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经营论文(收集5篇)

时间:2025-10-04

旅行社经营论文篇1

一、改革的背景

毕业论文既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同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其目的应该是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及运用理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环节中却存在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旅游行业的需要等问题。究其原因,很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改为旅游线路产品设计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二、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一)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主要的特点是应用。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比普通本科院校大,而且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导性,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等培养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和外语沟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管理人才。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由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与企业行业接触的机会少。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时出现理论为主,论文选题比较空泛,既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毕业论文的实际价值也比较小。而毕业设计则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之时,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习工作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完成自己的线路设计与营销。

(二)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中也明确提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旅游企业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急需能够直接参与和适应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并且自己动手参与整个线路设计与营销过程,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开拓思维,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好地锻炼了社会与企业所需的素质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因为毕业实习监管不严,并没有真正到旅游企业中进行实习,而是找个相关单位在实习鉴定表上盖章了事。由于没有在旅游企业中的实习经历与前期的准备和训练,再加之现在网络资源与报刊杂志的便利,毕业论文写作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形成空泛之说,既无针对性又无实际价值。另外一种是毕业论文的抄袭和拼凑现象较为严重。毕业论文答辩环节主要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就题论题式的提问,学生通常背一背论文就可以应付,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并无太大帮助。毕业设计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要完成一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涉及旅游管理专业所学的旅游市场营销、导游业务、旅游社经营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资源学等核心理论课程,而且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资料分析团队分工运作,再到整条线路的市场宣传与营销,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与积极性。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提高。

三、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思路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的鼎力合作之下,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与2012年正式启动。本次毕业设计改革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依托校区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的优势与能动性,形成产学研相结合一体化形式的思路。要求学生以团队方式运作完成以成都出发至周边2-3日游的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与营销方案。所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可是观光旅游线路,也可以是专项旅游线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而且要求旅游线路产品应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必须是旅行社常规经营线路以外的产品。

(二)实施方案

1.明确目标,统一认识

对我校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实行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最初很多同学与老师不是很能接受。学生觉得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比,需要实地考察,花费时间与资金。而且是团队运作方式,协调容易出问题。教师方面,有老师认为毕业论文改设计增加了自己的指导工作任务与难度。因此,在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改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企业代表、指导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并且与师生进行多次会议与座谈,让大家明确此次改革的目的与意义,统一思想与认识。

2.学生分组,下达任务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64名同学按照8人一组自愿组合的原则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该小组线路产品的总体方案。其余小组成员依次负责旅游线路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构成要素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费用核算与市场报价分析、旅游线路产品的旅游行程、旅游线路产品的市场营销方案、旅游线路产品的途中导游词、以及景点导游词。指导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小组下达具体的设计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工作经历以及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选择任务。

3.实地考察,设计线路

每个小组内部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围绕以设计成都出发至周边的2-3日的短途旅游线路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旅行经验、实习经验以及相关书籍与网络资源等等,初步拟定出本小组旅游产品线路。然后由组长率队分赴成都周边进行线路的实地考察。在完成实地线路产品踩点、踩线等的实地考察之后,将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分工完成任务,再由小组长提交总体方案。

4.优选线路,统一营销

在8个小组提交定稿以后,学校邀请旅游行业的专家、旅行社的企业家以及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对8条线路根据线路产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答辩,最后优选出一条旅游线路产品。再根据这条线路产品的营销方案,由64名同学通过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师大校园旅行社以及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这些平台,共同实施完成该营销方案。

5.组团游览,综合考量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宣传营销结束后,通过师大校园旅行社组团进行游览。而且被选出线路的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整个旅行团的具体运作与安排,如旅游团的计调工作、导游工作以及市场协调工作等。最后每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成绩按照项目评选和营销业绩,以及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的工作量与任务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四、改革的启示

旅行社经营论文篇2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从发展初期的寡占行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垄断竞争行业,行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所注意的那样,与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渐入困境,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此同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最终达成和我国政府对加入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态度,决定了我国旅行社业终将夸直接面对由外国旅行社的进入而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所形成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特征和现行经营体系的系统分析,提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以使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未雨绸缪,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一、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来看,三类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5.4%,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4.24%。这些资料反映的还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国家

