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开展计划(收集5篇)
时间:2024-06-21
时间:2024-06-21
台湾机床产业的发展成功离不开台湾当局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植。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岛内当时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绝大部分依赖从外国进口。为扭转此局面,台湾当局在第一至第二个“四年经济建设计划”时期,组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支持农业”的方针,以农业经济所得,逐渐转移于工业。在政策性鼓励及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台湾机械工业逐步成长,依靠自身的力量,制造日常工农业生产所需的纺织、食品加工、皮革、橡胶、水泥、塑料、电器、轻型车辆等民生工业基础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利用美国援助资金,从海外引进一些机械制造技术,仿制外国机器,取代部分进口的机械设备,既解决设备短缺问题,也由此培养出一批早期的岛内机械技术人才。50年代后期,台湾当局逐渐认识到发展科技的重要性,首次制定了“长期发展科技计划纲领”,开始进入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科技,包括设置发展科学专款,制定科研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培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到60年代,由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使台湾的短缺经济很快得到改善,自产的非耐用性机械产品市场迅速饱和,一些工业品生产已经达到极限。此时,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美国、西欧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出现了资本和技术外移的机会。台湾因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成为日美投资重点区域,这也正好为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这种状况促使台当局转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推动以轻工产品为主的出口工业迅速发展,开辟国际市场,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成长。然而,生产和出口工业产品对外严重依赖外国机械生产设备。在此期间,台湾当局实施第三至第五个“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将机械工业列为发展重点,并指定自1963年成立的金属工业发展中心对各厂施以技术辅导。此外,台当局的产业政策从强调出口导向的加工业向强调发展重化工产业转变,先后制定了《奖励投资条例》和《技术合作条例》,旨在鼓励外来投资,引进外国技术,推动岛内企业与外国厂商技术合作,配合研发重化工业所需的技术设备,提升岛内机械制造水平。
1966年,在高雄设立了第一个加工出口区,通过简化通关手续,减免税捐,欢迎外国人来投资,从海外引进设备和原料,由台湾提供廉价的劳力在这里加工生产,然后直接出口。由于实施成效良好,其后又在高雄楠梓及台中潭子设立另外两个加工出口区。伴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台湾逐渐形成以出口为导向、比较开放的经济体制,开展?台湾农工业的扩大出口,结合人才、资金和外援,使食品、建材、纺织、机械及电子产业产生惊人的迅速成长,奠定?未来经济奇迹的起跑点。
1969年,台湾成立“国科会”,制定和实施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计划,包括:改善各级学校科学教育,发展基本与应用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配合,在扩大基础研究、改进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为配合全岛机械工业的发展,1963年台当局与联合国特别基金会及国际劳工局共同制订“金属工业发展计划”,在高雄楠梓设立财团法人金属工业发展中心(1993年改名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5年后,该计划圆满完成,于1968年移交给台当局继续运作,以促进台湾地区金属工业的成长与发展。
进入70年代,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台湾的加工出口经济承受了压力。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对台湾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台当局提出以“科技升级”带动“工业升级”的发展策略。1974年,台当局推动“十大建设”,包括建设从基隆通往高雄凤山全长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实现西线铁路电气化、建设北回铁路、桃园机场、台、苏澳港等项目;此后,又先后完成了成立中国钢铁公司、兴建年造船能力150万吨的高雄造船厂、高雄炼油厂及第二套轻油裂解厂和林园石化工业区、核能发电等重要建设项目以及加速农村建设方案,为台湾机械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政策扶植
1976年,台当局成立“行政院应用技术研究发展小组”,由“经济部”及“国科会”等单位首长组成,作为跨部会的应用科技整合推动及联系协调单位。同年制订“科技专案预算计划”,由“经济部”编列专项科技预算,委托公共研究机构实施基础性产业技术研发,协助民间企业提升技术水平。1978年,台湾召开第一次全台科技会议,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方案》,依此目标调整整体性科技发展,使科技成为带动台湾建设的原动力,同时确定能源、材料、资讯和自动化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1981年,开始实施“经济建设十年计划”,目标是以科技升级为前导,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升级,推进经济国际化、自由化,增强工业基础力量,发展对外贸易。
70年代后期,台湾克服了第二次能源危机和一度面临的经济衰退,台当局采取限制出口、扩大进口的措施,并调整经济政策,将原制订的第六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重新改为“六年经济建设计划”,改善台湾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形成重工业与轻工业配套更为完整的工业体系。1982年,台湾召开第二次全台科技会议,在技术密集、节约资源、高附加值、大型市场这四项原则下指定战略产业,并根据“两高”(高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两大”(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大)、“两低”(低污染、低能耗)六项指标,确定机械和资讯电子工业为“策略性产业”,且积极展开辅导工作。
1973年,台当局还在新竹县竹东镇成立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其中包括1969年设立的金属工业研究所,统一领导机械及机床科研工作,并借鉴美国“硅谷”经验,在新竹市建立了科学工业园,目的是配合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研究环境,以延揽科技人才,引进高科技,促进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1986年,召开第三次全台科技会议,制定过了“科学技术发展10年长程计划,提出科技发展要实现科技与经济建设结合,以及科技发展要具有前瞻性、整合性、连续性、生根性与国际性,确立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台湾科技水平,促进台湾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建立自主防务能力。为达此目标,提出了扩大科技研究发展基础、发展高科技工业、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促进民众对科技之认识、鼓励民间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提高研究发展效率等六项科技发展策略。
