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整理8篇)

时间:2024-10-16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1

使用教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音乐(试验本。必修)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

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

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

教会学生以下学法:

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不同节奏速度变化中,培养学生对不同主题能正确区分判断。

4、创设实践,发挥学生想象与思维能力,让学生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小提琴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学————传授新课————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用小提琴演奏《梁祝》爱情主题曲。让学生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学生兴趣进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

2、用录音机播放磁带,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结合多媒体出示板书。

3、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答,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板书

4、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5、板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六、评价分析

1、主体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采用启发方法,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2、全体性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在听赏中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同欣赏氛围。

3、创新性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

4、高效性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收获,成功的体验了音乐作品;同时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播放,达到视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极浓兴趣。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20xx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㈣总结讨论(3-5分钟)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⒉《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⒊《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3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花城出版社《音乐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教材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多彩中华夏之音(民歌篇)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章节开头就写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冼星海说过这样一句话: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在教材中编者用这些精炼的语言特别强调了民歌意义。这一小节中,编者共纳入了的5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槐花几时开》、《拔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对花》、《噶吉呦》),学生通过聆听、鉴赏可以了解不同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由于高中音乐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筛选部分内容,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我就选择了这首仅有四句歌词、经典传神的《槐花几时开》。

《槐花几时开》这首四川宜宾山歌,就是在川南“神歌”的基础上,几经演变,精雕细刻而成的四川民歌珍品。这首歌的歌词只有短短的四句: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坠入爱河、伶俐而羞涩的农村姑娘形象,活脱脱地托现在我们眼前,其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由喻祖荣所改编的《槐花几时开》保留了《神歌》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如一开始就出现全曲的最高音“i”,这就抓住了《神歌》与一般山歌不同的特点。再如在该曲保留了《神歌》从“6”大跳10度到“i”,这富有个性的旋律跳进在风格上也葆有《神歌》感情醇厚,表情细腻、自如的特色等。——这些《神歌》“神韵”的传承,不仅仅是辨明其“沿革”关系的要点,而且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因素之一。

同时,喻祖荣在改编时,也注重了对该民歌进行深层结构的改编,而不是表层结构的变异。如第十二小节的一个二分音符衬腔,是原《神歌》中所没有的,这里添此一音,结合衬词“哎”便可看出,它妙如点睛地把歌中“望郎”的少女,在回答“娘”的盘问时之寻思、羞涩、机智的神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天衣无缝地切合了歌词所表现的情景。

《槐花几时开》是继承民歌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进行改编的结果,该曲作为民歌走向艺术歌曲发展的走向,值得肯定。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分析一下学生的认知现状: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鉴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需要老师做进一步引导,使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1、在认知上,通过欣赏、学唱分析《槐花几时开》,使学生初步了解山歌这种民歌体裁,知道山歌体裁的主要特点;

2、在技能上,用具有四川方言的腔调朗读歌词,用悠扬高昂的声音学唱山歌《槐花几时开》;

3、在情感上,通过分析、学唱《槐花几时开》体会浓郁的地方色彩,感受民歌丰富的表现力和来自于生活的道理,以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曲目时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

鉴于学生:

(1)对山歌这一体裁的陌生,学唱时不够自信

(2)对四川方言不熟悉,难于准确把握方言特点演唱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分析、引导,自信地演唱歌曲、准确的表达歌曲情感。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学生接受音乐的途径:诉诸于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

音乐教师执教的原则:审美的原则、直观的原则、模仿的原则、启发的原则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学法: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教学结构布局和教学程序分析】: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的目标: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能力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实际及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他们的内涵。难点:能够准确的'辨析感受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新课讲授

(1)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3、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5、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二、说教法与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

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四、说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6

教学内容思考:

湘版教材中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声乐体裁入手的,考虑到从这一课题直接跨度到声乐的体裁,思维跳跃比较大,学生可能不太能接受,所以我结合人教版的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词入手,把音乐与古诗词的交融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主题做铺垫,这样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会相对比较容易,学习的兴趣可能会大一些,学习效果也相对会比较好。针对这一课题我选择了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春晓》等。

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联系姊妹艺术和其他相关学科,坚持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充分聆听及参与艺术表演实践,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音乐课的综合旨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喜爱,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以乐为本,紧贴音乐主线,根据内容需要软化学科边缘,根据以上理念,本课设计围绕“音诗结合,拓展思维”的中心主题,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通过综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的不同形式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表现特点,并从中得到音乐美、诗歌美的享受和熏陶。

2、能力目标: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探究、音乐创作、音乐表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音乐学习,对音乐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已有初步的认识,对于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方式,其中配乐诗朗诵及以古诗词为题材的通俗音乐作品这两种结合形式,学生比较熟悉,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性,铺垫过渡到学生所不熟悉的风格作品,激起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学重点:

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不同形式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

对音乐与诗歌之间内在联系及其表现特点的理解

根据诗歌的韵律创编简单旋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播放《高山流水》(创设情境,营造诗情画意)

二、导入:(听辨)

欣赏两首古诗创编的歌曲片段

a、《明日歌》b、《游子吟》

提问:你觉得这两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一样吗?歌词的来源有什么共同特点?(诗歌创编)

