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标准(收集5篇)

时间:2025-09-26

空气质量标准篇1

【关键词】空气升液质量流量控制器干扰屏蔽

空气升液,即利用压缩空气的流体静力学原理,通过空气升液器将静止的液体提升到一定高度,而被提升的液体流量与压空流量成一定比例关系。当物料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气液分离罐将气液分离,物料靠位差自流到要输送的设备,因受升液器扬程(即升液高度)的限制,空气提升通过恒液罐进行二级提升和三级提升。我们正是利用空气升液器的这种特性,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对空气流量进行测量和控制。在工程应用中,对一个特定的空气升液系统,在系统投用前,都用模拟物料对系统进行标定,绘制出空气流量与料液实际流量(体积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作为工艺操作控制的依据。

空气升液系统用于溶剂萃取计量,一般都采用两级空气升液,以确保适宜的浸没率和计量的需要,第一级升液器用来将液体从料液贮槽提升到液面恒定的恒液位前置罐中,恒液位前置罐可以维持浸没率不变。当硬件和被输送料液都已确定的基础上,空气流量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中试厂空气升液系统标定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指出了影响空气升液系统标定的主要因素,明确了控制空气流量的关键设备――质量流量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标定还需注意仪表互换性,这虽不至于影响空气升液系统标定,但对将来仪表的更换会有较大影响,因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空气升液系统工作原理

空气升液系统工作原理见图1。空气升液系统是一种提升液体的装置,通过压空流量改变体系密度使升液器H1部分的静压改变,而随着提升空气流量的变化,H2中表观密度是变化的,当气体流量低于某值时,其表观密度中液体占主导地位,密度升高则升液量下降。而当气体流量大于该值时,表观密度中气体成分占了优势,液体的密度变化对表观密度影响不大,而H1的静压却上升,所以使升液量随密度的上升而增加。空气升液系统的工作曲线可以划分为四个段(图2):Ⅰ段:当空气流量很小时,料液无法提升,升液量为零;Ⅱ段:空气流量增大升液量也随之增大,此段为最佳工作区间;Ⅲ段:空气量增大很多,但升液量几乎不再改变,这时的升液量已是系统的最高值;Ⅳ段:当空气流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升液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流量与液体的升液量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通过控制空气流量,间接控制液体的流量,以便达到工艺介质的液体输送。

二、质量流量控制器在空气升液系统中的作用

质量流量控制器是空气升液系统中的关键仪器,用于测量、控制空气流量。

三、空气升液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水试、酸试单体调试过程中,一直存在空气升液标定流量相差较大以及相对偏差大的问题,而且这种偏差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问题严重影响了调试工作的进行,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剖析。

四、影响空气升液系统的主要因素

升液管径:当升液管径增大时,升液量也增加;

浸没率:浸没率为空气入口到供料槽内自由液面的垂直高度与空气入口到排液口垂直高度之比率,升液量总是随浸没率增加而增加;

液体温度:升液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前提条件是空气流量不超过最大液体流量所要求的数值,否则升液量便随液体温度增加而减少;

质量流量控制器:是空气升液器正常工作的关键,用来控制检测压空流量。

在调试中液体温度和浸没率不存在问题,但存在升液管径和质量流量控制器方面的问题,其中升液管径已根据工艺要求换成符合工艺要求管径的升液管;我们将着重解决质量流量控制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影响空气升液器的质量流量控制系统问题

在现场实验中发现质量流量控制器存在以下问题:

(一)抗干扰性能差

现场使用对讲机对质量流量控制器的一次表影响较大,一般流量控制干扰会大到50%,甚至会到100%,以量程0SLM~10SLM质量流量控制器为例,在某一控制点对讲机讲话时气流量会突然增大(瞬间变到几或十几SLM),严重影响控制检测工作。

(二)质量流量控制器传输信号损失问题

由于我们采用了电压信号传输,而一次表到二次表距离又较远,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信号损失问题。

(三)质量流量控制器本身问题

仪表本身重复性差;