1977年,台湾“经济部工业局”与金属工业发展中心等共同组成“机械工业调查研究小组”,协助台湾厂家建立管理制度,并拟定《机械工业辅导办法》,辅导岛内机械工业技术发展方向。1982年,台当局开始制定实施《生产自动化八年计划》,该计划的执行为岛内自动化相关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2年,台当局在工业技术研究院内部扩充组建了机械工业研究所,专门从事机床及机械自动化有关技术的科研开发,推动机械与电子、信息等高级技术相结合,实现机电一体化,如对机床高速主轴的研究试验,导轨形式、运动精度的开发试验,机械手形式及可靠性的试验,以及研究开发超精密机床、卧式加工中心(MC)、FMS(柔性制造系统)等。机械工业研究所有员工1000余人,包括400余名博士、硕士及机、电、液、气、经营管理各方面专家人才,设有由国外专家参加的机械工程顾问委员会和由台湾学术界、工业界、当局主管组成的策略委员会,所有的科研方向和主要项目与台湾机械工业需要和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有全局性远近整体发展计划,每年科研项目中有60%为纵向科研项目,由当局拨款,有40%为研究所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由企业出资,完成后直接由工厂应用(如高速主轴、导轨精度、机械手可靠性试验等),因此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需求结合比较紧密、商品化率高,使台湾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
1990年7月,台当局又核定通过“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使岛内自动化工业的发展由建立技术阶段进入到全面推广落实阶段。1991年,台湾召开第四次“全台科技会议”,会议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六年中程计划”,总目标是在中长程计划完成后,使台湾“整体科技水平在亚洲超越韩国、紧逼日本,部分学术和产业技术领域达到先进国家水平而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科技重镇”,并就推进资讯产业为主的科技研发作了许多具体的政策规定。1993年6月,台当局召开“全岛产业自动化会议”,从宏观与系统整合的角度强化自动化产业为策略,共修正或新增146项执行方案,以全面推动机械制造业自动化。1995年,为配合“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实施,台湾正式出台“科技岛”建设方案,用以推动科研与产业的结合,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亚太研究重镇、建成亚太高科技制造中心、建立“科技化社会”。
1997年,台湾“经济部技术处”推动的“业界科专计划”成为台湾当局推动科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举措,以补助企业进行产业技术研发,降低厂商研发风险,提升投入研发意愿为目标,先后实施了“精密机械技术发展五年计划”、“金属加工技术发展与应用五年计划”、“金属加工制程自动化研究五年计划”、“机械业关键零组件技术发展四年计划”、“机械产业关键性材料技术发展五年计划”等,每年都编列“科技专案”预算,委托工业技术研究院、资讯工业策进会、金属工业发展中心等研究机构执行应用性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移转企业界使用,并促进公民营企业加强投入研究发展工作,提升研究开发能力,达到产业技术水准升级及加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1993年,台当局与台东精机公司等台中地区几家机床生产企业共同集资成立财团法人台湾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并且由台东精机做为主导厂商,由9家企业和4所大学、两家研究院(工研院与精密机械发展中心)共同组成机床研发联盟,提出先进线性数控机床整合计划书。研发联盟研发共用性的核心技术,各厂商发展在自己领域的制造技术,带动线性电机的应用技术的普及化。经过数年的合作研发,台湾数控机床界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台湾工研院下属的机械工业研究所也为岛内机床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当时重点研究开发的课题有三个方面:一是FMS/CIM等的机床自动化技术,包括研究开发主轴转速在10000~24000转/分钟以上的高速数控机床及五轴加工机床;二是定位精度3~5微米,换刀时间1~2秒,以电脑为基础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密高性能控制,可对12英寸的晶圆芯片及半导体零件从事超精密加工;三是研究开发半导体制造净室、液晶显示器(LED)的超精密制造系统等重大技术,为机床产业及民间企业产品发展需求进行基础科研开发。仅1999年,该所就申请专利205项,取得专利107项,转让技术成果119项。
资金支持
进入21世纪后,台当局继续加大对机床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01年1月,台当局组织召开第六次“全台科技会议”,并制定四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2001―2005年),其发展目标及愿景包括: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创造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岛内科技水准,持续发展原有高科技产业,带动整体产业转型与升级,10年内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的60%以上,使台湾成为亚太高科技产业研发、制造及服务中心,带动区域性高科技产业聚落形成。
为达到上述目标与愿景,该计划订有策略及247项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培育具创造力的科技人才,科技经费的投入预算以每年提升至12%以上的增长率为目标;至2010年,大学以上研究人员数10年内达到10万人,岛内研发经费占GDP之比率为3%,基础研究经费占岛内研发经费比率为15%,制造业研发经费占营业额的比率为2.5%;以知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研究;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微机电、精密机械等重点技术领域,进行整合集中系统化研究,促进跨领域、跨单位或国际合作研发,强化研发品质与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学园区发展,扩大产业聚落的范围,协助厂商强化国际化能力。
同年11月,台湾多个部门共同提出“鼓励产业创新研发”政策建议,鼓励岛内企业、跨国公司与大学在台湾设立研发中心,计划在5年内发展台湾成为亚太地区的产业创新研发中心,推动台湾成为本地企业的创新研发总部,以及跨国企业的区域研发中心,还将建立创新研发基地纳入2002年5月通过的“六年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年)”,其目的是使台湾成为亚洲最好的研发地。
2002年5月8日,台当局了“挑战20089:六年台湾发展重点建设计划”。在这“六年计划”提出的目标中,与精密机械与自动化产业发展前景相关的内容有三项:一是以数字化、系统化、无人化和省空间化为其发展目标;二是在台中的南屯、大雅,分别构建“精密机械科技工业区”和“航太精密机械科技工业区”;三是至2007年,精密机械与自动化产业将成为台湾机械领域的主力产业。
在推动产业技术发展措施方面,台经济主管部门继续通过“科技专案计划”,委托或补助财团法人研究机构、公私立大学及民间企业开发前瞻性、关键性及共通性技术,进而将技术扩散给相关企业,包括实施“业界开发产业技术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推动计划”、“示范性资讯应用开发计划”、“鼓励岛内企业在台设立研发中心计划”、“研发联盟先期研究推动计划”、“创新服务业界科专计划”、“鼓励岛外企业在台设立研发中心计划”、“主导性新产品开发计划”、“协助中小企业推动研究发展方案”、“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及“传统工业产品升级辅导计划”等,并对民间企业研发关键性产品进行补贴,资助中小企业自行委托研发,还先后制定“促进企业开发产业技术办法”、“业界开发产业技术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推动计划”与“示范性资讯应用开发计划”,奖助民间企业持续从事研究发展。
在技术推广方面,台湾“国科会”还制定有“产学合作研究计划实施要点”及“产学合作研究计划申请注意事项”,推动学术界与企业界直接合作,进行关键技术及雏型产品研发;通过实施“产学合作计划”,补助大专校院结合民间企业从事先导性应用研究;通过实施“协助传统工业技术升级计划”,补助岛内主要研究机构及学术单位辅导传统企业开发所需的新产品或新技术;通过实施“科学工业园区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助园区厂商开发创新产品的基本与应用研究及特定研究,并积极推动产学合作研究,加速将技术扩散于民间。
