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设计范例(3篇)
时间:2024-04-27
时间:2024-04-2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应用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2]程贤栋.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北方文学,2014(5):234.
关键词:水墨元素;数字艺术设计;融合;应用
数字化时代迅猛发展,数字艺术设计与其设计思维对传统设计产生了较大冲击。现代数字艺术语境下的水墨元素运用,以水墨元素语言形式为基础,以现代虚拟现实技术、视听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基础等为手段,综合水墨元素文化、形式特征、情感等因素,使水墨在现代数字艺术中得到创新与发展。探究水墨元素与现代数字艺术设计的融合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墨元素与现代数字艺术设计融合的现实意义
水墨画以墨的色彩浓淡、深浅等变化来塑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通过水与墨的交融,构成线条浓郁饱满、独具韵味的国画艺术。水墨元素则衍生于水墨画,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内涵与底蕴的艺术符号。水墨元素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美感,其具备凝练简约、行云流水般的灵动风格;水墨元素追求和谐与统一,追求简约,体现出文化的凝练以及艺术升华,同时也展现出了虚实相生的艺术美学,展现出独有的雅致意境与气韵,也正因其独有的艺术特征,水墨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往往能够带来洒脱惊艳之感,如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各个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水墨与动画片相结合,以水墨动画片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一系列经典水墨动画,以灵动、飘逸的艺术形式将水墨元素的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艺术得到普及,当前数字艺术设计逐渐成为艺术领域中的重要部分,水墨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也受到现代数字艺术发展影响,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水墨元素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传统绘画表现手法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具体来讲,水墨在宣纸上是二维平面的映象展现,而在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可利用数字化手段带来更多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水墨元素有着更为多维的表现。数字化展现为水墨元素创作提供了更多元的思路与手段,有效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格局。同时,数字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展现出了当代艺术发展诉求,丰富了艺术设计表现手段,其也为水墨创作提供了新平台,利用此平台,可实现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促进水墨艺术创作的发展。此外,通过用现代技术来描述水墨文化,对继承与丰富传统文化、传播水墨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二、水墨元素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表现
1.形态表现水墨元素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注重深远、平远、高远的概念,利用交错、组合、排列等手段构成组合,通过空间巧妙处理与形态应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水墨风格。同时,基于数字化技术,水墨元素可有着更为丰富的层次与质感,其所形成的墨线更富于变化性。利用水墨线条的曲直、长短等搭配数字艺术丰富鲜活的艺术表现特征,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视觉享受。传统水墨绘画技法中的“虚实相生”在数字艺术设计中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无论传统水墨创作或是现代水墨创作都会充分借助水墨元素的不确定性,而利用数字化软件等技术功能,可以更精确地控制。例如央视经典广告“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其将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数字动画艺术相结合,突破传统,赋予新的表现力,展现出深邃而浓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展现出了“有界到无疆,无形到有形”的广告艺术内涵。