准确度低(为±2%),而这个准确度是指全量程任意一点的,这样在小流量点势必相对误差大。

六、解决方案

(一)关于抗干扰性能较差问题

经过分析认为主要是接地、传输电缆和质量流量控制器本身屏蔽外壳不具备条件所致,针对以上分析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接地:经排查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电路设计有接地,在主控室端子排也有接地,但由于主控室没有引进接地极,因此严格来说接地并没有做,为此我们引进了接地极,做好了接地连接。原则上主控室、现场哪一方接地均可,但有接地极的主控室接地效果更好,切不可两端同时接地,否则会产生由于两端电位不同而引起的电位差,起不到抗干扰作用。

2.屏蔽电缆:传输线需采用屏蔽电缆,并作屏蔽接地(一端接地),解决分布电容、高频信号干扰。实验表明电缆接头处也是一个干扰因素,为此我们在电缆接头处采取了屏蔽,消除了这一环节干扰。

3.质量流量控制器外壳屏蔽功能较差,由于采用非屏蔽材料,所以对现场设备和对讲机等产生的高频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差,我们加铜网罩进行解决。

通过上述措施,当干扰源(对讲机)打开时,其测量波动在0.4SLM~0.5SLM之间;没有采取这些措施前,由于干扰所引起的波动会在几SLM到十几SLM之间(针对调节范围为0~10SLM的质量流量控制器)。

(二)关于质量流量控制器传输信号损失问题

由于仪表选型时,当时技术发展所限,选为电压信号传输,存在传输信号损失问题,且不利于抗干扰,希望采用4mA・DC~20mA・DC信号或者数字传输信号。经咨询,这样做需要在电路方面做较大改动,不易实现。因此我们并没对现用仪表做这方面的改动.

(三)关于仪表本身问题

由于仪表自身技术指标只能达到这个要求,无法改变。因此这一部分将连同信号传输问题换用新型质量流量控制器加以解决。通过工艺升液管的改换及仪表方面改进措施的实施,使得部分质量流量控制器能够满足空气升液器提升要求,但还有一部分精确流量控制点质量流量控制器还是不能满足要求。

七、剩余问题的解决

对于一部分不能满足工艺精确控制要求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我们引进了抗干扰能力较强,采用数字传输信号、精度高的新型质量流量控制器(美国ALICAT)来解决干扰问题、精度不高问题、传输信号问题,并从仪表性能方面验证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为此我们作了相关试验,从现场环境下实验取得的数据看,完全可以达到我们精确控制的要求。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AF空气升液系统经整改后升液管径由φ25mm×3mm改为φ14mm×2mm,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标定试验。北京七星华创生产的质量流量控制器型号为D07-7D/ZM,仪表量程为0SLM~5SLM,实验数据经分析结果如下:单组标定数据显示当压空流量为0.5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20%,而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也达到了5.4%,此时压空流量为2.5SLM;将所有数据统一处理后,当压空流量0.5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14.7%,而其它压空流量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也达到了5%以上;调节1AF料液为xxxkg/d流量时,压空流量设置在2.0SLM~2.5SLM之间,运行操作难以精确控制;将北京七星华创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换成美国制造的ALICAT质量流量控制器,型号为MC-5SLPM-0,仪表量程为0SLM~3SLM,进行空气升液标定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静态条件下单组标定数据显示当压空流量为1SLM~3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1.61%;运行状态下,单组标定当压空流量为1SLM~3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1%;而将所有数据统一处理后,当压空流量为0SLM~3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2%;控制1AF料液为xxxkg/d流量时,压空流量设置在2.0SLM,可以精确控制1AF料液流量,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1.6%,满足工艺要求。

1AX空气升液系统的质量流量控制器型号为D07-9D/ZM,仪表量程为0SLM~20SLM,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标定试验,实验数据经分析结果如下:单组标定数据显示当压空流量为10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6.01%,而其它压空流量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也达到了3%以上;将所有数据统一处理后,当压空流量为9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5.69%,而在其它压空流量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也达到了3%以上;调节1AX料液为xxxkg/d流量时,压空流量设置在9SLM~10SLM之间,运行操作难以精确控制。