为进一步提升台中地区域性机床产业聚落的研发实力,2004年4月,台湾“经济部技术处”正式启动“中部精密机械创新研发社群计划”,以湾的精密机械产业为重点,结合工研院机械工业研究所、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精密机械发展中心及自行车暨健康科技研究发展中心等四大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各项研发社群的成立与运作,并配合知识型服务促进业界创新研发能量,以期达成产业升级转型。社群会员厂商达200余家厂商,参与的会员厂商有友达光电、联电、华邦电子、瀚宇彩晶、台中精机、东台精机、程泰、上银科技、永进、友嘉、史丹利、富强鑫、雷虎科技、野宝、中广、久裕兴业等著名机械工业代表性企业,它们组成新兴高值精密机械、精密模具、精密零组件与健康科技等4个创新研发子社群,带领各领域厂商持续扩增新的研发能量,甚至相互异业结盟,透过不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开展“脑力激荡”,激发出更多的设计灵感与创意,所促成的创新性研发成果及所衍生的产业投资与价值创造相当丰硕。例如在新兴高值精密机械社群孕育了三年的数位工具子社群,在2007年中以“数位扭力扳手”技术荣获“2007匹兹堡发明展”家庭用新奇品类金牌奖、设计类银牌奖、综合类银牌奖以及“2007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工具类金牌奖,扬名国际。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及资金支持都极有力地促进台湾机床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并间接带动其它如个人电脑、半导体晶圆、集成电路芯片、光电、液晶面板、LED、太阳能电池、风电、汽车等科技产业的兴盛,扩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向高附加价值部分升级等逐渐成为部分科技企业的自觉行为。在台湾各界有意识地调整科技产业的发展策略后,台当局对科研的投入逐年增长,使岛内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科技研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以此为激励,推动其它各项新兴科技产业朝向创新与研发方向发展的计划不断出现,如“生物科技发展计划”、“奈米国家型科技计划”、“晶片系统国家型科技计划”、“电信国家型科技计划”等。
提升产业竞争力
2005年,台湾机床产业与机械零组件产业双双超过新台币1000亿产值,并台当局列为“机械产业闪亮双星”。为推动台湾机械零组件产业抢占国际市场,台湾“经济部工业局”除持续推动原有机械领域相关计划之外,更进一步启动“机械零组件全球竞争力倍增计划”,投入6.3亿元新台币经费及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以提升台湾机械零组件产品的国际地位,连同机床产业,共同打造10家产值百亿元新台币以上的“旗舰型企业”,使台湾成为全球前三大零组件供应基地,计划到2015年,岛内机床产业及机械零组件产业分别双双创造新台币3400亿元产值,成就“两兆双星”之后下一个“兆元产业”。
为发展台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泛用型零组件制造供应基地及亚太地区最主要的新兴产业设备关键零件研发设计中心,2008年“经济部工业局”拟定了机械零组件产业的旗舰型企业、整机带动高阶零组件发展及提升附加价值率三大策略,辅导岛内机械零组件大厂提升技术研发以及生产销售能量,希望在线性滑轨、滚珠螺杆、主轴、轴承、行星式齿轮箱、控制器等5至10项关键机械零组件方面成为全球前三大供应基地;并通过垂直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建立测试验证平台等方式,推动机床整机业者带动高端零组件产业的发展及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2005年台湾机床平均每吨售价为40万元新台币,台当局希望通过“加值策略”,到2015年提高至70万元;另外,2005年台湾机械零组件平均每公斤售价为800元新台币,台当局希望到2015年提高至1500元;同时以自主研发技术为基础,全球行销为策略,以提高台湾产机械零组件的附加价值率来作为未来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目标,达到未来台湾制造的机械零组件不但是高品质,也具有高价值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年代,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质与量,因此在推动岛内机械零组件发展的同时,台当局还积极重视培养训练机械领域相关从业人才。“经济部工业局”拟定出“机械蓝领白领人才培训计划”及“专业产业人才扎根计划”两项配套方案,通过培训精进再职机械从业人员素质并结合产学资源,引导学术界着重机械技术领域的研究,宣传机械产业未来前景,吸引学子投身机械产业的行列,解决产业人才数量的不足的困境,进而提升自主研发实力。除了协助解决产业所需的基层劳力、技术人才需求外,台当局也针对国际营销、企业经营的人力需求,积极发起相关的“产学合作”,并在“机械零组件全球竞争力倍增计划”中规划了业界与学界的认养机制,藉此鼓励业界认养人才和学界认养技术,共同为产业扎根。
协助拓展海外市场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风暴使台湾机床及机械零组件产业受到很大冲击。为的影响,同年11月,台湾“经济部”举办一系列与岛内机床及机械零组件业者代表面对面沟通的座谈会,就未来台湾机械产业发展以及如何协助机械业者克服全球经济不景气等方面进行意见交流,会中达成几项共识,包括:持续加强对业者技术辅导,进行能符业界所用的人才培育,供应机械业充足的蓝领与白领人力,并鼓励优秀大学生毕业后投入机械领域就业,充实研发设计能力,藉此协助机械业转型与升级,让台湾机械设备除了成为岛内外各项应用产业的最佳支援后盾以外,也将现有机械产品推升到高品级的品质境界;积极拓展出口,进军中国大陆、中东、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新增租税优惠措施,如制造业及相关技术服务业新增投资得享受5年免税的租税优惠等。
为协助台湾机床产业拓销全球市场,“经济部”除了协助提升产业技术、产品竞争力并新增租税优惠措施以外,自2008年7月至2012年,再投入15亿元经费推动“鲸贸计划”,针对中国大陆内需市场等新兴区域加强拓销,以维持台湾机床业对外贸易长期稳定成长,并提振岛内景气。另外,为协助业者在此不景气时期积极争取订单,还将规划补助及协助岛内机械业者于2009年扩大邀海外买主来台参加岛内举办的展览。
为协助台湾机床拓展中国大陆内需市场,“经济部”积极推动两岸精密机械产业交流,通过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及台湾工研院出面组织,于2009年12月1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此次会议共吸引两岸精密机械业界菁英近500人与会,大陆方面派出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领队,包括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凯捷利集团、武汉华中数控、武汉重型机床集团等机构和重量级企业在内共100多人的代表团来台交流。台湾业界包括友嘉实业、东台精机、上银科技、台中精机、程泰机械、庆鸿机电、宝元数控等主要机床生产企业的高层主管都踊跃出席,显见两岸业者对此会议的重视。
这次交流会议为期两天,双方就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发展与趋势、如何强化两岸在精密机械的研发合作及共同开拓全球新兴精密机械产业商机等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结合两岸精密机械产业优势,合作开拓全球新兴精密机械产业商机。会议期间还提供与会业者商机对接的机会,让两岸企业直接沟通与洽谈。会后双方发表共识结论,希望两岸优势互补与合作,开拓全球新兴精密机械产业及零组件市场商机;强化两岸精密机械产业供应键体系,发挥两岸产业优势,进军国际;架构两岸精密机械资讯平台,开发新一代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及高端控制软体,提升产业附加价值。两岸代表签署共同合作意愿书,表示今后要定期举办合作及交流活动,持续共同开拓全球精密机械产业及零组件市场商机。
促进机床产业智慧制造
2010年以来,台当局更加重视对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希望减少对海外的“技术依赖”,提出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在2015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规划,同时也制定了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各项具体目标及推动产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策略。