2.手法表现传统水墨绘画中,有焦墨提神、湿墨晕化等手法,使水墨形成独特的墨晕效果,表现出唯美的墨色变化。而水墨元素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能够在色彩表现与视觉上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当前诸多电脑绘图软件都能够利用独特手法展现出水墨艺术的魅力,例如应用3Dmax创作水墨动画,可先贴上水墨材质,并通过渲染灯光、光效控制、较色等,创造出数字化水墨艺术效果。现代绘画中,许多画家都热衷于将水墨元素应用于创作中,如数字水墨绘画艺术家翁子扬,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CG画家,他尤为擅长传统水墨绘画技巧与数字绘画创作的结合,利用CG技术完成对传统绘画的创新,拓展了传统水墨线描手法,使作品既具现代空间感,也有传统绘画元素与格局,他的设计创作也正因此成为了当前数字绘画领域的标杆。3.色彩表现墨分五色,水墨绘画主要由水与墨的晕染效果所组成,以水墨的浓淡表现出其他颜色,表达出画面整体的黑白层次。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通过电脑软件绘制技术也能够体现出用墨的浓淡层次感,用看似简单的色彩语言表达画面秩序以及情感,使画面整体更趋丰富。总体来看,现代数字艺术中对水墨元素的运用,不仅局限在明度的表现,同时也融入了纯度、色相的复杂变化,利用水墨的枯湿浓淡使画面整体色彩节奏更为鲜明,色彩表现更为立体,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三、水墨元素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1.水墨元素与现代数字艺术设计融合问题水墨元素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应是全新的水墨创作思想与方法,而非简单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取代毛笔;其也不是对传统水墨绘画的模仿,而是应用新工具与数字技术探讨新的水墨形式,丰富视觉经验。而当前一些创作者在水墨元素数字化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符号化的问题,只是简单地将具有传统水墨绘画特征的符号以数字化形式展现,缺乏文化艺术内涵,意境不足,除了基本的水墨元素,其技法、构图、色彩等都难以让人感受作品蕴含的内在,看似是水墨作品,实则是符号化的堆砌。同时,部分艺术家过于强调数字化应用,所谓的水墨元素与数字艺术融合只是借用数字手段,缺乏文化特点与艺术精神,盲目追求技法,为满足商业传达需求,以实现传播信息为主要目的,有着非常强的功利性,导致忽视了本土传统文化的展现与传承。2.水墨元素与现代数字艺术设计融合发展路径传统艺术凭借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与内涵给现代设计带来了诸多素材与灵感。水墨元素对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就两者的融合来看,以新的艺术形式传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应是现代设计师应用水墨元素的责任与使命。针对水墨元素的数字化应用,需要注重将其所蕴含的东方文化元素与美学精神发扬光大。尤其是在全球化语境之下,水墨元素的应用更需要立足于传统,不满足于符号的生搬硬套以及形式上的简单临摹,而是着眼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把握,基于时代的高度展开综合创作,并借用数字化技法,将水墨元素的时代性与传统型、共性与个性实现全面融合,抒写出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派的设计。[5]虽然在创新与传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有必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总结,以水墨元素的民族文化艺术形象为基础,挖掘水墨元素的当代价值,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创作出展现东方文化气韵的作品。
四、结论
水墨是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不忘传统,将水墨元素所蕴含的东方美学与文化内涵发扬光大。总而言之,在水墨元素数字化创作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对传统水墨文化底蕴的展现与发扬,发掘水墨元素的当代性价值,也应充分结合数字艺术设计自身特征,使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数字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雪梅,郑斌.水墨元素与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表现[J].中国包装,2015(9):23-27.
[2]田明星.数字艺术下3D水墨动画的发展研究[J].艺术教育,2016(3):239.
[3]林立.水墨元素在数字媒介中的艺术应用[J].艺术教育,2012(4):124.
[4]姜岩.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2014(11):55.
