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重点知识范例(3篇)

时间:2024-07-31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82-1

策略一、知识体系系统性,主干知识网络性

(一)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广,知识层次十分清楚,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初步构建成了知识系统,但由于物理学科知识点多,第一轮又是分章节复习,虽然物理学的知识层次非常清晰,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还是比较零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对所教知识加以总结、归纳、提炼,从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譬如在复习力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牛顿运动定律是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学生掌握了这一点,就掌握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完整的方法。机械能和动量的知识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提供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种方法。

(二)物理学科中的主干知识是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热点,学好主干知识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基点。但学好主干知识又不能把主干知识游离于基础知识之外,要把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主干知识并能熟练应用之。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按学科分支分类有:

1.力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机械波、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

2.电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电功)分配特点、电路动态分析、电学实验、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各类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交变电流。

3.热学:分子运动论、热力学三大定律、气体性质。

4.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光的波粒二象性。

5.原子物理: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衰变、核力与结合能。

策略二、专题复习要注重,能力提高是关键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旨在选拔有能力的人才,所以在二轮复习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专题复习,围绕主干知识,打破知识分类,分析物理情景,寻找物理规律。

常见专题有:追及与相遇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受力分析、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传送带问题、全过程法解决力学综合问题、图像问题、类平抛问题、单摆模型、弹簧问题、电学实验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物体在等效重力场中的运动等等。

譬如图像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寻找物理规律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即利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而计算机显示的物理规律大多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近年来各地的物理高考试卷中,图像问题占的分值越来越高,是高考的热点,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图像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在物理教材中,可以说图像问题遍布于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的各个章节,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只要老师稍加整理,就能发现,高中物理中的图像问题基本只涉及到图像的斜率、截距、走势、拐点的物理含义,对图像是直线的题目最好要能写出函数表达式,这样斜率、截距的含义就更清晰了。

策略三、物理课本需回归,物理本质要还原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物理课本就是要寻找物理规律的“源头”。在物理复习的最后阶段,一定要重视回归课本,一要梳理基础知识,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精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的适用条件,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二要梳理基本模型,如单摆模型、绳杆模型、质点模型、类平抛模型、天体模型等等;三要归纳基本方法,包括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对称法、类比法等等;四要回归演示实验,近年来,高考试卷中考演示实验的频率也较高,对一些重要的演示实验要重新回顾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特别重视图像分析法和实验的设计思想。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范文篇2

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二轮复习的依据二、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三、四两个月,总课时大约为50节左右。

三、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四、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ji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ji素释放ji素、促ji素、甲状腺ji素、生长ji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ji素、孕ji素、抗利尿ji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本专题应补充初中生物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双受精现象;还可分出种子的萌发和形成专题、胚胎干细胞专题。

专题五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基因工程简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人类的遗传病与优生、现代进化理论。

本专题也是高考重点之一,可分出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遗传规律专题、变异专题、育种专题、进化专题:遗传物质基础专题适当阅读新教材、新课标的有关内容,如苏教版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作适当拓展,如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遗传密码的破译等。遗传规律专题要选择经典进行训练,教会学生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分析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别,概率计算等。育种专题要把三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育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比较,通过实例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

包括: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与生物圈。

本专题是高考常考点,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要深化,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展开,理清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还要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生态因素、种群、群落等知识。

专题七微生物及发酵工程

包括: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生长、发酵工程简介。

如微生物专题中可分出培养基专题:包括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无土栽培培养液、病du培养基,将九类培养基进行整理、归类、比较,找出九类培养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微生物生长曲线要与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相联系。

专题八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根据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属于高考范围的生物学实验有18个,其中研究性课题3个、实习1个。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实验逐一复习,明确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要求,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特别是实验目的、原理要引起重视。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分析,实验考核既有书本实验、又有实验知识迁移的实验。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二轮复习阶段,要以实验带复习。从近几年江苏省高考卷分析,研究性学习越来越重视,2006年可能进一步加强,通过考改支持并促进新课程的改革。

五、二轮复习复习建议

1.进一步夯实基础:

强调双基,强调基础,进一步坚持以本为本,在《考试说明》的范围内组织复习,面向基础题,面向中档题,面向高考题中的前110分;应静下心来梳理课本,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结论性语言要读背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以本为本:

