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景观(收集5篇)
时间:2025-10-17
时间:2025-10-17
1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理论上及实践上都形成了较为丰满的框架和轮廓,其设计意蕴和趋向主要是通过对园林空间加以设计及布局,使园林与周边的山、水、绿植及建筑物达成一种和谐状态,并彰显出自然美及意蕴美。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设计空间上的以小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较为讲求雅致、圆润和小巧,通过采用遮景、借景、象征等设计手法,达到古典园林景观布置先抑后扬的设计效果;同时,在古典园林空间上又凸显出以以小见大的特征,最终使古典园林呈现空间层次分明,曲径通幽的效果。
1.2因地制宜,借势造园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强调与园林地形的有机匹配,在因地制宜中对古典园林周边的山水等加以调用,使之成为造园元素[1]。而在“构园及“造园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又较为注重借景这一手法,通过远借、近借、应时而借、虚实而借等方式,将园林空间与园林景观的构成层次加以拓展。
1.3讲求自然和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高度贴合自然,寻求一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之美,即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设计效果和园林意境,这就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进行造景及构园时,更多地倾向于在自然状态下对园林结构型式及景观布局加以提炼加工。而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影响上看,我国古代文人偏爱古典园林,主要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既具备了自然山水的基本风貌,又透射出较为浓厚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由此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带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和情趣旨向。
2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暴露的问题及缺陷
首先,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于讲求外观风格,没有与居住区的功能属性加以充分结合。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居住区投资成本较高,为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开发商及物业部门更多地在居住区景观外表上进行重点设计,可以营造大面积的绿植及水体,一方面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居住区景观与居住区自然地理环境之间不相匹配。其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且欠缺意境。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较大,为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在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如广场等,通常采用大尺度的设计手段,周边点缀绿植及花木,较少对公共空间的围合情况加以设计,在景观的布局上过于集中简单,缺乏对空间与景观的分割,使现代居住区公共场地、景观、隔离空间难以有效衔接,失却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追求。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要点探究
3.1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虚实、密疏相结合
在进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首先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价值追求及取向加以了解,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及原则,然后在景观设计中针对性地采用虚实设计及密疏设计的方法,拓宽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层次[2]。虚实设计主要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实体及景观空间加以具体设计,通过实体与空间的结合及变化,构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境。为更好地获取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意境氛围,在对景观进行虚实设计时,可以将2种设计手段加以交叉运用,形成虚实相生的设计效果,增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意蕴。例如,在现代居住景观区围合空间景观布局的设计上,围绕其中的水体景观,可以采用鱼塘及分支溪流的设计方法,构成虚实设计的照应。密疏设计主要是融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空间留白和遮景露景等设计手法,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空间密疏、景观密疏等进行丰富和变化,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相映成趣。再如,针对现代居住区的植物景观,可以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密疏情况,确定绿植苗木等植被是进行孤植设计还是遍植设计;对假山等山石的布局,是采用点缀设计还是密集设计等。
3.2对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及赏景路线进行精心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及换景设计手法,既需要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布局,又需要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欣赏线路加以设计,从而体现出现代居住区景观层次的丰富性[3]。首先,在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设计上,不能简单地将景观格局进行划块笼统设计,而是要对景观格局进行点缀式设计,在景观区的边界部位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及换景的设计方式,将观赏者的视角由自然景观顺利过度到建筑景观中,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摆脱单调乏味的审美约束,实现景观自然美与建筑人文美的融会贯通。其次,在现代居住区赏景路线的设计上,可以对景观周边区域的道路进行方形、多角形、圆形、椭圆形和扇形等样式的设计,既使小区居民在赏景路线中完整观赏到小区景观,又借助赏景路线的辐射式及串联式设计方式,提高景观空间的纵深感。
3.3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旨趣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有机融合
在人们对居住环境及居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现代社会,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愈加突显出其重要性,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丰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层次,一方面使现代居住区达到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另一方面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旨趣,将之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例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众多亭台上都带有匾额和题词,其中融入了古人对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表达和情感诉求,而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通过典故的调用、石刻的增添、亭台的布局、匾额的运用等,可以大幅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意蕴,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既带有浓郁的自然风情,又氤氲出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和文化价值,最终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空间的文化品位。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杰出典范,其中透射出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旨向,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带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应正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着重从设计理念的明确、设计手法的丰富、景观格局及赏景线路的优化、景观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达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融合。
