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范例(3篇)

时间:2024-07-25

抛锚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活动;教学策略

学生乐于学、会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多数采取的依然是抑制学生主动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抛锚”对整个教学内容和进程加以确定,从真实情景着手,从而有效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构建的作用。

一、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1.抛锚式教学强调高中化学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抛锚式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鼓励者、导演者以及指点者的角色。首先,作为鼓励者,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充满意义,并令他们感觉到能够完全胜任这些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避免他们因灰心而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同时,当学生取得成绩上的进步时,作为化学教师,还应充分给予赞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其次,作为导演者,需要教师有效设计并组织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课本上的知识为具有探索性的课题,并如同一个导演一样,创建一个知识活动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经过自身的努力表演,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最后,作为指导者,传统的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应当通过质疑和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发现学生探索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2.抛锚式教学强调化学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意义的构建过程是学习,并且强调是否发生学习,主要是看学生学与否,而不是教师教与否。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而一旦认清这个中心,在教学时,便会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他们的首创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来;同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还能令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更多地具有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还能令学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过程中,通过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加以实现。

二、化学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抛锚式教学模式

1.对抛锚式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选择与当前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当做学习的中心内容时,应当从真实情景中加以确定。其中所选择的问题或者事件便是“锚”,该环节所起的正是“抛锚”的作用。而整个教学进程及内容便由该类问题或者事件加以确定。所以,如何在教学策略设计中进行“抛锚”对抛锚式教学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烃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烃类的发现史,将烃的种类及相关分子结构这一学习主题如画龙点睛般清楚地加以点拨,将“锚”抛下去,让学生认识到若要探究烃类结构,应当掌握什么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等,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对当前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加以确定,从而实现“抛锚”教学。

2.在抛锚式教学构建中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

构建知识意义时,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需要指出的是,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核心关键是自主学习,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将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直接向学生提出来。例如,在“烃类”的教学过程中,获取何种资料、如何获取相关资料、从相关专家中获取何种类似问题等,学习者在构建知识意义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协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应当更多地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以及协商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对有关烃类结构探究问题时,并非只是简单告诉学生怎么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关探索问题的线索。

三、构建更加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

通常情况下,学习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应当将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更多地在化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抛锚”更多地选择建立在学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础之上,让学生更加方便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同化,从而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更加深刻的意义。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保证内容与形式均保持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与课堂教学互融,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烃类”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将烃类燃烧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指出甲烷、乙炔类等烃类气体的特性等。其次还应注重高中化学内容结构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伴随计算机的逐渐普及,通过多媒体、Flas等工具,能够更多地帮助学生去探究相关化学资料和专业知识等。

下面以解决化学问题为例详细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事件上或者问题上,将学生引入学习目标上的一个探究的过程。如: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备”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实验室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学习过如何制取氧气、氢气及二氧化碳,在制取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化学装置。通过引导及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学生就会明白制取氧气的反应类型,即固体加固体进而得到气体;制取氢气及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为固体加液体得到气体。为此,教师可问学生:“制取氯气需要哪些化学装置呢?大家都知道,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I(浓)=MnC12+C12+2H2O。”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氯气的反应类型为“固体加液体反应得到气体”,同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石棉网、分液漏斗及酒精灯。教师可继续问:“那通过上述装置所收集到的氯气是否纯净呢?还是掺杂有其他物质,若想得到纯净的氯气,该如何收集呢?”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于是,根据氯气反应原理、原料等画出装置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抛出“锚”,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充分认识到教师扮演的鼓励、导演以及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所扮演的教学中心角色等,以创设真实情境这个主题,利用“抛锚”有效开展多种学习方式,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构建更加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朝峰,李培.抛锚式教学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10(S1).

[2]沈峥.化学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怎么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抛锚式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抛锚式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宋扬(1978-),男,安徽淮北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江苏徐州22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YGJ11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94-02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本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介绍MS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但如果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会用”这款软件,单纯教授学生软件的用法,则教学将会陷于枯燥。况且学生在学这门课之前已经学过类似“计算机基础”这样的课程,软件的操作方法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作为一款应用型软件,MSOffice系列软件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将这些软件作为有力的工具去解决实际办公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这也正是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在简单介绍软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软件去解决一些实际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才是该课程授课过程的重中之重。而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学习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办公自动化的教学是非常适用的。教学过程中基于真实工作情境而确定的这些难题便是抛锚式教学所要抛出的锚。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抛锚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抛锚式教学要求首先创设有感染力的真实环境以及事件,在此基础上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锚”抛出,并由这个“锚”固定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围绕这个“锚”的知识点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经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估”五个环节。