旅行社经营论文篇3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学;PBGS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162-01

一、旅行社经营管理学课程特征

《旅行社经营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旅行社的经营特点、业务范围、组织结构,掌握旅行社管理的一般规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与分析产品、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旅行社的类型及其基本业务、旅行社的设立、旅行社产品、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旅行社财务管理及国内外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旅行社企业的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现代旅行社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开发、营销、旅行社业务管理等内容,并具备基本的行业管理能力。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突出的特征就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以及行业的前沿相关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法,适当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仍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所考核内容为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

传统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弊端:其一,理论讲授按照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其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业务能力。

三、PBGS教学法在该课程中应用的适应性

PBGS是指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情景、项目、学生和教师为基本要素,基于项目和情景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内容。

根据课程特点,通过运用PBGS教学法,可以完成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运用PBGS教学法能够把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转化成学生发挥自身特长与能力,并在团队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PBGS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要完成项目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团队能量,并时刻运用组织能力与有效沟通的方法,既锻炼了胆识又提高表达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因此提高了责任感,并在项目完成之后有强烈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通过每次情景模拟,要求领导者充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特长,做好分工并通过协作完成任务。每个团队成员必须通过和其他成员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到具体的旅行社业务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综合运用旅行社管理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四、PBGS教学法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1.学习业务操作过程时,直接采用分配项目如分小组成立旅行社,请学生自己命名旅行社名称、自己设想资金来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培养能力阶段,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例如一个小组在介绍产品和营销方案时,让其他的小组模拟旅游者或者以同行的眼光来找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解释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并不断检讨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在这个过程里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

3.业务过程掌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行业,如把他们自己设计的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试推销,并在课堂上反馈推销效果,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自行设计营销方案、设计宣传册等,培养了学生的开拓能力。

旅行社经营论文篇4

关键词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eonthepracticalteachingof"traveloperationandmanagement"

——takecollegeoftourismmanagement,hezhouuniversityasanexample

yehaiya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ezhouuniversity,hezhou,guangxi542899)

abstractstrengthenthe"traveloperationandmanagement"practiceteachingcurriculumtrainingneedsofthetarget,andtheneed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theneedtoincreasestudentemploymentcompetitiveness.thispaperfirstdescribestheimportanceofthe"traveloperationandmanagement"courseteachingpractice,followedbyhezhouuniversitytourismmanagementprofessionalforexample,talkabouttheteachingproblemsof"traveloperationandmanagement"course,finallyputforwardfourmeasuresandrecommendationstoaddresstheseissues,withaviewtopromotetheteachingof"traveloperationandmanagement"coursesincollegeoftourismmanagementofhezhouuniversity.

keywordstraveloperationandmanagement;practiceteaching;teachingparts

1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旅行社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熟悉旅行社工作流程以及熟练掌握实践技能。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旅行社经营的运行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缩短学生由学校进入旅行社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使学生增加对旅行社行业的认知度。同时,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操作水平,缩短旅行社企业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因此,实践教学得到学生、学校和旅行社三方的高度认可,学生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得到实质性的、与旅行社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学校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则期望通过实践教学降低培训成本,得到符合需要的专业人才。

2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几乎忽略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专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本默认两个专业方向,即导游方向和酒店方向。课程教学计划在设置时,教研室成员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定位有所不同,在设置教学计划时又采取的是集众人之力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性,这样每位教师提出的教学计划只反映出其研究领域的需求,而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做到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在课程教学计划学时设置上采取的是2.5理论教学学时+0.5实践教学学时。即一学期授课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0学时,实践学时为8学时,更多时候8学时只用作实验学时,实践环节就此搁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学时几乎是忽略不计的,课程体系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实践学时比例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2.2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贺州学院没有专门的旅行社实验室和旅行社实训室,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仅仅依赖于酒店模拟实验室和导游模拟实验室的相关软件,无法满足旅行社实践教学的要求。校内实践设施的缺乏,使得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

2.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难以解读教师授课精髓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被定为专业必修课,属于考试课范畴。因此,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忽视课程学习过程。对于需书面考核的内容认真对待,否则敷衍了事。课堂上主要以讲授

