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例(3篇)

时间:2024-07-31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一、职业高中电脑美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比较容易,但是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3DSTUDIOMAX、FLASH、Frontpage等软件不下一番工夫是不行的。电脑美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使得这方面的教师严重不足,一些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师转业过来,或者是美术教师培训后再上岗。计算机和美术的专业跨度之大,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严重不足。最后,学生学习电脑美术设计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是一门融合了美术和信息技术软硬件的课程,学生要学习这门课程,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某大学开设的电脑美术专业为例,学生在学习电脑美术之前,必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使用、素描、色彩等课程,这些都是电脑美术专业的主要课程。由此可见,美术和计算机二者是缺一不可的,电脑美术课程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作为美术创作的辅助工具要服从于美术创作,而美术创作的水平高低又取决于对软件的熟练程度。

二、对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的几点看法

首先,对电脑美术课程教材的选择的思考。在电脑美术课程教材的选择上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这本教材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是软件学习,而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软件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在软件的辅助过程中,如何展现出艺术的美感和软件工具起到的重要作用。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要关注软件基础学习,高中生的课时和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每个软件都让学生去学习去熟悉。因此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软件,其他软件则通过1~2个课时来介绍。在这里笔者建议以photoshop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软件,photoshop具有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特点,学生不需要学习很专业的知识就能掌握一定的技巧。常见的如数码照片的基础处理、数码照片的瑕疵修复、照片色调的个性化调整、人物容貌及身材修饰、数码照片创意合成、写真及婚纱照片的处理、数码照片衍生产品的制作等。这些都能让学生体会到用计算机绘画的乐趣和意义,体会到和传统作画的区别。在对其他软件的介绍上主要是以赏析为主,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工具的价值和乐趣所在。比如,在介绍3DSTUDIOMAX时,通过成品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3DMAX的用处,进而以某一个作品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对该工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熟悉。如果学生对该软件有兴趣,自然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认识掌握,毕竟每个人适用的软件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教材应该体现出这样的多样性,给学生见识的机会。其次,要准确定位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的定位决定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和方法。在高中电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既要学习信息技术也要学习美术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要学,美术知识也要学,二者之间是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电脑美术设计课一周只有1~2个课时,在如此有限时间里,教师必然要有所取舍。电脑美术设计课程决定了课程性质是以美术教育为主的,因此,教师的主要目的还是对学生进行美术熏陶。教师要明确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是让学生学会用工具来进行美术创作,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术素质,这是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教师不论是软件的使用还教法探讨是演示,以及学生在上机时的操作练习,都要注意体现美学的要求,让美术和创作工具有机地整合,做到和谐统一。高中电脑美术课作为学生通向美术殿堂的一个窗口,它不是要让学生具备多么专业的技能,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艺术之美。不管是信息技术的学习还是美术知识的深入学习,这些都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要学习的课程,因此,高中电脑美术课不必太拘泥于细节,而是要让学生具备基础的美术知识和学习美术的能力。最后,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电脑美术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学生的电脑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教师要具备美术教学的专业技能,这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能熟练操作电脑。电脑美术设计的教学载体是电脑,电脑出问题,课堂教学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能熟练使用软件工具,还要能解决计算机常见的软硬件问题,这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基本保障。不然,电脑一出问题,教师就茫然而不知所措,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会产生怀疑和不自信。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和学生一样,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提高自己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美术设计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在学生中挖掘出这方面的人才,不至于埋没了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学来让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性,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上横流的金钱至上观和实用价值观使得学生和家长对美术存在着偏见和误会,认为读美术的出路无非就是当老师或开画廊。一些高二的学生出于自己的爱好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甚至还会遭到一些文化课教师的批评,认为学生应该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文化课上。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90年代高中美术的空白造成的误解,使得师生的审美观出现偏差。这不是专业技术或者技巧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普及美术知识,这也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

作者:黄志明单位:广东湛江市官渡中学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职中计算机基础课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作为计算机教学上的基础学科,在打基础,学其他技能技术,在各个就业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因此对职中学生而言,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职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行之有效的。

一、克服心理恐惧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职中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认为学习电脑会很难,电脑不是轻易能碰得的(怕弄坏)。还有些同学因为专业是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我们学校设有工科、服务、教育、农业、医学、建筑、工艺美术七个大类15个专业。)他们学计算机基础很是排斥,但我们需要打这样的基础,适应专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时间稍微长些,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和计算机基础的恐惧心理。

二、使教学具体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在化学课上说氢气能燃烧,学生可以接受,但并不一定认同,看了老师做实验,结果没有问题了;同样说电脑可以放VCD、DVD,听音乐、全球通信,他们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我们在计算机基础的“系统组成”的教学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又如在简单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电脑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已经解决,也不会留到课后。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这种媒体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的媒体也多是粉笔、黑板和幻灯,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上我们就这样针对每个专业的特色特点,有的放矢的做课件,进行教学。

四、活用教材,边讲边练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篇3

1、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实际意义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很快,但对电脑艺术设计的内容方法认知还不够深入,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具体相关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甚少,在设计时尚化发展的今天容易被忽视,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角度,在理论上系统的研究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也不多见。电脑平面设计课程,许多高等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都有开设,其主要内容是以国外电脑软件如PHOTOSHOP、PAGEMAKER等课程教学为主,并穿插理论教学,早在1995首都师大就将电脑设计课程引入教学,1999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开设,但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平面设计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为主,然后再进行案例制作。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严谨、逻辑顺序较强,但缺少目的性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意识、创新教学观念的加强,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在各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已相继展开。

电脑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是设计与科技发展的产物,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具有特殊的独立性,这门课程在高等院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同样也是服装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研究和更新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在电脑软件操作和运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展示传统文化特征,注重教与学的结果,能够让学生不仅仅熟练掌握电脑软件,同时能够在学习中看到作品成果,从不同模块的学习实践体验中,获得实战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起到实际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艺术设计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设计本身固有的实用性,把电脑平面设计教学与具体的实际设计领域相结合,使教学的目的性更强,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2.对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单从讲解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到实例练习的传统教育方式,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按照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自顶向下逐层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单项功能,所有的模块按实际设计的要求方法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通过对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同时结合本专业、地区的特色,制作成品的设计研发,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所学设计内容有目的的应用到服装、饰品、服装海报、手提袋、品牌宣传上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软件工具的运用,还要将设计理念通过软件体现出来,最后将效果图制作成现实的成品。

3对教学单元模块内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学习工具、命令工具、命令熟练掌握根据工具、命令的特点进行案例制作,这样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也不强。经过系统的模块化教学划分,每个模块的任务目的更加明确,带着任务学习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清晰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增强。每个模块从具体案例的分析开始,让我们始终带着如何实现案例的效果进行学习,从单纯的讲授到带着设计任务有目的的讲授练习,使学习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时更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际设计的应对能力。

4.对教学单元模块内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从传统的单纯软件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实例演示转变为:项目设定案例分析实例演示具体的工具命令讲解。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使课程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更易理解和掌握,能抓住学习的重点。

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为艺术设计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伟,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和模式的构建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8月

[2]农娟,浅谈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2年S1期

[3]沈涵,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4]夏建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与学,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期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