作者:卢羿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边文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命力[J].现代园艺,2011(21):85.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且涉及很多内容。据调查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园林景观价值的体现。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园林景观设计经验,谈谈有关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看法。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使园林景观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一方面设计时应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科学的论证,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准确把握每个设计细节,争取营造清新、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设计时不仅从美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且注重实用方面的考虑,要求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总之,将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同时,促进居住区稳定、健康、长远的发展。
2.科学布局原则
所谓科学布局原则,指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一方面应保证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不能给人视觉上的冲突,从而体现园林景观的美。另一方面,设计时应突出层次感、立体感,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园林景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在提高园林景观叶面指数的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
3.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居住区园林景观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为保证设计出的园林景观符合当地特点,设计时应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即依据当地的地形地貌,选择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植物,既要保证设计出的景观效果美观度达到预期目标,又要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社会效益。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北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的充分发挥。接下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逐一分析。
1.居住区植物布局合理性不足
居住区植物布局合理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临近街道的位置没有种植一些降噪、吸烟能力强的植物。很多地区种植的植物仅停留在绿化功能上,即,表面上郁郁葱葱的,但吸烟、降噪功能非常之差,各种车辆频繁来往给人们的居住造成较大干扰;其次,居住区内受各种因素影响,种植的植物在调节气候方面作用欠佳,在营造良好居住氛围上有待加强。
2.栽种的植物种类比较单一
调查发现,北方一些地区居住园林景观设计时,处于经济因素考虑多选择比较廉价的植物,一方面无法充分体现出景观之美,另一方面由于树种单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非常有限。另外,部分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将重点放在了草坪的种植上,忽略了设计的层次性,最终无论在降噪防尘上,还是美化环境上远远达不到人们居住要求。
3.居住区园林景观功能缺乏
设计居住区园林景观时,很多地区仅仅停留美观的营造上,缺乏对园林景观功能的考虑,即,设计的园林景观在色彩的搭配上,以及空间的利用上均比较合理,但功能比较欠缺。例如,设计的园林景观不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抗噪效果,或者无法与现存的娱乐基础设施相协调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园林景观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针对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设计单位应在遵守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分析解决现有问题的对策,以改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与质量。
1.认真规划,合理布局
实践证明,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质量,会给园林景观质量,及后期功能的发挥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设计人员时设计人员应进行实地的考察,明确不同地形地貌情况,并结合规划要求进行设计。首先,设计居住区园林景观时,要求结合居住区面积大小及地势状况进行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尤其在面临交通要道的一侧,为防止过往车辆影响人们的休息生活,应注重种植一些高大,防尘、降噪性能较强的植物;其次,居住区内景观的设计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即,合理搭配不同树种,一方面既要保证不同的季节能够形成不同的景观,例如,对天津地区来讲,可种植火炬树、合欢等。另一方面认真考虑不同树种优化环境能力的大小,进行合理搭配,以实现净化空气,营造良好环境的目的,例如,可种植女贞、复叶槭、国槐等树种,为人们的居住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
2.避免单调,增加树种
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居住区园林景观比较频繁,因此,为防止树种单一造成的观赏性不高问题,设计人员设计景观时应多加避免。例如,设计时应结合预算情况,适当增加栽种树种,既要栽种高大挺拔的乔木树种,又要注重灌木的栽种。而且,还应栽种合适面积的草坪等。栽种乔木时可搭配种植落叶乔木和常青乔木,这样即便在冬季也能呈现郁郁葱葱的景象。例如,天津可种植的落叶乔木有:白蜡、国槐、栾树、臭椿等,可种植的常青乔木包括:北美香柏、华山松、雪松、白杆等。两种树种搭配起来,即便寒冷的冬天到来,也不会感觉园林景观的凄凉和单调。另外,如居住环境湿度比较大,可种植具有较强调湿性能的树种;如平时刮风机率较高可种植抗风能力的树种等;。总之,通过增加不同树种,构建不同的园林景观,最终实现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目的。
3.注重功能,提高质量
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仅停留在营造优美的外在景观上,而且还应加强对景观功能的考虑,以提高园林景观整体质量。例如,设计栽种树种时应考虑,除其能与周围环境良好的搭配外,还应分析其是否具备降噪、吸收有害气体的功能。同时,还应注重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需要乔木、灌木、草坪同时布局。不过需要注意一点,栽种乔木时应选择喜阳且具有较高透光率的树种,以降低其对下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确保其健康成长。对于下层植物则应选择喜荫的植物。例如,适合在天津种植的喜荫树种有:扶芳藤、常春藤、山荞麦、迎春等,具体情况树种应根据设计需要进行栽种。另外,为保证园林景观功能的完备性,应设计专门的运动区、休息区,并对其进行明确的划分。在运动区可设计网球场、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在休息区应设计赏景园林、下棋场所以及休息场地等,使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既能进行休闲的运动,又能休息,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四、总结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压力也不断的增加,因此,怎样在居住区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使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是设计人员应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重视对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可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设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当地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为人们营造出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而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甘维青,巩雪峰,陈勇.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02:120-122.
