,及时为寄宿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指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留守子女;教育;寄宿制学校;流动人口

在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就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随之所带来的留守子女数量也是逐年递增。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留守”,外出打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在思想品德、学业、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探索出适应农村留守子女现状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益突出的留守子女及教育问题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留守子女概念及其现状

留守子女,从其内涵上讲,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需要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2200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左右。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部分随父母到工作地就学的子女也陆续返回家乡学校学习。所以,中国留守子女的数量近几年都将一直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

(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基本分析

青少年阶段的教育不仅是个人接受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一个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青少年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教育大部分由父母承担。而家庭教育一旦形成缺失,子女教育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相对于非留守子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子女的学业、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状态和兴趣爱好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见表1)。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子女还存在逆反、偏执、厌学、沾染不良嗜好等问题。

(三)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亟需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模式

对于解决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专家学者们从很多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多种解决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政府为主导的解决模式,即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辖区内留守子女进行相应的管理;二是学校为主体的解决模式,即学校建立监测体系,加强教师对留守子女的关爱与引导;三是社会介入型的解决模式,即利用群团和民间力量来解决留守子女的学习、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这些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模式过于宏观,甚至有的只停留在文件上,难以切实地解决问题。

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子女教育的必然选择

寄宿制学校可追溯到斯巴达克时代的学校和英国的14世纪英国公学,“公学”(publicschool)是不折不扣的私立学校、贵族学校。20世纪50年代以来,俄罗斯、欧美陆续开办了寄宿制学校。从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寄宿制学校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义务制阶段教育质量的“民心工程”。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中,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变农村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未来贫困人口的发生”的目标。

(二)寄宿制学校是推广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途径

寄宿制学校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管理,学生每天24小时在校。校园是寄宿学生的家园,教室、学生公寓、课外活动场所都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课堂。由于寄宿制学校这些的特点,它成为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通过学生寄宿的方式,有利于真正在农村地区将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开去。调查中发现,有的山区学校教师的住宿条件差,老师来匆匆,去匆匆。除了基础科目,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是无暇顾及的。从教育的目标要求出发,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更应在德、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而寄宿则保障了学生在校的时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2、寄宿制学校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较好方式。寄宿学校实现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多,且他们处在同一年龄段,相互学习与彼此促进的意识强,有利于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爱好兴趣的培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寄宿学校为留守子女提供了最可依赖的亲人。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子女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孤独。当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困难,最为苦恼的就是没有可依赖的人。比较于非留守子女,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留守子女都更多地依赖于他们的老师。

三、当前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中面临的问题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国家“两基”攻坚计划的主要措施之一。自2004年起,国家拿出近百亿的资金建设西部地区的农村寄宿学校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解决越来越突出的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而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面临很多问题:

(一)社会对小学阶段实行寄宿制认识不充分,思想上准备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寄宿制学校在初高中以上阶段发展。在小学阶段发展缓慢,甚至没有得到发展。对如何在农村办寄宿制小学这个问题,社会对之关注不够,理论探讨与研究不足。以至于在留守子女早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的今天,对寄宿制学校这一途径,社会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够。

(二)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缓慢,为学生提供寄宿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在调查的地区,有近80%以上的学校没有学生寄宿的基本设施。而有的一部分,条件非常有限,学生住宿、生活、课外活动等场所及设施严重不足。在部分山区的农村学校,不仅没有学生的寄宿设施,也没有老师的住宿设施。

(三)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寄宿制学校的要求

从现有农村学校来看,师资力量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上。而寄宿制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展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的师资以大专和师范为主体。他们大多以语文、数学的教学为主要工作,而艺体类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空白。不得不说,目前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的寄宿制学校的要求。

(四)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亟待改善和提高

一般寄宿学校实行“三段管理”,即把学生一天24小时分成三段,由班主任、兴趣指导老师和生活老师分别负责。但从现有农村学校管理内容来看,除了“学”的指导以外,“住”、“行”、“食”方面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没有相应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工作机制。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业余生活管理、行为习惯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以及相关管理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亟待改善和提高。

四、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应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推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基础上,应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起国家投入义务制阶段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硬、软件建设上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

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但相对于我国农村上千万的留守子女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按照《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履行好布局、规划及配置的职责,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所需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认真规划和建设,以保障学生寄宿所需的硬件设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体系

寄宿制学校不仅要有教学质量过得硬的老师,还需要教师对留守子女学生有爱心,能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文化艺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的教育与培养,所以应形成文化课教师、课余辅导教师和生活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可以利用大学师范生的实习、支教等方式进行一定的弥补。对现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寄宿制学校的要求。

(四)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务制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比教学更为重要。一是应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位好校长,一个好的管理机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关键。应有对实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机制,使之适应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要求。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从日常生活、学习、课外活动、食品卫生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实现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要求。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寄宿制学校是一项“民心工程”,学校建设、管理、收费等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保障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4(12).

2、蔡继乐,王友义.思考西部教育:农村寄宿制工程如何做得更好[J].理论前沿,2006(8).

寄宿生管理制度范文篇3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宜县府办〔2007〕42号)精神,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9所(其中初中46所,小学3所)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200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2000年476所,至2008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超级秘书网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3、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详细测算,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具体情况见附件:宜宾县观音镇初中和宜宾县高场镇初中经费收支细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