①读:首先是泛读即通读课本,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用笔画下来。然后是精读: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②背:重要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方法等要背熟。

③默: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以确保准确无误,由此学会用生物学语言答题。

(2)形成网络:二轮复习应把三本书中的生物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归类、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应用脑图法、分支法形成自己知识网络图。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c3c4植物、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能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梳理所学生物知识的联系并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

(3)突出主干:从近几年高考卷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是必考点,化合物、生殖发育、进化、免疫、人与生物圈是常考点,二轮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

2.提高能力(1)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非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训练等。

①图表题:包括图象题、图解题、表格题及综合题。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②曲线题

曲线的一般解法: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变化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实验题训练:从近三年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

④应用题训练: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温室栽培蔬菜如何提高产量、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神舟六号飞船上涉及的太空育种、植物生长;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关注热点,并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①加强变式题训练:

(样干题)从渗透作用角度分析,糖尿病人的尿量较常人()

a多b少c一样d无法确定

答案:a。

(变式题)(多选)下列情况中,可使尿量增加的是()

a.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ji素增多时

b.代谢抑制物根皮苷使肾小管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发生障碍时

c.盐丢失过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

d.使用甘露醇(一种肾小球能够滤出而不能重吸收的药物)由静脉注入血液

答案:bcd。

②一题多解的训练:

例题:一对夫妇的子代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a,不患遗传病甲的概率是b;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c,不患遗传病乙的概率是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夫妇生出只患甲、乙两种病之一的概率的表达式正确的是:解法1:先做出图1来验证a表达式,其中大圆]

ad

ac

bc

表示整个后代,左小圆表示患甲病,右小圆表示患

乙病,则两小圆的交集部分表示患甲、乙两种病(ac)

bd

两小圆除去交集部分表示只患甲病(ad)或乙病(bc),

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d+bc。依次类推,可以用此方

法依次验证余下三个表达式的正确性。

解法2: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患甲病×不患乙病+患乙病×不患甲病;或1—正常—患两种病;根据题意:a+b=1,c+d=1,代入a或b,利用消元法即可得到c、d两项。

解法3:数字代入法。假设a=0.2b=0.8c=0.3d=0.7,代入abcd四个选项其值都是0.38,所以四个选项均正确。

(3)。应试能力训练: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教师可选择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认真评讲,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在距高考还有3个月的时间中,每个学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去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穿插适当的综合训练,如各地一模、二模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要特别注意运用生物学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

从江苏高考卷看,实验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不但出现新的题型。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一是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二是强化实验题高考趋势方面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03年江苏高考出现了不按书本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的题型,这就是说:实验题考核不仅要学生搞清书中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告诉学生不按这个步骤做会出现什么现象?特别是实验中药品的剂量、时间,剂量正常用多少?多点少点实验结果怎样?换成其他药品会出现什么变化?时间长短会引起现象出现哪些变化?实验设计题一定要教会学生充分考虑对比(或对照)、等量和一个变量三大原则。结果预测讨论题也要强化题型训练,如讨论实验结果出现的几种情况时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则……;”。

强化实验题题的训练。如实验设计题、设计表格题、结果预测讨论题等。实验设计题一定要学会对照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即:对比(或对照)、等量和单一变量。实验结果预测题有二种: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事前不知结果,结果讨论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组合一定要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则……;”。验证性实验是指已知实验结果,讨论时就是要验证的结论,不能分几种情况讨论。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材料用具,实验仪器使用,实验安全问题,是近几年高考模考的方向,要加强训练。

4.用生物学观点指导复习5.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用化,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则是其真实体现。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

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

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6.收集信息,研究信息

一是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二是要收集高考信息。随着时间推移,高考信息越来越多,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和筛选。对有些信息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三是注意高考方向,如课改方向、高考方向、上海方向。从03年起江苏自主命题,今年成立了考试院,上海自主命题己搞了好多年,己趋向成熟,因此,近几年上海高考卷要引起高度重视。

7.克服四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轮复习切忌丢开课本,做难题、偏题、怪题。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一知半解.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范文

