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训练的核心范例(3篇)

时间:2024-09-11

发散思维训练的核心范文

一、打破章节顺序,采取变式教学将知识系统化

化学复习课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学会从相异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从相似事物中找出本质差别。要求学生把教材的重点内容作为自己的信息来源,再从同一信息来源出发,沿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去探索,产生尽可能多的信息网络输出,这样不但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而且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例如,在复习“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一概念时,可从“物质的量”这一核心知识出发,再结合条件的改变,总结、引导学生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如下推论:

(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与密度(ρ)成正比。即M1/M2=ρ1/ρ2。

(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中,密度(ρ)与物质的量(n)成反比。即ρ2/ρ1=n1/n2。

(3)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v)与其物质的量(n)成正比。即v1/v2=n1/n2。

(4)在相同的温度下,体积一定时,气体的压强(p)与其物质的量(n)成正比。即p1/p2=n1/n2。

这样的复习方法,既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发散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最佳心理素质——分析问题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通过类比推理,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与强化

化学复习课中,采用类比教学方法,来揭示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及其内涵与外延,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与强化。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分析能力正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阶段过度,往往偏重感性认识,忽视理论认识过程,这样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将一定范围内成立的“经验”僵化地固定或无加证明地扩充,造成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可通过对比性演示、实验、类比性的讲解或运用板书、投影等手段,全力揭示化学问题的本质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精辟地分析概念、规律、化学方程式等,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瞻远瞩、统观全局、遇到问题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运用典型例题启发思维,通过联系和对比发展思维能力

复习中,精选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多变性的习题进行复习指导,可以克服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思维定式,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复习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后pH之间的关系变化时,可利用一道高考题的剖析与改编,来阐述其核心实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5℃时,若10体积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涉及酸碱中和后溶液pH的变化关系的综合性简答题,有一定难度。然而,要解答好这方面的问题,必须熟练掌握pH的相关知识,从概念入手,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针对上述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倘若学生能进一步反思,将题目作如下的变式训练,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真正做到掌握这一问题的核心。

变式训练1.把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改成100体积时,pH酸+pH碱=15吗?(答案:不等于15,pH酸+pH碱=16)

变式训练2.把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改成强碱溶液,1体积的强碱溶液改成强酸溶液时,pH酸与pH碱之和等于多少?(答案:pH酸+pH碱=13)

变式训练3.1体积的强酸溶液与100体积的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pH酸和pH碱之和等于多少?(答案:pH酸+pH碱=12)

变式训练4.等体积的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pH酸和pH碱之和等于多少?(答案:pH酸+pH碱=14)

从上述几道变式训练中可总结如下规律:

①当酸溶液中c(H+)大于碱溶液中c(OH—)时,这两种溶液混合前的pH酸+pH碱

②当碱溶液中c(OH—)大于酸溶液中c(H+)时,这两种溶液混合前的pH酸+pH碱>14,但必须小于20。

③当酸溶液中c(H+)等于碱溶液中c(OH—)时,这两种溶液混合前的pH酸+pH碱=14。

这样的复习方法,是从不同角度、层次、变式等改变题设,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和创造的能力。

发散思维训练的核心范文篇2

关键词:探索性;创造性;流畅性;灵活性;发散性;开阔性;发散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笔者仅从以下几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重“逆向”训练,增强思维的流畅性

人自从出生那一刻起,往往就习惯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向思维。久而久之,以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顺向性地去思考。所以当一碰到逆向思维的问题便会无从下手、踌躇不前。

创造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向求索,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会有所发现和突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通过引导,使学生既会从左往右地进行思维,又会从右往左地进行思维。这样从中也会更好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激励创新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逆向思维题:

“请你画出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

二、重“应变”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和分析问题。思维定势阻碍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方法上的定性化。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应变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及时地转化思维方向。

如教学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通过转变学生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不好直接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转变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这样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灵活起来了。

三、重“联想”训练,提高思维的开阔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灵活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如在应用题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学生得出了上述多种答案,且都有一定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思路打开了,思维灵活了。“联想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训练的核心范文

