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物理教案(整理8篇)

时间:2024-08-17

电压物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先讨论,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

(2)需测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

(4)怎么减小误差?

(5)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

按以上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变用器去改变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及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中心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变形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电压物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电压表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电压表的读数,二是电压表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电压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电压表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电压表的量程。选用电压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电压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电压表。(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电压表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电压表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电压表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电压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电压表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电压表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电压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电压表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包括电压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连接。在电压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电压表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加深对电压表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电压表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在介绍了电压表之后,要把电压表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电压表,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电压表,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电压表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物理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二、重难点: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三、自学内容与指导:

(一)、电压

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此时电路两端必须有。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的原因

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字母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V1V=mV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安全电压为。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

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的三个接线柱。

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V,一小格为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V,一小格为V。

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

5、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说出电压表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四、自学检测:

1、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1.5~2.0V的电压时,选用其中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量程。

2、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把电压表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2.5V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5V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情况将,这是因为。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V。

五、训练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

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

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

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

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

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原因是,正确电压值为V。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

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七、学生反思:反思本节的收获和不足

八、作业内容:资源与评价对应的习题

电压物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议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电压物理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初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电学仪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实验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学仪器的综合使用。

教具

教师使用:投影仪,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灯泡各一个,演示电流表,干电池两节,电键,导线。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学生用电源,电键,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简式电阻箱,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几章中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你认为电流跟电压、电阻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发表意见)

利用演示实验(电路图见图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分别用一节干电池、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给2.5V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第二次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较大?

步骤2:仍用两节串联的电池组供电,更换6.3V小灯泡,观察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通过2.5V、6.3V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不同?

在实验基础上,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定性的认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章知识教学的线索,点明本节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二)讲述新课

(板书)第五章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问: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扩大两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如何变化?怎样才能确切的知道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1、在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出示实验电路图(图2)讲解各元件的作用,讲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码放的位置(如是否便于操作等)。

(2)为便于读电表示数,电路连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应将两电表靠在一起。

(3)定值电阻R用简式电阻箱提供,取R=5欧。

(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选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项同过去要求一样。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查,如: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处;简式电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为5欧。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一)(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问:电流随电压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换用其他导体做实验,都能得到上述正比关系。

教师按下面格式板书,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实验结论:在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

利用实验数据记录表(一),应用比的关系,进行口算练习。

问:若电压加大到5伏,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安?

简要小结,指明下面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板书)2、在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前的几点说明:

(1)实验电路与前面实验相同。

(2)实验中电阻的阻值依次为5欧、10欧和20欧。改变阻值前,一定要断开电键。

(3)闭合电键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电压表的示数均为2伏,读出各次电流值,并填入下表。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二)(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问:(1)电流与电阻这两个电学物理量,是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

(2)电流随电阻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3)怎样完整地表述这一规律?

(板书)实验结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比的关系,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上面实验中,若电阻为40欧,那么,通过电阻的电流该多少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应明确,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后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后面学习有何意义。

(四)巩固知识

1、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自制投影片)

(1)导体中的电流在电阻不变时,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不变时,一段导体的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3)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2、利用电路图二提问。

(1)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均不偏转,说明此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3)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一会儿向右偏转到某一位置,一会儿又都摆回零刻度处,这是什么原因?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曹广建)

【评析】

本节教案从总体上来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一个好教案。教案很完整,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比较合理。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中,突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实验如何分析、概括出这种规律显得不够,分析概括出这种关系应该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种“分析概括”是物理学中经常用的,而初中学生对此又比较生疏,不太习惯。另一方面在实验结论中写有“在___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___。”这一段写的比较含糊,横线上要求填的内容不突出,也不重要。如第一横线上可填:电阻、导体、电路等;第二、三横线上也存在此问题。另外,在行文中两次用到“应用比的关系”,这句话里的“比”作者是指“比例”的意思,但这种简化的用法不合适,“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一般在正式行文中一定在语言意思上不要给读者造成含义不清的句子。

电压物理教案篇6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包括电压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连接。在电压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电压表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加深对电压表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电压表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在介绍了电压表之后,要把电压表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电压表,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电压表,侧小灯泡两端电压。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电压表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

1、种类

2、原理

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电压物理教案篇7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①。

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

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测干电池电压,研究干电池串联、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②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③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④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⑤,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干电池,怎样连接?

(2)在图⑥甲中,VA=6伏,VB=______,Vc=______,在乙图中,V1=2伏,V=6伏,V2=______。

(四)说明

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严格要求学生按电压表使用规则进行实验操作。

2、培养能力,其中包括:按要求画电路图,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电压物理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表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正确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知道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2、通过测量电压,掌握电压表使用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

3、体会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电压表进行测量。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电路中电压的大小应该利用什么仪器进行测量?举手最快这名同学你请来说。他说测量电压要用电压表。请坐,看来你对于之前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同学们,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和电源两端电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能否利用电压表测量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新课《用电压表测电压》。

环节二:新课讲授

同学们我们先来从连接电路的角度思考,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要用到电源、开关、导线,还有的同学说需要小灯泡、电压表等仪器。

我们已经知道了要用到的实验仪器,那么再来想一想,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第二排这名男同学你请来说。很好,请坐,他说使用前,要预估待测电压,选择电压表中恰当的量程,使用中电压表要注意正接线柱电流流入,负接线柱电流流出,且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还有哪位同学能来补充?同桌请来补充。她说如有需要,可以直接与电源进行串联,此时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认清所选量程所对应的分度值,进行正确读数。使用后要将仪器整理放回。请坐,看来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了。

要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电压,具体步骤是什么呢?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了一张实验仪器图,同学们试着结合图片说一说测量的具体步骤应该是什么?靠窗的'这名女同学你请说。她说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的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观察两次测量电压表的示数。很好,请坐,总结得十分全面。

那么同学们,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老师在这里告诉大家实验的注意事项。首先一定要先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测量。每次想要更改电路,需要先将开关断开,再进行操作。

现在同学们相邻四人为一小组,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结合桌上准备的实验仪器进行测量吧。好,时间到,老师通过巡视发现同学们都参与其中,并且分工明确。现在我们找一组同学说一说,他们组的测量结果?第三小组代表请说。第三小组说通过实验发现,两次测量数据是一样的,都是3V。那么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他说,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很好,请坐,看来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同学们,我们现在更换电阻,再次测量,看一看上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展示了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且得出的结论与上述实验相同。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马上接近尾声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我们重温了电压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这一结论。

下课后,同学们试着想一想为什么电压表使用时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同学们,下课!

四、板书设计

(略)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