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4-04-27
时间:2024-04-27
一、填空题(21分)
1.七百二十亿零五百六十三万五千写作(),精确到亿位,约是()亿。
2.把5:2/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15=4/5=1.2:()=()%=()。
4.2.6吨=()吨()千克3050米=()千米()米
5.分数单位是1/12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6.把0.25、125%、2/5、2.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把1、2、3、4、5五张数字卡反扣在桌面上。任意摸一张,摸到5的可能性是(),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8.在比例尺是1:50000的图纸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厘米,这两点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9.把4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木块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0.某市的市内电话收费标准如表所示:
(1)打市内电话2分钟和5分钟分别收费()和()元。
(2)打一次市内电话付费1.2元,这次电话最长打了()分钟。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六年级同学春季植树91棵,其中有9棵没活,成活率是91%。()
2.买同样多的苹果和梨,买苹果用了7元,买梨用了5元,那么苹果和梨的单价比是7:5。()
3.真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面积就扩大4倍。()
5.如果a0,a一定大于1/a。()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5分)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A、5+x=7.5B、5+x7.5C、5+xD、5+2.5=7.5
2.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多。
A、正方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梯形D、圆形
3.a、b、c为自然数,且a1.4=b2/5=c5/6,则a、b、c中最小的数是()。
A、aB、bC、cD、无法比较
4.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5.下面是三角形的度数,不能用两个三角板画出的角是()的角。
A、15B、105C、160D、75
四、计算题(33分)
1、直接写出得数:(9分)
1.25-3/4=1.80.05=6/176=
3.21100%=1/771/77=(0.25+3/4)7/10=
6(1/2-1/3)﹦1-2/5+3/5=3.60.036﹦
2、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8305227+9242.253/5+1.753/5+0.6
7/129.6-3.812(1/4+1/6-1/3)
3.解方程:(6分)
2:2.5=x:54.5x-1/2x=6
4.列式计算:(6分)
(1)4.5乘以0.6的积减去1.5,差是多少?
(2)甲数是18,乙数的3/5是18,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五、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4分)
六综合应用。(共32分)
1.只列式不计算。(8分)
(1)某机关减员后有工作人员75人,比原来少45人,少了百分之几?
(2)一堆煤有220吨,第一天运走总数的1/5,第二天运走总数的1/4,这时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运走?
(3)工厂要加工195个零件,已经加工了5天,平均每天加工24个。余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还要加工多少个?
(4)工程队已经修了一条路的3/8,还剩下1000米没有修,要修的这条路长多少米?
2.某厂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以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18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
3.学校总务处陈老师到超市买钢笔,8支要付120元,如果再买22支,共付500元够吗?(请列式说明)
4.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50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64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3.6平方米,高1.2米。把这堆沙装在长2米、宽l.5米的沙坑里,可以装多高?
6.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级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已知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7.回答问题。(4分)
(1)小明跑完全程用了()分钟。
(2)小明到达终点后,小敏再跑()分钟才能到达终点。
(3)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4)开始赛跑()分后两人相距100米。
一、填空。
(1)5/6时=()分3/8千米=()米3/4吨=()千克
(2)教室里的座位整齐摆放,如果四排七号用(5,8)表示,那么(4,3)表示()排()号。
(3)16×()=3/7×()=()×0.3=1
(4)一根绳子长4/7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米,每份占这根绳子的()。
(5)1/8吨的1/4是()12的5/6是()
(6)一根绳子长8米,先用去了它的1/5,再用去了1/5米,这时还剩下()米。
(7)黑兔只数是白兔的2/5,那么单位“1”是()。
(8)已知a×2/5=b×13/4=1×c,且a、b、c都不等于零,那么a、b、c三个数中,()最大,()最小。
(9)一件上衣原价是150元,现在降价1/5,那么便宜了()元,现价()元
(10)计划生产400个零件,实际多生产了1/2,实际完成了()个零件,实际比计划超额()个零件。
二、判断题。
(1)因为5/8×8/5=1,所以5/8是倒数。()
(2)2/5吨棉花和2/5吨铁是一样重的。()
(3)甲数的1/5与乙数的3/4相等,那么甲数就比乙数大一些。()
(4)确定一个数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前者表示列,后者表示行。()
(5)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6)两个真分数相乘,积应小于1。()
三、选择题。
(1)3个1/3的和是()
A.1
B.1/3
C.3
(2)20减少它的3/4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20-3/4
B.20×3/4
C.20-20×3/4
(3)没有倒数的数是()
A.1
B.-1
C.0
(4)14/13的倒数是()
A.1/13
B.13/4
C.13/17
(5)一个不等于0的数乘以比1小的数,结果()
A.比原数大
B.与原数相等
C.小于原数
(6)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绳子剪去它的1/8,第二根绳子剪去1/8米,剩下的绳子()。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无法比较
(7)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四、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重132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5/11。运来梨多少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校园里有杨树20棵,柳树是杨树的9/10,槐树是柳树的2/3。槐树有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体育室有篮球25个,排球个数比篮球多1/5,足球比排球少1/3,足球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聪聪幼儿园买156个苹果,中班小朋友拿走1/3,大班小朋友拿走余下的3/4,还剩多少个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30分钟它能游多少千米?1小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昆虫飞行时经常振动翅膀。蜜蜂每秒振动翅膀236次,蜱虫每秒振动次数比蜜蜂少109/118。那么蝗虫每秒能振动多少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工地要运钢筋63吨,甲队运了总数的4/7,乙队运的比甲队的3/4多8吨,甲乙两队共运多少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
师:看屏幕,认识吗?
师:这是一个(正方形)
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
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
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
生上台指
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
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
二、感知化曲为直
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
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
……
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敢不敢挑战?
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1)荧光圈
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
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
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
(2)飞镖盘
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
怎么办呢?
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3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位置,并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4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六、教后记: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积极引导与点拨,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3页例2,练习一第3、4、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班内交流
方法一:7-5.6=1.4(吨)
1.4÷5.6
=0.25
=25%
方法二:7÷5.6
=1.25
=125%
125%-100%=25%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2.25)÷2.25
=0.36÷2.25
=0.16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上一篇:入团志愿书字左右初中(整理3篇)
下一篇:数字文创的定义范例(3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