将北京七星华创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换成美国制造的ALICAT质量流量控制器,型号为MC-10SLPM-0,仪表量程为0SLM~10SLM,进行空气升液标定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静态条件下单组标定数据显示当压空流量为4.5SLM时,相对标准偏差为5%,而在其它压空流量时,相对标准偏差为3%以内,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当压空流量为4.5SLM时系统刚刚能提升上料液,此时属于不稳定区域;运行状态下,单组标定当压空流量为1SLM~10SLM时,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3%;而将所有数据统一处理后,当压空流量分别为4.5SLM、6.5SLM时,相对标准偏差为10%、5%,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前面提到的因素外还与标定时间长短有关;而在其它压空流量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以内;同时做气源压力影响的试验,在压空流量为10SLM时,气源压力为0.26MPa,相对标准偏差达到0.5%;气源压力为0.22MPa,相对标准偏差达到2%,将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后,相对标准偏差达到1.4%;在控制1AX料液为xxxkg/d流量时,压空流量设置8.0SLM,可以精确控制某料液流量为122.3L/h,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达到2.2%,满足工艺要求。

综上所述,美国制造的ALICAT质量流量控制器性能满足空气升液系统的要求。

八、结论

实验表明,在中试厂仪表性能不稳定是产生标定误差较大的主要因素,通过换用高质量的质量流量计完全可以解决标定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不影响调试工作和节约资金,我们对改换升液管、提高抗干扰能力即可达到要求的现有仪表将继续使用;而对于不能达到精确流量控制要求的,将通过更换质量流量控制器来达到工艺要求。

参考文献:

[1]J.T.朗著,杨云鸿译.核燃料后处理工程.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0

[2]D07-7D/ZM型质量流量控制器技术说明书

空气质量标准篇2

关键字:环境空气;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自动监测;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复杂和长久性的,在监测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平时的巡检和日常维护中,要按照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精心维护好每台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零点和跨标校准,多研究解决仪器故障的方法,把工作做在平时,使监测仪器做到正常运行,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可靠。

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硬件方面,为使质控数据的获取愈加方便准确,又能增强数据的可比性,应运用同一品牌类型的分析仪器,并将数据传输模式从原来的模拟信号改为串口数字信号。在各个子站中,应将各台分析仪器及质控仪器串联到现场,经过网络连接到中间体系。这样,在现场或远程都可以控制仪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可实时监控仪器的质控情况。软件方面,可在现场的软件中设置所有分析仪器的质控命令,令其在指定的时间内执行,命令完成后可自行结束进程。质控命令执行过程中的数据都被标上对应的标识,命令执行结束后,软件可依据各种标识分辩各类质控数据,并将其存储构成进行陈述,再依据质控标准判别质控数据是否合格,最终将其传输到中间体系。

2.建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体系

2.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是一套集仪器仪表、光谱分析、化学分析、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等专业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监测体系。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对环境空气的监测与整理的实验室分析有着显著不同。首先,此体系是由采样体系、监测仪器、计算机系统及通讯体系和质量操控体系构成。不论哪个环节呈现细微偏差,都将影响全部体系的正常运转,乃至导致体系失灵。其次,体系是无人值守、主动运转,维护管理周期较大,运转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并且体系每天的数据收集量极大,如果数据不精确也会影响监测成果的精确性,进而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因而,对自动监测体系施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对于整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和目标监测数据的精确牢靠,关系到环境质量评估和环境管理的经济问题。树立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目的是定时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可信。

2.3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和有效性。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体现在每个子站的数据必须能反映子站所在地及周围的环境水平,而可比性则要求在有关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空气质量数据库可用共同的数据单位树立数学模型。