在2010年11月举行的第30次科技顾问会议上,台湾领导人提出“以科技创新强国,拼产业黄金10年”,规划“智财维新”、“原创与创新”、“产业前瞻与创新”等策略,将科技预算投资在“知识产业化”的经费比例由现行的8%提升到2015年的12%,科专经费应维持一定比例支持中长期以发现为基础的创新前瞻研发活动,在台湾设立“区域性智财权资源枢纽”,重视强化大专校院原创智财的产生及联合智财运用的能量,建构跨校智财联合营运及产学伙伴联盟创新研发平台,成为台湾创新竞争力的推手,发展大学育成新创事业平台,完备创业友善环境与机制(含人才、技术、资金、及育成功能),发掘出台湾具原创性科研成果,将其有效转化为产业创新动力,积极扶植产业转型,以工研院模式桥接业界与学界,强化国际研究社群的合作关系者,引进创业、投资、经营等专业人力,以此作为未来短、中、长程策略目标。
此外,相关部会陆续推动实施“爱台12建设总体计划”、六大新兴产业(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精致农业、观光旅游、医疗照护、文化创意)、四大智慧型产业(云计算、智慧电动车、智慧绿色建筑、发明专利产业化)等重大方案,希望在现有科技发展基础上,健全科技与产业发展环境,将科技发展的优势与资源馈入产业发展,以掌握关键新兴产业发展契机,并带动新一波的经济荣景。
台湾“经济部”重新修订《产业创新条例》,取代过去的《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在推动机械产业发展方面,新的政策的重点为:以厚植研发实力提升产业竞争能耐、活化创新环境促进产业开创新局为目标,深耕产业科技与扩大新技术应用,促成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运用科技创造服务业新价值,推动“业界科专计划”活络企业研发投入,营建特色产业创新基础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深耕产业科技与扩大新技术应用,藉由科技专案的投入,协助厂商尽快进入,并引发企业后续相关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投资,同时藉由开发关键性技术、关键零组件,协助业者技术自主,并运用科专能量改进原有产品的功能,或是开发新材料、新制程、扩大科技应用的范围,以提升原有产品的附加价值,创造竞争优势,使得台湾在产业发展所需之关键技术的掌握度逐渐提升,引导岛内产业由“台湾制造”迈向“台湾创新”。
一、第三轮创新计划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业方面
扶持建设了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各中心每年进行3-4项新技术研发或新产品开发。
扶持建设了2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形成8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48项工业先进技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定在25以上。
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示范企业16家。扶持建设了46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开展各类制造业信息化培训6000人次以上,8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推广1-2个单元的信息化技术。
__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产值、利税年增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2;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同比增20。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
在“三周三会”上技术成果转让签约项目30项,项目总投资62155万元。
20__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333项,较去年同期增长21.09,专利授权160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同比增长12;第二批企业专利工作试点正常开展。
(二)农业及县域经济发展方面
通过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各县区都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20__年有3个县(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20__年有34个镇乡通过广西科技进步考核(初评)。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78个,大面积推广89个,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6项,大面积推广应用31项。重点筛选80项先进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广应用。
已建立覆盖各县乡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各县都有科技信息中心、有星火学校、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三农”服务网已覆盖40个乡镇。
扶持建设科技型龙头企业六家。
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已选派15名科技特派员
努力开展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全市8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科技示范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种养能人。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普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
在1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基地农业投入品供应点,开展实用技术配送示范,示范点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基地、协会、种养示范户结对共进,签约25对。
二、__市实施创新计划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成联动、全面推进
第三轮创新计划启动之初,我市就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及六县分管副县长为成员的__市创新计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计划的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集成联动、协同配合。20__年初又制订了第三轮创新计划的年度实施方案,将第三轮创新计划任务细化为三十五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对指标完成进度作了要求,同时还明确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科技进步考核中,我们也把创新计划的有关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使各级领导了解创新计划,关注创新计划,确保创新计划的整体推进。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中共__市委、市政府对科技进步考核中成绩优秀的7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表彰。
(二)创体系、建平台、抓中心,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实施创新计划,我们始终着眼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__特色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我们大力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构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企业技术中心。对于企业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我们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申报的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课题,给予优先立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作为行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色金属公共服务平台,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运用逆向工程、结构设计、工程仿真、快速原型制造等技
