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材料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4-08-09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1

论文摘要: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1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着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着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着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1929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笪侍猓?匦刖?杉负涡稳ソ饩觥!?/p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一1969年)。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也是代表建筑最初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砖石结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空间使用大量钢柱承重,使得室内空间得以大量变化较为活泼,给人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充分显示密斯·凡德罗说的“少即是多”,以及藉由新材料、新工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2

[关键字]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应用及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42-01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优化,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合理应用建筑节能材料,并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想达到建筑物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就需要节能材料达到相应标准质量。在达到建筑物材料的质量要求前提下进行能源的节约利用,使用节能材料,并变废为宝,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业领域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材料,遵循我国资源利用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走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1.新型节能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1.1墙体节能材料

墙体受其功能的制约,在建筑过程中往往对其质量要求是最为苛刻的,既要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又要具有防水防火的质量要求。目前,在墙面的节能材料中,多选用混凝土多钻孔砖,这种材料使得建筑物的内墙为混凝土空心砖砌块而成。这种材料的选择一方面能严格的控制热量的传导,有效的缓解房间漏音现象,并能有效减少温度的流失,其材料带来的建筑物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砖块。

1.2玻璃门窗、幕墙节能材料

玻璃门窗、幕墙的使用时符合目前流行元素的建筑物材料,其不仅能起到环境美化的作用,更能给生活带来舒适感。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内使用的节能玻璃材料主要有:真空玻璃、中空玻璃、节能镀膜玻璃等。由于玻璃属于易碎物品,用于建筑领域也自然会要求其极高的稳固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建筑幕墙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亮点,这种玻璃幕墙在制作上体现了其制作公司的技术水平,从此,把这些新型的节能玻璃推上了建筑行业的使用领域。

1.3功能性节能材料

在建筑行业内,某些材料的使用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功能,比如保温管材、板材等都属于功能性的建筑材料。目前,对功能性建筑材料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环保意识的深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其具备装饰性、功能性和节能型的特点。现在用于建筑行业的节能型功能材料主要有:建筑节能涂料、节能木地板等。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国建筑物的节能指标更增加了建筑物的内涵使其满足人们的全方位需要。

2.工程项目上新型节能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建筑行业中,对节能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人们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所以,它应当具备稳固性的条件,在建筑物中,一个小小的材料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致命的严重后果,因此稳固性是新型建筑物材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目前,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开展,新型建筑物材料的实施要求确保建筑节能的效率和质量,已然成为我国建筑业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是否达标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在热源或冷源部位直接检测其采暖耗煤量或耗电量,然后再由这些指标转换算出建筑物的耗热量或耗冷量指标,通常成这种方法为热(冷)源法。

(2)在建筑物的典型部位随意抽取作为检测对象,直接进行耗热量指标或耗冷量指标的检测,然后通过这些指标再折算出相应的采暖耗煤量指标和耗电量指标,通常称这种方法为建筑热工法。

对建筑物的质量控制不仅要考虑其材料的质量问题,更要合理的控制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新型节能材料的节能性不是肆意进行的,它要求满足其所应具备的质量,达到其使用价值,只有质量合格的节能产品才能算是具有真正的节能性。比如说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中,墙体的建筑就使用了新型节能材料,从而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环保、安全、耐用的目的。该工程的墙体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一:建筑工程墙体结构

在图一中,工程的墙体分为了基层墙体、保温层、抗裂防护层以及饰面层四层结构,新型节能材料主要使用区域为保温层、抗裂防护层以及饰面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师的理念是影响着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建筑的设计方案、建筑内容和建筑材料的使用,都与建筑师的主观意志息息相关,因此在行业发展内部,为加强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对建筑师的观念进行合理的转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加强新型僵住节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使用,从而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振滨,穆东,张艳辉等.严寒地区复合夹心保温墙体施工中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08,39(1):66-67..

[2]郑浩瑜.浅谈财富中心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材方面的应用[C].//2011第9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广州)论坛论文集.2011:278-281.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3

关键词:钢结构,防火,防火涂料

0.前言

钢结构建筑是继钢筋砼建筑之后的最具革命性的建筑新发展和新应用,与普通钢筋砼相比具有结构断面小、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高耸建筑结构以及在软地基土上进行建造。随着经济建设得不断发展,我国钢材的产量和需求量每年也在不断攀升,钢结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钢结构在使用过程却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特别是钢材的不耐火性。

1.钢结构的防火性能

1.1钢材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钢结构属非燃烧体,其耐热性能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但耐火性差,在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是15分钟左右。当火灾发生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性能有很大的变化,钢材的屈服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迅速下降。当温度达150℃以上时就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在300~400℃时,钢材强度开始迅速下降;600℃左右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很大的形变。而一般火灾现场的温度都会达到800~1000℃,在这样的高温下裸露的钢结构构件强度会迅速降低,出现塑性变形,产生局部破坏,最终导致辞钢结构建筑物整体倒塌破坏。