出示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三、主体教学(感受与鉴赏)

1、简介中国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历史

2、现代常见的几种结合方式的作品赏析:

a、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片段

b、欣赏:声乐作品《春晓》

c、对比欣赏:通俗歌曲《但愿人长久》

陈其钢抒情诗《水调歌头》

四、探讨: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探究)

五、拓展延伸:(合作交流)

1、为古诗配乐朗诵

2、为古诗创编简单旋律

我所设计的环节:

拓展与延伸

设计意图:

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流传着一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句话深动地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音乐学习离不开音乐实践,新课改强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学生构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让有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音乐的兴趣,更能深刻地感受其中的内涵及魅力。

具体环节展示:

1、为古诗《月下独酌》配乐朗诵

(在这里我挑选了三首音乐片段:古曲《浪淘沙》、轻音乐《神秘园》、民乐《喜洋洋》,这三首风格情绪各有特点,《神秘园》虽然也很抒情,但是和古朴的诗歌相结合风格是不协调的,而民乐《喜洋洋》则太过喜庆,和诗歌的意境也不统一。)

师:要选择好与诗歌情绪、风格一致的音乐,还要注意朗诵时的语言节奏。

2、为古诗创编简单旋律

(1)教师简介基本方法

诗词的抑扬顿挫本身就带有音乐性,这种音乐性主要是通过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表现出来的`。节奏主要由音步来体现。一个音步就是一个节拍。如床前/明月/光,每句三个音步。韵律主要由平仄、声韵等语言手段来表现。平仄指声调的抑扬,平声长而空,仄声短而实,平仄互为交错,读起来抑扬起伏,铿锵悦耳。可以根据诗词的情绪意境结合音步疏密,声调的抑扬、音韵的回环给诗词配上相应的节奏、音高、调式等。(并举例《春晓》)

(2)旋律创作

a、分析古诗内容

b、念诵古诗

床前/明月/光,(韵)

平平仄仄平

疑是/地上/霜。(韵)

⊙仄仄平平

举头/望/明月,

⊙仄平平仄

低头/思/故乡。(韵)

平平仄仄平

v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c、教师指出其中的平仄声,并画出第一句诗韵的起伏线条,让学模仿画出后几句的线条。

d、根据起伏线为古诗编曲(即用旋律的音高表现出诗律的平仄)

重点:在创作中要注意将音乐的节奏、速度等要素与古诗的意境结合起来

e、让学生对照歌谱欣赏儿童歌曲《静夜思》

也可以让对创作旋律感到比较困难的学生用会唱的歌曲旋律填上诗词演唱。(如《菊花台》、《但愿人长久》等)

教学反思:

本节综合课基本上能做到以乐为本,展开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音乐为主体,根据高中生已有的认知,努力引导他们探究发现作品中的音乐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协作的轻松氛围。在具体操作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首先对音乐与诗歌综合的度的把握上,刚开始对诗歌赏析的过多,感觉像是诗歌综合鉴赏课,于反复操作中我发现,唯有充分挖掘诗歌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要素,才能更好地将二者有机统一。其次在旋律创编上,具体细节准备得不够充分,学生无从下手,创作表现成了一纸空谈,后来在讲解了方法后我举了例,并给学生圈定了大致的音高,操作难度减小,创作成为可能。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7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视频】《长沙策长沙》

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

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

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

2、曲艺音乐的沿革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21年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

【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

Ⅰ、京韵大鼓

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2、【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不完整片段

【Q】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司节奏)

3、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8.31—20xx.5.5),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6个月大时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7岁时开始学唱京韵大鼓,二十二岁以“金嗓子歌王”活跃于北平、天津一带。

4、【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其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小彩舞”骆玉笙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家喻户晓,此曲也成为了骆玉笙的代表作。

Ⅱ、天津时调

1、曲种简介:天津时调主要是流行天津一带的劳动人民中间,如船夫、搬运工、手工业者、人力车夫;音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以三弦、四胡、板子作伴奏;演出的形式多为一人独唱。传统段子多反映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二、三十年代有些职业歌手在地摊、茶棚演唱以谋生活,在内容上产生了反映时事的节目。

2、【视频】天津时调《秋景》

【Q】这是由天津著名的曲艺演员王毓宝1986年第五届津门曲荟中国大戏院实况录像演唱段子,仔细聆听,你认为说唱的吐字与歌唱的吐字是一样的吗?

说唱的吐字更强调说,是以说话为基础的。

Ⅲ、苏州弹词

1、曲种简介: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

2、【视频】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即弹词艺人在说正书之前所加唱的,与故事内容无关的短小段子。

【Q】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与前面我们欣赏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有什么不同?

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

Ⅳ、常德丝弦

1、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

2、【视频】《常德人》

【Q】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

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

三)拓展与小结

1、长沙弹词及长沙弹词艺术家的介绍。

曲艺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我们长沙也有自己的曲艺艺术。

简介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

2、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视频】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冯欣蕊《重整河山待后生》

【Q】不同时期的曲艺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3、【创作】

在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曲艺音乐?把你的今天的体会与思索用说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吧。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8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对于鸟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这门民族乐器的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采用播放音频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提出,音乐中不同的乐器也是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乐器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这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包括了作品的各段主要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