术,为其他企业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柳江造纸厂为龙头,实施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在竹子制浆及大比例竹浆造纸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国内竹浆市场占有率达到35,并且辐射带动三江、融水、融安、金秀、忻城、等扶贫工作重点县的竹子种植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柳江造纸厂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漂白化学湿竹浆》和《漂白化学竹浆板》两项技术标准,已由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批准分别以DB45/T116-20__和DB45/T117-20__标准号为广西地方标准。在竹浆造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竹浆纸技术标准、观光车技术标准双双通过国家标准专业委员会的评审。
(三)以“产品创新”为核心,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__市是工业城市,实施技术创新就要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近两年,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以科技发展局部领域的跃升带动现实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今年我们集中了80%以上年度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创新计划项目。至今已下达计划课题122个,补助经费2597.9万元,带动企业及各方投资9.10亿元。对“系列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研究及产业化”、“数控交流伺服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等能较快形成批量产品的课题,我们给予每项100万元的经费支持。这两年我们立项支持的一些项目已陆续投入批量生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其中“CLG862轮式装载机”、“(φ21.8~28.6mm)钢绞线锚固体系锚具”、“LG5310GSN型散装水泥车”、“DH-020A-C型汽油发动机电磁阀喷油器”、等五个项目列入20__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CLG923C液压挖掘机”列入了20__年国家火炬计划,还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通过国家、自治区和__市各级科技资金的支持,有效推动了创新计划的实施。
(四)抓应用、重实效,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
__是一个传统工业比重较大的城市,要提升产品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原则,从营造环境、选择示范企业入手,抓人员培训、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和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从而推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几年来全市有46家企业成为自治区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都应用了三维CAD,有些企业应用了CAM、CAE。大部分企业实施了ERP或者应用了ERP的部分模块。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联系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部分企业实现了网上订购、洽谈与销售。示范企业国产软件使用率达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9%,库存资金占用降低10%以上,流动资金减少近30%。而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头羊的柳工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CIMS项目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开发、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柳工逐步变成一个“网络形态”的企业,所有的技术工作和管理业务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集成化开展,通过内外网络,集成了企业总部、近地和远地子公司、以及全国各地办事处和经销商的业务流和信息流,明显地提高了柳工的综合竞争力。年开发产品数从原来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十多种,产品技术水平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可比成本平均下降了20;成品周转速度加快45;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30。在今年5月22日,国家验收专家组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__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__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项目实施期间各项指标圆满完成,起到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作用。
(五)科普开路、示范带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服务“三农”方面,我们一方面抓住科普和培训,把科技信息网节点与乡(镇)科普服务站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科技服务体系网络,通过星火学校开展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规范、实用、经常性的科技服务。目前已建立科普服务站30家,组织各种培训班1200场次,培训农民11万人次。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去年以来,我们从市科技三项费安排的各种科技示范村建设经费达到200多万元。如帮助三江县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油茶低改、牛品改等项目,鹿寨、柳城、柳江等县的桑蚕业发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20__年新植桑园面积11.2万亩,全市桑园面积已达30.3万亩,分布于全市5个县55个乡镇866个村,养蚕农达8.5万户。全年养蚕66.5万张,产鲜茧2.8万吨,比20__年增加7600吨,增长44;农民售茧收入60900万元,比上年增加26986万元,全市有12026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12户农户养蚕收入超过了5万元。仅桑蚕一项实现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08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一、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有关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
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
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
