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的感言(精选5篇)
时间:2024-02-26
时间:2024-02-26
知道新浪在开展征文比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没当回事,虽然每次发表新作都会选中“我的20xx,我记录”,却从未完善资料,等于没选。直到圈友“维我独佳”向我发出支持的邀请,才认真查看了赛事的有关情况,知道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比赛。此时心中才萌动了参赛的念头,为的不是能否获奖,也不是排名的先后,更没有证实自身实力的妄想。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其中,感受竞赛氛围,体味做博之道。
从第一篇《回家的味道》开始,每日一篇,加在一起只有五篇文章。除了《回家的味道》是一篇感悟随笔,其余四篇都是诗歌,那应该称为四首了。既然是竞赛,那就有胜负,毫不讳言,为了提升点评的次数,我在圈中发出了一封封邀请。承蒙大家厚爱和不弃,许多圈友给与热心的关怀和支持,并作了精彩点评。每每翻看这些点评,哪怕是只言片语,无不让我感怀,令我愧疚。由于这几篇(首)文字都是仓促而就,缺少斟酌,除却了主题、构思之外,没有多少蕴含。而能得到大家的激励和支持,劳费大家时间、心肌,怎能不心存愧疚呢?
如此赛事,多多亦善。此次征文以“回家”为主题,切合时事,临近中国人最为传统的春节之际,“回家”是永恒的话题,加之今冬雪灾,交通不畅,有家难回几成困顿,更易于激发情思,诱发灵感,因此美文纷呈,佳作涌现。
诚然,此次活动,参者之众,良莠混杂,不可避免。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为博精神,那就是关注时代,书写心声,沟通交流,剔短留长。愿博客的天空更加绚烂,愿交流的平台更加畅通,愿博友的文采更加精进,愿博弈博出更多风采。
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掀起了“汉字书写热”,已经让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热爱和弘扬中国文化。我们双城市的教育界同仁们也紧跟听写热潮,各校师生紧张有序地挥洒着笔墨,市教育局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于20xx年11月30日举行了全市首届师生汉字听写大赛。全市共六个赛区,每个团队选派两名老师,八名学生,幸运的是我也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自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我们学校首先启动评选师生参赛选手,代表学校参赛,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集体策划、选词挑字,在书、字典和练习本上遨游着,每一个字词我们都反复斟酌其笔画和意思,找出同音字和形近字比较着、分析着、研究着、揣摩着。只要有一点儿空闲时间,我们就互相听写着,走在楼廊里、校园里、坐在车上,乃至回到家里,脑海中随时都浮现字词的笔画和字形,随时让周围的人听写着,痴迷到忘我的境界。这一紧张有序的复习过程,让我回想起师范校考普通话前的一幕幕,那时寝室的同学们随时都咬文嚼字,互相正音,最后顺利过关。
带着满满的期待自信,我们团队走上了听写大赛实验小学分赛场,重复我参加第二届风采大赛的感受,“与其说是参加比赛,不如说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的确如此。毕竟是首届听写大赛,它同我往日参加的语文素养大赛、风采大赛的性质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里要的是真功夫,对每一个词的每一笔都不可以有半点马虎的。一轮又一轮地听写着,选手们忐忑着,生怕被淘汰。但是,毕竟是比赛,一不小心有的选手就因为一笔之差就自动退场,看着退场的选手们,那份痛苦写在脸上,是如此无奈、如此遗憾。还好,我一次又一次走上赛台,一次又一次顺利流畅地书写着,心中那份焦虑与自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焦虑的是会不会出生僻的词语,自信的是我有原来的基础和赛前的充分准备。赛场上的选手越来越少了,退场的选手越来越多了,评委开始为我们剩下的三五个人开始出有难度的词语了,“巉岩壁立”为我留下了赛场的遗憾,那个最简单的“立”字我竟然写错了,唉,前三个字我都顺利地写好了,由于只有三十秒的时间,我把遗憾留在了“立”字上。可能赛场上的每位选手都是这样地退场了,人生不过如此,总让人留下遗憾。
回到家里,回忆大赛过程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词都在我的眼前呈现,每一个选手的精彩表现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汉字听写大赛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更扬起了我们师生的写字热情,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我叫叶骐源,是来自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长征书法工作室的一名学生。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之所以能够在第六届全国规范书写初赛中荣获一等奖,是在可亲可敬的程长征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不断努力,刻苦练习取得的。
下面我简要地讲讲我平时练字的体会:
第一,上书法课时,认真听讲,老师讲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第二,老师讲完示范后,要一笔一画地反复书写,直到写好为止。切记老师讲的要领,先识字(即认字),再写字(即用规范的笔画和合理的结构去书写);然后再研究字(即研究字的构型),怎么安排结构才算合理。
最后,祝专家评委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同学们为发扬光大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不断努力,不断完美!