二、适应抛锚式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1.平台选择

抛锚式教学将技术当作教学依靠的锚,特别强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1]抛锚式教学过程包含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学习讨论—评估效果”等一系列的环节。在基于网络的教学中这些环节是必须依赖技术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选择一个功能相对强大和完善的平台作为网络教学平台。而已在世界各国高校中普遍使用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则是非常合适的。Moodle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法为其设计的理论基础,而抛锚式教学模式也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Moodle教学平台似乎就是为适应抛锚式教学模式而生的,它允许师生或学生彼此间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Moodle平台将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模块化,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适当的功能模块。例如“教学资源投放”模块、“讨论”模块、“教学效果评估”模块,在Moodle教学平台里都可以自由添加,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详细定制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此外,该平台在课程管理、人员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性能也十分优秀,被世界许多一流大学采用作为其网络教学的平台,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大奖。

2.功能模块的设置

(1)主题模块。抛锚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创建一个模拟真实场景的工作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对所需知识进行建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内容有多种组织方式,如主题模式、星期模式、主题与星期混合模式等。其中的主题模式则最适合上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情景设立要求。教师可以把一个现实的问题视作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可以添加标签模块(允许编辑人员在其中添加图片、视频、文字、动画等内容来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讨论模块、作业模块、评分模块等。采用主题模式的好处是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功能模块都被集中在同一主题内,当教师需要构建另一个“锚”的时候,可以再设置一个新的主题,不同主题之间互不干扰。

(2)分组模块。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展开后续的分组讨论活动,或者以组为单位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Moodle提供了完善的分组功能,可以分为可视小组(在平台的讨论区、作业区等区域不同组成员可以看见其他组的活动)、隔离小组(在上述区域中不同组成员是不可见其他组的活动的,每个组成员都以为只有自己组在从事这项学习活动),而且在小组的基础上还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大组,以满足不同教学活动对分组的需要。

(3)交流讨论模块。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节。Moodle教学平台可以提供讨论区模块和聊天室模块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互相提问、讨论。讨论区类似于论坛,学生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发帖提问,其他同学及教师可以跟帖回复。讨论区的帖子里允许学生发图片、链接、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这些都与论坛的发帖功能类似。此外,Moodle还允许教师对发帖和跟帖的内容进行评分,在讨论的同时强化了评价功能,使评价更加及时便利。例如,某个同学在讨论区发帖(或跟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整个问题的解决非常有帮助,那么教师可以对这个帖子进行评分,必要时可以汇入平时成绩,以奖励优秀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聊天室则为同时在线的学生实时讨论问题提供了一个场所。

(4)评价模块。经过了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之后,学生可以拿出各自的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并且由教师和学生予以评价讨论。Moodle课程的作业模块具备完善的作业上传、管理和评价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作业的形式上传到作业模块中。教师在作业模块中可以为每份学生作业在线评分、写评语,这些评价内容对学生均可设置为可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到讨论区发帖对本主题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学生也可以跟帖互动。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以办公自动化课程为例)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学生的综合情况,选出若干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再由这些组长按照指定的配额招收自己的组员,完成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1.设立情境

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中,首先创建一个标签模块,以文字(必要时可以辅以图片、视频等)的形式将办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象化。如“前几天,有一个同事要我帮他设置一份文档的版面,该文档由文档A和文档B组成。文档A是文字部分共40页,要求纵向打印;文档B包括若干图形和一些较大的表格,要求横向打印。同时文档A和文档B要采用不同的页眉。现在,他已经将文档A和文档B按要求分别设置好了页面格式,现要求在保持各自版式不变的情况下将文档B插入到文档A的第20页位置,并要求统一编排页码”。

2.确定问题

这个环节不仅要在前述设立的情境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要求学生能确定导致问题无法顺利解决的关键因素,并想方设法予以化解。如针对上述问题,可以提出问题“我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朋友的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广泛搜集资料,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进而发现,通过采用对文档分节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对“分节”这个关键知识点的学习便成为了当前的首要工作。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或者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关学习线索,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时对学生适当予以引导。如在本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以及搜集的资料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节”,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比较好的资料和网站,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同时告诉学生学习“分节”的重点是掌握节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类型分节符的使用方法。

4.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在网络平台的当前主题下设立讨论区,要求学生在讨论相关问题的时候,必须到讨论区里发帖讨论。这样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就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后,可以着手去解决教师在第2步中提出的问题。如本例中,学生在经过充分学习之后,可以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作业中并在作业模块中提交自己的作业。

5.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作业模块中对每个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书写评语,也可以在本主题下再建一个新的讨论区专门用于对本主题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在这个讨论区里,教师可以发帖对全班及各组表现进行一个整体评价,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评价区发帖互评,以便评估得失、总结经验、指导将来的学习工作。