学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2.4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截至2013年7月,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外的旅行社实践实训基地仅为1家。由于旅行社是生产运营型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接收大批学生进行实训,学校若同时安排大批学生到旅行社进行实践教学,必定要同时联系多家旅行社方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然而,学校与旅行社双方就如何建设实践实训基地还未达成共识,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难。3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措施与建议

3.1落实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以学分要求体现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集研究旅行社领域的教师之力进行制定,分别注明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学时和考核方式。由于本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建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譬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由原来的0.5学时增至至少1学时。此外,考核方式上除采取闭卷进行理论课考试外,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应采取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士进行双考核方式,切实落实学分制,体现实践教学环节。

3.2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软件的使用率

在原有实验室的条件下,各学习小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所设计的旅游线路或产品成本核算等输入旅行社软件中,然后针对不同模块进行旅行社前台、计调和外联等练习操作,进一步提高旅行社软件的使用率。另外,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是非常必要的,譬如,建立旅行社实训室,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旅行社等。

3.3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高校教师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大多数教师都在经历来自学校再走向学校的过程。这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非常坚实,但是由于缺乏在旅行社企业的学习和锻炼的经历,对企业的操作知识一知半解,所以,课堂讲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易事,教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费解。因此,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高校教师是专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将在企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去,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更贴近现实。或是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开展定期讲座,将企业前沿知识带进课堂,丰富学生的校园课堂内容。

3.4加强学校与政府的沟通,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仅依靠个人或个别组织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譬如,学校与旅游局就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的沟通与交流,旅游局委托当地旅游机构将学校推荐给各个旅行社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的实训问题。譬如,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组团模块时,将学生引荐到组团业务能力强的旅行社进行实训等。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贺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服务地方经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个案研究(2011hzxyjg1005)、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平台+模块”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13jga245)

参考文献

[1]曹华盛.“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9).

旅行社经营论文篇5

关键词:中国;旅行社;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192-02

一、旅游网络营销

旅游网络营销(TourismCyberMarketing)是借助联机服务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多媒体等来实现旅游营销目标,实质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与潜在旅游者在网上直接接触的方式,向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

旅游网络营销是在传统营销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营销方式,利用网络这种手段来实现营销。但它并非是“虚拟营销”,而是传统营销的一直扩展,即传统营销向互联网的延伸,所有的网络营销活动都是实实在在的。

网络营销是旅游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一般的营销环境而独立存在,网上营销和网下营销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营销体系。

二、对中国国内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进行SWOT分析

(一)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1.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营销不像传统营销那样被束缚在固定的办公地点,而是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利用Internet这个虚拟的市场进行全球性的营销,网络营销也不像传统营销那样有专门的营业时间,而是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利用Internet进行全天候的营销活动,一天24小时,没有下班,没有节假日,这就能体现随时随地服务的优势。这样无论旅游者何时何地想要查阅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信息,都可以直接登入旅行社的网站进行查询,而无须一定要在旅行社营业时间内到旅行社的办公地点进行咨询,为潜在的旅游者提供了便利。

2.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可以极大地减少电话和传真等费用,从而降低成本,节省物力、财力,增加企业盈利。而且一个工作人员可以同时在网上和多个潜在旅游者进行旅游产品的介绍,较之传统的“一对一”营销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

3.网络营销更形象、直观、全面。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通过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向潜在旅游者介绍旅游线路、景点特色、食宿菜肴等,让这些潜在的旅游者能够更形象、更直观、也更全面地了解所需的信息,增加旅游者出游的欲望。使潜在的旅游者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者。

4.增强旅行社和消费者的互动式沟通。以Internet为信息传播媒介和沟通工具,使得旅行社和消费者可以充分、自由、双向、持续地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旅行社营销人员以企业网页内容、网络广告等方式旅游产品或服务信息的同时,通过提供电子调查表、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交互式工具,建立起双方进行接触和联系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消费者由被动的营销承受者和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地参与者和重要的信息源。

(二)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旅游者对网络营销的旅游产品信任度不高。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使得网络营销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出现了一些网络诈骗行为之后,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必然会对旅行社的信誉产生质疑,特别是一些不曾接触的旅行社,这使得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网络营销降低了旅行社旅游产品信息的保密度。网络的开放性让旅游者能够广泛地查询资料,同样也能获得旅行社之间的旅游产品差异,进而改变旅游者的选择。

