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门徒观后感1000字(3篇)

时间:2024-04-13

电影门徒观后感1000字篇1

七八点钟困成狗的结果就是十点以后精神成鬼。《门徒》给我的印象和打动实在深刻,所以即便隔了很久,也是想要写完这篇影评。不从片子的整体来谈,写几个觉得很有意思的点。

首先是片子开头的云。既是故事背景的交代,又是整个电影情绪和基调的渲染。然而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这些云的,觉得它们诡异的颜色和加速的流动过于不真实显得夸张。全片结束后,这些云却和其他很多细节一起久久盘桓让我不能忘记。现在想来,是结合剧中人物和故事品读更佳。《门徒》是一个悲剧色彩的故事,但它整体并不压抑,它只是在把整件事情交代给你之后让你感觉到巨大的惶恐。因为它探讨的东西如此远,而给你的感受却如此近。以至于看过之后时时回想起,某个瞬间觉得突然有回味。是的,有些电影是看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意思可过个一两天就觉得兴味聊聊再无可想之处譬如《星际穿越》;而有些电影则是看的时候觉得不过如此,事后回忆起来却感到巨大的感动和动容譬如《frank》。而《门徒》在我心里,属于后者的典范。

两个月前一天出门回家之后头疼得不能自拔,晚饭喝了一杯红酒之后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不仅缓解,而且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和愉悦感。我把这理解为酒精或者酒中的某种物质给大脑某个部分的纯粹的生理刺激。而明知道这种愉悦是纯生理性的,是假的虚幻的,我还是又去倒了一杯酒。及至后来我每每喜欢喝酒甚至多喝一点,想再去体验当时那种感受却再也不可得。可是酒,却委实从我从来无感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诱惑。特别最近长时间的情绪不好心情不定,有时候感觉酒会成为你一种心里的依赖,一种你自以为是的解脱。即使那种巨大单纯的愉悦感再不可得,得到的时时不过是迷蒙的困倦感。然而哪怕是暂时的愉悦和安眠不都是好的吗,对于一个只是想要逃避的人来说。极致的快乐想来和极致的痛苦一样,会让人心生怖畏。而前者却披着伪善光鲜的外衣,让人想想不禁心生寒意。酒精尚且如此,更何况毒品。

于是要提到古仔在片中的演技。对于古仔,他早年被很多人称颂的美貌我是完全理解不能,而他的演技在我所看过的有限港片中也没觉得惊艳。觉得是《门徒》让我开始认识了他。其中扮演毒贩的那种神经质、癫狂、痛苦和猥琐,配合着相当好的造型让我在看电影时好几次怀疑到底是不是古天乐。他的角色表现的是一种人性深处,最原始赤裸也最真诚坦荡的恶。那是被毒品的刺激和占领所剥去了道德和人伦意识之后最单纯的想要快乐想要解脱的恶,是你无法排斥和抗拒的每个人潜藏包裹在内心的部分。古仔的角色有一句台词,是吴彦祖要把他的女儿带走,他说她长得那么像她妈,没准哪天我把她也上了。是的,并不是玩笑,他猥琐得那么真诚坦荡,所说的这句话就像告诉你我今天早上吃了三个包子一碗豆浆一样的平常。而你说这是毒品带给人的吗?是毒品一层一层剥离出人性里善的部分,把你最底层隐藏的恶暴露出来的吗?我觉得不是的。没有毒品,还会有烟,有酒,有性、有赌博,甚至七宗罪中不是还有暴食一项么。而人从来都只是被华服美衣伪装起来的兽,不是毒品在改变你,是你自己的选择在还原你。是你在虚幻的快乐与真实的痛苦之间选择了前者。这是欲望,是的,人从来不会没有或者驱逐欲望,他们只是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