四、基于互动平台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对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

抛锚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应从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途中的伙伴。因此教师应把精力放在真实学习情境的构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环节的设计、力求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上来。

2.真实的情境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情境讲究“真实”二字。办公自动化教学过程中设立的情境,多来源于现实办公活动中的真实问题。而类似的问题或者困惑,学生也都曾或多或少遇到过。因此真实情境的设立,引起了学生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共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中心。

3.要制订更加及时准确完善的评价准则

首先,评价要及时。抛锚式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僵化不变,而是经常随境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面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对在讨论区发表一些有建设性意见和想法的学生进行及时点评或打分,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给予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其次评价要准确。相对于传统教学,抛锚式教学的评价环节有所增加,又由于课程动态性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评价时遇到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加,因此评价标准必须制订得更为详细完善,才能保证评价的效果更加精准。

4.要着力开发适应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材料

抛锚式教学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但是围绕课程内容体系的各主要章节去设计真实的情境却并非易事。同时,围绕抛出的“锚”去开发和拓展类似问题、设计符合抛锚式教学要求的习题,亦有较大难度,这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应在平时注意学习积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设计符合要求的教学材料。

5.讨论区和评价区要分开组织

Moodle教学平台提供了讨论区模块供师生发帖交流,而且在同一主题下可以无限添加讨论区模块。但有些教师为了省事有可能只设计一个讨论区,这样学生的学习讨论和互议互评的内容就会混杂在同一个讨论区内。为了将两个不同性质的内容加以区分,务必设计两个不同的讨论区并且要限定学生在讨论区的发言内容以便对内容进行区分和管理。

五、结语

网络和计算机在学生生活中日益普及,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有益的补助作用,也有助于缓解课堂教学课时少、实验设备不足等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

[2]成元学,程明霞.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

[3]林倩倩.“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

抛锚式教学范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数学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因此,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抛锚式教学策略以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情境认知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也可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教学分为五个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也应注意:情境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教学的进度和秩序;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1-0087-02

一、抛锚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通俗的内涵、明晰的教学步骤,下面从这三个方面阐释抛锚式教学策略。

1.理论基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结合最近发展区、情境认知理论产生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是“讲授者”,而是“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知识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样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才有意义。

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大致为以下七点:①情境是一切认知和行动的基础,强调情境的真实性;②知识是一种应用工具,是真实的活动结果,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并表现在人们的行动和共同体互动中;③学习是一种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或实践共同体和积极互动的过程;④强调认知工具或资源的运用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⑤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晰地表达理解和反思;⑥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帮促者;⑦强调真实性的评价。

2.内涵。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抛锚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确定一个锚,并把它抛出去,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围绕着这个锚来展开(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所谓的“锚”就是实际情境中的一个真实事例或真实问题。

3.教学步骤。抛锚式教学策略有以下五个步骤:

(1)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入锚,情境必须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教和学。

(2)确定问题。情境创设之后确定“锚”,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围绕着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展开,围绕着这个“锚”组织教学,就有了教学的“向心力”。

(3)自主学习。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自己根据线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多种解决方法以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对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二、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为例,说明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学生在过去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开始系统学习三角形的最基础知识。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能力还极其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基于以上分析,从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家、超市、学校)老师每天上班都要从家先经过超市,再从超市到学校,有没有更近一点的路呢?(从家直接去学校)为什么从家直接去学校这条路最近呢?可以把这几个地点和路线看成什么图形呢?(三角形)相信学了今天的内容就会明白了。

2.确定问题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和画三角形,学生自己做完和画完三角形之后,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任意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根吸管任意折成三段试一试,看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自主活动后,教师总结有的同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却不能,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三段吸管要符合怎样的关系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在学生自己动手做、画和折三角形之后,确定了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3.协作学习。为了探索三角形的奥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人一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小棒各一根。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任意取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并且记录好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以及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和报告探究结果,观察能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条边。(自主学习确定问题之后,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4.效果评价。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小组、个人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表扬和奖励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教师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三角形,并通过自主和协作学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最后教师进行了评价和反馈。在这次教学设计中,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学段的学生都适合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在步骤实施上也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教师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抛锚式教学策略并非一枝独秀,完美无缺,要视具体情况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的教学策略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0.

[2]建构主义[EB/OL].http://baike.sogou.com/v681255.htm,2014-3-25.

[3]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84.

[4]新华辞书社.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32.

[5]建构主义[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RzuQb13O08-lV

Uk73AY_oH2RuRKiCmRrKervfD2ajz8g-B8gOPebGC5b6TdbHCpzxe_8w3LJ

TzXKZjkeVEysK,2015-3-30.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