关键词:传统艺术中国数字艺术文化内涵
数字艺术这一艺术形式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普及的,自20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而数字技术介入艺术领域,对当下的艺术表现语言形态的嬗变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数字技术的不确定形式,打开了造型、色彩、空间、声响等艺术表现语言排列结合的可能性领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数字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听觉等表现语言的那一刻,数字艺术便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但是,当数字艺术创作给中国的艺术家们带来兴奋的同时,却发现艺术家因文化、科技、艺术表现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差异,形成数字艺术表现的不足。当前,各种数字技术的开发层出不穷,似乎为中国数字艺术带来了异常光明的前景,而实际上良莠不齐的数字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是来不及判断优劣的作品,一派“亚文化”视觉感觉,毫无民族性、艺术性可言。所以说,对当下中国的数字艺术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技巧的把玩,如同“杂耍”一样,毫无艺术表现语言的深度,更谈不上数字艺术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
中国五千年华夏文明奠定了传统艺术深厚的东方文化根基,我们对自己优秀的传统艺术——这应当是我国数字艺术的优势之一,不应放弃,而应多元化、精益求精地加以表现。因此,21世纪,中国的数字艺术发展要处理好传统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作为中国年轻的数字艺术家们则要明确以下三点:
一、中国数字艺术创作不再是单向的过程,它需要从传统艺术形式中吸收形式美的众多要素;需要从传统艺术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而不仅仅是人机互动的过程
纵观国内的数字艺术作品,图形界面设计单调、粗糙,动画情节简单,人机交互性不强,作品缺少传统艺术表现语言的深度,使人感受不到形式美感,更多地体现了数字技术东拼西凑的技巧。这反映了我国众多艺术家、设计师们在从事数字艺术创作时,虽然所用工具已由以往的笔、墨等其他媒介转变为高科技产品,但其艺术思维方式、设计理念都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数字艺术这种基于高科技而存在的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计算机技术应与艺术设计理念、传统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尤其是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数字艺术而言,技术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技术至上,高技术水平发展到相当程度后,必然会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即大家的技术水平已经难分秋毫,那么此时的关键便是数字艺术所体现的文脉及其创意所体现的艺术观念。申奥标志是众所周知的图形标志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就贯穿着一个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数字艺术创作相融合的主题,最终使用韩美林先生手绘的笔墨表现风格来升华陈绍华先生的数字图形创作,为我们解决用传统艺术精髓来丰富数字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再比如日本艺术大师田中一光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数字艺术的形式美糅合到数字艺术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优雅、素净和单纯的民族文化特色,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精神融为一体。
二、中国的数字艺术正受全球“一体化”的威胁,如何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充分表现中国数字艺术的民族特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比如美国的麦当娜带乐队到印度采风,充分吸收异族文化精髓既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中国的数字艺术也应该在吸收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基础上,创造出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数字艺术文化,在世界艺术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研究当下中国的数字艺术,重在挖掘其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更多地用于数字艺术创作中,而不是肤浅地加上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符号在创作中,这样的数字艺术是表面的,没有震撼力,同样也是“快餐文化”。再比如中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的数字艺术作品就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如“汉字主题系列”作品明显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层次理解,他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表现语言的准确把握,完美地把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表现语言、文化内涵糅合到现代数字艺术创作中。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同样体现出他对数字艺术创作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使得两种观念相得益彰,相互辉映。所以说,数字艺术创作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为传统艺术创作的表现和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在近30年来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艺术家中,如诺曼·塞斯莱维兹、田中一光、靳埭强等在数字视觉表现语言上都是独树一帜,为数字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作为中国的数字艺术家应以此为目标,不断超越前人。
三、在数字艺术创作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民族的传统艺术,将各学科领域知识相互补充、借鉴是数字艺术发展的根本
对于中国的数字艺术而言,应认识到传统的艺术视野以及文化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现实,在这个艺术与科技互动的信息时代,数字艺术呼唤综合素质的艺术家、设计师,即能够摆脱单一学科的模式,向跨学科、综合型发展的艺术人才。数字艺术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加像个导演,他应具有对传统文化、艺术知识深刻认知的能力,能够将人机特性、文化艺术信息和环境空间等关系进行重构;能够发现、选择、调动一切视觉、听觉元素,并通过数字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即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而不是一个仅仅熟悉数字技术(艺术工具)的操作者,他应具有感性的表现能力和超越一切领域的创造性活力。这样的数字艺术家才能改变一派技巧把玩、题材扎堆、内容相似、表达晦涩、艺术语言肤浅的现象,从而使中国的数字艺术健康、和谐地发展。
在新的世纪之初,艺术面临着种种难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及数字文明的新社会,迫切需要创新的艺术观念。今天,我们不仅需要艺术工作者能熟练地掌握数字技术设计的各类图形软件的使用,而且更需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认真研究传统艺术表现语言的文化内涵,提高数字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辉光”,从而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数字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尹青山设计与时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陈大柔科学审美创造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下一篇:雷锋就在我身边(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