我曾两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甘肃赛区的比赛,虽然成绩不就是很理想,但就是却学到了许多东西。数学建模竞赛就是对一个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潜力的综合考查,它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杂过程。我们发现,以前的那些知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自如运用。许多早已定格的理论,我们需要进一步修正,才能加以运用。
原始的数学理论不足以解决客观世界的复杂问题,正如我在科研项目活动中所感受到的那样,务必借助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数学理论加以协变处理,才能归结整合出我们所需要的数学模型。这一过程所用到的工具就是比较多的——计算机编写程序的潜力和运用绘图工具的潜力就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此过程所涉及的数学数据分析相当复杂,不借助计算机就是不能完成任务的。我们在那几天里思考最多的东西或许不再就是如何把问题归结为某一个数学分支,而就是力图用比较全面的多学科手段无限逼近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一过程没有错误与正确,只有就是否贴近贴合实际。
不要妄想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但就是我们更多的会发现,所有的机会都会给有准备的人,无论你掌握了多么广泛的知识,在那里都不为过,因为你会觉得自我的知识其实还很贫乏,根本就不够用,这就是每一个参赛过的人都有的体会。谁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谁就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建树,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就是我能够想知,无论以前多么骄傲自满的人,参加过数模以后,都会变得谦逊起来。
8月13日,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昨天输掉一场羽毛球比赛!!
在热身的时候感觉对手很一般,肯定能打过他,但是在裁判宣布比赛开始的那一刹那,瞬间感觉腿像灌了铅一样,非常沉重,没有先前的那种轻松自如感,能感觉心跳加速。虽然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加油,但是感觉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在第一局17:21的比分情况下,输掉第一局比赛。来到第二局比赛,心里在想,反正已经输掉一局了,这场就放开了打,这样想的时候打的就比上一局好一点,但是对手也没有放松下来,他在赢一局的有利优势下,继续展开强烈的进攻,好几次追平比分。但是。。。但是在这一局的比赛过程中,我缺少那种必须赢的精神,缺乏对成功的渴望!!打的比较随意,而且失误比较多,最终还是继续输掉这一局比赛,已0:2的总成绩输掉整场比赛。
总结这场比赛,缺少对“成功的渴望”是导致输掉比赛的主要原因。没有那种每一分都要去争抢的精神,一直表现出谁赢都无所谓的样子。反观自己的教育历程,家人们总是对自己要求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至于怎么去好好学习,具体途径、具体办法措施都没有具体指出,以至于像喊口号一样的向前冲,向前冲,向前。。。在向前冲的同时还有秉承孔孟之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致使在比赛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伪绅士”的风度,全程乐呵呵的去打球。其实心里非常想拿下这场比赛,一直在头脑风暴式想着战术,随时调整打法,但是表面上还得表面出无所谓的样子。这是一个度。怎么去把握这个度,是我以后要去琢磨的事情。
在后期的比赛中,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不管对手是谁,不管强还是弱,都要积极比赛。培养自己赢得比赛后的那种感觉。遇到强的对手就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打好每一个球;遇到弱的对手,要尊重对方,也要认真打好每一个球。
要在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一开始比赛就要进入状态;
2、在前几分的争夺中,打好基础,心理上可以占优势;
3、打好每一个球,不管对手是谁!
4、对成功的渴望,这种感觉很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