3.联网的用户结构缺乏广泛性。一是年龄集中于21~35岁的年轻人;二是地区差别,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01)。占全国人24.5%的沿海六市占了1999年底全国互联网用户总数的61%;三是教育水平差别,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0-01)中国互联网用户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用户占总数的84%。中国互联网的用户结构缺乏广泛性,这将制约中国旅行社业推行网络营销。

(三)旅行社网络营销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国内市场广大。据发达国家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中国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比例为1∶8或1∶9,而中国目前离这个比例还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国内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应牢牢抓住这个机遇。

2.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国际市场也是广大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加之现在的高科技和交通的发达,国外旅游者越来越有条件来到中国旅游。因此,国内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国际市场也是巨大的。

(四)旅行社网络营销的挑战(Threats)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旅行社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国外旅行社将进军中国市场,与国内旅行社进行竞争。而国外的旅行社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实力,抑或是经验上都远远胜过国内旅行社,这对于国内旅行社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三、国内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思路

1.省略,而应该连.省略的域名一起注册,以免引起混淆或者域名被其他域名覆盖的情况。有一个旅游者想到深圳龙岗区海滨旅游,可在网上搜索不到任何相关资料。等到了旅游地后发现该旅游中心的门票上在地址下面有醒目的独立网站,可令人失望的是当输入门票上印刷的网址时却出现的一个毫不相关的网站。

2.建立专业导航台。按不同类型为游客提供更多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信息。通过市场细分,对游客进行分类。为了方便不同类型的游客,通过在界面上设置不同的导航服务为他们提供相对应的信息服务。使他们能方便、快捷的得到服务。在专业旅游网站中国内互联网上旅游专业站点十分有限,而且大部分是简单的企业介绍。屈指可数的一些如信息网站更多的是停留在专业门户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国内主要的旅游路线、景点介绍、出门常识和游记作品,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限于规模、内容及知名度等因素,这些旅游门户网站的访问量一直不佳。因此应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市场营销不同的旅游产品。虽然现在网络的普及率极高,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学生、知识分子、教师等有知识、高素质的中青年群体,针对这部分市场,旅行社可以开发诸如休闲旅游、商务旅游、科考旅游、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来吸引旅游者。

3.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旅游者展示自己的旅游产品,用特色吸引旅游者的眼球。旅行社可以利用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向旅游者展示旅游线路,展示地方的风貌及食宿条件,还应该推出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转,用特色抢占旅游市场。

4.采用适当的价格策略来吸引旅游者,占领市场。网络特有的开放性使得旅游者可以自由地浏览网上的资料,能够对各个旅行社的产品价格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旅行社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应采用适当的价格策略(如低价或折价策略)来吸引旅游者。

法国德格列夫旅行社是一家没有门市,而是利用电子媒体开展业务的旅行社,创建七年来,其知名度和营业额居全法第二。它的成功在于在价格和产品上的优势,利用遍及各地的信息源搜索信息,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综合旅游产品,且由于销售的是别家旅游企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尚未销售出去的产品,因而产品价格比普通市场价格低30%~40%,有“减价先生”的雅号。

法国德格列夫旅行社为我国国内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也让我们看到了价格策略的优越性和重要性,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最受旅游者的喜爱。因此,国内旅行社必须在产品和价格上狠下苦功。

5.宣传企业文化,创立品牌,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既然网络的虚拟性会降低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程度,那么国内旅行社应该借助传统的营销模式来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创立品牌,塑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提升旅游者对企业的信赖度。

6.安排专门的人员从事和管理网络贸易。旅行社进行网络营销,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都应做好信息、更新,及时处理最新的资讯,保证其实效性。同时应建立旅游网络论坛,让旅游者反馈意见及其需求,同时便于旅游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7.对旅行社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现今这个网络极大普及的时代,旅行社不论是进行网络营销抑或是与其他旅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合作,都需要掌握网络这门技术。所以,对员工进行网络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是极其必要的。

总之,国内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是大势所趋,各旅行社可借鉴以上的经验,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有的放矢地开展旅游网络营销。

参考文献:

[1]李江风.旅游信息系统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方美琪,胡翼亮.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赵希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