提到演技就再来说说吴彦祖。之前多少看过一些评论,对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看到张静初的尸体之后的大叫多有诟病,认为略显浮夸了。诟病的原因无非是因为那个叫喊特别的长,而吴彦祖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并不突出。而且就吴彦祖的角色来说,长期浸淫在毒贩和吸毒者的圈子里,张静初爬满老鼠的尸体和依然张大的眼睛虽然可怕,却也不至于让他惊恐失神到如此地步。是的,就是因为不至于让他失神到如此地步,我才觉得这部分的表现特别真实。可能是自己的意淫,也可能是导演和演员的有意为之。我总认为这段发现张静初尸体后的叫喊,是吴彦祖角色本身的一种借题发挥。作为一个年轻有抱负的警察,他实际上是不愿意这样多年从事卧底工作的。他所见到的人和事情让他迷惑,让他压抑,卧底的工作又让他长期的戒备和精神紧张。他无处派遣也无人诉说,只能不断地问自己人为什么要吸毒,他试图从毒贩身上、从他接触的吸毒的人身上甚至自己身上找答案,都找不到。这种压抑和迷茫让他陷入一种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甚至无法面对的痛苦之中,因而他和张静初ml的情节里,两个人几乎是各自单纯地在自我发泄。张是沉迷在吸毒过后的亢奋和虚幻,而吴则是用身体的刺激来让自己停止思考。因为他无处发泄,所以在看到张静初的尸体之后,他几乎是借题发挥式的不断地大叫。起先肯定是因为震惊和恐怖,毕竟那画面的刺激的确大。而我想吴张二人角色的感情,是有一定的好感在其中的。而吴出于自己身份的原因,对这种好感是存在厌恶和排斥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从张和张的女儿身上是能体会到一种其实并不存在的温暖和生活感的,而那是他多年生活中所向往而又无法存在的东西。所以从震惊到悲伤到对自己的好多深深浅浅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痛苦的发泄,这个喊叫的确是需要这么长时间的。是一种神经质似的自说自话的情绪表达,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出口。就像平时不愿展露自己情绪的人会特意去看悲伤的电影哭泣一样,是给自己一个虚幻的安慰而已。可是这种情绪和心理的存在却真实,所以也许你看到的并不是演员或者角色,而不过是你自己。

既然古和吴都说了,就再来说说张静初。张的角色在吸毒之后诱惑吴的时候,穿着一件廉价的白色裙子。衬着房间破败而斑驳的背景,显得就像一个在鲜血中静坐的洋娃娃一样,有一种病态的美感。她的那种母亲的形象、想戒毒的愿望以及正常时候的安静温柔和吸毒时候的急切、撩起裙子打针的性感以及最后身体上爬满老鼠的死后画面对比太明显。以至于她说她是为了给他丈夫证明可以戒掉而吸毒一开始我是那么相信,及至古仔的角色也说出一样的话。说实话两个人放在一起,可能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张那样的人更可信吧。可是吸了毒的人,还是人吗?或者说,被强烈欲望占有驱使的人,是兽,是人,还是欲望本身?

而片子里表现的欲望实际也不只是毒品一种。其中吴彦祖去工厂被一队不相干的警察碰到,领队为了争功升职而冒险去闯工厂。手伸到大门的孔洞里试图打开大门,结果被毒贩生生把手敲了下来。而被敲下来的那只手在毒贩手里还做了一个曲起手指的动作。这个被内地上映剪掉的情节也是我的心头好。我觉得偏要在这只将死未死的手上解读出点什么导演的用意所表达的内涵未免有过度解读之嫌,而我也不愿去解读。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镜头有一点恐怖有一点戏谑也特别有一点诡异的美感。

最后要说的就是结尾。影片看到后来,我几乎是在期盼着结尾吴彦祖开始吸毒。因为觉得这样才符合整个片子的走向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如果吴的角色最后只是一枚受了嘉奖然后依然痛苦并坚持着卧底的缉毒警察,这种情节未免太内地太主旋律。好在最后没有让人失望。吴彦祖最后找出张静初留下的毒品,穿着升职之后的警服,坐在旧而脏的沙发上卷起袖子打针的画面实在是太性感和美丽。除此之外,我觉得这种剧情的发展是真实,符合人物的心理期待的。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他是敬业的、忠于职守的,而且不能否认他也是优秀的。可是他也是极度痛苦的。他升职嘉奖的喜悦无人分享,而这荣誉也是靠背叛信任换来的,他孤独压抑,而这些都不足以动摇他的心。真正让他最后打下那一针的,是疑惑。不知道自己的背叛是不是对的,不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不知道张和古两人他该相信谁,不知道人为什么吸毒,不知道活着和毒品究竟哪个更可怕。于是他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也只有这种方式,他能给自己答案。这是结束,也是开始,是万劫不复的解脱。

因为生和死和毒品,都不可怕。空虚最可怕。

电影门徒观后感1000字篇2

《门徒》是一部涉及毒品的影片,这决定了它的基本价值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但影片的思考又不止于此,阿力(吴彦祖)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发问:“昆哥(刘德华)和阿芬(张静初)的死让我终于明白了,吸毒是由于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毒品可怕呢?”“门徒”二字点出了主旨,关于皈依和背叛的故事。毒枭昆哥是教父,千挑万选之后错选卧底警察阿力做门徒,继承自己的产业系统。兵贼不能同炉,终于图穷匕见,昆哥问:“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阿力的眼神迎上去:“你不是卖电器!”吸毒是堕落,贩毒是犯罪,缉毒是正义,沾毒的影片必须雷厉风行地反毒。在这一点上,《门徒》和《中华之剑》之类的纪录片没什么不同。甚至《门徒》还真像纪录片一样展示了制毒的过程,贩毒的网络,罂粟的园地它肯定要说教,不说教通不过审查,不说教就丧失了基本的道义立场。