[2]刘盈盈.国内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新进展[J].绿色科技,2011,07:31-33.
[3]陈益浪.以人为本的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2,17:45-46.
1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模型构建
1.1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单一效益评价模型
1.1.1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美学和特征评价模型在美学评价指标选择时舍弃了按审美构成分解的指标(色彩、质感、层次等),以及按园林要素分解的指标(植物、建筑、水体等),这是因为审美是直觉性、整体性的活动,局部的美不能代表整体的美;然而与自然景观审美相比,园林景观审美多了一些意境和意蕴美的设定[12],只用“美”来概括难以表现园林景观美的深层差别,所以将美学评价指标分为“形式美”和“意境美”。美虽是直观感受而得,遵循不重合原则,对形式美评价进行限定,即只从形式构成上直观评价是否好看;意境美的产生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遵循客观唯物原则,意境美指标的评价主要是看有无意境的设定,即是否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是否有相应的特征设定等。而形式美的评价是直观的,但意境美的评价是理性分析而得,因此本研究采用照片评价法而非SBE法(SBE法是直观的)进行评价,且不进行回归分析,直接对形式美和意境美进行评定,在综合评价中需用到的指标重要程度由专家调查法经AHP法计算而得。在拍摄照片时尽可能表现时空变化,选择代表性景观节点拍摄同一角度的四季照片。特征评价指标有时代特征、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反映时代性和地域性对意义传达的语境约束及其自身作为意义被传达的程度。评价方法也用照片评分法由专业人士进行评判。美学和特征评价等级有优(8~10分)、良(6~8分)、中(4~6分)、差(2~4分)、劣(0~2分)5级。1.1.2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功能评价模型以居民调查表法进行功能评价。评价指标选择绿地交通通畅性、活动场所丰富性、空间场所舒适性、设施丰富适用性、景观照明合理性、空间可识别性6个指标。评价分级同1.1.1。1.1.3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效益评价模型现在生态问题严峻,园林景观建设也应在追求自然美和保证功能的同时加强与生态等学科的联系,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并尽可能运用园林植物增加绿量改善居住小气候。在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可运用利于生态过程的手法如渗透性铺装、软性池底池岸、雨水资源利用、设计形式上绿色廊道的连通性等,亦可通过增加园林植被绿量和生态效益的方法加强园林景观生态性。结合指标化和指标量化的可行性,摒弃了微观指标法局限于局部植物群落的限制,选取绿化覆盖率、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苗木规格、生长状况、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结构多样性6项宏观指标对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其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公式,分别用重要值和盖度代替物种个数进行计算,且前者计算对乔灌草层进行分别计算,评分取平均值。
1.2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综合评价模型
1)基于以上单一效益评价,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如图1所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构造判断矩阵。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每一层指标两两之间的重要程度,用几何平均法对18位专家和40位研究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建立判断矩阵。3)求取解向量并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4)权重的修正。在美学评价和特征评价,由于各指标含义易产生混淆,因此需要对其权重进行修正以避免信息重叠造成的评价不准确。如对3个指标A1、A2、A3(原始权重分别为W1、W2、W3,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为x12、x13、x23)进行权重修正,则修正后的权重W’1、W’2、W’3分别为:W’1=W1(1-x12)(1-x13),W’2=(1-x12)(1-x23),W’3=(1-x13)(1-x23)。5)建立模糊综合评判评语集。建立5级模糊评语集V=(V1,V2,V3,V4,V5)=(优,良,中,差,劣)。6)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从指标集到评语集的映射评判矩阵。7)一级综合评判。将B层的权重向量与B层的评判矩阵相乘,得到B层指标的评价向量。8)二级综合评判。根据B层的评价向量,得出综合评判矩阵,再将A层的权重向量与综合评判矩阵相乘,得出综合评价向量。9)计算最终综合评分。赋予评语集以得分向量T=(优,良,中,差,劣)=(100,80,60,40,20)T,将A、B层评价向量分别与得分向量相乘,相应得出综合评价得分和准则层各指标的得分。
2寒区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应用
选取哈尔滨市近几年新建的具有代表性的盛世江南小区(45.76177°N、126.5996°E)、润园小区(45.76629°N、126.6013°E)和溪树庭院小区(45.69310°N、126.5896°E)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13个小区园林景观单一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2.1.1美学和特征评价分析2013年全年对3个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相片采集,在拍摄的3000多张照片中选取每小区各20组共80张照片(每组春、夏、秋、冬景观照片各一张)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园林专业评价者的辨识能力较高,内部一致性较好[6],因而选取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具体选取园林相关本科和研究生,共发放12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2份。据有效问卷计算每组照片每个指标的平均分,再计算每小区20组照片的平均分,得出3个小区美学和特征评价结果(表2)。结果显示,在美学评价方面,3个小区的形式美水平处于中上水平,意境美处于中下水平;在特征评价中,时代特征处于中上水平,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处于中下水平。溪树庭院小区各项指标均比前两者稍高。说明寒区居住区景观设计较为注重形式美感忽略了意境的营造,也未能有效反映地域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2.1.2功能评价结果及分析2013年秋在每个小区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80份,应用评价模型得出评价结果(图2)。对于绿地交通通畅性指标,溪树庭院小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绿地交通很通畅,盛世江南小区和润园小区则是认为较通畅的最多;对于活动场所丰富性指标,3个小区均是认为基本足够的最多,评价结果基本相当;对于空间场所舒适性指标,3个小区均是认为“较舒适”的较多,溪树庭院小区比其他小区认为“很舒适”和“较舒适”的总频数比其他小区明显多;对于设施丰富适用性指标,盛世江南小区认为“很少不适用”的人居多,润园小区认为“稍缺不适用”的居多,而溪树庭院小区认为“较丰富适用”的居多;对于景观照明合理性指标,盛世江南小区和溪树庭院小区认为“较合理”的居多,而润园小区认为“基本合理”的居多;对于空间可识别性指标,3个小区均是认为“较方便识别”的居多。