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例(3篇)

时间:2024-07-24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概念是人类在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后对生物表象及其内部生理机制的概括总结。生命科学中的原理、规律和生命现象都是通过概念得以清楚阐释,新课改下的生物课程标准对概念教学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和指导,旨在将概念与生活实践或实验活动紧密联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活动建议。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发散思维、积极创新。

一、概念教学的策略

1.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将抽象的生物概念类比成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并且两者的某些特征相似,使概念具体形象化。例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比喻成时钟的周期,强调周期的起点终点相同、连续性、顺序性。又如,氨基酸的相关公式,氨基酸的数目减去肽链的数目等于肽键的数目,简单类比为人的手,氨基酸的数目类比为五个手指,肽链数类比为一只手,肽键数目就为指缝连接处,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理解公式。

2.创设情境法

教师要运用恰当的实例,创设一定的情境,阐释概念的具体内容,体现概念的本质和延伸,让学生注重生物科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

例如,种群、群落、物种、生态系统这些概念易被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如观察一座山上的生物,这座山上所有的山羊可以称为一个种群;这座山上的山羊种群、松树种群、老虎种群等所有种群组成群落;这座山上的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包括水、阳光、空气等组成生态系统。又如,反射弧的讲解,可让学生体验膝跳反射,引导学生找出反射弧的结构,加深印象。

3.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比较事物的相同或不同特征,分析得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许多概念字面意思、内部含义或属性比较相似,通过比较后找出概念的突出特点,避免混淆相似概念。例如,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见下表)。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

续表

从表1中看出减数分裂的概念中强调了“生殖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强调“周期性”“细胞的增值”,通过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可以判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处于某个时期。

4.概念图法

概念图法指用方框、圆圈、箭头把相关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有关概念整合成网络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见下图)。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实验探究

通常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分析结果等一般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概念生成。让学生从观察疑问中获得兴趣,然后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光合作用、酶的探索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索归纳总结生命物质的来源、功能和本质。渗透作用可以通过渗透模拟实验、动物红细胞吸水失水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探究。

二、各种方法的综合利用

根据课程需要,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概念,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概念教学的方法,发掘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列举一些科学实例,使学生领会生物学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例如,讲解减数分裂时,可用图片展示其每个时期的特点;用动画展示其整个变化过程;用比较法辨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又如,光合作用的讲解,用实验探索分析总结概念,用动画视频深入分析其内部机制,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有关概念,找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总结及展望

知识的学习要经过认知、理解、记忆、熟悉、应用等几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在整个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灵活运用恰当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篇2

一、概念引入的作用分析

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对于概念的知识点教授比较困难,通过在具体教课中的时间总结得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点是他们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乐趣;第二点是数学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化,他们不容易掌握。但是教师运用概念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这些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感兴趣,学习的效果更佳。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概念,教??有针对性的讲述,不断降低其学习的难度,提高其理解能力,让学生得以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概念。

其次,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的时候,不单单要用到数学的公式及相应的运算法则,还要使用数学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题。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重数学概念对整个数学学习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进而更快度的解答题目。

最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所以需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升其教学质量,改变其教育观念。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要的一点就是变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形式,充实概念教学,从而将概念教学引入到上课当中。再者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各种方式相互整合互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概念的引入的具体教学措施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使得数学概念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数学概念的表现方式的不同,促使其引入需“因地制宜”,而且教师在进行教课的时候需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1.提出问题及构建情境

该方法在小学教学课堂上经常被运用到。透过提出问题来引入相应的数学概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知道什么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从这个角度来寻找进入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时候比较苦难,但是创建适宜的情景能够把这些数学概念生动化,更加方便他们对概念的了解掌握及运用,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某些易懂概念,实施直观表述

在小学数学当中,一些概念是非常容易明白的,学生学习起来没有那么困难,对于这一部分的概念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直观地表达出来,不用采取花哨的方法,这样反而会使他们的理解产生偏差。比方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于整数减法的运算规则,教师直观表达:在进行整数的减法的运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列方程式,让相同位数对齐,由最后一位开始运算,如果该位置上的数字不够减,就从其前一位借十,并且前一位要退一,该位置借过来十以后和本位上的数字进行相加之后得出来的数字再进行减法运算,以此类推。随后教师直接在黑板上举例说明就可以了。同学们在看到教师举例的时候就会明白怎么进行计算。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不要做过多的解释,给他们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们在练习当中自己操作,进而深刻地明白怎样进行减法的运算。

3.解析繁杂难懂的概念

数学的概念有很多,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概念以外,还存在很多的繁杂难懂的概念,这些概念不可能凭借教学进行简单的概述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更不用说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这些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层次地详尽地解析,掌握其关键点及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开展繁杂概念的学习。

4.抽象的概念,绘制图像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其中很多概念较为抽象,不是只凭讲解就可以达到让学生意会言传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直观教学,也更容易理解浅显易懂的语言。这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是适宜的做法。比方在论述“空间与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口述其概念,需要拿实物或者是绘制图形进行讲解,这样就方便学生理解了。

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以及教材的知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感体验,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经验,详细论述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从知识规律特点与学生特点两者入手分析。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完善。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科目,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学习和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鉴于这两者的特点,数学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教学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抓住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对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形成研究定理、性质的前提,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概念推导与演绎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也就是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与外延,才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充分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与推理,进一步形成运用概念的熟练技能,这对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准确、清晰地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而准确掌握概念的关键则是抓住概念本质。在高等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还要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带领学生思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在讲述线性空间这一概念之前,就可以先列举几个集合例子,先指出这些集合的共同属性,然后指出同时具备这些属性的对象范围很广,需要对这些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将两种运算抽象起来,要求其同时具备封闭性特点。通过这种概括与抽象的形式引出“线性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揭示证题规律,启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定理、性质、练习题能够循序渐进地揭示证题规律与运用整体规律,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揭示内在规律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命题无法或很难从原命题直接证明,需要通过等价命题的证明,间接证明原命题,这种方法就是间接证法。如果遇到这类数学证题,可以先将这种间接证法的规律、特点向学生介绍清楚。比如“反证法”的一般规律是证明论题结果不正确,再结合已知条件推理出相反命题明显的逻辑矛盾后,就可以间接证实待定命题的正确性。比如说:p(x)为F上的不可约多项式,存在0

三、指导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即提出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数学思维方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起到巨大作用。笔者总结了三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运算讨论法。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需要经常探讨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运算”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线性变换、向量、多项式、矩阵等教学中,都引入运算,通过运算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性质,进一步得出特定理论。将运算讨论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众所周知,大部分概念、理论的形成,是在深入研究某一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从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二元线性方程解法提出一般性质的线性方程解法。第三,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整体方面考虑问题后,应积极探寻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线性方程组”的学习中,可以从方程组的变形中找到规律,分析同解变换的基本方法,总结归纳出“形变解不变”的特性,进一步提出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银萍,王宪昌.高等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优化[J].大学数学,2010(09).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