1.2钢结构建筑防火的措施和方法论

钢结构具有不耐火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防火保护,以减轻钢结构在火灾中的破坏,避免结构在火灾中由于建筑倒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钢结构防火的目的就是提高结构的耐火极限,防止钢材构件在火灾中迅速,为灭火救人争取时间,以及减少灾后的修复费用和结构恢复时间。目前,提高钢结构防火性能的主要方法有截流法和疏导法。。截流法是截断或阻滞火灾产生的热量向构件的传输,从而使构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温度上升不超过其临界温度,其做法是构件表面设置一层保护材料。具体有喷涂法,包封法,屏蔽法和水喷淋法。与截留法不同,疏异法则允许热量传到构件上,然后设法把热量引导走或者消耗,使得温度无法达到临界温度,从而起到保护结构的作用。在各类防火方法中,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的方法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最有效也是应用最广的措施。

2.防火涂料

防火涂料又称阻燃涂料,主要由成膜物、成炭剂、在炭催化剂、发泡济、无机颜料、填料等组成,它不仅具有普通涂料的装饰性,而且具有防腐蚀、防锈、耐酸碱等性能,且其本身具有不燃性或难燃性,故在火灾中能阻止或延滞附着物的燃烧。

2.1防火涂料的分类

防火涂料分类方法较多,可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依其防火机理不同可分为非膨胀型与膨胀型两类。非膨胀型防火的作用是一是涂层自身难燃或不燃,二是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能释放出灭火气体,并形成非燃气体的无机层来隔绝空气。膨胀型防火涂料遇火膨胀发泡,使内部结构不直接与空气污染接触从而延缓结构燃烧或破坏。按阻燃形式分有阻燃涂料、烧蚀涂料、璃状熔融。按分散介质不同可分为水性防火涂料和溶剂型防火涂料两大类。使用范围可分为室内防火涂料和室外防火涂料。以添加阻燃剂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添加型防火涂料和反应型防火涂料。若按其功能与具体的防护基材可分为饰面型防火涂料、电缆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以及隧道防火涂料。

2.2钢结构防火涂料

钢结构防火涂料是将防火涂料涂覆于钢材表面,以形成耐火隔热恋保护层,阻碍火焰的侵袭从而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涂料涂层对钢基材起屏蔽作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是:①包裹钢基材火灾时使其不直接暴露在高温或火焰中。②防火涂层吸热后部分物质分解放出的水蒸汽或其他不燃气体,消耗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火焰温度和燃烧速度以及稀释氧气的作用。③由于防火涂层轻质多孔且受热后将形成碳化泡沫层,阻止了热量向钢基材地传递,推迟了钢基材强度的降低,从而达到提高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的目的。。

2.2.1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指其涂层厚度在8~50mm之间,耐火极限一般≥2h。它是利用材料的不燃性、低导热或涂层中材料的吸热性来延缓钢材的温升。其防火涂料主要是由非膨胀型无机防火涂料组成,具有耐热恋性、隔热性和完全不燃、不发烟等特点。其原料易得,成本较低,施工时采取喷涂或抹涂,可分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

2.2.2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指涂层厚度在3~7mm之间,耐火极限一般2h小时以内,通常取用喷涂施工。此类防火涂料主要是以水溶型为主,一般选用合适的水性聚合物作基料,再配以阴燃剂复合体系、防炎添加剂、耐火纤维等。其具有较的装饰性和理化性能,装饰性优于厚型防火涂料,稍逊色于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火灾时受火膨胀发泡,形成耐火隔热层来延缓钢材的温升,起到保护钢构件作用。这类涂料可用于高层民用建筑中的梁,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支承单层的柱、梁、楼板和层顶承重构件。

2.2.3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指涂层厚度3mm以内,耐火极限要求2h小时以内,以溶型为主,具有良好的装饰和理化性能,受火时膨胀泡形成致密、强度高的防火隔层,该防火隔层极大地延缓了钢材温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是一类新型防火材料。由于其厚度较薄,在工程中与厚型、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相比用料大大减少,因而可降低工程总费用。该防火涂料可用于一类建筑物中的梁楼板与层顶承重构件和二类建筑中的柱、梁、楼板中的钢结构的保护。

3.结束语

现今,高层钢结构建筑日趋增多,特别是一些大跨度,大空间,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材料尤为广泛,。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短时间内火将难以扑灭,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加大对建筑材料的防火保护,同时制定必要的应急方案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疏散人群,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还需加强新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开发新型防火涂料,使其充分发挥防火功能。

参考文献

[1]甄诚.钢结构防火设计发展.低温建筑技术,2005,(3).

[2]李瑞亮.钢结构防火浅析.结构设计与研究应用,2007.

[3]张明华.浅谈钢结构防火涂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筑科学.2007.

[4]陈夙.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上海涂料,2008,(12).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4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建筑材料的种类复杂的特征,评价指标难以定量描述,通过调查分析、资料整理,结合建筑材料对乡村建设影响的定性分析,建立基于墙体材料的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优选评价的3层指标体系和14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4-6],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优选评价系统如图1所示.指标权数的确定用层次分析法,即将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化(分3个层次).第1层为总目标新型乡村建筑材料的优选;第2层次为先进性指标、适应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三大类;第3层次为各类具体指标共14项.