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中央”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有关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有关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有关“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在生产方面: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创造台湾地区农业的新绿色革命: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2)在生活方面:生产卫生、安全、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质,重点发展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大众需求;结合民间力量发展食品科技,带动产业发展。(3)在生态方面: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冲击,强化农业支持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重点改进动植物生产、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3、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突破台湾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提升传统农业的技术能力,近十几年台湾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研发经费、人力和设备投入。
1995年8月台湾“行政院”第2443次会议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并于1997年修订方案内容,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农委会”为落实“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6年优先执行了花卉种苗、动物用疫苗及生物农药三个推动计划。
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委员会选定农业生物技术为台湾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同年10月,成立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专案计划规划工作小组。1998年1月,聘任该计划个案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的目标、规划重点提交“国科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动执行,课题申请通过率为45.2%。1998年7月,公布1999年度第一期三年的课题补助金额,共有42项课题列入该“国家型”计划。其主要研究目标是:(1)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既有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落实产业应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台湾得以生根并茁壮发展;(2)加强本土性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以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建立台湾研发与应用体系,确保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永续发展,尽快提升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水平;(4)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尖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把台湾建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与营运中心,促进台湾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
该科技计划的重点研究领域是:(1)、花卉及观赏植物领域,(2)植物保护领域,(3)水产养殖领域,(4)动物用疫苗领域,(5)农产品保鲜利用领域,(6)农业环境保护领域,(7)保健及药用植物领域。
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二、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72本专著、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著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费用、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费用。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台湾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关的研究课题。从2001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
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等。
从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996年、1997年、1998年“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印
“农委会”九十年度委外办理之科技计划研究重点、汇整单位及汇整人一览表
一、加强科技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科技简报、科技网站、政务信息、组织科技活动周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及时将有关科技政策和全区的科技工作动态反映给领导和企业,提高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企业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依靠科技进步求生存、图发展成为企业的共识。
二、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区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工作思路,把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作为我区今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区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普遍提高,二是专利项目比较多,反映出企业依靠专利技术和产品开发市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大多数项目研制开发之前经过了认真的市场调查,项目的针对性强,转化率高,四是项目开发单位包括乡镇企业、区属企业和民营企业,表明我区科技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例如在汽车零部件工业方面,重点抓了青岛方正机械有限公司的fla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青岛泰德汽车轴承有限公司的轿车双列角接触轴承和青岛汽车车桥总厂的中重型汽车车桥防抱死装置(abs)制动系统,这几个项目成功以后,我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会有较大的提高,将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青岛青义锅炉工程有限公司的js系列家庭多功能空调被确定为2006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青岛方正机械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在第七届中国汽车展览会上引起了参会客商的广泛兴趣,并与一汽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有望实现规模生产。今年以来全区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部级科技计划××项,其中农业发展基金项目××项,国家星火计划××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组织申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市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组织申报市高新技术产品10项,其中9项已通过认定。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家,全部通过认定。