可是在充满“门徒”和“教父”的香港黑帮片中,90%的片子不是赞颂警察、谴责匪徒的视角。这是香港的电影传统,也是颠扑不破的市场定律。《门徒》也是这样,昆哥从事着十恶不赦的行当,但他并不面目可憎,他的一套“全是吸毒者的错,我们无罪”的歪理很有蛊惑力。为了保护妻女不受牵连,他最后切脉自杀,这不仅让阿力的心里不能平静,也打翻了观众的五味瓶。而警察们是什么德性?廖启智演的反走私警察,一听楼上有大量的毒品,仿佛眼前出现了通往锦袍紫莽的天梯,马上进入疯癫状态,完全不顾同行的死活。尔冬升演的扫毒组总警司,听昆哥说让他们夫妻见面就什么都说出来,给他以立功的机会,就犯下了低级错误:二人见面后马上串供,警方还是一无所获。除了悲天悯人的阿力,片子里的警察都是利令智昏之徒。就这样,两套自相矛盾的价值观共聚一堂。

如此一来,商业片的肌体上就长出了文艺片的细胞;如此一来,白日梦当中就注入了现实的影子;如此一来,主旋律的轰鸣中就夹杂了不和谐的“噪音”。尔冬升如果不是混迹在商业为王的香港影坛,他会是个特别纯正的文艺片导演。即使生长于迎合为主的拍片氛围中,他仍然要执意加入自己的独特观察。他不愿意政治不正确,也不愿意太过委届自己,这是一种无奈的面面俱到。结果是一次次奉献较高水准的作品,但从来不能发挥到极致。《癫佬正传》是这样,《色情男女》是这样,《门徒》也是这样。唯一的例是《新不了情》,一个绝症美少女把苦情做到了极致,成就了尔冬升最有人缘和人气的电影。《门徒》中,吸毒的恐怖传递出来了,《无间道》式的左右为难感传递出来了,可是看完全片后,就觉得两股力道抵消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抱着怎样的心情走出影院,不知道该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这部影片。

我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人性是复杂的,电影也是复杂的。片子不难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细节的真实。小孩儿是电影中最有效的催泪弹。让孩子像《妈妈再爱我一次》中那样直接号啕大哭是最笨的办法,聪明的导演只是把孩子置于一种不该承受的艰难境地中,像《偷自行车的人》。孩子越懂事,情节越惨伤。泰国那片鲜艳欲滴的罂粟花,是故事片中少见的玩意儿。据说是为了本片而专门种植的,一待拍完马上铲除。有一个细节让我震骇:剩毒行动中,一个警察伸手进来拽门闩,被一个毒贩用锤子敲掉了整只手!或煽情,或质感,或暴力,凡是动了心思、下了木钱的,观众都不会无动于衷。电影和文章一样,情绪饱满地把一个人、一件事说深、说透,最容易打动观众,也最见功力。《门徒》有点三心二意,但还值得一看。

电影门徒观后感1000字篇3

我看电影总是会哭。

无论是有被批评有多烂的《黄金甲》还是被很多人呼“并不惊悚”的《门》。还是《生日快乐》诸如此类。我总是很容易被里面某一个情节所触动,然后,哭个稀里哗啦。

这真不是一个好习惯。

我想,我只是适合做一个单纯的看客。而不适合去做一个评论家。尽管有人建议我去写写影评什么的。我总是容易被一些细小琐碎的情节,所打动。也许,只是一句台词。又也许,只是一个眼神。沉浸在一些小悲小喜当中。即使被批的体无完肤的《黄金甲》,也会因着巩俐那句看似淡定的“菊花都绣好了,总该开一回吧”,而感觉到一种悲凉的哀伤。

昨天看《门徒》依然如此。

说起来里面除了古天乐饰演的那个角色之外,我最不喜欢的,便是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阿力了。

对这个人,似乎潜意识里面,总有一些不屑。

看完影片之后,我很不客气的骂了他:做婊子还想立贞节牌坊。

八年来,坤哥(刘德华饰)一手将他提携起来。并将他视做最亲密的手足,甚至收他做门徒,将庄家的位子毫无留恋的传与他。为了给警方提供更多资料,阿力故意说“想自己出批货”。坤哥不想阿力自己去涉险,只问他要多少钱,可以从他这儿取。那份视他如己出关心入微的真情,不知道当时的阿力会不会为自己设局骗他,而觉得有一丝羞愧不安。

坤哥告诉阿力,不要相信任何一个人。却,毫无保留地相信了阿力。并最终死在他设下的局里。

我觉得,最为残忍的一段,便是在警署洗手间里面,阿力向坤哥坦白,他是一个做了八年的卧底。坤哥青筋迸出的脖子上汩汩的流着鲜血(为了保全自己的老婆,他割破脖子上的动脉自杀了),眼睛里全是难以置信的恐怖:为什么?!为什么?!究竟为什么你要这样做?!他绝望的讲着八年前他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的拯救阿力。阿力跟他说,那是假的。不肯死心的坤哥,又问,为什么他肯拼命替他抵死?阿力再次告诉他,那是假的,那只是警察设下的一个局。