分析可知,寒区居住区普遍存在活动场所和设施不够丰富适用的情况,在绿地交通通畅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2.1.3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于2013年夏季对3个小区进行实地样方调查,每个小区选取8个20m×20m的样方,分别记录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数量、规格和生长状况,对于规格,乔木记录其树高、胸径和冠幅,灌木记录其高度、冠幅,植篱记录高度,草本植物记录高度、密度;对于数量,各植物均记录其株数,草本、植篱和藤本植物记录面积。根据实地调查数据,计算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物种多样性和生活型结构多样性,并统计苗木规格和生长状况;最后按照表1中的标准得出评价结果(表3)。结果显示,在绿化覆盖率和单位面积乔木占有量方面,3个小区均属于中上程度;在苗木规格方面,盛世江南小区和润园小区苗木规格均稍低,溪树庭院小区的苗木规格则明显较高;在生长状况方面,3个小区的评价均为良,但从频数分布可看出,盛世江南小区苗木生长状况为中、差、劣的也占较大比率。物种多样性均为优,但是调查数据显示,3小区物种丰富度依次为38、50种和46种,多样性相仿而丰富度差异较大;生活型多样性方面,三者评价均为中上水平。说明部分小区存在苗木弱小、生长不良、物种不够丰富等问题。2.23个小区园林景观的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根据1.2中的评价模型与方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表4表6),在美学方面盛世江南和溪树庭院小区处于中水平,润园小区处于差水平’在特征评价方面,盛世江南和润园小区处于差水平,溪树庭院小区处于中水平;在功能评价中,3个小区评价均为良,在生态效益评价中,盛世江南小区、润园小区、溪树庭院小区的评价水平分别为中、良、优。综合评价果显示,盛世江南小区园林景观质量为中,评分60.88分,润园小区园林景观质量为良,评分为64.57分,溪树庭院小区园林景观质量为良,评分为73.83分。说明寒区对于园林景观美学营造和特征保持还需要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功能和生态效益方面也有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3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1园林城市建设概况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指引了方向,也为园林城市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事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之各级政府和各界群众的有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绿化达标”、“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政策为基础,建设部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试行)》,借以嘉奖在园林绿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从而推动全国各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建设。
2园林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①“为绿化而绿化”。主要表现在一些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只考虑是否符合规范,而忽视情趣、意趣。有的甚至拒人于园外,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栅栏包围,这样的园林景观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发挥不了作用。②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个性。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先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的造园思想,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运用到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扬我国的优秀园林艺术和设计思想。改变现在许多小区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以适应居民的心理需求。③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乏文化气息。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是反映整理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园林艺术是一种动态艺术,这种艺术不是简单地栽植一些奇花异草或是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便可以体现出来的;建设者应拓展视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营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④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花卉植物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的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特有的层次感,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美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益,而且还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或决策者)的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有限的可绿化空间里不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景观要素,不顾具体环境,单纯为做景观而做景观,使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必然使人们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⑤各园林景观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人文环境难以和谐统一。当前一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忽略了与居住楼风格、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有的盲目遵循“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使环境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反而对居民的身心造成伤害。
3提高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具体建议
3.1统一规划,协调布局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园林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求保持统一。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小区绿化景观。
3.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体现人性化
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要最大限度利用原地形地貌,少动土方,适当保留原有树种。在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居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3.3小区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讲求实用性