三、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今年我区××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1项居国际先进水平,××项居国内领先水平,××项居国内先进水平。如我区民营科研机构青岛畅绿生物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耐,寒睡莲品种选育项目选育出了××个耐寒睡莲新品种,实现了睡莲这一世界名花的国产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张启翔、中国荷花协会秘书长王其超等十一为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这一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培育出的十个睡莲新品种和人工杂交授粉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营企业青岛辰光通信有限公司开发的cga01-adsl宽带接入系统在宽带上网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居国内领先水平。青岛颐梅园林公司的梅花抗寒、切花及多次开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这是我区企业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山东科技进步奖××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项,科技星火奖××项。
四、大力增加科技投入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经费支持。为青岛颐梅园林公司的梅花抗寒、切花及多次开花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争取国家争取863计划资助80万元,为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的cems烟尘烟气在线监测系统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75万元,为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争取青岛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共计××万元。fla空气悬挂浮动随动车桥装置等××个科技项目列入由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财政局近日下达的2006年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第一批),共获得××万元市级科技经费支持,目前有关企业已经办理拨款手续。今年我区在争取市级科技经费方面,无论列入计划项目数还是获得经费数都在市内四区中高居首位,也是我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区级财政方面,今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万元。
(五)编制2006年度李沧区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第一批)
根据《李沧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要求,经过项目申报和考察论证,编制了2006年度李沧区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第一批),共立项××个,涉及机械、化工、通信、卫生、环保、花卉、新材料等领域。计划编制的原则是: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为重点,兼顾能迅速形成经济增长点的中、小项目,侧重于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以及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目前除少数项目因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推迟研发外,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完成并实现产业化。
六、积极为企业服务
今年区科技局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基层,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引导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
先后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高新技术博览会、国际汽车展、全国肥料展览会、全国精密仪器展、沈阳中俄技术洽谈会、山东通信技术展。
结合今年的科技活动周,组织各街道办事处、资产经营公司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市科技局举办的科技讲座。
举行了青岛辰光通信公司的adsl新技术和青岛乙炔气厂的se-6新型超能工业燃气推介会。
分别为青岛气焊工具厂、青岛华东结晶器厂介绍韩国和台湾客商,探讨进行资金和技术合作的可行性。
组织部分企业参加21世纪中国:国际人才与创业研讨会暨项目洽谈会,并为青岛辰光通信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
制定《李沧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战略角度出发认识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
3.通过引用材料使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更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知识与能力
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通过引导学生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今国家政策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让学生感受“高技术与我们同行”。
3.在课堂上开展历史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成果的同时,学生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a.863计划的内容。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2.处理方法:a.通过课前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归纳概括,加强对863计划涉及领域的理解。b.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联系学生身边实际,感受网络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3.难点: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对科技名词比较难于理解。
4.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领域的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选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前导学
1.查找863计划的背景资料及四位科学家的相关材料;
2.学生分组准备863计划成果演示材料;
3.学生准备辩论活动;
板书设计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863计划
背景
决策:1986年3月
《863计划纲要》内容领域
成果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a.发展概况
b.影响
正面普及发展
负面正确对待
教学资源
1.课件。
2.学习网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
863—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网站。
3.《高技术通讯》杂志(科技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中国科技信息所)。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基因”“克隆”“纳米”“数字化”这些名词吗,这些名词的出现与什么领域的发展有关?