1•2确立评语集

新型经济建筑材料优选的评语集分为5个等级,即评语集V={很不适用(1级),不适用(2级),一般(3级),适用(4级),很适用(5级)}.评语集V对其他评判层也适用.然后确定评语集加权向量,实际问题中,往往还需要获得响应参数,或者使综合评判结果的优劣程度更易于区分.这就需要先确定评语等级加权向量,其评语等级是在不考虑模糊边界下的值,本文中采用百分制.因此评语等级加权向量为UV={20,40,60,80,100}.1•3AHP-FPR模型建立与应用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的选择作为农村建设工程的重要要求,有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的选择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具有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应用模糊模式识别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2确立指标权重

2•1判断矩阵的确定

笔者选取了应用于农村建筑的新型砌块材料———秸秆砖,秸秆砖的优点是原料资源广阔,制作方法简便,环保节约,成本低廉.广泛适用于工业、农业、建筑、装修等很多领域.利用图1的指标层次,对乡村墙体材料进行评价.在运用AHP方法[7]来确定新型乡村建筑材料的优选指标体系的权重时,采用了德尔菲法,利用比率标度技术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构造一个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或优劣、偏好、强度)的认识,一般采用1~9的奇数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根据两个因素重要程度相比结果(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非常重要和极端重要),分别赋予相应的标度.通过比率标度法得到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求最大正特征根,归一化后用方根法求解得到各指标权重.

2•2指标权重计算

2•2•1单个指标权重计算对于第一准则层———先进性(B1)指标的权重计算是通过专家咨询,构造出先进性指标的判断矩阵见表1;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通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先进性指标权重系数。

2•2•2全部指标计算结果通过专家咨询,构造出各指标的判断矩阵(由于准则层指标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此将它们的权重均定为1/3);同理依据2•2•1,可以计算指标层其他指标的权重值(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5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从“秦砖汉瓦”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正是建筑材料科学进步的体现,但随着人口的急增、土地的减少以及矿物资源的破坏性开采等都成为威胁和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在满足当代人对建筑材料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类对其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建筑材料都是从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进行研究开发的,往往追求的都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适用性等等,忽略了材料本身节约及重复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不断的损耗,不仅使资源遭到了浪费,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平时常称“地大物博”,但事实却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淡水量仅为世界人口占有量的1/4;森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我国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加上近年来严重浪费(我国能源利用率平均只有30%)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还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的发展,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加强建材的生态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建材发展路径必须停止,所以,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材原料的获取是否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

(二)、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渣是否产生环境问题。

(三)、建材变为建筑后的能源消耗。

(四)、建筑物废弃后,建材的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材对居住者的健康影响。

三、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建筑业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引方向,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是要有规范的市场管理,用规范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标准去约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最后还要不断的创新和研发,这样才能体现建筑材料的市场价值,才能发挥建筑材料更好的使用功能,才能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性能,最终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必须要有自己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建筑行业发展还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能只顾一时之发展,这样就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无休止的开采和消耗,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等和自然资源、生态问题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协调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之间的相关问题。

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建材使用者和消费者对生态建材的认识,是推动生态建材发展的关健,是推动建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健。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问题,还是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的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建材行业的市场监管及规范建材市场

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行业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规范及完善建筑行业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可持续的、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那些能合理利用资源,或大量以工业废料为原材料的进行低能耗、低消耗生产的建材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对于那些开发不合理或无节制利用资源、破坏环境、高能耗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惩罚或责令整改,甚至取消其生产资格;对生产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企业,应严肃处理并采取淘汰治理方式。提倡在新建建筑物上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材市场上对建筑材料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只有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认证后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以促使建材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建筑材料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只有加快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实施,才能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才能使建筑材料更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强建筑材料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科技创新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建筑市场在合理发展的情况下,少消耗能源并创造出绿色健康的建材,从而达到建筑材料合理的利用或再利用。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要加强科技创新,不停的研究和开发,不断的完善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在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出高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当建筑材料废弃时可实现循环利用的途径,一栋建筑的完成需要多种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在建筑材料使用前考虑到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就会对建筑材料二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筑材料不仅要进行科技创新,还要进行观念、理念创新。大力提倡使用新型的纳米材料科学理论及功能材料科学理论来作为材料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还应研究动、植物的环境协调理论,将仿生科学理论应用到建材领域,那将是建材行业一次质的飞跃。例如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自清洁外墙涂料。如果能够将动物的变色、调温适应周围环境的功能应用到建筑材料,将又是建材发展的重大进步,期待不同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问世。

21世纪是提倡环保的世纪,是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是人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生态健康的世纪。建筑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一定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其中。建筑材料的生产应该从产品的产地,加工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引进国内外超高技术手段,在低能耗、低损耗前提下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可再生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