小区园林景观是区内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场所,因此,小区园林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儿童活动区树种树型要丰富,色彩要明快,比例要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而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
3.4植物配置上注意层次性、协调性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木、地被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为宜,草皮面积不高于绿化面积的30%,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要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巧用草本花卉以弥补木本之不足,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高度等方面,做到互相协调。
3.5突出主景,切忌主次不分
每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园林主景。对于居住区绿化设计来说,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协调就是好。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
1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中国的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比如苏州园林,因为其显著的艺术特色而著称,但是我国的园林发展业起步的时间比较短,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我们看到了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比如具有几何对称之美的园林景观,美丽壮观的大草坪等等。随着地产业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洲大陆园林风成了居住小区建造的模板,但是他们只注重形式,忽略了建筑自身的功能。
1.1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
中国园林艺术形式多借鉴于文学和绘画,景观大多富有诗情画意,这些是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风格和艺术形式。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和手法,需要我们继承,但是不能对其一成不变,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文明、自由的新社会,设计的东西的根本是服务广大人民,造福百姓,百姓才是真正的主人。
1.2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状况
现代的园林景观考虑的最多的是人性化的空间,以“人”为本,这些经常提到,但是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却是少之又少。各个大城市都有广场,虽然广场很广阔,但是人不能留足于其中,因为树木很少,城市的家具,座椅数目较少,草坪虽然大,不让人进。现代园林景观应该多注重“亲人”,首先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不能违背自然而行,更不能违背人们的行为准则,如果我们一味地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了进步,不同的时代需要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留下不同的足迹。
2我国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
我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存的问题十分明显。比如现在很多居住小区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把居住的环境和居住区作为展示品,但是他们忽略了居住区对居住人民日常生活的休闲意义。把小区搞成如同城市广场一般,瓷砖、花岗岩满地,花坛、树雕数不胜数。缺乏树木供人乘凉,避雨,缺乏儿童的娱乐场所,老年人的休闲场所以及青年人的体育场。这些园林景观设计大都缺少文化内涵,园林的意境也十分匮乏,无法给生活压力大的人们以精神慰藉。
2.1功能性质差
目前许多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营造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大部分是侧重于外表的表现,认为外表美丽就行(以促销的目的为出发点),使得很多“景观”成为了“仅观”,参观的作用取代了园林自身的参与性、融入性的功能和作用。
2.2经济性差
现在的一些小区的园林景观为了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气势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以大量的金钱为代价追新求异,结果使投资的成本大大地增加,大大增加了购房者的房款支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
2.3缺乏个性
现在一些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总会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就是,园林景观大都缺乏个性,或个性不突出,不明显,不同程度上存在“模仿”的痕迹,而且很大一部分景观设计公司为了达到签单的目的就迁就客户的需求,也使得景观设计的雷同化与日俱增。
3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3.1模范山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这些自然资源构成的景观类型,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特色的主要因素,园林意境的表现、乡土的精工细作,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中国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感受。中国的园林是由建筑、花木,山水等组合而成的一个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居住园林环境在各个城市的功能也是有区别的,有的追求自然景致,有的围合开放,根据受众的不同也会发生多样的变化。现在的园林设计中经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调动各种场景的苏丹遭,营造人工气息和自然夹杂的居住环境。
3.2适合居住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居住环境,营造舒适健康,清新的小气候条件,是园林的物质基础。由于环境的相对恶劣,中国城市和园林都注重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舒服的生活环境,比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子的建造等等,无不以光影、温度,适度等影响人类舒适度的因子作为依据,想成适合居住的生活环境。
3.3渐进的空间组织形式
动态和静态的结合、虚实的对比、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经常把园林的整体分割为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尺度,并且将形成空间的主要因素合在一起,进行交错,自然、人文、山水,景观分割为若干的片段,分别去表现,使人们看到空间的局部而不会一览无余,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现代的各种尺度的园林设计中同样可以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中开学自我介绍(整理9篇)
下一篇:园区规划设计(收集5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