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数学思维训练方法范例(3篇)
时间:2024-09-10
时间:2024-09-10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研究启发式教学
只要牢牢把握这三大环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不成难题。
1统筹全局,环环相扣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的抽象性更高,而且数学中,集中了大量的公理、定理、公式等,学生如果没有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很容易产生知识混淆,也会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乏味。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比大多数学科都要强,数学知识的相互衔接上,也比其他科目的知识衔接得紧密,学习数学是不能够脱离数学的系统性要求的,而数学的系统性表现于它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知识的衔接顺序来进行,新的知识往往建立于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要求新旧知识要连接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全局、环环相扣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统筹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知识衔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思考和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2教师重在引导,采用启发式教学
限制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旦教师采用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2.1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时,教师要避免“手把手”式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引导,并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只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做真正的解题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给出大概的解题步骤,具体的解题计算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2.2重视理解和解题过程而不是结论。在学习数学时,要忌讳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应该为了理解而解题。解答一个数学题目,不能只重视结论,而是应该重视解题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题目的含义和思想,然后学会旁敲侧击和灵活运用。只有理解解题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一个类型的题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加深对该类型题目的印象。从而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数学解题过程而非结论对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是关键的,只有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一个题目中联想到一个类型的题目。
2.3引导学生“学会”为主,“学多”为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这样那样的知识,知识并非掌握越多越好。“学会”才是最关键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首先是要“学会”,然后有能力的才去“学多”。要基于“学会”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推理,形成发散的思维模式,并且分层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根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数学,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合理管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下,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拓展知识。
3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初中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靠教师的栽培和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要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知识的讲解上要进行培养,而且在平时的做练习,甚至考试等也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1明确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培养起,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课时,就要有意识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另外,要注意,从初一年级开始抓起,也要持久地贯彻到初三年级。并且初一、二、三年级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应该要针对三个年级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关键词】语言训练科学训练逻辑思维
一、重视认知过程教学,培养思维的有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思维(即认知)的过程,才能不断的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视思维过程教学,从教学法方面讲,我努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8=,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想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32根小棒中拿去8根,还剩下几根?怎样拿法?2根减去8根不够减怎么办?学生的拿法:第一种打开1捆和2根合起来成12根,再拿8根,剩下24根;第二种,打开一捆(10根),拿去8根,剩下2根和原来的22根合起来,共剩下24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认识,在直观形象(摆学具)中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样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官,让儿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重视思维过程,从内容上讲,我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准备题的教学,为获取新知识搭桥、铺路。二是注重弄清算理。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
二、重视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思维的自觉性,我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例如教学8+6=,教师要求学生边操作学具(小棒),边思考,边说“光想8加几得10,8+2得10,就把6分成2和4,8+2凑成10,10再加4得14.”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自觉的思维。
三、重视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小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科学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方法。
1.重视练习设计,教给思维方法
要从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注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我是从练习设计上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分析计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得数的变化特点,归纳出一般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速算,学生受到了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思维的敏捷性以思维的准确性为基础。因此先要求计算准确,以思维的正确为前提,即先练正确,后练速度。在摸清规律后进行速算是最科学、最准确的。
2.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在低年级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入手。鼓励学生以变异的观点,突破习惯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借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计算9+7,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一种,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再加6得16;第二种,把9分成3和6,3加上7得10,10再加6得16;第三种,因为7加上7得14,9比7多2,所以9加上7的得16;第四种,因为9加上9得18,7比9少2,所以9加上7得16。再如计算51-8,启发学生说出多种解法思路:第一种,11-8+40=43(把51分解成11和40进行口算);第二种,10-8+41=43(把51分解成10和41进行口算);第三种,50-8+1=43(把51分解成50和1进行口算);第四种,51-10+2=43(减8个位数不够减,向十位退1就是51-10=41,因为原题目是减8,现减去10,多减2,所以加上2就是41+2=43)。这是“退一加补”,思路清晰、简便。易掌握。经比较,第四种口算法较好。这样,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灵活地选择信息,灵活选用解题方法。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现的过程。只有始终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才会有发展和提高。在低年级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全面考虑全书、各单元和每课时培养逻辑思维的目标,自然结合。还要注意不同课型的教法。只要方法适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开发儿童智力,将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一篇:会计监督职能的特征(6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