3.环境空气监测的质量控制

3.1气体污染物监测的操控

气体污染物监测法主要是手工监测法、长光程空气自动监测法和点式空气自动监测法。从采样的空间范围看,手工监测法和点式自动监测体系均是收集采样口邻近狭小范围内的空气。长光程自动监测仪的收集样本更能代表这一地带气体浓度的平均值。从采样的时间看,手工监测法要在24h内接连不间断的进行采样,并且每天收集的样品只能监测到该日的日均值。而点式空气自动监测法,对不一样的空气成分都会有对应的监测仪器,能够在各个时刻段监测到气体浓度的改变。因此,不一样的监测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来进行挑选运用。

3.2样品分析过程的控制

手工监测法选用特定的吸收液吸收特定气体,然后选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吸收液吸收气体不完全的坏处。长光程自动监测体系是运用光学差分吸收光谱的方法,凭借气体分子所吸收的波长的不一样这一特征,从而断定气体分子的浓度。该办法较手工监测法更为精确的测定出气体浓度,避免了气体吸收不完全的缺点。但是,在运用该种办法时,要注意气候情况,在风雨、浓雾等影响较大的气候不能运用。点式空气自动监测仪能够对每种气体进行分隔监测,每种分析仪都会装备独自的采样设备,并经过采样仪进行特定的剖析。点式空气自动监测仪不只避免了气体吸收不完全的坏处,并且在风雨、浓雾等恶劣气候也能够进行运用。

4.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1环境空气质量

确保包含了能够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牢靠的全部活动和方法,如断定监测数据的质量需求,拟定相关的采样校准数据分析的规程等内容。质量控制分为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包含比如仪器的功能监测,标气和分析仪的平行实验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时校准等;外部质量控制需由上一级进行定期的现场核查和评价。

4.2标准物质

运用国家一级规范物质作为基准,对商业级校准物质进行验证,关于标定仪器则按计量需求定时核证,并依照监测技术规范对监测仪器进行抽测。这样的实验是实验室状态下严格进行的。校准过程中运用的规范气体,应选用国家规范物质研究中心出产的规范气体,运用半年后替换。钢瓶减压阀运用双级调压稳压构造。

5.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档案是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的筹建和发展进程开展的文献性记载,如子站初始设置,包含站号,站名,经纬度,点位大气功能区,监测项目,子站周围环境情况描绘等。从仪器开箱检验之日起即对仪器的类型,称号,出厂日期,出厂标识,检验日期,检验进程,检验成果,参加检验人员,检验审阅及仪器在体系的编号作详细的记载,并保留仪器设备完好的说明书及装置调试,运转操作规程等。在仪器使用进程中进行跟踪记载,如标定记录,运转维护记录,质控记录等。定时整理、备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完好的初始数据和与初始记载对应的运转时刻记录,确保初始数据的完好性和不可更改性,并进行材料的分类整理归档,树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的采样体系维护规程,标定规程,仪器定时审验规程,标准传递准则和体系功能,数据传输的验证准则,以确保体系在牢靠的质量控制当中。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要树立操作规程,工作人员应遵守持证上岗准则、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准则、子站巡检准则,体系运转记载准则和值勤记载准则。空气质量日报要实施三级审核准则,将人为因素对体系运转进程中的影响降到最低。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的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环境空气质量。为了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我国引进了领先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各个地方设立监测站,确保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实时性,确保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体系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闫静.盆地气候条件下成都市城区臭氧污染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但德忠.环境空气PM_(2.5)监测技术及其可比性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13,02:1-5.

[3]岳玎利,钟流举,周炎,区宇波,袁鸾.珠三角地区区域空气质量实况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03:1-5.

[4]吴迓名.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保审核的建立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03:53-56.

[5]蒋楠,王华,杨乃旺,史沁蔚.城市区域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的量化考核研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6.