正如大家所说,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人们的生活;我们一起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看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如何发展高技术,从决策到实施,这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它需要我们几代人长期的奋斗。
板书课题: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学生回答:知道(有可能知道一些),可由其中一点展开话题简短地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并进一步回答这些名词的出现与科技领域的发展有关。
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资料感受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多媒体演示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科技知识的感性认识。
教授新课
1.“863计划”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863计划”,谁能讲一讲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纳: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高技术作为经济增长中最活跃、最强有力的因素,更是被认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今天,几乎在所有的政府规划和纲要中,高技术都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四位老科学家情系民族科技的振兴,联名写信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国家的高科技。邓小平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作出批示。因提出和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故这项计划称为“863计划”。经过反复论证形成《863计划纲要》。
引导学生看小字材料,把握863计划实施的总体目标,理解从战略角度出发,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认识863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努力,力争达到此目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背景;联系课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经济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搞新技术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理解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863计划涉及了哪些领域?
学生在分析思考中体会863计划制定的及时性、必要性;并从四位老科学家故事中感受殷殷爱国之情以及对国家领导人英明决策的敬佩之情。
学生阅读、理解国家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层层设问,展开话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处理提出和决策的故事中要注意情感因素,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国家政策的讲解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避免枯燥地说教。
指导学生明确863计划涉及的领域,并给予一定的解释说明。通过课前围绕“高技术与我们同行”这个主题,指导各组学生收集有关领域的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各组在高技术成果展示会上进行交流。
通过展示活动,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感受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认识高技术及其产业化、高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充分显示出小平同志“科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指示的重要意义;体会到863计划也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让学生活动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由学生的谈话,启发学生意识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由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自然过渡到作为高技术领域之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以谈话的方式问问学生上网吗?上网的感受如何?
教师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学习:①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②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正确对待负面影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学生不理解的领域,可以大胆质疑。
学生在课前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组织“高技术与我们同行”──863计划成果展示会;各组通过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演示,生动有趣地展示八个领域的成果,内容注意突出重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或者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展开活动,“记者”以现场报道的方式介绍、采访各展台的情况,让人们感受有趣的科技、全新的生活)
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上网的感受。
学生组织材料展开小辩论“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学生自由阐发观点,在辩论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由于科技领域的名词学生平时接触得少,比较难于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同时也促使自身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开展活动由学生主持:您想了解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您想知道转基因食品、核能利用是否安全,什么是数字化生活?宽带网络是怎样把我们带进知识时代?您想了解外层空间技术的发展吗?就随我们一起去参观成果展,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学生分为四组介绍,一定要联系最新成果加以介绍,如: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通过活动,增强各小组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
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然。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辩论后,教师要及时点评。
结合课本的动脑筋引导学生要积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增强自护意识。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高学生遵守文明公约意识。
本课小结
教师可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串联知识点,以歌谣的方式加以总结。
高瞻远瞩计划行
领域成果显
信息时代勤学习
勇于创新展未来学生代表小结本课内容。
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延伸
奇思妙想:
上一篇:骨科带教护理工作计划(收集5篇)
下一篇:新技术(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