一、知识网络图在复习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1.教师的教

现在,很多教学参考书中有现成的知识网络图,有每节课的,还有章末小结的,甚至有跨章节专题式的,它们往往构图层次分明,内容详略得当,知识结构合理,教师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有的教师会在原有知识网络图上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更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也有教师不满足于现成的,会以自己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创作出自己独到的知识网络图。在复习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把这些知识网络图或一次性全部或分步骤逐渐投影铺呈于课堂上,对每个知识点都配以详细的讲解和一定的例题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2.学生的学

学生习惯于享受现成的知识网络图,比如教学辅导书上现成的,或者课堂上忙碌地记录老师上课所讲内容,包括依样画葫芦地抄下老师提供的知识网络图,同时费尽心思地紧跟老师讲解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关系,课后依据网络图去复习相关知识,可谓“不亦乐乎”了。

这样的复习教学活动固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发挥知识网络图的作用,但是,效果还不尽如意,其最大弊端是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绑架”了学生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那么就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吧!但很多高三老师不同意,理由不外乎:其一,有现成的,何乐不为?;其二,学生时间有限,用现成的或教师制作的知识网络图可以为高三学生繁重的学习减负;其三,学生能力有限,他们对“纵横交错”的生物学知识难以科学对整理。因此,知识网络图确实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上广泛应用,但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却寥寥无几。

二、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是每位生物学教师的共识与共同的追求。有效教学简单说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可见,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教是要促进学的。而传统复习中对知识网络图的应用显然对学生的学是不够重视的,复习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那么,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摆脱对现成教辅书和老师的依赖,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交流融洽,他们既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又要有小组智慧的碰撞,充分体现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意义性、交往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性。这时候,教师的教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点拨和提升,是对学生的学进行肯定、指导和矫正,总之,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所以,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三、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学复习使用知识网络图时,笔者尝试改被动使用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以《生命的能量》高三二轮专题复习课为例,谈谈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教学策略。

1.课前在尝试与体验中初建知识网络图

首先是教师或者师生共同确定即将要构建的知识网络图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或者重要概念,比如生命的能量、生命的基础(包括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代谢、生命的延续、生命活动的调控、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等。而笔者选择《生命的能量》这个主题作为二轮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生物界,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给生物带来无限生机;二是有关能量的内容涉及十二个考点,两本教材,五个章节,内容繁杂,跨度很大,假如没有教师引导,大多数学生还不能独立构建知识网络图;三是学生使用的二轮复习辅导书中,没有这个现成的专题知识网络图。因此,选择《生命的能量》作为二轮复习的第一个专题对学生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指导学生后续的复习。

其次,指导学生课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查找知识点并完成知识网络图初稿,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组完成的知识网络图,结构简单,内容局限,比较粗略,但有个别小组完成得较好。教师此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有针对性地指正,但不要指导得太具体,以免越俎代庖;之后由科代表收齐各组所做的知识网络图并张贴,各位同学参与评议和交流,从而实现第一次组间交流,取长补短,以便修正。而后各小组领回草图进行修正,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口头解读本组网络图,从中选出小组最佳代言人;最后再次张贴各组修正后的知识网络图,所有同学参观、评议。这个过程看似费时不少,但是,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必须自行复习相关知识点,还要认真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梳理整合,然后构建知识网络图再现他们所学。不仅如此,学生积极踊跃、全员参与,在小组合作中共享进步,在组间交流中碰撞思维,他们不仅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还获得愉悦学习的情感体验。

2.课上在交流与共享中完善知识网络图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达成复习教学目标。首先,由各小组代表呈现课前本小组展示、讨论或者辩论选出的最能体现主题的“代表作”知识网络图,并详细陈述构建该知识网络图的依据、理由,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也可以纠错或补充,在生生互动中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只要认真倾听,掌控课堂的节奏和方向就可以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构建知识网络图的一般步骤,(1)找点——查找涉及的知识点;(2)连线——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3)建网——设计并构建知识网络图;(4)补丁——在初稿上纠错补缺矫正完善。实现学习方法的提升。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复习教学的“主人”,知识网络图是一个“道具”,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共赢,教学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3.课后在应用与提升中拓展知识网络图

学生的劳动成果——知识网络图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使用,更应该成为他们课后复习的好帮手。学以致用是对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的应用和提升。因此,笔者布置“完善《生命的能量》知识网络图,并用其来复习相关知识。想想对生物科二轮复习的打算。反思今天的收获和不足,为《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专题复习做准备,并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自主构建该专题的知识网络图。”等课后作业。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