【关键词】广告设计创新思维激发与推演

一、广告创意

是什么因素让一则广告既有冲击力又令人难以忘怀?绝大多数的广告人大概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创意。奥格威在他著名的“神灯”法则里有这样一条戒律:若你的广告的基础不是上乘的创意,它必遭失败。可见,创新思维在广告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广告创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核心是思维的超越性以及突变。一些经典的广告之所以成功,其思维的革新与跳跃是关键。广告创意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

二、广告设计创新思维训练

广告设计创新思维训练,是指在广告设计教学中将创新思维方法与相应的广告主题相结合而开展的创新思维训练。该训练以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考习惯,使学生的广告设计符合跨媒介发展、多媒体融合的趋向。

三、广告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的几种方法

创新思维是广告创意表现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创新思维决定着创造力行为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挖掘学生的创意潜能,激发创意灵感。

(一)头脑风暴训练,感受团队协作

这个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原创能力和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意识。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所长,以三人结构创建广告创意小组,围绕广告主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开始阶段不要对任何想法提出批评,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发言,每一名团队成员都要试着聆听或思考他人的想法。在实施时,鼓励狂热和夸张的想法,允许根据别人的构想联想另一种构想等,欢迎自由思考、各抒己见,在提出许多创意以后,进行分类筛选,最后提出有价值的创意方案。

在训练过程中,当一个又一个创意设想涌现时,先提出的设想必然会对后面的设想产生刺激诱发作用,就像燃放鞭炮一样,点燃一个就会引起一连串的爆响。这种连绵突发性的特点必然会对广告创意产生强烈的激发作用。

(二)发散性思维导图训练,学会多角度灵活设想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取得一个或多个设想或猜想的思维模式,即辐射性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是把思维对象的相关信息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汇集到一起的创意图表。该训练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用形象推动思考。就是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创意关键词,然后以此作为联想。用一个词写上或用一个图画上,并用线连接,以此向周围发展,触发更多的创意关键词,最终从中筛选出有用的广告创意。在该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快速思考,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思维高速运转起来,在创意涌出的瞬间捕捉设计灵感。

发散性思维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广告创意更具广阔性。“强烈的目标意识”和“多角度灵活设想”是发散性思维最重要的两点。“强烈的目标意识”对创意产生激发力和牵引力;“多角度灵活设想”则对创意的形成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一个对象出发,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多出设计方案。不能对学生的任何创意或构思提出批判指责,甚至是对离题的设计也不要限制。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梳理学生们大脑中凌乱的想法,聚焦主题,使主题在孤立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一幅清晰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在创意过程中既想到细节,又想到整体。发散性思维导图训练是解决广告创意难的一个有效方式,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趣味性图形设计训练,寓教于乐

有趣的东西能给人带来愉悦,富有趣味性的广告内容也能让受众感兴趣,只有引起受众的浓厚兴趣,广告诉求的核心信息才有可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和记忆。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将趣味性融入到广告设计图形表现中,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激发阅读兴趣。

趣味性图形设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设计潜力。在创新思维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充分考虑并挖掘了广告表达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开始创造。

(四)体验用户需要训练,从受众的角度去感知

好的创意产生需要对广告主题有深入的了解。对广告主题琢磨得越多,分析得越透彻,思考得越全面,产生的创意就越能打动人心。体验用户需要更能激发广告设计创新思维。

Who——为谁设计?(确定广告诉求的目标受众);

Why——为什么设计?(因为某种功能或特点可以给目标受众带来利益);

What——设计什么?(针对产品的个性,确定诉求利益点);

Where——什么地点?(目标受众最容易接受广告信息的场所、媒介类型);

When——什么时间?(目标受众适合接受广告信息的时段);

How——怎么设计?(广告创意及其视觉化表现)。

让每个学生分析所掌握的所有广告信息,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从受众的角度去体验。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自身对这项产品或服务的经验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这对提出切合实际的广告创意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结语

创意是广告设计的灵魂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对从业者的创造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是非常关键和十分必要的。

(注:本文为刘微主持的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广告设计课程“团队协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阶段性成果;辽宁科技大学考试改革项目《广告策划设计》课程考试改革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中羽.设计解决[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0).

[2]黄军.激发与推演[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12).

[3]徐光辉.设计创意思维诱发点剖析[J].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总第(126)期.

更多范文

热门推荐