坤哥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一个人,在他面前亲手揭示了这残忍的真相。一切,只不过是早就设好了的一个局。花费了八年的时间。

坤哥至死的时候仍戏以置信。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失败,竟然如此残忍。

刘德华饰演的这个毒枭(坤哥),在影片里面有很柔情的一面。他临死前竟然还跪下来求阿力,要阿力放过他老婆(他老婆当时再度有了身孕),那样的哀求,一点尊严也没有的跪在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接班人面前。

这一段,甚至比张静初死后尸体被老鼠吃食更为可怕。那毕竟不是人为。

阿力最后仍然揭发了坤哥的老婆。在坤哥求他再等一会儿,求他不要动自己,让他的血慢慢的流,等他老婆离开警局,而阿力没有动的时候,我几乎以为阿力默许了呢。我不明白,既然他不肯放过坤哥的老婆,又为什么不肯送坤哥去医院,而眼睁睁看他失血过多而死?

他跟坤哥的小姨子(何美钿):你姐姐也参与了贩毒。何美钿捂着嘴跑开了。坤哥的两个孩子,有一个啐了他一脸口水,另外一个给了他一耳光。接着,也跑开了。

到这里,也算还勉强能够让人接受。尽管,未免有些冷血。但是,他是一个警察。是不是。警察就要秉公执法,不能投入个人感情。

但接下来,他为了获得阿芬(张静初饰)女儿的监护权,而用毒品诱惑古天乐(阿芬的老公)时就让人无法接受了。两者根本就是相互背离。前者他出卖坤哥,是因为他是卧底;他揭发坤哥的老婆,是因为他是警察,他要秉公执法。那么,这一刻,他便是滥用职权。

他让古天乐身上绑满毒品,在机场却示意自己人(此时他的身份依然是卧底,坐在毒品老大交椅上的卧底),也就是警察当场以运送毒品的罪名将古天乐抓获,并使之镗锒入狱。可怜的古天乐,吓得都要尿裤子了。吓得面无人色的古天乐,打着冷颤问他怎么办。他貌似很潇洒的说了句:怎么办?我们彻底完了。然后有警察帮他打开手铐,他大步走出警局。

那一刻,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让人觉得他不猥琐。

另外,他明明不喜欢坤哥的小姨子,却最终跟她发生了关系(在此之前他跟阿芬已经有过身体接触)。再度验证了“一个男人,他可以不接受一个女人的爱,可是他不会拒绝这个女人的身体”这句话。

张静初饰演的阿芬,为了证明给古天乐看毒品是可以戒掉的,而开始吸毒,并最终无法戒掉。在她决定为阿力戒毒的时候,我几乎以为可以看到他们美好的未来。可惜,最终古天乐仍然找到了她。并迫使她再次吸毒。阿力没有给阿芬解释的机会,便把阿芬跟她的孩子赶出门外。以至阿芬对生活再次失去了信心,觉得了无生趣。甚至让人觉得最后阿芬要古天乐在自己的脖子上注射毒品是有意求死。古天乐有提醒过她,可不可以,能不能受得了。她笑着指着自己的脖子做无谓状:来啊。然后,惨死。

我甚至想,如若阿力肯听她解释,肯给她鼓励,安慰,会不会有很美好的结局?被赶出去后,她曾经跪在地上求阿力:你连一条狗都肯救,你就救救我,再给我一次机会吧。阿力把她推到一边,说:狗是没有选择的(那条狗被力撞断了腿),但是你有!然后,转身离去。

阿芬的死,大半跟他有关。他给了阿芬重新生活的希望,却也亲手掐死了这簇希望的小火花。

总之,感觉阿力这个人,是有着精神缺陷的一个人。有着非常矛盾的两面。甚至因为做了八年的卧底,见到警察巡逻也会下意识的转身就走。他自己也陷入非常迷惘的境地,一边当毒贩、一边继续追踪贩毒线的源头,甚至隐约已经分不清自己的真正身份……

他一边为自己出卖坤哥而自责,一边又为自己警察的身份所若恼。

影片的最后,他坐在阿芬曾经的房间里,思绪混乱。他看到坤哥出现在他面前,怒目相视,不断的用眼神置问他,为什么。充满被背叛被出卖的愤怒。他又看到阿芬,穿了曾经与他亲密接触时穿的白衣,安静的坐在那里,凝望着他……

我很怀疑,他最后会不会得一种叫做精神分裂的病。

最后总结:千万不要去做卧底。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