空气质量标准篇3

关键词:室内空气空气质量空气标准检测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091-02

近年来,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小学校园空气质量问题事件频出,今年常州“毒学校”事件再次引发校园空气质量问题的高潮。校园空气质量事件的频繁出现,引发了全国的关注、人民的恐慌及家长们的担忧。而作为单位面积学生密度最高、活动时间最长的教室,室内空气质量应该是校园空气质量问题的重中之重。

由于校园空气质量问题频出,各地教育局和幼儿园及学校也已经高度重视学校教室空气质量,对学校教室采取委托第三方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以及通过空气污染治理公司来处理空气质量问题。但是检测空气质量使用检测标准的适用却一直模糊不清、有待商榷。

目前,幼儿园、中小学委托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标准依据有两个:一是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二是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标准性质不同:前者是推荐性标准,后者是强制性标准。

(2)适用范围不同。前者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不分类;后者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分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学楼等)和Ⅱ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厅、餐厅、理发店等)。习惯性应用中,前者一般应用于所有的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检测,后者应用于建筑物竣工验收检测(标准明确指出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非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不属于其适用范围)。

(3)检测项目不同:前者目前检测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后者检测甲醛、氨、苯、TVOC。

(4)采样时机不同:前者无特殊要求;后者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后,工程交付使用前。

(5)采样前封闭时间不同:前者采样前封闭12h;后者甲醛、氨、苯、TVOC采样前封闭1h,氡采样前封闭24h。

(6)指标要求不同(见表1):GB/T18883和GB50325哪个标准更加适合幼儿园和学校采用,与幼儿园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目前委托空气检测的幼儿园和学校来看存在着几个最大的特点如下。

首先,幼儿园及学校检测时其建筑物均已由当地质监站进行竣工验收,都已经交付使用。按照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只有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所有的新建幼儿园、学校在使用前都通过了质监站要求的按照GB50325空气检测。但是该检测不包含幼儿园、学校验收后添加的所有物品,如,装修、黑板、课桌椅等等。翻修的建筑物交付时间已经验收多年,有些甚至已经无法查询其验收时间。

其次,幼儿园及学校都没有对单独装修验收要求。一部分幼儿园、学校的装修是属于校园、教室整体翻修,委托给专门的装修公司,有装修合同,但是没有对装修后空气验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园、学校是局部翻修,没有整体地委托给装修公司,而是直接委托给几个装修师傅来处理,也是没有对装修后室内空气进行要求。

最后,幼儿园及学校均包含装修工程外的家具与饰品及用品。幼儿园和学校的讲台、课桌椅、活动设施、幼儿床均不在装修工程内,是属于单独采购产品、用品。

从以上两个标准的不同之处和两个标准相同的检测项目以及幼儿园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GB/T18883更适合采用。

(1)便捷性更强:采用GB/T18883检测,所有的幼儿园和学校以现状来看均能满足检测的需求,只要做好封闭工作即可;采用GB50325来检测,需要清理装修工程以外的装饰物,还原到验收状态,工作量极大,而且缺少存放地方。

(2)真实性更强:采用GB/T18883检测,是以幼儿园和学校使用现状基础上采样,与幼儿、学生在校学习的正常状态相符合;封闭时间12h也与教室平时放学关闭、早上开学打开相对应。采用GB50325来检测,需清理教室内其他装修之外的所有课桌椅等物品,与幼儿、学生在校学习的正常状态不符合,不能体现真实状态;封闭时间1h与学校平时放学关闭、早上开学打开相差较大。

(3)检测项目更适宜:室内空气中的氨主要污染来源于防冻剂,而南方一带天气比较暖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存在使用防冻剂的情况,所以氨项目均没有出现过不合格情况。氡为放射性指标,主要与回填土、大理石等材质有关;而南方一带的回填土有数据显示均不存在超标,而且学校及幼儿园一般不存在太多的大理石,所以氡项目均没出现过不合格情况,没必要检测。而苯、甲苯、二甲苯虽然为同系物,但也有各自不同来源和危害,所以需要单独列出,加以重视。

(4)对婴幼儿和学生更有利:GB50325是国家对建筑竣工验收的一个基准线要求。而婴幼儿抵抗力弱,空气污染物应控制在最低状态,从以上不同之处和两个标准相同的检测项目来看,GB/T18883的要求比GB50325要严格得多,更有利于保护婴幼儿和学生的健康。

(5)无重复检测:学校及幼儿园在建筑物竣工验收前,均已按GB50325进行检测,并且达到符合标准;若再采用GB50325检测,只是把原来的情况再复制一遍,造成资源浪费,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而GB/T18883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综上所述,GB50325建筑竣工验收的基本要求,具有普遍性;而GB/T18883在学校及幼儿园室内空气验收检测方面更具有针对性;所在学校及幼儿园室内空气验收检测应使用GB/T18883。

参考文献

空气质量标准篇4

绿色食品要求空气1级。我国空气质量分为5级。当空气污染指数达0到50时为1级,51到100时为2级,101到200时为3级,201到300时为4级,300以上时为5级。其中3级属于轻度污染,4级属于中度污染,5级则属于重度污染。

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我国当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病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较差,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一定时间接触后,对人体危害较大。

(来源:文章屋网)

空气质量标准篇5

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评估QA/QC工作执行的成效,考察整个网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通过成效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到网络和各监测子站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进行解决,以保证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能长期可靠地连续运行和准确地获取监测数据,为政府环境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探讨成效评估指标的分类、定义、计算方法、成效目标等,形成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中应用该指标体系对网络的运行成效进行了评估。

1指标选取的原则

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时,对于指标的选择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结合环境科学、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质量管理、自动化技术等各领域的理论知识、支撑技术、研究成果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1.2实用性原则

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效如何,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因而,尽可能使用可统计的量化指标,设计能反映QA/QC执行成效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量化

指标。

1.3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指的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为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应仔细考虑每一项工作中可能影响到整个监测网络成效的因素,建立全面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1.4针对性原则

应针对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各项工作的特点,从各项QA/QC任务的内容、方法、频率等不同角度来考虑成效评估指标的选取,使得指标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兼具特点和针

对性。

2指标的选取及定义

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针对性等几项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研究可能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效的各方面因素,选取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两大类指标。

2.1质量保证类的指标

质量保证工作是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核心工作,也是监测网络数据是否准确并具有良好溯源性的根本保障。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传递和成效审核(即准确度审核)。

标准传递通常有两类:一类为使用高一级精度的仪器设备对低一级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量值传递,另一类是用高一级的标准物质对低一级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传递。为了确保大气自动监测系统能提供有效、准确、可靠且具可比性的监测结果,必须对系统监测仪器设备读数涉及到的流量、温度、气压和浓度刻度范围等物理量值用标准设备或标准物质进行标定,标定精度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标准的精度。由于系统质量保证过程需要大量消耗标准物质和频繁使用标准设备,在有限的运行费用中购买昂贵的精密标准设备和大量的一级标准物质,势必加重单位的经济负担,为此只有通过建立可靠的量值传递手段,用标准传递的方法,大量采用工作标准,才能降低购置精密标准设备和一级标准物质的昂贵费用,减轻单位的压力和负担。

成效审核对监测和数据处理系统作出量化、独立和认定的评估。进行成效审核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独立审核监控系统的运作;其二是监控整个系统和各个子站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每年应至少对每个子站的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成效审核。成效审核的项目可分为气体项目类和颗粒物类两大类。其中气体项目类主要考核的是气体项目分析仪的监测结果,而颗粒物类考核的主要指标有颗粒物监测仪的质量标准、流量比对、K0值确认等。通过对成效审核的结果进行分析,可返回去查找出引起不合格考核项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来解决。

通过分析质量保证工作的主要内容,选取以下指标来评估质保工作的执行成效:

2.1.1准确度

准确度基于成效审核结果,表示“接近真实”的程度。在对网络所有子站的审核工作结束后,按照监测参数分类,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附录E的公式给每类污染物计算其百分比差异()的平均值(D)和标准偏差(Sa),进一步计算每类污染物网络准确度的95%置信度区间。

2.1.2质保工作完成率

质保工作完成率考察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质保工作完成情况,包括标气传递、动态校准仪的流量传递、臭氧标准传递、成效审核以及温度计、气压计、流量计等其他标准设备的检定等。计算公式为:

(1)

其中:“应完成的质保工作次数”应依据国家或地区相应技术规范要求的频率。

2.2质量控制类的指标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